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天下末年 > 第733章 金榜题名(中)

天下末年 第733章 金榜题名(中)

作者:慕寒千雪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4:18:03 来源:笔趣阁

看着这五十人的名单,高诚可谓是愁思难定。

蔡邕、马日磾等人提名的有十个人,这十人算是甲榜之数了。而从这十人之中,选出三人,却没有那么容易。

鲁肃、李义、耿纪、金祎、射援、杨修、贾穆、张烈、窦宾、傅允。

十个人,各自所代表的意义也大有不同。

鲁肃不多说,肯定要在前三之中占个位置。毕竟在史书上也有着江东四大都督的名头,没道理放到大周就落寞了不是。而且,鲁肃是其余州郡士子投奔大周的标杆之一。另一大标杆周瑜,以及给予足够的重用了。

李义,出身关中寒门士子,如何抉择,另有商待。

耿纪,关中名门耿氏之后,数汉之一朝,大将军两人,将军九人,卿一十三人,列侯十九人。其中耿氏一门,可谓是将星之家,两汉之内于军中任职者不计其数。即便现在家门开始衰败,可大周军中犹有数十位耿氏子弟为校尉、军候。

金祎,为汉敬候金日磾之后,亦是如今荆州武陵太守金旋之子。若非如此,纵是其才华出众,也未必能在这五十人中脱颖而出。毕竟,在益州之后,荆州必然成为大周最佳的扩张之地,而金旋手握一地,自是利益非凡。同时,先初杜畿能够拉拢五溪蛮参加伐蜀之战,靠的就是金旋引见,才有机会结交沙摩柯。

只可惜,白眼狼始终都是白眼狼。但沙摩柯的背叛,肯定怪不到金旋身上。再加上其日后可能显现出的重要作用,自己完全可以忽视这一点。

射援,凉州诸谢之子弟,其兄射坚又是大周的河南尹。虽然河洛之地,被袁术趁机抢了去,可不代表大周就没有心思夺回此地了。由是,至今未止射坚仍然顶着河南尹的官职,干着别的职务。

另外,其也是进入甲榜的唯一一名狭义上的凉州世家子弟。

杨修,大周境内的四世三公之家,当然要重用。其父本就已居要职,日后就起码也要给个三公级别,来为弘农杨氏增光添彩,扩张大周的影响力。而其子,也是极其关键的一环。

贾穆,贾诩之子,元老派系内军方代表头子的长子,日后自己或者龑儿足以倚为心腹。

张烈,张汤之后,关中名门,法家名门。与扶风法氏不同,张氏自始自终都秉持着先祖遗志,玩着儒皮法骨的套路,在朝堂之上游刃。

窦宾,应该是历史之上,唯一个带领家族,从中国名门,化为胡夷之长的典型人物了。出身两汉一朝大名鼎鼎的外戚窦氏,又是史书上鲜卑没鹿回部落的大人,胡汉交杂一身。

当然,造成这一状况也不是他的缘故,甚至都不是他父亲的缘故。一切都源自于他的族人,灵帝初期赫赫有名的权臣窦武。在权争失败后,整个窦氏直系几乎被杀了个一干二净,未出五服的旁支偏系,悉数远发日南。

日南,那是什么鬼地方。说难听点,能不能走到日南,都是一个问题。

更不用说身在雁门郡当太守作威作福的窦章了,笑话,爷们跑北边鲜卑当个贵族,也比跑到日南那鸟不拉屎的地方强。

于是乎,窦章一口气跑回到了鲜卑境内,然后凭借着祖上在北幕的威望,成了没鹿回部落的大人。

直到数年前,中原传来大汉朝偏居并州,天下群雄并起的消息。而后,一直未曾改姓,想着又朝一日恢复窦氏荣光的窦统,带着儿子窦歆、孙子窦宾,往南幕迁居。接着,赶上大周与鲜卑大战,在蛮荒之地生活了二十多年的窦统,终于再次回到关中,回到扶风平陵。

国朝得知此事,加以殊荣,使刚刚入太学不到一年的窦宾,参加了这次科举。

傅允,不多说,结义兄弟的宗族子弟,没有不照顾这一说。

所以,说什么公允,都是白扯。

封建王朝捣鼓出来的科举,是为了公平存在吗?不,只是为了让利益从新分配。

科举始于隋,而兴于唐。

就在于隋朝的既得利益团体,已经划分了大部分的利益。隋文帝虽然极力推广科举,可效果及意义并不大。天下大一统,关陇士族的赫赫威名,使得没有多少人能够去大破这个平衡,来用科举重新分配蛋糕。

而杨广的所作所为,使得天下再次陷入大乱,关东、江淮、三吴、荆州门阀皆有了重新分配利益的权力。哪怕这些代表的势力,全都被唐朝给覆灭,可关陇士族的损失惨重已经成了事实。

所以,大周的科举,实际上也只是一个大蛋糕,诱惑关东士族来参与分配的蛋糕。

只是,所有人都不知道,这个蛋糕里面,早已洒了毒药。也许一二十年,也许四五十年,或者百年、两百年、三百年,乃至千年,毒性大发,彻底将世家赶出国家权力的明面。

窦宾,应该是历史之上,唯一个带领家族,从中国名门,化为胡夷之长的典型人物了。出身两汉一朝大名鼎鼎的外戚窦氏,又是史书上鲜卑没鹿回部落的大人,胡汉交杂一身。

当然,造成这一状况也不是他的缘故,甚至都不是他父亲的缘故。一切都源自于他的族人,灵帝初期赫赫有名的权臣窦武。在权争失败后,整个窦氏直系几乎被杀了个一干二净,未出五服的旁支偏系,悉数远发日南。

日南,那是什么鬼地方。说难听点,能不能走到日南,都是一个问题。

更不用说身在雁门郡当太守作威作福的窦章了,笑话,爷们跑北边鲜卑当个贵族,也比跑到日南那鸟不拉屎的地方强。

于是乎,窦章一口气跑回到了鲜卑境内,然后凭借着祖上在北幕的威望,成了没鹿回部落的大人。

直到数年前,中原传来大汉朝偏居并州,天下群雄并起的消息。而后,一直未曾改姓,想着又朝一日恢复窦氏荣光的窦统,带着儿子窦歆、孙子窦宾,往南幕迁居。接着,赶上大周与鲜卑大战,在蛮荒之地生活了二十多年的窦统,终于再次回到关中,回到扶风平陵。

国朝得知此事,加以殊荣,使刚刚入太学不到一年的窦宾,参加了这次科举。

傅允,不多说,结义兄弟的宗族子弟,没有不照顾这一说。

所以,说什么公允,都是白扯。

封建王朝捣鼓出来的科举,是为了公平存在吗?不,只是为了让利益从新分配。

科举始于隋,而兴于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