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天下末年 > 第877章 无题

天下末年 第877章 无题

作者:慕寒千雪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4:18:03 来源:笔趣阁

宣室庭间。

高诚端坐院中湖畔前,一张奇异的胡凳,垫在下面。手持一杆精致竹竿,前悬肠线,下坠银钩,挂之饵食。

胡凳前,更是一副正好好处的铁制架子,深插软土中。

将鱼竿放到特制的鱼竿架上后,便回头看向身后端坐的一人。

“蔡公,纠风署的事如何,成效应该不错吧!”

“自是不错,短短十日,长安县处罚官吏百余人。蓝田大营处罚军吏、将士达一千八百余人。军中还好,诸将士最多不过有些傲气,随便训斥训斥即可,无碍大局。但是,各梳理长安诸官署,只处理二十余人,未免有些轻了,连杀鸡骇猴之效都达不到啊!”

蔡邕说完,捋着下巴处斑白的胡须,连连叹息。

高诚亦是点头,处理二十多个司衙掾属,确实算不上什么大事。更何况,仅是处罚,最严重的也不过去职而已,刀头不曾见血,上哪骇猴去!

“蔡公,贪官污吏,自古有之。忠孝礼义,虽能教化于人,可终究带不来实际利益。想做官的人,哪一个不是抱着借着朝廷的权力,来为自己谋利,无外如是。”

“可那也得时不时杀一杀,震慑人心啊。不然,长久下去,蛀虫丛生,莫提定鼎天下,便是这四塞之关中,亦不能保得周全。须知,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蔡邕皱了下眉头,怎么王上的口气,有些放任彼等的意思,于是当即劝言说道。

闻言,高诚抬手一笑,言道:“蔡邕多虑了,孤前言已明,谋官者皆为谋利也。从底层小吏,到郡县明庭,再到三公九卿,皆是如此。便是孤,亦是如此。然,孤戴王冠,需承其重。彼等上秉君意,下治万民,其重亦不轻也。”

“贪腐,图钱帛、私利,皆小事尔,不足一提。大周每岁税入六万万钱,养的起这万余官吏。贪可以,但得做事。如果治一地、一县、一郡乃至一国有方,就是贪个几十万、几百万钱又能如何?孤给的起!”

“可若是事都不做好,还想要多捞点,那孤可就不乐意。干的好了,捞到手的钱,孤大不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只要能帮孤治理地方,钱帛、名利皆不过是孤一句话的事。孤需要的百姓安乐,国力日盛。”

高诚的一番话,显然带着后世诸多的理念,与眼下的世道,有些不合,又有些合理。

用人之道,千变万化。

作了十几年的人君,高诚也不敢说能把每个人都用对地方,更不敢说让每个人都才尽其用。但只要有用就可以,钱帛、名禄,都算不得什么。

毕竟,当这个王,自己也是在图谋名利,也是属于广义的贪腐之中。

不图享受,不图名声,不图家族显赫,不图一统天下,不图留名青史的话,自己何必活得这么累?

挖个坑把自己埋了,或者寻个山坳,隐姓埋名度过一生,岂不是要少去诸多烦恼?

自己图的就是这些,名和利!

不得不说,高诚的一番话,对于蔡邕的冲击,也很大。

老人家不由摇摇头苦笑,长叹一声:“唉,闻陛下所言,老夫才恍然大悟,邕又何尝不是如此?一图名声日盛,二图留名青史,亦是谋利之辈啊!”

“蔡公,怎地自扰?孤方才已有所言,图钱帛名利,无可厚非,人之常情。但要能办事,办好事!一句话,贪,可以!但,腐,不行!”

“贪可以?腐不行?”

蔡邕低声自语一句,暗自颔首,或在揣摩,亦或在思忖着其他。

高诚回过头来,细想一下后,略感不对劲,于是又言道:“当然,这个贪也是要有限度的。毕竟,国家需要运转,用钱的地方多的事。若一个个巨贪无比,上下其手,那朝廷岂不得穷的当当响了。纠风署,还要严格遵守着惩贪惩腐的正义精神,来消灭那些人民和国家的公敌!”

“臣明白。稍后,老夫再与杨懿交代两句。另外,年岁大了,精力不济,御史台之事,吾看可以都交给文德负责了。”

“蔡公这是哪里话!文德虽然勤勉清明,能力斐然,但毕竟资历不足。御史台若是没了蔡伯喈,还是御史台吗?”

“哈哈哈~王上戏言也。国家公台,岂能言无老夫不成制?”

“哎,孤晓得啊!只是,蔡邕若是不做御史大夫了,那往后望眼国朝,何人还敢挺身直言不讳啊!”

高诚暗叹一声,蔡老头子虽然脾性不怎么善于变通,还非常犟。但不可否认,一位大儒,在这个时代的召唤力。

太学院、上林学宫以及诸郡学,甚至教学署内,那些颇善育人的儒士,几乎都是蔡邕凭借着自己的名望找来的。兖州、豫州、扬州、司隶、青州、荆州,皆有。

“王上,老夫也即近花甲,也是时候该想想清福了。再说了,昭姬已怀胎三月,再司职一载,老夫就要好好教导外孙了。”

说到这,蔡邕布满枯皱的面庞上,顿时洋溢起笑意。

对于那个即将到来的小亲人,甚是期待。

听到蔡邕如此说,高诚也不由苦笑起来,言道:“唉~也罢也罢。回想当年,蔡公被掳回长安,一晃十余载啊。如今,也有了外孙,可颐养天年矣。”

“是啊,恍若隔世啊!长安一行,无悔也。公瑾得体大方,老夫便是他日踏鹤西去,也能放心了。唯独,这幼女贞姬,尚愁也。”

“嘁,蔡公看上哪个女婿了,直说便是!”

“王上果然聪慧。不知王上以为杨氏子弟杨修杨德祖,如何?”

“杨氏吗?”

高诚眯起眼睛,脑子里迅速想着这其中的利益关联。

片刻后,言道:“杨德祖,有急智,有文才,但无治国之能。日后其若入朝,至多位尊职轻。”

高诚口一开,蔡邕便点了点头,言道:“臣已与杨仆射商议过了,德祖或可为名士,为大儒,却不善从军从政。若王上无异议,那老夫便要准备挑个良辰吉日了。”

“自当如此。订礼时日,可莫要忘了孤。骤时,孤可要讨樽喜酒尝尝。”

“多谢王上厚爱!”

........

伴随着一声老臣告退,高诚满面的笑意,也逐渐消逝,继而思忖了杨蔡联姻,是不是还有自己没想到的地方。

两家联姻,得益最大的便是杨氏嫡子杨修。

自己已明言,不会给予杨修重任,蔡邕也说的明明白白,要让杨修往大儒的方向发展。

但,自己却看不出杨家从此中得到什么利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