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天下末年 > 第421章 造纸与立学

天下末年 第421章 造纸与立学

作者:慕寒千雪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19 17:27:14 来源:笔趣阁

“王上,您就真不担心那些世家把底下给搞成他们的后院?”

沧池旁的亭阁间,郭嘉捏着手中粗长的……

嗯,这玩意叫香烟?

扭头看了自家王上一眼,其似乎毫不在意,捏起一根香烟,言道:“奉孝可看出什么来?”

看出什么来?

郭嘉迷糊了一下,言道:“王上的想法,嘉是没看现在。不过,嘉却看到数十年后,郡国之间尽是世家故吏。”

“那又如何?孤巴不得早些这样!”

高诚摇了下头,冷哼一声,继续说道:“奉孝,汝以为想要彻底消除世家可能吗?”

郭嘉眉头一紧,想了良久,似乎并不可能。即便是将现在所有的世家全部灭族,但新的王朝建立,伴随着的必然又是一批与国同休的家族。

他们,也会渐渐变成现在的世家模样。或者说,根本不存在消除世家这一概念。

“唉~那如此放任也非善事啊!”

听到郭嘉担忧的叹了一声,高诚口中喃呢一声,放任吗?

不!

想要消灭世家,除非全世界的人死个精光。

家族式的经营,即便是用后世分家的手段,也拦不住世家的维持。

世家的顶峰时期便是在隋唐,但宋朝之际,世家的影响力便大大降低。取而代之的便是科举学子,结党结派,占据朝堂大部分的权利。

而且将门的发展也大幅度降低了世家的影响力,不能说世家不存在,只是很难再像汉唐时期这般辉煌。

同样是科举,为何唐朝的科举使世家更加强盛,而宋朝已经发展成熟的科举,却让世家的影响力极大降低。

原因,无非就是教育的普及。如果说汉朝识字读书的人不足百分之五,那宋朝就起码能达到百分十。

就这么百分之五的差距,让寒门子弟与世家子弟齐肩。

世家对教育发展的越卖力,给他们自己挖的坟墓也就越快。

当越来越多的读书人出现,朝廷的权利争夺,必然也就出现党争。党争一起,世家也就彻底失去了对朝堂的控制力,接过世家权利的便是党派。

从秦汉至明清,世家从未消失,一个民族也不能容许世家消亡,世家是传递民族精神文化的关键所在。

“奉孝啊,别想太多。汝且观此纸如何?”

高诚看着跟自己学着抽烟的郭嘉,带些莫名的笑意,与其说道。

郭嘉咂吧了两下,说道:“感觉还不如五石散啊,不似那般神明开朗。”

“嘁!孤是让汝看这纸!”

“……”

郭嘉尴尬的笑了笑,而后转头盯着这燃烧的卷纸。

形色枯白,夹杂暗黄,抚摸之下,倒也算的光平,不似蔡伦纸那般粗糙。

嘶~

郭嘉蓦然瞪大了眼睛,将卷纸放到眼前仔细观看,随后又摇了摇头,太薄!

唉~

郭嘉可惜的叹了一声。

“此纸可书文字!”

高诚呡了口温茶,轻轻吐出一声。

“当真?”

“当真!”

高诚肯定的点了下头,继续说道:“少府那边已经正在准备大规模生产纸张!”

“王上的意思是,这种纸张成本廉价?”

高诚点了下头,默认郭嘉的说法。确实也算是廉价,造纸还是沿用蔡伦所创造的四道工艺。不过,在纸模上,不再用竹篾,而是用竹帘。

竹篾捞纸,不可避免的会造成纸张粗糙不平,并且用一次就需要清洗一次。而用竹帘不仅可以反复直接使用,纸张的质量也略有提高。

另外就是原料换成了竹子以及桑皮,日后肯定也要更多的试用其他材料。

纸张的需求度很大,大到可怕!

郭嘉看着这跟燃完的香烟,再瞅向那张瓷盘,抽去下面垫着的一张纸。

“王上,这纸,莫非就是您的后手?”

高诚点了下头,言道:“没错,现在就等太学院的学子,将蔡师的藏书都给抄过来了,以及少府那边准备的雕版。只要两者齐聚,就能大规模成书订册了!”

“书册?”

郭嘉转念一想便心中明了,不禁叹了一声:“好!只要有足够的书册,就能彻底打破世家对知识的封锁。啧啧,王上这一手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还真是漂亮!”

“哈哈哈……还是奉孝看的明白!”

书籍,就是一把利刃,能捅的世家透心凉的利刃。

立学与其一比,完全是小巫见大巫。

自从蔡伦纸发明之后,直到现在数十年,都未曾普及。而在魏晋交替之际,纸就成为了普遍的书写材料。因为世家选择了九品中正制,放弃了对纸张书籍的封锁。

九品中正,无疑是世家手中的利刃,于晋一朝,做到了真正的上品无寒士,下品无士族。

如果,没有五胡乱华,没有蒙古铁骑,也许这种士族掌控上层权利的情况,会一直持续到明清时期的人口大爆炸。但很可惜,一场衣冠南渡,一场华夏天倾,让世家在晋后只能回归原形。

什么时候寒门与士族能同案齐坐之时,才是九品中正制的出现之际。

这也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但,可以人为控制。说白了,就是确定固有阶级,保证现有阶级的权利。

“奉孝,日后便抽食香烟,不得再吸食五石散。”

高诚留下一句话,让方才还在兴头的郭嘉顿时宛若雷击。

少府由原水衡都尉秦怡主持,自然是心腹之人。原先的造通宝钱便是由其掌握,现在印刷刻册成书,交给他高诚很放心。

世家当然知道自家王上老早就在造纸了,不过听闻他人所言,王上乃是为了一种物品,类似五石散?

好吧,似乎是这样。

立学一事,尽托于世家。

京兆韦杜二氏,很快便将这个好消息,告知了大周国所有的世家。关中世家自是连成一体,以弘农杨氏为首,率先展开立学工程。

而后教学署新拿到的六十万钱,全部倾斜到弘农郡,争取先把这第一个官办大学给整好。

弘农不仅是仅次于京兆尹的大郡,郡内更有四世三公的弘农杨氏,其余郡望更是不知凡几。

八十万钱想要办一所大学,简直异想天开。可教学署就这么多了,国相府也没有余钱来拨。无奈,身为郡望之首的杨氏,拿出置换的一百余万通宝钱相助。其余世家亦是纷纷解囊,在他们看来,只要学校一立,整个郡县都在他们掌心了。

短短半月,弘农郡治弘农县便率先成立了第一所官办大学。

校名,弘农大学。

杨氏族长杨彪,非常不满意这个名称。自己在河东听闻立学一事后,可是直接辞官回乡,以督立学之事。

杨家没什么想法,祖训如此,忠孝仁礼,焉能擅动。

早在董卓、高诚等人封王之时,杨彪便深感心力憔悴。汉室之危,已不可挽了。

时至今日,正值故土立学,杨彪也向相国董卓递上请辞,回到华阴。

回乡不过数日,郡中大学已成。

杨彪很高兴,身为弘农大族,造福乡里,是应该的。杨彪也打算让家族子弟,前往长安,试募学官、教习等职。

现在嘛,很不爽!

这弘农大学,听着略有过失。以郡国之名命之,有失妥当。

所以,杨彪准备去往长安走一遭,见见那所谓的周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