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我在明朝当皇帝 > 第三百零九章 工举(下)

我在明朝当皇帝 第三百零九章 工举(下)

作者:你个小老头子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4:30:55 来源:笔趣阁

若是好好培养一番,将来成为第二个周镇也不是不可能。

由于是从头培养,没被现在的官场腐蚀过,说不定将来的成就会比周镇还要高出一截。

他庆幸自己在看到那种图纸之后,多问了两句,不然要是错过了这样一个注定闪耀千秋的人才,那才是他的损失。

又好言宽慰了李公辅几句,让他在接下来这段时间好好备考之后,就让他离去了。

待他走后,王福忍不住惋惜道,

“陛下,您可知道,您刚刚送给他的那块碧玉,乃是价值连城的绝品,若是放到海狮楼去贩卖,少说也能卖个几千两银子呢。”

李天瞧他那一脸守财奴模样,忍不住上前给了他一脚。

“你知道个屁啊,这李公辅看着年轻,可才学一点都逊色他的先祖,要是错过了这样的人才。

不仅是朕的损失,更是大明的损失。区区一块碧玉而已,和人才相比算的了什么。”

王福既是被李天给踢了一脚,却还是满脸堆笑的道,

“陛下所言极是,是老奴龌龊了,没能明白陛下的一片苦心。”

李天没怎么理会王福的这番话,心里却是对李公辅刚刚所说的话升起了疑虑。

按理说工举这类大事,应该是早就传的沸沸扬扬的,但李公辅这样的人,为何还是被误解了。

这其中必有什么隐情,说不定是有什么人在暗中捣鬼也说不定呢。

“走回宫,顺便给朕将工部尚书吴中叫来。”

王福领命而去。

……

御书房中,不止吴中来了,就连杨士奇杨荣等人也悉数到场。

李天脸色不善,但并没有直接责问,而是平淡的道,

“吴尚书,工举在即,你们准备的如何了。”

吴中是被王福直接从家中给传召而来的,他并不知道出了什么事,一路上虽然多番询问,可是王福就是闭口不言。

开玩笑,这事能说吗。

堂堂皇帝,去给一个平头百姓开绿灯,若是让人知道了,且不说李公辅会受到如此对待,其他参加工举的考生又该怎么看李天,又该怎么看待这次的工举。

吴中见李天脸色不是太好,虽然还不知道自己哪里做错了,但还是连忙回答道,

“回禀陛下,工举一切都已经准备停当,考试场地、考官、考题也都都已经齐备,只等正式开始了。”

李天冷笑一声,

“是吗,你们真的全都准备好了吗!”

吴中不明所以,冷汗涔涔的道,

“还请陛下明示,臣的确是按照陛下和杨大人的吩咐,准备好了一切,哪里还未准备好,臣的确是不知啊!”

李天也分辨不出他是否有所保留,但见他一副不知情的样子,还是忍不住喝道,

“哼,朕问你,工举是如何宣传的,为何还有人未曾听到过这件事?”

这下吴中更懵了,直接跪倒在地颤抖着道,

“不敢欺瞒陛下,张榜告示贴在各处城门已有月余,每日还有工部的官吏在告示前讲解,并无一日怠惰,臣真是不知为何还有人未曾听闻啊。”

听吴中的话,他大概也是明白了怎么回事。

心中也是叹息不已。

这个时代最有效的宣传手段,也就是张贴皇榜告示了。

告示一般都是贴在城门口,以及热闹的街道上,每日还有人当众宣读,按理说也该知道的人,也都该知道了。

可并不是什么人每天都会去城门口和热闹的街市去转悠的。

有的人忙于生计,每天都是两点一线,甚至有的人,钉在一个地方几个月都会动弹一下,不知道告示上的事也很正常。

再加上有些人天生就对皇榜之类的东西有所抵触,即便听到了相关的消息,也不会到处宣扬。

这就导致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得知告示上的消息,即便是偶尔听到了那么几句,在得知和自己无关之后,也并未深究。

李公辅估计就是在听说,工举是为天下匠人准备的科举之后,知道自己不是工匠身份之后,也就没深究下去,错过了报名的时间。

吴中的确是做了他应该做的全部,某些人理解错了,其实也并不能怪到他的头上。

知道了这个情况之后,李天也只能无奈的叹息一声。

“算了,此事也不能怪你,你起来吧!”

随即他又对杨荣等人问道到,

“这次报名参加工举的人有多少?”

杨荣作为天工院的院长,又是内阁大臣,对此事还是比较清楚的,他上前一步拱手道,

“回禀陛下,到截止日期共有两千三百八十五人报名!”

听到这个数据李天的脸不禁抽搐了两下。

按照他对此时大明科举考试的录取数据来看,这点人数简直就可以忽略不计。

整个大明的乡试录取率大概在百分之四左右,按照中举人数在一千一到一千二上下,可以推算出,应试人数在两万到三万人。

以科举通过率,也就是秀才录取比例在百分之十左右,可以推算出全国的生员大概在三十五万到四十万之间。

而天下工匠的人数大概也和这个数据差不多。

但科举每年是录取八百到一千人,而工举虽然是第一年,但只有区区一两千人来参考。

真正能被录用的,还不知道会有多少呢,相比其庞大的数量而言,这点人数实在是不够看。

李天忍不住问道,恼怒的道,

“为何人数如此的少,你们谁能给朕一个解释!”

杨荣苦笑着说到,

“陛下,报考人数不多,各中原因其实有很多啊!”

“那就给朕一一说来!”

不得已,杨荣只好详细讲给李天听,

“工举第一年应试,天下人还不太清楚工举意味着什么,是最主要的原因。

再者就是,工举自从张榜告知天下,才仅过去一个多月,有的考生即便得到了消息,去赶考,在时间上恐怕也有所不急,这也是其中之一。

其次就是,天下在籍工匠都是有轮值的,也就是同一时间,至少有一半的工匠是在当值,根本就没时间来参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