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我在明朝当皇帝 > 第三百一十章 报纸,大明日报

听到这个解释,知道不是他们故意从中作梗,李天的怒气削了大半。

但他也从杨荣的解释中听出了很多的问题。

工匠的匠籍虽然在名义上已经被废除,可是工匠手里的活不是说马上就能干完的。

再加上他们也要养家活口,所以即便得到消息也不可能立马就行动起来。

再加上这个时代的工匠们手艺都是代代相传积累下来的,识字认字的比例其实并不高,工举考试,多多少少会涉及到一些作答之类的考题的。

不识字的他们,即便有真才实学,也是没勇气参加的。

还有一点就是宣传的力度不够,宣传的重点也不是很清晰。

李天弄工举考试的本意的确是想给天下有能力的工匠们,一个出路,但参加工举的人,并没有说就局限在工匠之人身上。

秀才,举人,甚至是一个生员或者平头百姓,若是他们也有着百工方面的才学,李天对这类人也是求之不得。

可是在宣传的时候,吴中他们搞错的重点,认为李天此举只是为了造福天下工匠,从而让工匠之外的人,误会了工举的含义。

再加上皇榜的宣传力度实在有限,错失了很多人才,也是在情理之中。

工匠们有手艺,却不识字这一点,李天也没有办法,即便他现在就开始倡导甚至强迫他们识字,短时间之内也是不可能见到什么成效的。

唯有在宣传这块上他还能做些什么。

于是他对众人说到,

“今次工举报名已经截止,就算了。”

听到李天这句话,不管是吴中,还是杨荣都大大的松了一口气。

可是李天接下来的话,又让他们的心提了起来。

“也许在你们看来,科举才是朝廷的重中之重,但在朕看来工举的重要性。

一点都不比科举差,所以朕打算,在每年的春秋两季,都开展一次工举考试。”

“那些工匠不是都有轮值吗,那好朕给他们充分的机会,这样一来,不信还有人因为有活要忙离不开。”

对于李天这个决定,掌管着天工院,又非常了解李天从不做没用之事的杨荣是举双手赞成。

唯有吴中有些异议。

他带着些忐忑的心情对李天说到,

“陛下,每年两次的工举是不是太过频繁了,现在天下匠人的匠籍已经在逐步去除了,用不了明年春,就没有匠籍的存在了。

他们都可以向普通百姓一样自由的选择应试,此举是不是……”

他的话没有说完,但李天已经知道他接下来的话,于是直接打断了他的话说到,

“吴尚书不必多言了,朕之所以这么做,是有其他原因的,接下来的几年甚至十几年中,工匠必将成为大明最闪耀的一群人,所需的数量也是极其巨大的。

一年两次工举不光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其中,更是为了让更多人明白匠人的存在对朝廷对整个大明的意义。”

李天的解释索然有些笼统,可是不管杨士奇等人还是吴中,他们都是思危局的成员。

听到李天提起未来几年的发展,他们顿时都明白了李天此话的意义。

也就不再多言。

杨荣更是激动地道,

“陛下您是有什么新的打算吗,臣等定会全力配合陛下的决定。”

李天表情还带着几分凝重,他在此时看出了,即将跨上快车道的大明所欠缺的东西。

于是轻声说到,

“大计划,朕的确是有很多,但这还都不是目前迫切要做的。

变革一旦开始就不会停下,掌握天下口舌才是目前的重中之重。”

他微微停顿了一下,然后才双目放光的对众人说到,

“所以朕打算在邸报的基础上,开办一版大明日报!”

听到日报这个词,众人顿时一愣,不过他们很快就从这两个字的字面意思上明白了李天所说的东西是什么。

但他们也只是在字面上理解了这两个词的含义,却并清楚报纸的真正力量和含义。

杨士奇思量再三最后,还是忍不住劝谏道,

“陛下,传递邸报的驿站、驿马、驿卒,每年都要消耗朝廷大量的税负,若是改成日报,每日传递,那朝廷的负担将会增大很多,还请陛下三思啊!”

听完杨士奇的话,李天知道他们这是误解了日报的含义。

轻笑了一下,给他们解释道,

“朕所说的日报并不是士奇你们心中所想的那样。”

“这日报不同于专门负责传递朝廷各种文书的邸报,它不是面向各地官员的,而是面向全部百姓的。”

“当然,朕也没打算,第一步就将这种东西传遍天下,可以现在京城搞个试点,先试试水。”

听到李天这么说,杨士奇等人顿时大大的松了口气。

要知道朝廷每年为了养活这些传递文书的驿站,每年差不多要花费一百多甚至两百万两银子。

若是这个所谓的日报,每天都要向天下各地发送,就算驿站再增设三五倍的驿马驿卒估计都是不够用了。

这样一来,花销将直线上升,每年都要耗费上千万两银子,可不是此时的大明能承担的起的。

见到众人的脸色都很奇怪。

李天也知道他们是在为什么担忧,于是接着说到,

“朕知道你们担心朕此举可能会消耗大量的税负,可朕要是和你们说,朕办这个日报不仅不会赔钱,还能赚钱,你们应该就不会有此担忧了吧!”

杨士奇奇怪的道,

“陛下,莫要拿老臣等说笑,为了向天下各州府传递邸报,朝廷一年要花费多少银子,老臣可是一清二楚的。

这面向平民百姓的东西,数量恐怕要远多于邸报的数量,怎么可能会不赔钱呢。”

李天摇头苦笑道,

“士奇啊,枉你当了这么久的首辅了,你给朕说说,朕何时说过大话!”

杨士奇老脸一红,尴尬的道,

“陛下所言,大多都能成真,是老臣糊涂了,老臣只是一时间弄不到这其中门道还请陛下释疑!”

“在给你解释之前,朕想问你们一下,你们认为什么东西对经商之人最为重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