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我在明朝当皇帝 > 第八百五十三章 抬手成云,覆手为雨

可他同时也知道,与其将所有的希望寄托在一个自己根本没办法掌握的人身上,倒不如反客为主,见主动权牢牢的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其实经过这么多天的思考,李天其实已经基本上想到了解决南京即将面临大规模失业潮的办法。

其实这个办法也很简单,那就是即将上线的,大明基层公务员制度。

南京城是大明此前五六十年的都城,而且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文化昌盛的宝地。

所以这里的人的文化水平是要比其他的地方要高出不少的。

别的不说,就说南京国子监中那将近上万人的学生,和外国的留学生访问团。

这些人可都是基层公务员的绝佳人选啊。

而那些没了工作的官员们,比他更适合。

所以给他们找到一份能够养家糊口的工作,还是很容易的。

将来的大明一旦在全国开始实行公务员制度,那需要的识字的人员数量可是一个极其惊人的庞大数字。

甚至将南京城所有识字的人全都填补进去,也满足不了这个缺口的十分之一。

当然了,识字的人工作好安排。

但那些不识字,甚至不愿做官的人就有点难搞了。

他们不仅人数众多,而且还不会耕种,即便会种地,南京附近也没有多余的农田分给他们了。

其实对于这些人,李天也有基本的安排和打算。

首先,张永日的工坊马上就要开起来了。

这次的规模将会远超北京,少说也要达到,北京现如今规模的三五倍。

以现如今北京三千多人的数据算。

仅是这个工坊就足以消化上万人的闲散劳动力。

南京的位置及其特殊,虽然比不上武汉这种九省通衢之地,但他南北左右都是相对发达的南方重镇,距离上海这个未来重要门户也不算远,还有长江水路方面的交通便利。

所以在南京设立一些大型的国有工坊也是非常适合,甚至比在北京更加适合。

至于建造什么类型的工坊,李天暂时还没有定论。

但有一项是指定会上马的,那就是水泥工坊。

水泥这种东西,如果远距离来运输的话,指定是亏本的。

所以,未来的公路修到哪里,工坊就建在哪里才是最省钱的办法。

京城那边新造的几十个烧制水泥的高炉,连供应整个北直隶地区都还不够呢。

根本就支援不了这边的,所以南直隶乃至周边想要水泥的话,就只能就地生产。

水泥这种东西,从开采矿石,到运输,到烧制,直到运送到各个建筑工程的工地,中间所需要的人手可是不少的。

少说也能解决一两万人的生计问题。

如果放开了手脚,收纳下三五万人也不是没可能。

可即便这几样全都算上,对于几十万的失业人口来说,也只是一小部分而已,根本问题还是没有得到解决。

但李天手里还有一张王牌,那就是他早就心仪很久的唐赛儿。

她这段时间不是一直思考从哪里弄人口去海外拓展自己的自由王国吗。

之前她没有任何的名义,即便是用真金白银的引诱百姓们出海去创业,估计也是没多少人愿意背井离乡的。

但如果李天给她松开这个口子,让那些没了生计的百姓,只要愿意跟她走的,不仅给路费,甚至还可以提供免费的农具种子什么的。

既有朝廷的名义,又有这么强大的补助,相信到时候,会有很大一部分人愿意出海尝试一下。

毕竟,中国人对于土地的热爱,那可是经过了几千人的传承的。

不管人在哪里,只要手里面有属于自己的土地,他们就会很满足的。

这样一来,不仅能帮唐赛儿完成她自己的梦想,还能顺便帮自己解决这个最为棘手的问题。

可谓是一举多得。

而李天要付出的代价,仅仅只是一道诏令,和总价值可能不超过百万两的农具和种子而已。

相对几十万可能会造成整个大明混乱的人群来说,只需要花百万两银子,就能彻底解决南京城被众多勋贵把持,尾大不掉,每年消耗大量国力的麻烦。

李天觉得这笔买卖绝对是值得的。

要知道,且不说那些勋贵每年的俸禄,单说南京六部所有官员的年俸,加在一起都已经远超这个数字了。

白万两白银,对现如今的李天来说,根本就是九牛一毛,根本就算不得什么。

这几样措施,就算只能达成一半的预期,也会解决极大的问题,让这个难题得意化解。

这其实也是,李天在得到消息后,并没有马上就火急火燎的跑到南京去主持大局的主要底气所在。

只不过,这一切的实施都需要时间。

不管是工坊的建设,还是移民的准备工作,还是各地公务员的落石情况。

都需要大量的时间的,甚至有的可能要半年以上的准备才能实行的了。

所以,想要让这些准备全都能平稳的落地执行,必须要有一个拥有绝对权威的人在南京坐镇才行。

而目前来说,太子没有个威慑力,汉王也不怎么够格,唯有李天自己亲临,才能压得住在这些准备完成之前,保证南京百姓不发生混乱。

所以,不管他心里了再多的准备,一切还都要靠他亲临现场、亲自坐镇才可以。

可是现在距离二月中旬,少说还有一个月的时间,他即便想要马上过去,也是没可能的。

且不说船还没造好,新军的装备也都还没列装完成。

所以在这之前,李天必须要安抚住已经知道了内情的刘辨等人。

这一下,刘辨这周忱的这次会面就成了尤为关键的了。

于是李天连夜提笔开始给周忱和杨素问写回信。

他在心中将即将取消南京陪都地位的消息,用十分隐秘的方式告诉了他们,并且警告他们让他们无比严守这个秘密,不得对第三个人泄露这个消息,甚至连太子朱瞻基也不行。

李天不得不这样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