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颠覆晚金 > 第十章 山东的抗蒙根据地为什么能够存在(下)

高俊营部里派出了一个叫石莞的参军,骑着快马翻山越岭去寻找冯达的部队,此时冯达的人马也按照预定的撤退线路抵达了蒙山一带。石莞花了一晚上才赶到那里,然后禀明来意,却得知施大参军现在正在营部喂马。

原来,施信来到冯达的营部之后,依旧指手画脚洋洋大论,这次是他自己发了昏,在传递命令的时候和冯达营的一位指挥吵了起来,甚至要临时解除对方的指挥权,自己上阵,结果被愤怒的冯达派去喂马一个月。

石莞赶紧去马棚里找,施信还在慢悠悠的切着铡刀。

“赶紧换套行装跟我走,高郎君要见你。”

“不去,冯统制让我在这里喂马。”

“别在这儿给我铡草了,赶紧换新装,这是命令。”

施信慢悠悠的停下来:“就算是命令,也不能让我去送死啊,我这张嘴才说了一句话就被发配来喂马,多说几句怕不是要被直接斩首了,我这张嘴还要留着吃饭,从此就不说话了。”

“你再磨蹭,信不信连饭都吃不了了,赶紧跟我走。”

石莞连拖带拽,这位施参军才“很不情愿”的被“强行”带到高俊这里,然而谱还是要接着摆的,他全然不顾里外忙成一团的样子,踱着小碎步来到高俊面前:

“公何以战?”

“我如何不能与铁木真相战?”

“铁木真先败我军于泰安,复败我军于东海,三败我军于沂山。如今我军粮食皆尽,军心尽失,接连后退,丧勇失气,将复何战?”

高俊听明白了,这施信要摆个谱。但是大敌当前,倒不妨给他这个面子,与他理论一番。

“自古以强梁横抱而安居天下者,未之有也。天道在我,如何不能战?”

“天意冥冥,何足征伐,此不足为道也。”高俊配合的好,施信也很上道。

“鲁南山区沟壑纵横,我军内线作战,敌军劳师远征,强弱形势一变,胜败弹指挥间。”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地利不足为事,铁木真有强勇之兵,区区沟壑能奈之何?”

气氛已经烘托到位了,高俊直接站了起来。

“我们凭借什么和铁木真对抗,我们的力量从何而来?这是一个大问题。

凭朝廷吗?当今世道,国家外战无能,唯有盘剥有方,百姓受苦,屡遭兵祸,社稷累卵,生灵倒悬,朝廷南迁开封,却依旧在争权夺利。守忠太子死后,首存于手续之间不相容,高琪与高汝砺弄权,高汝砺年事已高,却贪恋权柄不肯让位,以至于物议汹汹。安贞累世将门,但却鼠目寸光,力主征宋,以至于军马折损,更不能支。

如今朝廷只有内斗的力量,却没有抵御外辱的能力,谁想要抵御,谁就要在内部斗争中吃大亏,我们已经可以预见到安贞快要玩完了,而其他正在前线抵抗的人也好不了多少,河北百姓正在受苦,朝廷却没有力量解救他们。

只能凭借自己,河北百姓,乃至天下百姓都迫切的需要自我拯救,建立一个能领到大家抵御蒙古人的机关。但是这个机关想要维持,山东的根据地想要长久存在,则源于仁义。

在外敌入侵,朝廷已经放弃大片江山的形势下,在敌占区中有若干个继续抵抗外敌的孤岛,古有刘琨祖逖,近来有苗道润靖安民等人,这需要依赖很多的条件,是这场战争的特殊性所决定的,是朝廷的无能和蒙古人的残暴所共同作用的,这也是历史给河北人民的机会,让我们能够自主自立的组建有能力领导人民抵抗外侮的政权。

过去一段时间以来,由于敌我力量悬殊,我们实行了大踏步的后撤,好像是在战场上战败了,但是我们必须意识到,天下百姓期盼和平,期盼赶跑侵略者的决心依旧没有改变,这才是我们无穷的力量源泉,所以,敌我形势并没有遭到根本性的逆转。

最近数个月来,山东与河北各处敌占区的百姓都已经自发的开始了有组织的暴动抗争,令敌军首尾不能相顾,河北世侯当中也酝酿着疑惑和反叛的情绪,这都是形势正在好转的证明。

事实证明,蒙古的那一套高压统治政策是不得人心的,他粗暴无能的管理方式是不能维持的。而这群人又缺少动力改革,要维持蒙古贵族的就有权益,这样的国家应该在一场侵略战争中被狠狠教训一顿。

现如今,我们仅仅在河北的一小片土地上,朝廷不大关心我们的死活,而蒙古人对我们虎视眈眈,此时我们外无依靠,只能相信自己,相信根据地的人民,除去这个之外,我们没有别的力量源泉。而为了团结根据地人民,为了领导根据地人民,就必须施行仁义。

所以,太平军上下、根据地机关上下都贯彻着同样的信念,坚决将仁作为自己的宗旨,并且团结全山东的人民为之战斗,自从我来到山东开始,从制止红袄军的破坏,消弭双方的仇恨,清退猛安谋克侵占人民的田地,所作所为无不依仁,为抗蒙积蓄力量。我们持之以恒的举动,终究会赢得人民的爱戴。

我之前做过许多事,别人都说高俊你太蠢了,为什么不积极的壮大自己的力量,却软弱无比,贪图虚名,心慈手软呢?我高俊不是菩萨,也不积阴德。战争是无情的,但无情不等同于残忍,无情意味着必须隐藏个人的好恶,而以公道正义,以百姓心愿为准。

我屡屡对彭义斌手下留情,又没有杀山东的猛安谋克,对朝廷也向来恭顺,也不与那些欺负我的官军发生直接冲突。因为仁义的力量远远胜于残忍,现如今,大多数人都以横暴为尊,想要凭借武力统治天下,然而却忽视了仁义是最绵长悠远强大的力量。

古代有个寓言,叫做“愚公移山”。愚公下决心率领他的儿子们要用锄头挖去太行山和王屋山。智叟说是你们这样干未免太愚蠢了,你们父子数人要挖掉这样两座大山是完全不可能的。愚公回答说:我死了以后有我的儿子,儿子死了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这两座山虽然很高,却是不会再增高了,挖一点就会少一点,为什么挖不平呢?

这件事感动了上帝,他就派了两个神仙下凡,把两座山背走了。现在蒙古人就像一座大山那样笼罩在河北人民头上,而我们要下定决心挖去这座大山,用的工具就是仁义,我们也会感动上帝的。这个上帝不是别人,就是全国百姓。

我们太平军坚决保卫仁政,是仁义之师,受到百姓们的真诚拥护,是一定能胜利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