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颠覆晚金 > 第二十三章 后与前(上)

颠覆晚金 第二十三章 后与前(上)

作者:边郡箭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22 21:10:33 来源:笔趣阁

另一个供应充足的是食盐,山东本就产盐,在推行晒盐法之后,食盐产量也连年增加。所以汤里面倒也有些味道,只可惜现在正值冬季,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鲜菜蔬可以佐味,汤里面飘着的是一点点淡紫色的柔软的藻类植物。

来自山东西部的士兵们根本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只有那些登州莱州的军兵认得,向战友们介绍,在海边的岩石上经常长得这些,用刀刮下来烤干之后可以存放很长时间,用来煮汤倒也不错。

“那这东西到底叫什么?”

“紫菜。”

一大碗掺着米糠和小米的米饭,一碗紫菜汤,这就是绝大部分光军士兵的晚餐,除此之外,各都也都带了些咸菜之类的东西可以佐餐。

高俊吃过何志也带过来的“香的打耳光也不放手”的梅干菜,评价是:“像是把树叶和马粪消化物一块腌了。”何志也去北京的时候也吃过萝卜条咸菜,评价是:“相比于吃这个玩意儿,我宁愿没暖气。”

不过两个人很快也就和解了,咸菜这东西就没有个好吃的,还不都是各地人自己吃自己的吃习惯了,任何一种咸菜放到外地去评价肯定是又腥又臭又难吃。宁波渔民喜欢吃的臭冬瓜,在高俊看来是应该尽快送到核废料处理填埋场的东西,但是,对于海上生活凶险的渔民来说,却是佐餐的唯一法宝。

士兵们也都是各自带各自的咸菜,光军倒是也搞过几个制式咸菜的样式,受到了不错的评价,目前正在全军范围内逐渐推广。

除此之外,则是在战斗时不及开锅造饭的情况下,所用的快餐食品,主要是炒面和熏肉。

用小麦粉、高粱粉和豆粉混合,加盐和糖,再稍微加一点别的香料作为佐料,炒制出来的一坨黄褐色的面粉,这就是志愿军赖以为生的炒面。光军虽然给他起了个得胜粉的名字,但依旧不能掩盖这种食物在味道和营养上的缺陷,但足以应急。

肉就不一样了,由各都的军判亲自掌管,写好封条,战时分发。

有干肉,自然也有鲜肉,这在军队里算是高级食品,往往隔几日才能吃一次,再或者就是受伤立功时可以吃到鲜肉,一般是做成肉汤。

煮肉也是个考验人的功夫,到目前为止,光军还没有专门的火兵建制,做饭都是由贴军负责的,庄稼人可没有做肉的手艺,万一熬成一锅臭汤,反而浪费资源。所以,早在几年前,高俊就委托根据地内原本各大著名酒肆饭店的师傅帮忙参考详细,做出了标准炖肉用料,用小纱袋包着,煮肉的时候往里一放,做好之后捞出来即可。五花三层的净猪肉切成小块儿,大锅香料一煮,熬成浓汤,每人的饭碗里浇上一勺,保证士兵们把碗舔得比脸干净。

本来高俊也想荟萃南北香料精华,整出个十三香来,让大家知道什么叫中华美食。但是,到实际操作时才发现,尽管已经搞出了比较通畅的海上贸易,但来自东南亚的香料依然贵得吓人,只能悻悻作罢。

另一个重要的蛋白质补充来源是禽蛋,普通士兵们偶尔能吃到带来的咸鸭蛋,但是却看不到鲜蛋,这东西储存运输太过困难,就算根据地有也运不到河东前线,只能花钱从周边居民的手里买,量不大,也难以保证持续供应,是专门给伤病号补充营养的。

有赖于河北十万民工的辛勤转运,光军前线补给充足,从根据地生产的粮食源源不断的运送到子弟兵手里,高俊在营地里还专门又划分出若干区域作为应急储存仓库,应对后路被断的突发情况。

除此之外,后方又给高俊送来了另外六十支崭新的火绳枪,让高俊的火器部队更加充实。这些天来,光军士兵也曾在后方远远的练习火枪齐放,威力越来越大,战士们也越来越娴熟。

为此吃了苦头的是蒙古人的骑兵,战马们一听到这雷鸣一般的声音就发狂,让木华黎好生郁闷。不过,在最近几次战斗中,蒙古人倒是很幸运的夺回来被杀者的遗体,并且终于发现了火枪杀人的秘密:当看到那枚小小的铁质弹丸时,木华黎恍然大悟,原来火枪和火炮是一个原理,或者说火枪就是微型的火炮而已。

说干就干,太原立刻组织起来,蒙古人到处寻找工匠来生产火枪。

对于这一点,高俊也猜到蒙古人必然会很快意识到火枪的工作原理,不过,与火炮不同,高俊并不认为蒙古人会在短时间内仿制出火枪来。

虽然原理相同,但火枪和火炮在制造工艺上确有根本性的差别,就算蒙古人缴获了一杆真正的光军火枪,都未必能逆向推导出光军的制作技术来,更何况他们只是凭借几颗子弹去盲人摸象,胡蒙乱猜呢。

火枪成为了光军的秘密武器,他们的对手无法仿制出来,他们的战马短时间内也很难应付火枪发出的巨大噪声,蒙古人的骑兵优势被大大削弱。

武器装备上的优势正在建立,而精神上的长城也不曾放松,腊月初七,军兵们盼望已久的根据地战地慰问团终于来到盂山前线,欢呼雷动的士兵们在布置必要的岗哨之后,在前线开始了盛大的文艺汇演。

慰问团团长是高俊的老熟人陈老太公陈恪,副团长是完颜白撒,这几年,陈太公虽然看出来年纪更大了一些,但精神愈发矍铄,脚步似乎都比以前稳健,看到高俊之后,连忙给太尉行礼。完颜白撒也老了,但是精神还好。

慰问团为前线带来了数以万计的礼品和纪念品,还有众多随行艺人来进行大型演出,王传庆等根据地商人赞助了大量金钱来支持慰问团,青岛县居民更是为前线捐赠了十五万颗大小糖果。

李翠翠再次在前线为大家动情歌唱,除此之外,一位来自根据地的女乐师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她也是弹箜篌的,虽然不及夏师那么好,但也说得上动听,在前线苦了许久的军兵们掌声雷动。

“这女孩我似乎在哪见过?”高俊模模糊糊想起去年新年之际自己醉酒的时候:“对了,这不就是邰真静吗?她也在学箜篌吗?弹的真不错。”

慰问团的到来是前线的盛大节日,士兵们欢快热闹了十几日,除去鞋子衣服等礼品之外,最普遍送来的还是糖果。

“腊八要喝腊八粥,可是咱们前线没这个条件,一人吃一颗糖,也能暖暖心,下巴是不会冻掉的!”高俊拿到糖的时候也很开心。

在前线战斗许久,士兵们几乎都忘记了今天是几月几日,直到慰问团到来,才知道已经是腊八。

士兵捏着分到的那颗印着“光军制品”的糖都舍不得吃,后来,他们许多人倒在河东积雪皑皑的崇山峻岭的时候,那颗糖还揣在离胸口最近的地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