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门阀赘婿 > 第一零零五章 摘面具(十二)

门阀赘婿 第一零零五章 摘面具(十二)

作者:蜡笔疯叔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23 11:16:33 来源:笔趣阁

“你知道暴民有多可恶吗?”

深更半夜,赵准依然在书房办公,这时赵旻击晕守卫,走进书房,坐到赵准面前,问出这样一句话。

赵准盯着赵旻,没吭声。

某种意义上说,暴民的可恶程度不亚于兵灾。当人失去法律束缚,干坏事不会被惩罚的时候,人是非常可怕的。

在秦王鼓动下,人们展现出人性最卑劣的一面。康王府被烧成废墟,暴民四处乱窜,肆意打砸抢烧。甚至有婢女被拖入房中,被一群猥琐的男人凌辱。

慌乱之中,是赵旻保护梁妃离开王府,否则梁妃是闯不出去的。风韵犹存的她落入暴民手中,下场会比婢女更惨。

逃出王府之后,梁妃连娘家都不敢回,赵旻便把她藏在北市的一间小民房里。

赵旻对梁妃说:你不要怕,因为有我在。

赵旻这人平时就有点楞,突然说出这样一句话,梁王妃的目光里流露出不信任之色,似乎在问:凭什么?

赵旻看出她的心思,可赵旻什么也没说。

其实赵旻就是秦王骗过所有人,安排在康王身边的特务。

还记得苏御与赵旻初次见面,是在万花楼。那时赵旻去裕王府挖宝贝,挖了好些天,一个铜子儿也没挖到,反而把身上钱都给花光了。于是带着他的小姑赵婴去找朱雀借钱。结果是苏御借给他五十万,后来他挖到钱,就去京统找苏御还钱。

而京统正是培养特务的老巢。

就好像曹玉簪处心积虑弄出的上瘾毒药丸,可最后她根本就没等到康王疯的那一天,一切就结束了。

其实苏御的这手棋何尝不是如此呢。

武功不俗的赵旻潜伏在康王身边,他有一击致命的能力,可康王对赵旻不够信任。混了一段时间,赵旻距离康王越来越远,见到康王的机会也越来越少。而康王身边有张康形影不离,害得赵旻一直没机会下手。

但赵旻是一个不服输的人,他把赵锵干掉,以为这样做会得到康王的青睐和绝对信任,进而去到康王身边。

他曾对赵范说:士为知己者死。

所以他要杀赵锵的目的并不单纯,他还是在为苏御扫清登基的障碍。他认为,赵锵还活着,就轮不到苏御当皇帝。

虽然他这个愣头青办事鲁莽,但客观上确实推动了事情的发展。促使贤王康王两派彻底撕破脸皮。

一场大战过后,秦王拟定一份名单,让京兆府张贴到大街小巷。名单上的人,都是秦王要赦免的人,让他们去庚王府找赵准。

梁王妃的名字赫然在列,可梁王妃不敢去见赵准,生怕这是个圈套,可赵旻却潜入庚王府,坐到赵准面前。

之所以要偷偷的来,是因为单上没有赵旻。

因为赵旻的罪太大了,不可饶恕。

在他杀了赵锵之后,苏御绝不可能再承认他是特务,如果这件事被贤王知道,后果不堪设想。到那时苏御真的是百口莫辩。

赵旻虽然愣,可他不傻,他知道苏御现在不会见他。今日见过赵准之后,他会离开洛阳。因为他要把梁王妃的位置告诉赵准,同时从赵准这里获得一块夜禁出城腰牌。

得到腰牌后,赵旻把赵准绑上,嘴堵上,成功离开洛阳,并在渡口见到等待他的赵范和赵婴。

赵婴说:“秦王给的钱已经收到了。”

赵旻笑了笑,登上小船,一边摇浆一边说:“赵御早有预谋。赵锵遇刺时他以为贤王一定会打,可当他去到贤王府却听贤王改口说不打了。交谈中他鼓动贤王,可贤王又说担心战争蔓延,场面不受控制。赵御曾与我说,贤王有很多次动手的机会,可他都错过了。可以说贤王是为了求稳,也可以说这是贤王性格的弱点。贤王容易犹豫。”

正如贤王封号,他是一个温和的人,如果不是生在必须争得你死我活的皇室,那么贤王一定是一个家族观念很重的,令人敬仰的,面相慈祥的,性格和蔼的老族长。

……

经过几日拉锯谈判,最终决定,保留大兴皇帝,保留曹玉簪的太后之位。但卸去曹玉簪的所有兵权,并上交特务名单。这期间,犁万堂逃跑,不知所踪。

调曹圣、赵亚夫去云州,代替公孙雄镇守边疆。

公孙雄与赵亚夫职务对换,公孙雄成为金吾大将,而赵亚夫成为云州大将。曹圣、赵亚夫带领第二师即日出发,同时公孙雄回朝。

康王赵棣积极配合全军整改,康王一派主要成员全部撤职,换成贤王派系的人。这时孟启、西门载沛又说,不能把兵权都交给赵御,否则这就相当于赵御当皇帝了。

在门阀干预下,玄甲军被分成三份,秦王赵御、大将军张云龙、王孙赵丰,每人分到六个师。剩余两个师,一个是曹圣带走的第二师,另外一个是金吾卫(第三师)。

公孙雄名义上是金吾大将,可金吾卫实际控制者是秦王赵御和王孙赵丰。而公孙雄的第五师,依然留在云州,对曹圣第二师起到监视作用。

之所以能保全大兴皇帝,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因素,康王赵棣中毒死了。

与他的忠奴张康一起死的。

赵棣是自杀,还是他杀,竟然成了悬案。

没有人承认害死赵棣,可赵棣当时被关在小屋里,他哪弄来的毒药呢?

有人猜测说,康王被逮捕后,一直没换衣服,他的毒药就藏在衣服里。

还有人猜测,赵棣是被曹玉簪毒死的。因赵棣死了,大兴皇帝和她活下来的几率会更大。而最后谈判结果也果然是这样。但曹玉簪激烈否认此事,说自己是清白的,绝没有毒害康王。

还有人说,是秦王赵御毒死康王,因为康王多次暗杀赵御,他们之间仇深似海。

当然也有人说是张云龙,因为张云龙要给那些被毒死的弟兄报仇,以牙还牙。

还有人说是贤王,或者赵丰,因为他们要为赵锵报仇。

反正这帮人都有杀人动机,可就是没人承认。而康王的死,竟然就这样不了了之。没有哪个衙门会去管这件事。

感叹,曾经风光无限的康王就这样稀里糊涂的死了。

除了康王的死,还有一个次要因素对谈判造成影响。辽国萧太后发来国书,要求叛军释放曹太后和大兴皇帝。否则辽国将视梁朝为“非礼之邦”,将不再承认《榆关之盟》,并发兵为曹太后报仇。

辽国到底会不会发兵?

苏御觉得萧太后是在虚张声势,此时的辽国与梁朝情况差不许多,辽皇耶律崇光被一箭钉死之后,姓萧的小寡妇扶持幼帝掌权,再凭借两个哥哥掌握兵权,对抗耶律家族的几位王爷。成天闹心事不少,她哪有心思对梁朝发兵?

可这国书却被曹玉簪死死攥在手里,挥舞着与贤王说话。看小寡妇那歇斯底里的样子,突然觉得她挺可怜。苏御曾经想过,若真的杀曹玉簪,自己会不会难过?

想来,苏御没那么冷血。

而且曹玉簪与这位萧太后的感情是真的不错,她们经常有书信来往。曹玉簪还曾考虑,选一位亲王女,封为公主,嫁给辽国幼帝。

不过这件事被一众朝臣否决,觉得远嫁公主有损国家尊严。

后来曹玉簪又说,让辽国也嫁过来一名公主,这样两国就扯平了。可大臣们又说,我大国与番邦扯平,这本身就是丢人的,除非他辽国嫁过来两名公主。结果这件事就这样被一群人给搅黄了,一群人中还包括苏御。

因为曹玉簪没安好心,她想把赵糖酥嫁给辽幼帝。

辽皇耶律崇光是被秦王的军队射死的,这时把秦王的女儿嫁过去?

如果当初曹玉簪说,嫁过去的是赵准的女儿,那苏御可能就不反对了。

因为苏御认为,两国联姻也是有积极作用的。而且是互相送公主通婚,面子上能过得去。

现在姓曹的小寡妇是彻底没咒念了,努力多年弄到的那点兵权,被秦王收了个干干净净。处心积虑担惊受怕弄出的庞大特务机构,也被秦王瓦解。

小寡妇坐在回宫的马车里,脸色如冰,看着嚎哭的小皇帝,一把推开。就好像那孩子不是她生的似的。

她回到长秋宫,摔摔打打,看着堆积如山的奏章,不闻不问。

……

贤王赵选已经二十多年没上朝,今日上朝,宣布一系列大事。

其中最重要的是闵悦、曹圣、赵亚夫,不得王诏不可回朝,否则以谋反论处。羽林卫左右统领免职,羽林卫全体更换。新的左右统领,将由秦王赵御和万安郡王赵丰担任,二王各自选派得力助手,驻兵皇城。

两派一场大战过后,需要稳定大局,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可老爷子不再插手,全权交给秦王去办。他只是给王孙赵丰破格敕封为“万安郡王”,本来这是赵锵的愿望,现在落到赵丰身上了。

当然,敕封令还需要曹太后亲口说出来,虽然小寡妇很不情愿,但她还是说了。

曹玉簪兵权没了,文政权力也所剩无几,现在她更像是一名发言人。

秦王赵御是唯一摄政王,一人掌控三省六部,权倾朝野。

此时在朝堂上能与秦王掰手腕的,只剩下三家门阀。而其中唐氏门阀,又是秦王的亲支近派。

贤王老爷子,上过一次朝就再不露面,据说老爷子有心外出打猎。苏御觉得,一定要满足老爷子这个愿望,已派人去各个皇家狩猎场考察,待一切安保措施就绪,就让老爷子去那里快活快活。

贤王说,唐振还在西部抚民,等唐振回朝,就要商议统一大事。

但,先统一军阀,还是先统一三国,这又是一个难题。

贤王的老毛病又犯了,陷入犹豫当中。他认为,赵家若想凭一己之力消灭三门阀,那是痴心妄想。最好的办法是,联合其中两家,消灭第三家。可现在形势看来,很难做到。若只联合唐家,与孟氏和西门氏开战,风险又太大。更不妙的结果是,四家开战,外敌就有机可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