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门阀赘婿 > 第八三一章 巧当家

门阀赘婿 第八三一章 巧当家

作者:蜡笔疯叔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4:34:34 来源:笔趣阁

早晨,雾气昭昭,小丫鬟捧着果盘小心翼翼的走路,生怕浓雾中突然闯出一个人。

郡主府里住着四名小学孩童,苏小巧、诛邪骏、孔吉、完颜清,他们在书童和剑客陪伴下集体走出大门。

完颜清的眼睛是肿的,因为她梦见秦王哥哥战死,

惊叫而醒,哭了很久,直到背着小书包去上学还一边抹着眼泪。难过之情溢于言表。

完颜清是一个虎头虎脑的小女孩,有着胡人特征的圆脸蛋和高而宽厚的肩膀。秦王在家时最喜欢陪着她玩,因为秦王看不得一个离家千里的小姑娘受委屈。

宵凤阁门前,马车已备多时,

身穿大红礼袍的高大白胖郡主才端着架子从浓雾中走来。

郡主高鼻深目,能撑得起这张微胖的脸。不觉得臃肿,反而显得更有气度,

更加深沉。明亮锋利的双眼,一如往常震慑人心。在她的目光下,侧妃奴婢都十分乖巧,无人造次。

有人说秦王妃的气势不亚于当年唐皇后。

相貌、身材、脾气,这姑侄俩像到骨子里。

难怪一些老人说,见到秦王妃就让人感到一阵恍惚,似乎见到当年唐皇后。

当上长老,唐灵儿的生活不但没有变得轻松,反而更加忙碌起来。

长老会事务繁杂,要处理与皇室和其他门阀之间的事、清华坊内部的犯罪事件、神策军中唐氏子孙的安排、长安道唐氏子孙犯罪处罚、长安道经济、长安道军仓与清化坊资源分配等等。

最近唐灵儿经常去唐家祠堂后面的藏书阁,翻看唐氏长老才有资格看到的机密档案资料。这时唐灵儿才发现,当初清化坊出现断粮事件,与长老会有关。她看到那时长安道军仓里还有两个多月的余量。

可唐灵儿清晰记得当时唐炯、唐立、唐恂不同意调动。说军粮少于一月,

再调粮容易引发哗变。云云。

那时唐振不在家,

二老爷唐宁主持长老会,

对于东府的调粮议题默不作声,他也不会从西府调粮给东府。

其实只要再给唐灵儿一段时间,

就能把郑州的粮食买来。可长老会没给唐灵儿这个容错机会。想来定是有人从中作梗,结合当时情况,定与唐宽有关。看来唐宽因为断粮事件在家族大会上发难,是早有预谋的结果。

但如今唐宽反而是助力唐灵儿进入长老会的人之一,真是应了那句老话:政*层面上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家族长老也有任务分配,唐灵儿分管内部事务,主抓清华坊内唐氏子孙的礼仪法度、经济财务、家族门风、文武教学、人员安置等。

纵观历史,清官多是苛刻的。因为清官的道德水准更高,所以他们眼中不揉沙子,处罚罪犯时下手更狠,完成上级命令更坚决。苛政猛于虎,未必都是贪官干出来的。当然,并不是说清官不好,只是陈述一个事实。

如果清官同时还是个仁官,才是人们心目中通常意义上的清官。可事实上不是所有清官都是仁慈的,甚至有的人会愤世嫉俗,心藏愤恨。

皇帝从来不怕贪官,

只要别耽误事就行。但皇帝一定要树立几个清官典型,这才显得本朝刚正开明。比如曹玉簪就是这样做的。“民御公车”刚出现时,

“八大棒”何等威风。还有当初大理寺卿冯钊,因为《履顺访十三伎命案》斩杀皇亲,闯下大祸,曹玉簪力排众议保他不死,原因也在这里。

本质上皇帝喜欢的是能臣,能替他解决问题的臣。

如果能臣还是清官,当然求之不得,但这样的人太少,而且清官多刚正骄傲,有时甚至还会教皇帝如何做人,令皇帝不爽。

退而求其次,若是一个有能力而没有野心的贪官,皇帝也会很喜欢。诸如陈平、和珅。赋予重权,发挥他们的能力。而这帮人,往往会让皇帝感觉很爽。

苏御早就发现唐灵儿是个大清官,有“过于苛求”的问题,曾暗劝她一句“不聋不哑不配当家”。示意她适当放宽。唐灵儿结合自己收集督办罪证的经验,觉得这句话值得琢磨。

新官上任三把火,唐灵儿根据清华坊人口暴增的情况,要建设一批廉租房。

今日她亲自去工地看了看,见到唐府工构大总管唐延愁眉苦脸坐在街口。问他为何发愁,唐延说,房子还没建完,来找他要房子的人比房子还多。而且各个都是家里不缺房子的人。

唐延冷笑一声,自嘲道:“人家都是有后台的人呀,咱个庶出小子,哪敢得罪。”

闻言,唐灵儿阔目一眯:“都有谁来找你,拟份名单给我。”

唐延想了想,道:“灵儿,我看你还是别要名单了。你挨个去教训也是没用。教训了这个,还有那个,没完没了。再说有的人你也不好教训。唐立家的,怎说也是你的长辈,你能登门去骂吗?还有唐剑家的,你们本来就有嫌隙,你好意思上门?好几百人,你骂得过来吗?”

唐灵儿喘了口粗气道:“把这些房子都盖得小一些,越小越好,而且加高到三层,一层一户人家。再把院子去掉,盖上小楼,但不设厕所。”

唐延一愣神:“没厕所?”

“对,这样就没人来抢了,一定会落入穷人手中,而且能容纳更多人。”

唐延大笑道:“小妹,真有你的。”

从“廉租房”这个名字就听得出来,这个主意来自苏御。显而易见,这是一个馊主意,但又确实行之有效。这就好像往赈灾粥铺的锅里倒沙子是一个道理。倒了沙子,才能轮到穷人吃一口。又比如把粮食换成糠麸,虽然难吃,但能救更多的人。

对于皇帝来说,不倒沙子的清官和倒沙子的贪官,哪个更能解决问题?

唐灵儿认为,如果苏御是皇帝,他一定会养活一批能臣贪官。比如邱垚就不是个清官。同时苏御也不会亏待像韩坚那种毁家纾难为军队倒贴钱的超级清官。将来第十一师,一定是韩坚的。秦王这样安排,别人也心服口服。

……

秦王带兵南下支援呼延郃,留下邱垚第二团入驻太原,重组道府班子。秦王要求快速恢复河东各府职能,尤其重视对农田的保护和灾民的安置。免去今年道府县三级税务,用税改的钱改善民生、赈济灾民。

邱垚的能力毋庸置疑,按照秦王的要求,很快完成布置。诸如太原城四门,都设置粥铺,救济大量难民。只要百姓有口吃的,就会感激朝廷,没有作乱之心。

邱垚作为河东道临时观察使,坐镇道府大殿,将河东道与太原府两级官员合并办公,提高效率。

“邱大人,听说粥铺那边有人抱怨,还有童谣在街边传唱。”太原府【别驾从事史】申询,恭敬地道。

邱垚细品清茶,声音低沉:“怎样童谣?”

“呃…,这个……”申询有些犹豫。

“但说无妨。”邱垚瞥了申询一眼。

申询面带为难之色,小声地道:“童谣里说:老虎走,猴当家,设粥铺,巧钱花,一锅粥里半斗沙,再不管管头搬家。”言讫,申询立刻正色道:“编童谣者居心叵测,诋毁邱大人,制造民怨。下官以为,应速拿之,就地正法以消民怨!”

邱垚笑了笑,没说话。

这时一名年轻官员【太原府司仓】王恬站起身,恭敬行礼道:“下官有一事不明,请邱大人指点。”

“讲。”

“设置粥铺,邱大人亲理账目,粮食与账目丝毫不差。既然如此,邱大人为何还要往粥锅里倒沙子呢?这岂不是自毁名声?这也不符合秦王仁治理念。”

邱垚道:“念你年轻,我便与你说说。此法是秦王要求的。而他是想让穷人吃到那些粥,本是好意,是智仁。至于有些骂声,让我邱垚来为秦王来抗,有何不妥吗?另外我觉得这还不够,即便是我来扛,也会让人说秦王用人不察,所以这件事应该再往下放一放,让别人来替我承担。”

王恬颇为受教的样子,拱手道:“既然如此,下官愿替邱大人承担。”

“呵呵,好小伙子,你这般说,我反而舍不得了。”邱垚放下茶杯,站起身,整理一下衣衫,指着王恬道:“这种情况还要坚持一些时间,待形势稳定,在撤销粥铺之前,你给我送来一份名单。”

随后邱垚就向屏风后走去,他在那里准备了一张床。邱垚声称,特殊时期,睡觉也不耽误办公。

当王恬回到座位上,申询却跟着邱垚来到屏风后头,从兜里掏出一包金子,放到邱垚床边,低声道:“邱大人,咱家侄子那事……”

邱垚扫金子一眼,笑了笑说:“待大局稳定,一定会处理一批官员,到那时再当官,才稳一些。”

“哦,明白了!”申询行礼告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