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门阀赘婿 > 第八三二章 张家八壮

门阀赘婿 第八三二章 张家八壮

作者:蜡笔疯叔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4:34:34 来源:笔趣阁

张之悌试图在石会关和鼓腰岭阻击梁军,可他没想到派过来的一万五千人连韩坚的一个团都拦不住。这件事对张之悌的心灵打击远远超过军事上的打击。

虽然韩坚部也损失不小,已经到了必须休整的地步,可其后诛邪克的第四团立刻顶了上去。

可以这样讲,现在的第四师兵多将广,秦王手下有一批能人。经过战争的锤炼,秦王自己也在成长,看人的眼光也在发生变化。

以前看好某个人,觉得那人能打仗,可到了战场上,那人的表现未必让秦王满意;而有些人平时不起眼,可到了关键时刻却体现了超出预期的智慧或勇气,而这样的人自然进入秦王的视野。

秦王从不冲锋陷阵,可作为一名统帅,他看到了他应该看到的人和事。

从各位将官的表现来看,还是诛邪克石敢当这样久经战阵的人更会打仗。而这次河东战争,也是一次“以老带新”的过程。韩坚等人也不同程度的发生着转变。韩坚依然锐气十足,可他已经变得比以前冷静。

队伍继续往前推进,一路上再没碰到敌军,于是诛邪克一口气走到太平驿,距离潞城仅剩三十里。

这时秦王得到消息,张之悌带着残余两万多人撤走了,隐入茫茫太行山。

秦王派斥候追踪,分别在黎城和涉县发现残兵。可奇怪的是,他们的头领却不见了。根据散兵交代,张氏家族还剩下将近两千人,只知道他们进入大山,但不知去了哪里。

斥候们进山寻找,完全没发现他们的踪迹,这时给人一种感觉,张氏家族好像突然人间蒸发。

苏御觉得这很不可思议,于是派最有经验的斥候带领一百人去找,可还是没能找到线索。

斥候们沿着各条道路追下去,没发现两千人留下的任何痕迹。最后一次发现们的脚印,是在涉县以北十里,可过了那里,脚印突然消失,就好像他们集体飞走了。

若是他们用工具清除脚印,也会留下痕迹。可斥候回报说,完全看不出造假的痕迹,而且再往前追了几十里,就到壶关,可壶关的人没见到张氏家族。

苏御感叹张之悌高明,现在只能继续派斥候在大山里寻找,别无他法。

不过张氏家族已失根基,很难东山再起。

……

张氏家族残余两千人把钱和粮食带走,剩下一万多散兵游勇徒步往家乡走。

当地官府不敢管他们,就放任他们穿过城区。秦王命令诛邪克、石敢当去处理那帮散兵,而秦王已进潞城。

潞城经过一场鏖战,到处都是战争留下的痕迹。原本堡垒般的城墙,被战火摧残得破败,有些城墙已经开裂,甚至倾斜,不知何时就会倒塌。士兵们在城头上打扫,清水一冲就变成红色,顺着阶梯流淌。

老将军呼延郃一共坚持二十八天,手底下还剩下二千七百多人。而这二千七百人里,绝大部分都是轻伤号。兵营了还躺着几百重伤号,不时有秘书郎送来死亡报告。此时城内城外一片烧焦的味道,到处都是*体火化后的白骨。

呼延郃话说,他也想给将士们留全尸,可当时情况不允许。如果非要留着,城里的几口井一定会被污染,到时大家都得死。对此苏御表示理解。

听闻夜霆受伤不轻,苏御还特意去看了看。夜霆那人很爱面子,被撤职,还落得如此重伤模样,觉得没脸见人。苏御来看他,他也不是很热情。故作病重,仅是几句言语。

秦王在城里建碑,纪念战死的将士们。碑上刻满阵亡将士的名字,而排名第一位的自然是第十一师监军赵耕。说来他还是自己的堂侄,虽平时见面不多,可此时苏御心里还是有些难过。

作为统帅,没有时间去悲痛。当诛邪克、石敢当将散兵一网打尽之后,苏御在潞城县衙开会。

会上苏御说:“对于这帮散兵,要通过自述、互相检举、互相证明等办法,分清楚他们的来路。若是被迫参军,就发点干粮放他们走;若是主动参军,就把他们留下来。

……能教育好的,把他们送去边关当奴役兵,而那些顽固分子,就不能仁慈了。

……如今河东基本稳定,不会再有大规模战斗。当初我们招兵时,答应战争结束就放他们回去,现在是履行承诺的时候了。还有,通知张云龙,他们可能碰见向东逃窜的张氏一族。”

会议刚结束,一名斥候跑了回来,报告说,在壶关附近的一道石壁上,发现一行用血写的字“张家八壮,誓杀赵御”。

……

河东道平叛大局已定,消息很快传到洛阳,许洛尘为此感到振奋,可许洛尘发现,这件事并未在社会上引起多大波澜。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洛阳百姓听到战争消息太多,已经有些麻木。又或者说他们对神策军充满信心。而这场并未波及到洛阳的战争,让他们感受不深。

在人们的刻板印象里,“剿匪”不算什么大事。不就是处理一些山大王么。一群草寇而已。

见社会反响不够强烈,许洛尘认为自己的好友没有受到应该有的重视。就连皇室口舌帝都文社也仅仅是轻描淡写的报导此事。这显然是许主笔不能接受的,于是他决定通过唐贤社大篇幅报道此事。

大家都清楚唐贤社是唐氏门阀的口舌,如今要为秦王发声,就需要上级批准。而现在负责清化坊内部事务的长老正是唐灵儿。于是许洛尘就背着小包来到秦王府,请求采访秦王妃,并希望获得关于战争的一些资料。

说来也巧,欧阳镜也跑来秦王府,二人便一同请求觐见。

可现在想见秦王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并不是说王妃如何高傲怠慢,而是她很忙。

秦王府男女二主经常不在家,那就需要有一位主持家事的人。

本来让胡荣来主持会很妥当,可老貂寺年纪太大,唐灵儿不忍心让他辛苦烦劳,于是让孔婷坐在宵凤阁主事,而冯瑜只消管好那群孩子就行。

其实孔婷也没什么权力,照比锦衣婢林婉都不如。可她到底是侧妃,有些场面上的事,她出面会显得正式一些。比如有贵族来办事,孔婷就会出面接待,但除了一些客套话,她基本不吭声,都是林副总在谈具体事宜。

有林婉在,唐灵儿才能走出去。而此时唐灵儿也在考虑给林婉选配几名助手。仅靠唐翡、小嬛已经有些忙不过来。

许洛尘来打听战争的事,需要带走一些文件。欧阳镜是来借钱,而且数目不小。这两件事孔婷和林婉都做不得主,于是就让这二位留在王府里等候王妃。

知道他们是秦王的好友,孔婷安排他们去小西楼休息。这二位也不客气,就去到那边等,一直等到掌灯时分,才听到四匹大骊呱唧呱唧跑回来。

也不知今天唐灵儿都去了哪里,总之看起来有些心气儿不顺,肥胖高大的郡主下了车,端着架子,大踏步走进宵凤阁,准备继续忙碌案头工作。

见唐灵儿回来,孔婷起身让座,并把秦王获胜的消息喜滋滋的告诉唐灵儿。这时唐灵儿看起来轻松了一些,将外袍退下,坐到榻上感叹一句:“可算打完了。”

后来听说许洛尘和欧阳镜的事,唐灵儿没见二位,只是把一些关于战争的文件让孔婷送给许洛尘,而欧阳镜的借款请求,被唐灵儿直接拒绝。

唐灵儿给出的理由十分充分,现在唐氏门阀欠着西门氏400亿,必须在三年之内还清,而这三年间,唐氏不会再借给任何人钱,防止坏账。说是三年,现在已经过去几个月了,唐灵儿的压力也逐渐增大。

许洛尘得到一些文件,揣进兜里准备离开,可欧阳镜却叹气道:“如果再借不到钱,大都会就要黄了。”

闻言许洛尘眉毛一挑:“你做生意还能赔钱?”

欧阳镜苦笑一声:“以前劲峰劝过我,可我没当回事。如今看来,还是他高明一些。”

许洛尘不以为意地道:“你休要在我面前哭穷,当我不知,你儿子在通济坊小街还有一座八角楼。前一阵生意不好,可最近听说小庆已扭转局势,把西市的客人又抢了回来。”

欧阳镜摆了摆手:“八角楼赚的钱,如何与我这次投资相提并论呢?”

许洛尘劝不动了,转而埋怨道:“那当初你是怎想的,竟如此不计后果?”

欧阳镜道:“我也不是不计后果。在我贷款建设大都会之前,已经把八角楼转到别人名下。这样一来,就算我倒了,八角楼依然能保留下来。保证他们娘几个还能好好生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