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门阀赘婿 > 第九九九章 摘面具(六)

门阀赘婿 第九九九章 摘面具(六)

作者:蜡笔疯叔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4:34:34 来源:笔趣阁

赵准猜得没错,苏御就是从右骁卫营盘跳过来的。而赵准每天晚上自己耕地,也是右骁骑望楼报告给秦王的。此时秦王只是不想大张旗鼓的进来,否则他完全可以让右骁骑清场。

可苏御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来过这里。

他们避开所有望楼视线,坐到废墟当中。赵准说,不希望再卷入党争中去,他此举也算是明哲保身。

可苏御不这样认为,苏御希望争取到赵准。若此时赵准能加入贤王派,一起攻击赵棣,那赵棣就倒大霉。

“我不会跟你走的。”赵准低声叹气:“你们吵来吵去的,就算是吵赢了又能如何?难道还能把军权吵到易主的地步?无论是三叔还是十七叔,都是我们自家人,只要军权在自家人手里,我就没有什么可担心的……”

“如果康王不是十七叔呢?”苏御突然插了一句。

“你说什么?”赵准略显诧异。

“难道你没听说过,有人怀疑他只是个替身?”苏御盯着赵准。

赵准苦笑一声:“你是听赵晃说的吧?呵,算了吧,别信他的鬼话。十七叔闭关十年,十年后再见面,怎能没有变化呢。赵晃之所以造十七叔的谣,是因为他在外面欠了很多花酒钱。当时十七叔刚接手一个师,赵晃以为十七叔有钱,于是就去借钱,可十七叔没从军饷里拨款给他。大家都知道,把钱借给赵晃,就相当于肉包子打狗。别说十七叔,就是我也不会借钱给他。然后赵晃就怀恨在心,说十七叔不顾及同窗情谊云云。我记得,那时候瑛姑还特意去祁王府找过赵晃,把他臭骂一顿。”

“贤王也有此怀疑。”苏御说。

“他当然会怀疑。”赵准很快地说。

苏御很认真地说:“你以为贤王是因为派系之争所以才怀疑康王。可你有没有想过,是因为贤王有此怀疑,所以才有派系之争?如果没有这个怀疑,贤王早就不争。”

赵准盯着苏御:“你被三叔骗了。”

苏御苦笑:“不是,这不是贤王告诉我的,是我猜的。昨天我在家里办一场娃娃亲宴会,请来很多老公主,老太妃,我与她们都私下聊过。他们也觉得,赵棣闭关前后变化非常大。”

赵准摇摇头:“十年,人生能有几个十年,怎可能没有变化呢?二十岁的你,与三十岁的你,能一样吗?我也觉得他变化很大,可又如何呢?”

怎感觉赵准这话更好像是出于无奈?苏御撵了撵手指:“我问过那些老公主老太妃,在那十年间,没有一个人去看过他。你不觉得奇怪吗?”

赵准想了想:“不,有人见过他。”

“谁?”

“我娘。”

“除了冯太妃呢?”

“我不知道。”

“太妃不是自己去的吧?你府上两个老太监呢,他们见到过闭关的康王没有?”

“你说对了,确实带着太监。可只有我娘自己进屋,太监被屏在外面。”

可冯太妃已经死了。

苏御叹了口气,站起身:“既然皇兄无心参与,那就算了吧。我绝不会勉强。而且我很希望有一天,我们能再并肩做摄政王。”

赵准站了起来:“弟真的这样想?”

苏御点点头,惭愧一笑道:“皇兄是一个很勤奋的人,比弟勤奋。”

赵准知道苏御这话是什么意思,秦王与太后合作,把一堆烂事都丢给庚王府,赵准这一年已经累瘦了。

赵准苦笑一声,又叹了口气:“我早就说过,我没前途的,兵权永远落不到我手里。可我最大的愿望,却是父皇的遗愿。父皇常说,这一代杰人辈出,当大展宏图,统一神州。可惜我能力不足,难堪大任。三叔虽有雄心壮志,可兵权不完全在他手里,而十七叔只想着等小皇帝长大。可是等小皇帝长大,是十几年后的事,这批杰人已老,尚能战否?”

苏御不置可否地耸了耸肩。

赵准顿了一下,又道:“你要查赵棣是不是替身,何必舍近求远?”

“皇兄此话怎讲?”

“知道皇城里秘密最多的人,不是这帮公主、太妃、亲王,而是大内总管。”

苏御当然问过老貂寺,可胡荣也说不出什么关键来,只说去找一些老友谈谈。可是谈了好几天,也没个回信。

……

原庚王府的大门已经被安上新匾额,上书“酒泉侯”三个大字。听爵名就知道,这是一位朝廷刚刚敕封的侯爵,而此人正是康王义子赵渊。

赵准说,赵渊其人小肚鸡肠,喜于算计,总在背后搞小动作。至于他的能力,不敢恭维,但这小子运气不错。他是康王派刺杀小组的组长,在任期间,有人干掉了赵锵。同时对秦王展开刺杀行动。

虽然对秦王的刺杀失败,但他积极的态度,得到康王认可。正是因为赵渊听话。康王指哪他就打哪,所以他被康王指定代替赵准,成为康王派新代表人。将来要登上朝堂,与右摄政赵御抗衡。

都说赵渊能力有限,可他身边的智囊团不是吃素的。他们可以弥补赵渊的缺点。而赵渊只需要替康王冲锋、当挡箭牌,关键时刻弃车保帅。

赵准的这些话,对苏御来说不算秘密,可后来赵准或有意或无意的向苏御透露,赵鹳死了。

具体怎么死的,赵准说他也不清楚。

苏御回到家,组织官员对大理寺监狱进行调查,确认赵鹳已死。官员们要求尸检,大理寺说,犯人尸体已经焚烧,无法尸检。

“才死了两天,未等家属见到尸体,大理寺就把尸体给处理了。大理寺不按照规章办事,那就别怪我们在这上面大做文章。许洛尘啊,这件事就交给你了。”

翌日清晨,秦王正与一众幕僚商讨机要,期间许洛尘来王殿,聆听秦王教诲。当然,“聆听教诲”这话是他自己说的。

被秦王点名,许洛尘骄傲仰首:“区区小文,信手拈来。”

许洛尘其人猥琐,他的康王赵棣就跟他一样猥琐。他把赵鹳的死,描写成康王赵棣的一次杀人灭口、毁尸灭迹,还干掉赵鹳全家。先写赵鹳如何孝敬义父,又如何为义父出生入死,在关键时刻带领军队对睿王反戈一击。结果他立下如此多的功绩,到了康王手下后却被排挤,被陷害,最终惨死,最终连尸体都找不到。

这篇文章一出,引发剧烈反响。就有那心存正义的年轻人,跑到大理寺监狱门前举旗抗议。要求大理寺官员引咎辞职,咒骂冯钊道貌岸然,贪庸之辈。

曹玉簪见事情闹大,立刻对外宣布,大理寺卿冯钊不在洛阳,已去二道沟调查《同学互殴致死案》。此案正被广泛关注,百姓们依然认为那是有冤情的。大家集体呼吁,朝廷给百姓一个满意的回答。

冯钊归来,告诉曹玉簪,没有冤情,就是同学互殴,导致其中一人死亡。事情简单清楚。可这时曹玉簪说,不行,百姓要听冤情,那就必须有冤情,否则你的清官名头不保。

遂,曹玉簪下令,将二道沟学堂学政革职入狱,二道沟所在县县令被贬到偏远县当驿丞。

百姓们欢欣鼓舞,举着标语,敲锣打鼓,庆祝胜利。人们说,是大家的不懈努力,主持了正义。事实证明,冯钊才是唯一的青天大老爷,冯钊万岁!

因为这件事,冯钊得了一场大病,在家修养。

“曹玉簪真会搅和,把我刚搞起来的热点给冲淡了……”苏御揉了揉额头:“不行,要让赵鹳的事重新热起来。告诉谭沁儿,发动水军。这次砸进去500万,我就不信搞不热。”

秦王殿下名声不小,可他冲锋陷阵不如韩坚、典奉;指挥大军团作战不如诛邪克、公孙雄;单打独斗不如老黄、胡荣;玩女人不如欧阳镜,写文章不如许洛尘。但搞舆论,一直以来都是秦王的优势项目,三板斧砍下去,康王团队有些跟不上节奏了。

再这样搞下去,康王的君子之名必然被毁。

这时也不知是谁,给康王献上一计:沉默是金。

其意思是,既然搞不过,那就别搞,省得丢人现眼。现在康王的名声依然是好的,因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康王的君子形象已深入人心,不是秦王一番鼓动就能毁掉的。康王只需要定期对那些事,做一个汇总反驳即可。当秦王的手段越来越多,人们就会觉得这是故意栽赃,反而不相信秦王。从现在开始,康王派集体静默,只看秦王一个人耍,倒要看他还能有什么花招。

面对这种情况,秦王哈哈大笑。

“沉默是金”也是一种说法。既然是“说法”,就是有使用条件的。而像他们这种不讲条件的沉默,在苏御看来就是找挨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