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门阀赘婿 > 第七六一章 艰苦和谈

门阀赘婿 第七六一章 艰苦和谈

作者:蜡笔疯叔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23 11:16:33 来源:笔趣阁

谈判细节颇多,秦王把具体事务交给谈判小组。这样安排能形成纵深,增加张力。每天傍晚,邀请使者共进晚餐时,秦王才会与使者面谈。秦王的谈判精神是:先锱铢必较,再交换利益,最后做长期发展考虑。

谈判桌上你来我往,唇枪舌剑,可秦王怀疑敌军的真实撤军原因。在没搞清楚这件事之前,和谈的诚意大打折扣。

契丹使者舒庆,昨天提出“割地”“和亲”两项,他还有别的条件要说,却被秦王打断。秦王完全不能接受这两项,而且态度强硬。

在第二天谈判中,契丹使者避开“割地”不谈,只说要梁朝承认辽国,并签订互不侵犯条约。至于“和亲”一事,舒庆并不死心,他说这是他出使的核心任务之一。如果不能谈成,那么这次和谈就是失败的。

晚宴时苏御说:“和亲,未必一定是梁朝公主嫁给辽国,也可以是辽国公主嫁给梁朝。”

使者舒庆道:“不如双方各让一步,我们嫁一个公主给你们大兴皇帝,你们嫁一个公主给辽皇。”

“梁朝最小的公主也已成婚。”苏御苦笑道:“给你们一个郡主要不要?我们这边郡主倒是有很多。”

很显然苏御在与使者扯皮拖延时间,斥候细作正在努力找出耶律崇光撤军的真实原因。

可舒庆看起来倒是蛮认真的,皱着眉头说:“郡主也是老皇帝的亲孙女嘛,我们可以接受。而且你们可以给郡主敕封公主头衔,再嫁过来。”

苏御道:“我们大兴皇帝才三虚岁,你们有年龄合适的公主吗?”

“当然有,吾皇虽年纪不大,但孩子不少。”

与辽国使者东拉西扯的聊起来,一点正经事也没确定下来。苏御发现,这位使者要谈的事还真不少。除了“确定边境”“和亲”之外,他还要谈通商的事。而且他还要求梁朝向辽国每年送二十万两白银和五十万匹绢作为“岁币”。

这让苏御想起北宋与辽国签订的,不过宋朝给辽国的岁币是:十万两白银、二十万匹绢。

看似宋朝亏了,其实不然。

首先这些“岁币”对宋朝来说,只占GDP的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其次两国通商,宋朝的巨大顺差,早就把这点损失赚回来。所以本质上是宋朝占便宜。为了缓解顺差,宋朝后来还持续增加岁币,缓和两国关系。

总之,凭借神州人的超强生产力,从古至今都是世界工厂。所以只要做买卖,大体都是顺差。这也是清朝挨揍的原因之一。

顺差太大。陶瓷、茶叶、纺织等物品通过海运远销欧洲,可神州人却不买欧洲的东西。十船去,九空回,一船满仓还都是真金白银,直接导致欧洲货币战争。

欧洲连钱都没了,还怎么生存?于是动歪心思,然后就发生了众所周知的事。而清军**,武器落后,一击即溃。欧洲人发现,原来清朝如此不堪一击,于是得寸进尺,从此神州开始了长达百年的屈辱历史。

能赚钱,却守不住钱,莫大的悲哀。

但苏御并没有同意岁币一事,因为给辽国岁币,就是上贡,相当于梁朝皇帝向辽国皇帝称臣。凭借梁朝的国格,不能忍受。

苏御也挺佩服梁朝,宁愿把自己横死,也不接受屈辱条款。梁朝是穷横的典型代表,但也颇有些品格。南晋都看不下去了,生怕梁朝穷死,每有战争,还送来些资助。

如果是南晋赶上这场战争,苏御相信,他们会毫不犹豫接受岁币条款。甚至会像宋真宗赵恒一样,唱着歌收兵回朝。在回朝的路上,高兴得难以抑制,还写下“继好安边境,和同乐小康”的诗句。

“不行。”秦王盯着使者舒庆说:“你回去告诉耶律崇光,我朝绝不可能向他称臣。如果他不服,咱们就继续打。”

舒庆皱眉道:“秦王殿下,现在明明是我们兵多,你们兵少。是我皇仁慈,才撤兵和谈。难道秦王看不出形势吗?”

秦王道:“你低估了中原人的决心,高估了你们的实力。你一家,比三胡如何?我们用十年打跑三胡,不惜再用十年打跑你们。你休要再跟我提此事,若再提,我主动去打耶律崇光。”

此时苏御想到的是半岛战争,那时神州很穷,武器也落后,但还是要打。否则像宋朝一样,从头窝囊到尾,浪费多少名将。而梁朝现在状况是能打的人很多。就算秦王战败,后面还有更能打的人。

苏御并不认为自己是一个军事天才,比如龙山一战打得就很一般。最起码战略目标未能实现。契丹人的突然撤兵,纯属意外。

……

契丹大营封锁紧密,斥候细作都无法获得消息,反而被契丹人逮去几名斥候。

八百里加急,边关战报送往洛阳,满朝文武为秦王取得的阶段胜利感到欢欣鼓舞,曹玉簪给秦王的回复是:一切边关事务,秦王自忖定夺。

曹玉簪没给秦王什么意见,可此时秦王却接到御史联名血书,要求秦王硬气起来,绝不能签屈辱条约。拧断头,不割地、不赔款、不和亲……

“禀秦王,辽国又增兵,估计三万。”

“我们的援军到哪了?”

公孙雄蹙眉道:“河北新兵刚到莫州。”

苏御瞥了一眼地图:“我们现在只有十二万人,而敌军却三十多万……”

公孙雄道:“若和谈能退兵,不失为良策。凭卑职对三门阀的了解,胡人不杀过黄河,他们是不会全力出兵的。”

苏御皱眉,将御史血书递给公孙雄。

公孙雄看了看,没吭声。

苏御道:“把兵集中到一处,摆出与契丹人决战的架势来。这份血书,我让契丹使者带回去给耶律崇光看看。”

公孙雄将血书放下:“这帮文人,就知道瞎嚷嚷,看似一腔热血,实则虚张声势。若敌军杀到洛阳,最先逃跑的就是他们。”

“也不尽然。”苏御笑了笑:“我并没放弃和谈,只是不能在气势上输掉。大好形势下,耶律崇光突然撤兵,其中必有妖。这也是我要摆出决战架势的底气。”

……

契丹使者舒庆刚离开一天,又跑了回来。二次谈判,契丹人做出一些让步。

但他们的条件依然是苛刻的,他们要求按照现在实际控制区域划分边境,也就是说,滦州以东都是他们的,这其中自然包括榆关。

“秦王殿下,吾皇发兵,死了十几万人,只要一城一关,不过分吧?”契丹使者舒庆一脸的卷毛胡子,手捻胡须,拉长一根,一松手,胡子弹了回去。

“我认为很过分。”秦王郑重道:“你们把兵撤回榆关外,其它条款都可以谈。如果不撤军,那就甭谈了。”

舒庆一改往日谦逊,猛地瞪眼道:“秦王殿下,不要太过分!”

秦王回瞪使者:“你们跑我家里抢东西,你说我过分?”

舒庆愤然站起,撕毁和谈文书,重重摔到地上:“那就打!你们要是能拿下滦州,我们给你们钱!”

“放肆!”

“大胆!”

“把这人拿下!”

舒庆公然咆哮,惹恼梁军众将,其中韩坚最为亢奋,拔刀欲斩使者。

……

又谈崩了,可秦王没有为难使者。而先前撕毁的文书也被使者带去公馆,再誊抄一份。是否有什么改动,不得而知。

此时苏御正坐在王殿里,与五岁的男贾王玩耍。摄政王完颜衮、王太后叶赫真秀陪在一旁。

众将回到各自军营,唯有公孙雄、赵晃等卫**五大将留在王殿,此时王殿正中还站着一人,正是韩坚。

韩坚战场违令,是死罪,但诛邪克考虑他是秦王的人,所以并没杀他,只是没收兵符,剥夺他的指挥权。

韩坚先前忙碌,而且有心理障碍,一直没提此事。今天他终于鼓足勇气,来找秦王告罪。他发现自己不来找秦王,秦王是不会把兵符给他了。那诛邪克对他的惩罚,就算是坐实。

“我们在试探他们的底线,他们也在试探我们。那使者公然咆哮,就是他的试探手段。我不杀他,他就知道我们有谈判的诚意。那么这场和谈就还能继续下去。”

秦王不谈韩坚的事,继续聊和谈,韩坚就一直站在那里。

完颜衮道:“依我看,他们的底线是铁器买卖。”

苏御无奈点头。

如果连这也不答应,契丹人一点好处也捞不到,他们是不会撤兵的。

苏御很好奇,契丹人会如何与梁朝做买卖?他们除了生产牛马羊人参之类的东西,也没有什么能卖到梁朝来的。而梁朝的陶瓷、茶叶、丝织品却是畅销货。一旦通商,他们一定是吃亏的。

看来,下一步谈判的重点是在经济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