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门阀赘婿 > 第七六二章 王太后的邀请

门阀赘婿 第七六二章 王太后的邀请

作者:蜡笔疯叔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23 11:16:33 来源:笔趣阁

古训有言:堂前教子,枕边教妻。

因为孩子七八岁时,分辨对错的能力有限,当众训斥他,孩子因羞愧而长教训,而且还显得家长有家教。即便孩子犯了小错,外人见家长如此有家教,往往都能原谅。

相反,有那家长不管孩子,骄纵成性。

但家长不管,社会会帮他们管,而且加倍。所以“惯子如杀子”。

但妻子往往是成年人,是非观早已成熟,而且有更强烈的自尊心。所以对妻子不能在人前公然训斥,那会让妻子感到十分难堪。若妻子是个软弱的,她会憋在心里,非常难过;若妻子是个强横的,说不准就与丈夫吵起来,更有甚者大打出手。

当然,什么事都有个度,管孩子应该严格,但孩子到了懂事的年纪,告诉他们是非曲直,适当传授经验,就可以了。否则唠唠叨叨没完没了的,会让孩子活得痛苦。那是折磨孩子,而不是教育。

面对韩坚,秦王选择私下里谈。

正如诛邪克所言:阵前违令,非杀不可,否则惯出毛病来,以后还有谁听军令?

这次放过韩坚,对诛邪克来说是一次“威严”层面的损失。而诛邪克的损失,无外乎是为秦王考虑。

秦王站在阵亡功勋碑前,背着手,伫立良久,韩坚站在校长背后。

校长一句话也没说,韩坚却声泪俱下。

……

已是四月,谈判终于有了进展,可此时秦王对朝廷非常不满。

因为在谈判过程中,除了那些早就安排好的新兵蛋子,朝廷一兵一卒也没派过来,而这严重限制了秦王的谈判。

在敌众我寡、兵力相差悬殊的情况下,要想通过谈判谋取好处,纯属痴人说梦。

秦王将和谈成果送到朝廷,并不是在征求朝廷意见,而是让他们看看,这种情况下,最多能谈成这样。

文书中说:辽国同意撤兵到榆关以外,但梁朝必须答应以下几点:双方互派公主和亲,并保证贵妃以上爵位;梁朝每年给辽国十万两白银、二十万匹绢,辽国每年给梁朝等价的牛羊马匹,是为互赠;保证古北口和榆关通商,梁朝不限制铁器贸易,辽国不限制马匹贸易。

乍一看,感觉蛮公平的。可实际上并非如此。

比如辽国要用牛马羊抵消十万两白银和二十万匹绢,但他们的牛马羊单价几乎是梁朝市价的二倍。尤其是优种马匹,价格更是高到离谱,而且都是公马。

苏御将文书送至朝廷,本意是催促曹玉簪给燕云增兵,增加谈判筹码。可曹玉簪却模仿平时苏御开玩笑的口气说: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

曹玉簪做过努力,分别拜访贤王、康王。可康王不同意发兵,贤王也就不发兵。而且还有更麻烦的事发生,唐振听说北方战事吃紧,于是加快税改节奏,结果引发大规模暴乱,长安道已打成一锅粥。

曹玉簪说:本打算让唐振换你,可现在唐振拆东墙补西墙,把兰州兵撤下来平叛。唐家派不出兵北上,孟氏西门氏就不会派兵。

曹玉簪强调说:十万两白银相当于1亿钱,二十万匹绢相当于2亿钱。虽然辽国牛马羊价格偏高,到底能抵消一半。相当于每年给他们1.5亿。这并不多。南晋皇帝司马衷刚送来一百亿。用南晋的钱,就能顶66年。而你带兵打仗,这一趟损耗,就是几十亿。

曹玉簪最后训斥苏御:你媳妇和西门端一场“互诈大案”已告到大理寺。这一次诈骗案涉及金额将近400亿,我还给你压着呢。现在为了这点小钱,你就别跟契丹人计较,赶紧签了,带兵回朝。

……

梁辽签订。

秦王希望与耶律崇光签约,可辽国却派先锋大将萧览来。

萧览是辽皇后的亲弟弟,辽太子的舅舅,又是先锋大将,身份倒也不底。可梁军方面还是表示不满,于是没让秦王去签,而是决定换一个人去。这时赵晃自告奋勇说:俺打仗不行,但喝酒行。等签完约,非要把萧览喝躺下不可。

签约前,场面严肃,签约后,大排宴宴,双方将帅同席畅饮。

赵晃吹牛,说自己能喝,号称“酒桶”,结果没喝过萧览,第二天是被车运回来的,直到中午才醒。

这时他带回来一个消息:耶律崇光死了。

“怎死的?”

难怪契丹人会在大好形势下撤军,原来皇帝死了。

赵晃倒在逍遥椅里,还一身酒气,身旁有军伎给他捏额头,懒洋洋地道:“萧览说,龙山一战,双方立下大寨对峙,也不知梁军用什么弓弩,距离六百步远竟能把箭射过来。本来营寨很大,而梁军的冷箭乱射,也不是每一支都能射进营中。所以他们也不是很在乎。可巧了,耶律崇光要接手,本有士兵给他举着盾牌,他蹲下拉屎,拉完了,提裤子站起来。他站得太快,盾牌没跟上,一支箭正好插在他的后背上,又把他射倒在刚拉的粑粑上……”

苏御拉沉脸:“这是萧览说的?”

“呃…,呵呵,大体是这样,也有我的一些修撰。”赵晃憨笑道。

赵晃没个正行,有些胡说八道的成分。耶律崇光中箭的具体情形,萧览压根就没说。不过那一箭确实很要命,耶律崇光觉得没救了,于是没让军医拔箭,而是带着箭伤撤军。

三天后耶律崇光才死。

死前,他托孤萧览,并要求秘不发丧,趁机与梁朝谈判。谈判的内容,都是耶律崇光死前安排的,而这个谈判的结果,也在他预料之内。临死他曾对秦王做出过评价:梁有秦王,国运不绝。

听到这个消息,苏御有点懊恼。苏御认为,与耶律崇光的较量中,自己没讨到便宜。可赵晃却有着不同的看法,赵晃说,耶律崇光连命都没了,你还想怎的?

……

胜利的消息传遍全国,百姓们欢欣鼓舞,奔走相告。虽然还有很多人没见过秦王,但秦王的画像已遍地都是。现在最畅销的,就是秦王的画像。百姓们买回家里,贴在墙上。有钱人家还会摆上一龛,供奉香火。

大家不知道具体情况,以讹传讹,就把秦王神话。传言说,秦王临危受命,勇赴沙场,胯下白龙马,手中青龙偃月刀,与那手持一对擂鼓瓮金锤的耶律崇光阵前单挑,大战三百回合,将那耶律崇光人头斩落。

这就很夸张了。

首先,阵前就没有单挑这一说,其次,苏御压根就没杀过人,更没有什么青龙偃月刀。而耶律崇光用的武器是马槊,不是擂鼓瓮金锤。

说书人骂当朝政要,肯定不行;可如果粉饰太平外加吹牛,那就没人管,百姓们也爱听,各书报茶馆里,现在最火的就是给秦王吹牛的。

而在给秦王吹牛的浪潮中,自然少不了“弄潮儿”许洛尘。骂人吹牛抬杠,这都是他的拿手绝活儿。在吹牛的人群中,他一骑绝尘,勇攀高峰,一览众山小。吹出花样来。苏御认为,那大战三百回合的段子,八成来自许洛尘。

他用官媒给秦王吹牛,影响之大,可想而知。

虽然仗打完了,可秦王并不会马上撤军。部队需要休整;榆关、古北口、燕州城需要修缮。

此时苏御还有别的考虑,比如男贾人的安置问题;还有昨天晚上,老幕僚典巩给秦王提出的一些建议。

这典巩,有点像燕王朱棣身边的姚广孝,一门心思希望王爷造反。

可此时苏御的状况与燕王朱棣不一样。如果没被篡改的话,朱棣造反是被朱允炆逼反的,而现在没人逼苏御造反。

造反的成本实在是太大,苏御很是犹豫。

不过苏御也没一口否决,反正现在也回不去洛阳,就安心在此地玩耍,顺便打造第四师。

山东道、河北道、河东道送来三万新兵,各师看着都眼热。可是他们再眼热,有秦王在这里,都要靠后。

这时秦王说:敌军已撤,玄甲十一个师留下就够了,三门阀壮士可以回归本营了。

三门阀兵撤走后,苏御开始从新兵里挑选精壮,补充第四师。

第四师这次损失不小,一共一万两千人的队伍,现在还剩下六千多。苏御先从三万人中挑选四千精壮给第四师补充上。很快引起各师不满,跑到秦王面前抱怨。秦王才把剩下的,按照各师损失情况,按比例分配下去。那十个师顾着抢人,来找秦王抱怨的人就少了。

当然,还会有一些人来抱怨,因为在分兵的过程中,秦王做了手脚。把精壮的送去贤王派系,而康王那边剩下的就是一些矮小瘦弱者。这也算是对康王以牙还牙。

有人来抱怨,让韩坚把他们挡在外面,不予理会。

秦王正躲在花园里,倒在躺椅里享受阳光,这时老黄跑了过来:“少爷!刚才王太后派人给老奴透话儿,问少爷想不想去她屋里喝一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