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景泰太子 > 第37章:分化之策,出宫视察

景泰太子 第37章:分化之策,出宫视察

作者:尘下散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4:45:28 来源:笔趣阁

东宫内,茶余饭后,何林静向朱见济禀报近来大事。

说到甘肃总兵官雷通轻调军马,几为所陷一事时,一旁的孙震忍不住道:“甘肃总兵官折损百人固然为真,但是御史劾奏斩获才数孽,也是不实之语。北虏折损之数,不下于官军,只是他们将伤亡之人拖离战场,是以最后才得数个首级而已。”

同是武人,朱见济能够理解孙震的心情,但是此事朱祁钰已经决断,孙震没有资格质疑,便道:“就算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雷通贸然出兵,未见斩获,御史弹劾也是分内之事。更何况父皇只是下诏斥责而已,不曾调离也不曾逮治入狱,已经是心存宽宥。”孙震遂不复再言。

何林静将此事说完后,朱见济问道:“北虏为何要将已死之人带回去?就不怕耽误大军回返,为官军追及吗?”

“北虏流俗,凡在战场上带回战亡之人的尸体,可以继承死者的一切财物,包括妻女。是以官军斩获不多。”

“倒是一个好办法。”朱见济点了点头表示了解。明军不曾有类似的政策,战死沙场之人多是埋骨他乡,游魂不归,但是北方民族这种政策,明军又是注定不可能去学习的。

孙震对此显得颇为不屑,道:“北虏所掳掠汉人,朝廷亦下诏以财物换回,比北虏这恶俗要好的多。北虏人伦背弃,也不知道谁是谁的妻女,谁是谁的父兄。”

“朝廷出财物换回。”朱见济重复一遍,心下已经是叹了一口气,朝廷出财物换回,那也要有财物呀!这些年确实换回来了一些,但是整体而言还是有不少汉人流散在北境。国家财政恶化,许多善政如同虚文,怎么可能得到执行。

朱见济不去想这些,暂时他还没有能力解决这些问题,问起当下事,道:“眼下收容了多少孤儿了?”

“已有一千五百余人。”

朱见济有些震惊,“这么多?”

何林静具实回应道:“是,有些过于年幼的,东宫尚不曾收容,将之寄养在养济院内。这一千多人大多是六岁以上的孩子,年龄大者也不过十二三岁,男孩有九百余人,女孩六百余人。不少孩子患病在身,这几天从东宫请,一些太医无偿坐诊,省却大笔开销。此外宫里也开了一些药物,仍旧不足,一些孩子久病在身,只怕药石难治,时日无多。”

听到何林静的回答,朱见济只觉一阵悲伤,同是万物之灵,出生的家庭不同,结局就大相径庭。

其他的事情,朱见济或许无能为力,但是这事不同,完全在能力范围之内,命令道:“能够治好的孩子,尽可能地去治,只要东宫有的药物一并用出去。本宫之后会寻个时间出宫看望这些孩子,尔等务必悉心照料,若是让本宫看见你们虐待儿童之事,绝轻饶不了。”

二人答应下来不提。

之后,沐琮来找朱见济,并请求屏退左右,朱见济挥了挥手让何孙二人并其余侍女内侍退下。

“什么事,还要让下人离开?”

“太子哥,我已经从京里的老仆那里求来了一万两银子,只在宫外,随时都可以让下人交接。但愿太子哥能够对有些权贵网开一面,莫要追究。”

说着,沐琮给了朱见济一张小纸条,写着十几家名单,成国公朱仪,定国公徐永宁,魏国公徐承宗,英国公张懋……

朱见济看了一眼,并未细看,但是也足以记下大部分人物了,都是明朝顶级勋贵,平日交道不在少数。朱见济道:“之前可不是这般说的,我是答应你让你提前通风报信,让他们有时间料理自己的腌臜事,省得之后被人查出来丢人现眼,可不是说要给他们免罪金牌。”

沐琮脸色很窘迫,道:“这些权贵家什么德行太子哥您还不知道吗?便是让他们料理自己的腌臜事,没有个几月功夫,哪里料理得干净,到时候一查一个准。”

朱见济道:“民怨一起,给他们免罪金牌又有什么用,太祖太宗之时,可是杀了不少有免死金牌的勋贵呢!金杯共汝饮,白刃不相饶的道理,你们不明白吗?”

“太子哥,你所为不过是钱财罢了,暂且缓上几日,到时候各家钱银一定送到。”

朱见济自袖中取出一本清单,甩给沐琮看。

“不必了,他们的钱银已经送来了,不必另外再送。最好身上没有把柄,否则即便是不夺爵位,停他们家几十年的爵位也不是不行。”

沐琮不必去看都知道是什么,这清单上面罗列着权贵们这些日子送来的银子,最少的一家甚至只有五两,最多也不过是五十两。一毛不拔用在这些人身上是再合适不过。反正朱见济先礼后兵前面两个字是做到了,敬酒不吃非要吃罚酒,朱见济可不愿这么轻易绕过他们。

沐琮有些着急了,道:“太子哥,这些权贵之家,即便是不曾掌握实权,在军中也有着不弱的影响力,招惹他们,来日祸福难料呀!”

朱见济笑了,反问道:“他们是让你过来传话的吗?是想要告诉本宫老朱家缺了这帮人就不行了是吗?”

沐琮知道将事情惹大了,就欲开口挽回,“不是——”

“好,且看看老朱家离了这帮人还行不行!”说罢,朱见济自顾自地离开,留下沐琮一个人呆愣在原地,追也不是,不追也不是。作为太子党的他同时也是权贵之一,眼下真是两面不讨好。

沐琮想要将事情的影响尽可能地缩小,但是他却不知道朱见济自始至终的目的就是将事情闹大。

惹恼了权贵,当然对朱见济不利,但是朱见济更害怕朱祁钰一旦病重,这些人立刻拥立上皇复辟,自己反而被幽禁。

革命的首要问题是分清敌我,事实上任何政治斗争都是如此,那么请问朱祁钰最大的敌人是谁?

是石亨,曹吉祥,还是上皇朱祁镇。如果真是具体某一个人的话,事情就简单了,哪怕是石亨这种全国总兵官,朱见济身为当朝皇太子,只要有心扳倒他,师傅们都是顶级文官,不是没有可能。

但是朱见济没有这样做,而原因也很简单,朱见济最大的敌人是武将集团,是一个集团,而不是一个人或者几个人,靠杀人换人都没有意义,换下去石亨,也有其他人顶替。

朱祁钰的权力支柱是文官集团,为此不惜让于谦掌管团营,将大量文官安插进入武职队伍内。这些年武将尽管屡屡反对,也取得一些成效,但是景泰朝文官侵蚀武将权力的趋势并没有改变。

朱见济身为朱祁钰的儿子,天然继承的就是朱祁钰的势力,武将们不喜欢朱祁钰,自然更不会理睬朱见济这个太子。

本来权力被侵蚀就已经很令人恼火了,如今朱见济这个皇太子还借着赈济孤儿的名义要他们出钱,一口气就是上千两银子,若是你为权贵之家,态度会是如何。

这场矛盾既然不可避免,朱见济自然是希望自己主动刺破矛盾,尽可能削弱武将集团。

掌握全**事力量的武将集团毫无疑问很强大,但是并不是一点弱点都没有。朱见济有不少办法分化他们。

最直接的两个策略,分化中下层官兵与上层军官与分化上层军官。至于具体手段,前者为惩治**,后者为依军功不依出身。

惩治**,历朝历代,军队内部的贪污**问题层出不穷。明代军户制为什么崩溃?除了人口增长外,不就是上层军官侵吞屯田,以至于军户接连逃亡,最后不得不募兵,战斗力大打折扣吗。以贪污**为抓手,对现状不满的中下层官兵必然对上司不满,当权贵们调动不了手下的兵士,不过是一群会些武艺的壮汉罢了,说不定还不会武艺嘞。

依军功不依出身,明代军户制体系下,往往父死子继,好处是稳定,坏处是不利于有才能之人晋升提拔。大明军界三巨头,石亨就是很典型的从底层靠军功攀爬上来的人物。朱见济计划以石亨为抓手,分化石亨与其他二人。

层层分化下来,朱见济最后的敌人就显得不堪一击了。当然,除却武将集团之外,还有以曹吉祥为首的利益受损宦官集团,朱祁钰继位以来,以亲信掌管内侍。朱祁镇当年手下那批人,愿意听命就继续待着,但是地位不可避免地往边缘方向发展,兴安与曹吉祥就是很典型的人物。

不过相比较于武将集团,这帮边缘宦官处理起来要方便许多,不必着急出手。朱见济不打算四面出击,还是暂时将武将集团给分化掉再说。

说实话,朱见济身为未曾成年的皇太子,招惹这帮权贵绝对不是一个好选择,但是他退无可退,务必要以雷霆手段震慑住这帮人。思绪推演至深处,已经是思绪万千,如同乱麻一样。

数日后,朱见济借出宫体察民情的名义,和朱祁钰请了一个假,要不然他是一天假都没有的,生活除了枯燥的学习就是无味的学习。

车马驶离皇城,朱见济看向一侧的何林静道:“如今收容了多少孤儿了?”

“回禀殿下,已有一千八百余人。这新增的一些孩子都是周边县乡听说此事后,投奔而来。殿下而今的名声可是传遍了整个京畿之地,百姓都把你当做在世的活佛来祭拜呢!”

朱见济听着很开心,但不忘道:“佛道之事,且少参与,百姓若是有祭拜的,一律拆除。”

何林静明白朱见济是不愿被自己的那一帮师傅们责罚,自然是答应下来。

行有大半个时辰,来到孤儿们暂时的聚居地,这里是皇陵余脉,地势不甚平坦,是座小山包,但多少是个住处。

大片树木被砍伐,就地取材,节省开支,要不然以修造宫殿的要求修建房屋,自云贵之地采取百年古木,成本要上天。

请来的泥匠木匠师傅们正在用心打造房屋,最为中心处是十间砖瓦房,虽然在朱见济眼中仍然非常简陋,但对于流浪的孤儿们已经是梦想一般的存在。

这砖瓦房供最年幼的一批孤儿居住,其中甚至有不曾断奶的孩子,对,你没有听错,真的有这么年幼的。

一些孤儿十二三岁就生育儿女了,自己都养不活,懵懵懂懂,就已经为人父母。这些新生的孩子自然算不上孤儿,所以何林静没有提及,但是朱见济又不可能坐视不管,一些女孩营养不良,奶水不足,朱见济还请了奶娘过来抚育,这又是一笔开支。

砖瓦房如今已经搭建地差不多了,但住不下多少人。外围是大大小小的木屋,如今只是有个雏形而已,不能够住人,所以孤儿们这些日子还是住在帐篷里面。

朱见济一边参观着工程进度,一边与孩子们打招呼。本质上,朱见济年纪和这些孤儿没有多少差别,倒也算不上隔阂,起初许多人还躲闪着不敢说话,随着朱见济招呼东宫侍卫分发食物,顿时活络起来。

绕了一圈,走走停停,太阳不知不觉间也来到半空之中,朱见济不耐暑气,回到砖瓦房内,早有宫人布置冰块在此,瞬间清凉许多。

将闲杂人等打发出去,朱见济道:“王义,这些日子你干得不错。”

“皆是殿下筹集善款有功,小人所做的不过是些细碎事,不当殿下盛誉。”

朱见济笑了两声,“怎么,来京城几天,也学会了这等话术。有功便是功,没什么好说的,换做别人,未必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收容如此多的孤儿。”

朱见济不过是一句简单的话语,却说得王义叹息,何林静登时目光看来,似有暗语。

朱见济将底下人这点小把戏看在眼里,心有好奇,道:“王义,这些日子收容孤儿,可曾遇上难事否?”

“没有,没有。”王义连连摇头否认。

“王义,本宫一路走来,不曾见到有一个孩子身有残疾,京城附近的孤儿就这般健康?本宫半路上还看见有不少孩子乞讨呢!”

何林静明白所为已经被朱见济看穿,跪拜下来,“望殿下恕罪!”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