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景泰太子 > 第38章:越级上告,采折之术

景泰太子 第38章:越级上告,采折之术

作者:尘下散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4:45:28 来源:笔趣阁

ps:数据不好,没人投推荐票,一章两千字。

之前朱见济提议让年长一些的孤儿学些手艺,外出务工,由此形成良性循环,减少东宫开支。再之后朱见济进一步提出设立劳务司的想法,解决孤儿们的就业问题。

以上当然算不上画饼,有很大可能实现,所以朱见济顺利说服了何林静用心办事,整合起东宫力量为自己所用。

但是,对于何林静而言最重要的是实现财务平衡,节省开支,将这件事办下去,而不是将所有孤儿都收容进来。为此东宫真正收容的孤儿大多是健康的孩子,残疾的不要,身患重病的不要。

患病的孩子可以硬撑着浑水摸鱼进来,但是身有残疾的孩子根本无法隐瞒,尽数被阻拦在外。只要稍加观察,不难发现这一点。

说起来,绝大多数孤儿倒也不是父母双亡,而是被遗弃的。他们之所以被遗弃,就是因为患病或者是残疾之身。

何林静在外就相当于朱见济的化身,他的态度即便是王义也不能够不听,结果便是现在这样。朱见济若是不专门提及,底下人会改吗?

此事不大,却是彰显自身态度的重要时机,朱见济明白外面有不少人听,故意说得很大声,“本宫既下令收容在京孤儿,绝无嫌残爱壮之理,只要是孤儿,不论美丑白黑,瞎聋瘸哑,一应收纳之,不得有违。此事本宫暂且记下,念在初犯宽宥,敢有下次,两罪并罚,绝不轻饶!”

何林静出发点自然是为了东宫,却显得过于市侩与逐利,有损东宫声名。更何况即便是身有残疾又如何,未尝不能够成为有用之人。京城御马监养马的马夫很多都是侏儒症患者,这项制度自秦汉以来就是朝廷的一项善政。他们不是垃圾,只是被放错了位置的资源而已。

太子有言,何林静自是俯首谢恩,眼神之中有些无奈,他显然不认为自己是错的。而王义的双眼之中则满是惊喜,连连行礼,对朱见济更显忠诚。

再之后,就没有什么好说的了,无非是午间朱见济赐宴,众人欢呼谢恩罢了。

临行之际,朱见济都已经坐上了马车,队伍缓缓移动。事情却有了波澜,有一个个子很小的孩子拦住队伍,请求面见太子,自称有大案冤情禀告。

朱见济在此听候多时,之前那么多的机会不出面言事,现在朱见济准备走了,突然跳出来说有大案冤情禀告,换做是谁心里都不会舒服。

王义连忙过来请罪,表示是自己管教不严,耽误了太子殿下,同时询问朱见济的意思,是见一面还是直接离去。

众目睽睽,有人拦路喊冤,朱见济若是不听,之前做的那么多工作算是都白费了。

朱见济平静地道:“让他来吧,不差这点功夫!只是宫中尚有些事不曾处理,要尽快说完才是。”

“小人明白,小人明白,太子殿下大恩大德,我这就把那人带来。”

不多时,拦路的孩子被押到了朱见济面前,是个男孩,被五花大绑了起来,完全是囚徒的姿态。

戏文里面常能看见含冤之人拦路上告,最终冤情得以消解。这种情况专业一点的术语叫做越级上告。

清代越级上告要滚钉床,不管身子骨如何健壮,这么滚一圈下来也是鲜血淋漓,惨不忍睹。事实上历朝历代对越级上告都有不少的限制。谁让你坏规矩的,如果不加以限制,谁有事没事都喜欢越级上告,明明可以让下层衙门干的活都交给上级衙门干,上级衙门还要不要进行正常的工作了。

这孩子仅仅是被五花大绑,还算是便宜他了。选择这种手段,朱见济不可能视而不见,必须给出回应。朱见济现在倒希望他真的有冤情,而不是他以为他有冤情,比如他父亲被送去治理黄河,这种朱见济插不上手,只能够无视。

朱见济将车帘掀开,也不避讳,直接在众人目光中开口道:“拦路喊冤,越级上告,于理不合,然本宫料你一个孩子心结难解,不做追究。有何冤情,速速道来,若是所言为真,本宫必禀明天子,下令追查,虽王侯将相绝不姑息轻饶!”

“小人名唤黄水明,年九岁,乃淮安府人。这些年天灾频繁,家境至于没落破败,父亲病死,母亲改嫁。小人遂携小妹往河南投奔叔父,不料途中为奸人所骗,强逼我兄妹二人行乞,我侥幸脱逃而出,而小妹天性灿烂却遭此等畜生采折,我——”

朱见济本来都没有什么心情去听他的故事的,都沦落到当孤儿了,家境自然是好不到哪里去,无非是各有各的苦楚。但是听到采折二字,朱见济顿时喝住了他,道:“此事若是为真,本宫绝不轻饶,虽远在河南也不姑息,若是敢有一字为假,需知国法难逃!”

黄水明将脑袋重重地砸在地上,顿时头破血流,他咬牙切齿道:“若有一字为虚,只管叫我挫骨扬灰,死无葬身之地。”

朱见济让人解开黄水明的束缚,并要这黄水明进马车内细说。同时朱见济叫东宫侍卫将马车围起来,免得消息走漏出去。虽然可能性不大,但是朱见济还是以安全起见。

“行采折之道的奸人在河南何处?叫什么名字?可还曾记得对方面相?你那妹妹而今又在何处?”

进入马车的黄水明跪拜在朱见济面前,道:“小人当初是在开封府被这伙奸人诱骗,知道这伙人遍布河南河北山东两直隶,人数众多,所用皆是化名。至于那人长相,就是化成灰我都能够认得,可怜我那妹妹,而今也不知道被这伙人带去何地?”

朱见济看了何林静一眼,何林静自知这事远比想象之中要大,足以震动朝野了,将是大明朝的一大污点,道:“京城也有?你可不要信口胡说!”

黄水明很不服气,“如何没有,只那成贤街国子监外就有,那些监生有钱又容易骗。正常的孩子如何会如此不成人样,分明是被奸人采折,骗取同情赚黑心钱!”

朱见济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知道受难的孩子在哪里,顺藤摸瓜,事情变得有些好办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