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景泰太子 > 第120章:不流血的政治斗争

景泰太子 第120章:不流血的政治斗争

作者:尘下散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4:45:28 来源:笔趣阁

“奴才冤枉呀!”原本一直隔岸观火的王诚等人见得烈火突然烧到身上,纷纷跪拜喊冤。

朱见济冷哼道:“尔等皆为宫中大太监,交通宫中内外,诸事未有不理者。而今传出这等谣言来,便是你们没有参与其中,漠然置之,任由谣言四散,也是罪责难逃。还有什么可冤枉的?”

“若不是尔等失责,以至于谣言四散,何林静如何会将后宫谣言报与朕知晓,一应罪责俱该算得尔等身上!”朱见济将满心的不满发泄在他们身上,语气不可谓不重,字字句句满是要置他们于死地的意思。

王诚等人这下是有一千张口也说不清楚,这都哪和哪呀!真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神仙打架凡人遭殃,好倒霉呀!

无奈何,他们只得去祈求吴氏高抬贵手,“太后娘娘,老奴这些年料理后宫俗务,尽心尽责,向不曾出现过多大的纰漏,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呀。如今一时失察,还望太后宽限则个,老奴保证日后绝不会有这等事出现了。”

吴氏沉默着不说话,朱见济可是结结实实地将了她一军。想不到这孙儿小小年纪,心机手腕竟然已经是如此过人,比起他皇伯(即朱祁镇)来说可是强了不知道多少。

王诚等人语气看似卑微,将罪责揽在自己身上。但是他们毕竟在宫中日久,知道不少宫中密闻,一旦为天子拿住,指不定抖落出什么东西来。只是自己一旦开口救下王诚等人,今日的威风算是一片扫地。吴氏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之中。

见吴氏迟迟无法作出决定,朱见济催促道:“毕旺刘敬,你二人愣着干什么,还不赶紧将这些奸邪给朕押下去,不必审讯了,尽数杖毙。”

毕旺刘敬二人可不敢听命,而是看着吴氏的态度办。已经是最后的生死关头,王诚等人也顾不得什么仪容仪表,就好似丧家之犬一样匍匐在吴氏身前,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哀告道:“太后娘娘!”

吴氏不再沉默,道:“王诚等人虽有失职事,但何林静不曾查明真相,谗言搅扰圣听,分离天家。罪责尤甚,不可轻饶!”

开始时说的是将何林静杖毙,如今却说不可轻饶。其实就是留他一条小命,但是流放出政治中心之外的意思。众所周知,何林静是朱见济的左膀右臂,是朱见济在宫中的眼线,何林静若是被流放出去,朱见济日后在宫中的日子势必不好过。

这就是吴氏开下的底线。这下,轮到朱见济沉默了。无论如何,吴氏身为太皇太后,说得难听一点,若是现在出面垂帘听政,将朱见济架空都是可以做到的。朱见济不可能胜利的,只是损失多还是少的区别而已。

朱见济思索片刻,认识到这就是自己所能够实现的最优解,道:“皇祖母说的是,南京孝陵久无人去祭扫,就让这奴才去南京守陵吧!日后不要回来了。”

吴氏心头的怨气这才疏解几分,“天子处理得合当,便如此办吧。”

朱见济拜谢道:“多谢皇祖母不杀之恩。”

“也别收拾东西了,赶紧上路吧!”吴氏催促道,是一刻也不愿意看见何林静了,因为看见这张脸就想起自己的窘境。

自有侍卫拘拿着何林静离开大殿。于何林静而言,此番可谓是在鬼门关来往了好几趟,生死只在一念间。若是朱见济不开口救他,今日便是他的死期。

心思稍定,何林静还是放心不下在宫中势单力孤的朱见济,挣脱开侍卫的束缚,朝朱见济行大礼道:“小人粗笨莽撞,枉费陛下一番教诲,给陛下惹麻烦了,更惹得陛下和太后之间生了嫌隙,万死尤罪。但求陛下不以此事挂怀,日后诸事听太后之言。”

这话意思再直接不过,皇帝你的实力太弱小了,还是顺着太后的心思走,哪怕当傀儡心里委屈,也先当着。反正年富力强,日后有你施展拳脚的机会。

朱见济并没有直接回复,而是冷澹道:“这不是你可以谈论的东西。若是再不走,朕的心思说不定就改了。”

该说的也说了,何林静不再多言,任由侍卫将自己带走。

朱见济默默注视着何林静远去,好像失去了什么,心里空落落得。

“天子年幼,难免喜好声色玩好之物,小人由此有机可乘,为祸不小。诸位爱卿须是尽心看护,勉力尽责才是。”吴氏又道。

满朝大臣纷纷答应道:“臣等领命。”

“日后一应政事,天子审阅之后送入后宫中来,若是有纰漏的哀家也可帮着看看。”

朱见济闭上了双眼,好狠呀!原本是私底下的傀儡,这下好了,直接成明面上的傀儡了。

不过吴氏插手外朝政事,也不是这么简单的事情。文官们可不愿意让后宫干政,后宫干政往往引入外戚,这是他们所不能容忍的,明朝的朝堂上就不应该有外戚的位置。

“先帝有命,百官议事不决者交由两宫太后处置。”吏部尚书王文道,引得一片低声应和与窃窃私语。

吴氏脸面有些挂不住,只是也不好说自己打算垂帘听政。毕竟从朱元章建国开始明朝就没有名义上垂帘听政的太后,她根本没有这个威望垂帘听政。强如张太皇太后在朱祁镇幼年时是真正的统治者,但是也不敢直接干预政事,而是以三杨辅政。

朱见济出面为她解围道:“无碍,皇祖母圣德无双,深明大义。日后朝中军国重事,朕都会入宫禀明皇祖母,得允之后才实行。”

朱见济参与其中,那就是朱见济自己放权,是孝行的体现。若是不然,那就是后宫干政越礼。

朱见济这般说,吴氏认为朱见济认清了现状,也不逼压太过,退了一步道:“哀家也无甚可教你的,无非爱民勤俭而已。百姓爱戴君上,以能安之。古帝王保有天下,垂裕子孙,令闻长世千载之下,人犹仰慕,亦惟能安民耳。国家恒轻摇薄赋,以存恤为务,庶几为民父母之道。”

朱见济拜道:“孙儿受教,日后必定以百姓之心为心,以百姓之忧为忧,以百姓之苦为苦。”

一场**,由此得到了堪称完美的结局。当然,如果不算何林静流放南京的话,确实是如此。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