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景泰太子 > 第121章:未来的打算

景泰太子 第121章:未来的打算

作者:尘下散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4:45:28 来源:笔趣阁

政治是一门妥协的艺术。

毫无疑问,在这次与祖母吴氏的交锋中朱见济又选择了妥协,选择放弃何林静这只左膀右臂而缓和与祖母的关系。或许看上去并不酣畅淋漓,显得屈辱而无奈,但确实是他所能够做到的极限。

此外,在这次交锋中还有许多变化,事后需要复盘。

第一,为了保住何林静小命,朱见济得罪了王诚为首的宦官集团,在没有能力将他们更换掉的情况下,自然也就失去了东厂御马厂等实权机关的支持。

第二,锦衣卫毕旺刘敬二人不可信,在关键时刻并不以朱见济命令是从,更倾向于听从吴氏的命令。

所以无论是东厂还是锦衣卫,朱见济都失去了影响力。加上后宫女官又全部听从吴氏的命令,朱见济外表看似光鲜亮丽,实则内中空洞无力,吴氏一言足以将他完全架空。

按照常理来说,也是历史上绝大多数小皇帝的选择,朱见济这个时候应该选择蛰伏起来积蓄力量,让吴氏执掌大权。无论是皇伯朱祁镇,亦或是明朝原本历史上的明神宗朱翊钧,他们都是这样做的。但是从结果上看,这个蛰伏时期并不容易积蓄力量,想要扩张权力往往招致来巨大的反弹,这个反弹即便是天子本人也未必镇压得住。

所以,朱见济不打算向这两个人学习,朱见济打算向明世宗朱厚熜学习,也就是嘉靖皇帝。嘉靖皇帝在历史上评价不高,海瑞靠着骂嘉靖皇帝把自己骂上了史上第一忠臣的位置。但是母庸置疑,嘉靖皇帝对于帝王心术的运用能力远胜前面两个皇帝。

非常值得一提的是嘉靖皇帝出身地方,是因为武宗无嗣后才得到皇位的,没有经历过系统皇室教育。他对于权力的操纵水平就像是天生圣人一样,无师自通。如果不是他后期的一系列“荒唐”做法,在历史上的评价或许不次于汉文帝。汉文帝对于权力的运用水平也是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每每看来都令人啧啧称赞。

嘉靖皇帝继位之初,就通过生父地位问题和群臣之间闹得不可开交,也就是所谓的大礼议问题。许多人从来没有思索一个问题,那就是文官集团选了这么一个不顺心的玩意,为什么没有人站出来像当初的霍光一样废掉嘉靖皇帝再立一个呢?非要找问题一定能够找到来。

这其中的区别就在于当初的海昏侯刘贺入主中枢后大肆安插自己人,极大地破坏了原本政治格局,引发了所有人不满。

而嘉靖皇帝没有这样做,他深刻地明白究竟是谁让他登基称帝。虽然表面上嘉靖皇帝和文官集团斗得不可开交,但是他登基之后诛杀钱宁,裁抑司礼监的权力,撤废镇守太监,严肃监察制度,严分厂卫与法司职权,沉重打击了宦官集团的力量。

然后,武宗义子,武将集团之首江彬被诛杀,土木堡之变后才有几分起色的武将集团由此一蹶不振,彻底沦为文官集团的附庸。

同时,嘉靖皇帝下令封爵的贵戚只令其一人终身,其子孙不得再承袭爵位。今后皇亲、驸马,都不得再请求册封爵位。即便是世宗之母蒋太后的娘家及其妻陈皇后的娘家亦不准承袭世爵。这项政策又打击了冉冉升起的外戚集团的力量。

最后,哪怕是对于文官,嘉靖皇帝也不是直接发生矛盾。而是分而化之,重视任用张璁、夏言等人,借大礼议一事将首辅杨廷和贬谪出京。

所以,大礼议绝不是礼仪之争,本质上是权力之争。性质与宋朝的濮议是一样的。

靠着以上手段,每一手都看似是神来之笔,嘉靖皇帝由此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控了权力。有这么好的例子不学,和其他失败的例子学什么。能够执掌大权,谁愿意当傀儡!朱见济在心底嘶吼。

正好,眼下宦官集团不为所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算得上是敌人。朱见济决定一边倒,完全倒向文官集团,借助文官集团的力量对宦官集团进行全面的清洗。

心思打定,再之后就是如何操作的问题了。朱见济又陷入了困境。

所谓师出有名,嘉靖皇帝能够清洗宦官集团,是因为钱宁江彬等人已经闹出了不小的风波,引来朝野内外的不满,本身有罪过在身,所以顺势诛杀。

只是眼下王诚等人并无大错,在朱祁玉统治时期内宦官集团整体上还是比较安分守己的。若无理由贸然诛杀他们,惹来嗜杀的传闻可就不美了。

因为这个,朱见济考虑了好些日子。但是一直都没有什么头绪。多年以来形成的稳定格局,又哪里是朱见济灵光一现就能够推翻的。

在这些日子里,朱见济履行了自己的承诺,凡是军国重事,一律禀报过吴氏,听吴氏的意见后再执行。

其实吴氏自己小家小户,常年在宫内也不曾处理过政务,最多不过是宫中一些琐事传闻罢了,并无多少才能。军国重事,若无足够的知识积累,又哪里能够给出合理的意见。

所以,无论是朱见济还是吴氏,都是一个人形印章,辅臣给出意见之后遵照实行罢了。

不过,朱见济每日赴经延,有着于谦等人的亲自教诲,对于政事的了解飞速增长,假以时日摆脱吴氏的控制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一日经延,彭时为朱见济讲授岳飞之死,秦桧以莫须有之罪名诛杀岳飞。

“非无罪也,岳武穆功高盖世,是其罪也!”这是彭时最后的评价。

朱见济颔首以为信然,此评价可谓是一针见血,所谓建储说,私军说亦或是不奉命等说法,看似都有道理,但是最根本的还是岳飞功高盖世。其他中兴名将实际上根本没有资格与岳飞相提并论,哪怕是名声很大的韩世忠。

彭时远去,朱见济却久久不能平怀。北宋末年和明朝末年的历史,估计也没有多少人能够平怀的。

“非无罪也,功高盖主,是其罪也!”朱见济喃喃自语,思路打开,“王诚岂无罪,不奉新主,是其罪也!”

朱见济到了这个时候,才发现自己之前一直都过于痴迷于寻找具体的罪名了。自己真是着相了,王诚等人存在,或者说宦官集团的存在,本身就是罪!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