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景泰太子 > 第127章:减税的可能性

景泰太子 第127章:减税的可能性

作者:尘下散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4:45:28 来源:笔趣阁

古今中外,老百姓都喜欢减税,无关乎地区,无关乎朝代。

交给国家的少了,留给自己的变多了,谁人不开心。若是政府不减税,历朝历代都有人想方设法地偷税漏税。至于因为税收减少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老百姓一般是不在乎的。眼前都已经这么困难了,谁还管得了以后。

老百姓可以这样想,但是作为一个王朝的统治者,却不能够这样想,税收是一个政权得以维系的基础,是王朝的血液。一旦税收减少,即便是有再强壮的筋骨,再理智的头脑,最终也势必腐朽崩塌。身为统治者必须考虑长久。

可以说,一个王朝的灭亡,往往都是从财政收支不足开始的。

很可悲,从明中期开始,或者说得直接一些,从永乐大帝去世之后,明朝政府就失去了从海外获取资源的能力,财政渐趋枯竭,表现在外就是趋向保守。

先是放弃对安南的统治,承认安南独立。之后在东北收缩力量,实权部门奴儿干都司成为虚衔,退守辽东。对乌斯藏也就是西藏地区控制力同样不断削减,法王朝贡的次数不断减少,更与明朝边军发生冲突。

对蒙古草原势力,明朝更是由战略进攻转变为战略防守,数千上万里的防线,年年修缮九边城墙,维护成本少则十几万两,多则几十万两。敌人还是能够趁虚而入,土木堡之变,看似是意外,倒不如说是财政收入不断减少后的必然结果。

所有问题归根到底都是钱的问题。而现在,这个难题落在了朱见济的肩膀上。

历朝历代的圣君在位时期,经常减税甚至是免税,比如史上着名的文景之治,开皇之治,贞观之治,康熙盛世等。

这些皇帝统治时期,不说天时地利人和俱有,至少有二者,比如气候转暖,风调雨顺,国家安定。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气候转暖,在农业社会,气候转暖就意味着农业产量增加,税收增加,国家各项职能能够顺利发挥。

都说唐太宗如何圣明,在他晚年的时候还不是骄奢淫逸,征伐高句丽还失败了。试问天下发生大规模起义了吗?没有呀!

崇祯皇帝不可谓不勤政,夙兴夜寐,兢兢业业,只是天灾连年,水旱交替,最终激起大规模民变,到处剿匪,结果匪徒越剿越多。全球气候大变迁,哪里是崇祯一个人能够逆转的。

现如今,气候虽然不像明朝末年那样离谱,其实也好不到哪里去,属于下行趋势。景泰七年,官方所掌握的土地数目是四百二十六万七千四百四十九顷二十三亩,田赋米麦二千六百八十四万九千一百五十九石。值得一提的是,就在这一年,朝廷同时减免天下官田等项税粮计米麦二百四十五万四千二百七十石有奇。(数据来自明实录卷二百七十三)

也就是说,减免的田赋占据总田赋的十分之一。基本上可以推断出,大明朝在这个时期有接近十分之一的地方是受灾的。所以各地的民变也是非常得多。

古代税收一般都非常复杂,明代也是一样,除了作为正税的田赋外,还有盐课铁课茶课以及绢丝棉布。除了实物税以外,还有折支,也就是改实物为银两,是一条鞭法的雏形。只不过一条鞭法强制要求所有实物改银两,极大地简化了征收流程。

如此多的征收物,想要统计出财政收入非常困难,加之还有起运和留用之分,也就是上交中央和地方留用。这个比例有人认为是七三开,也有人认为是六四开,总体来说肯定是中央得到的更多。不过算上路途损耗,具体比例如何能够让人头疼死。

后世学者一般认为明朝每年中央财政收入折算为银两在一千万两左右。(不可能有精确的数字,大家看看就好了)

有人或许会说,朱祁玉统治时期,不曾大兴土木,也不曾大肆扩张,而是休养生息,清静无为。朱见济接手这个国家后,一定得到了很多的财富,府库怕是有数千万两的存银。

然而,很可惜,朱见济接手后并没有这么多的钱,只有四五百万两银子,这还是皇宫内库的钱,朱见济想要调用还得经过吴氏孙氏她们的同意才行。外朝户部掌管的国库可是老鼠进去都要哭着出来。要不然朱祁玉也不会连官员俸禄都发放不出来。

朱祁玉统治时期,确实是没有发动过战争,但是从他继位起,为了防止土木堡之变重演,就将全国各地的兵力抽调进入中央,除了十团营之外,还有备倭军,备操军以及运粮军,反正能够调来的全部调来了,很多原本都不是士兵,不过是承担徭役的农民。林林总总加起来北京城足有五十万常备军,虽然朱祁玉统治末年削减了一部分,但是依旧是一个庞大的数字。

更不要说边疆地区数量不少于中央军的边军,好在边军一般是由当地政府负责支给,有专门的屯田,不用中央出钱。

还有一件事,治理黄河。自从正统十三年河决沙湾,黄河连年泛滥,漂县数十,百姓死伤以万计。景泰一共八年,其中有七年都在治理黄河,就在朱祁玉驾崩前一年,这黄河才堪堪治理好。每年治理黄河,都需要动用民夫五十万人。

五十万人是什么概念,古代发动一场战争,如果是长途奔袭,由五个民夫供给一个士兵,如果距离较近,也要三个民夫供给一个士兵才行。

不夸张地说,朱祁玉统治时期,就治理黄河这事,不亚于发动了一场十万人级别的战争,而且还持续了七年之久。

所以,朱见济是真的没有钱。朱祁玉驾崩,治丧加上修建陵墓,花费上百万两。同时朱见济登基继位,大赦天下,上至王公侯伯,下至普通士兵,都有赏赐,所谓普天同庆,也花费上百万两。

这两笔开支可都是从内库里取的钱,朱见济虽然不知道内库里究竟还有多少钱,但是最多三百万两,非关键时刻还不可动用。就这点钱,维系王朝正常运转都不容易。

还减税,朱见济没有资格减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