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景泰太子 > 第149章:殿试出题这件事

景泰太子 第149章:殿试出题这件事

作者:尘下散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4:45:28 来源:笔趣阁

会试的结果还没有出来,天象也不见好转的迹象,朱见济便一直不去上朝。但是朝中重要的奏章他还是会过目的,不上朝并不意味着主动放弃权力,这是不可能的。

从根本上来说,通过不上朝的手段,证明自己权力的超然性,凌驾于一切制度之上,也凌驾于一切官员之上。官员为了请求天子还朝,甚至会主动作出一系列让步。

别的不说,朱见济已经为天下祈福祈了这么久的时间,这段时间清心寡欲,滴酒不沾,素食终日,已经做到了自己所能够做到的全部。

若是还把天灾发生的缘由怪罪在朱见济身上,是不是有些不合理。到时候若是还有哪个不长眼的官员借机生事,朱见济就有足够的借口来贬谪流放他们。

在不上朝的这些日子里,通过自身实践,朱见济算是明白了明朝中后期嘉靖皇帝等一干皇帝怠政的原因了。而且,与嘉靖皇帝他们相比,朱见济主动权还要更高一些,因为武将集团的势力这些年恢复得很快,文官集团的势力还没有强大到让人绝望的地步。

整体来说,朱见济这一步走得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是也要面对偌大的风险,这个风险不来自于臣子,也不来自于百姓,而是来自于天象。

你身为天子,在社稷坛内乞求风调雨顺都求了一个月了,结果还是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臣民心里绝对是有些想法的。

这是朱见济目前唯一不能够控制的,甚至都无法施加哪怕是一分一毫的影响。

这个时候,学习前人的智慧就显得至关重要。在景泰四年的时候,朱祁玉面临的天灾远比朱见济现在严重,而且当时还是也先实力处于巅峰的时期,一统草原,自称为大汗,大明朝内有天灾,外有敌情。

很巧的是,景泰四年的时候正是春闱年。春闱结束之后就是殿试,朱见济令彭时将朱祁玉当时出的题目取来,打算借鉴一二。

那一年朱祁玉在奉天殿策会试举人,一共是三百四十九人,值得一提的是会元为彭华,江西吉安安福县人,是彭时的族弟(并非亲弟弟)。彭时为朱见济亲近之臣,彭华近水楼台,如今已经成为了经延讲官。

彭华自身才能不低,在原本历史上还是孝宗的师傅,虽然最终成就没有彭时高(彭时当到了内阁首辅),但也是内阁大学士,望倾朝野。

彭时是状元,这彭华是会元(彭元在殿试第几名不知道,史料没有写,但是应该也不会太差),两兄弟如今在朝中也算是自成一派,虽然不入内阁,不为尚书,但是依附的人也有不少。不过,与其说这些人依附彭时彭华兄弟,不如说他们依附的是朱见济,所以朱见济全不阻止。

领命去取殿试考卷的彭时自然不会猜到朱见济心里想到这么多,找到卷子之后,他就交给朱见济参阅。

朱见济收住杂念,卷宗崭新如初,只是封存多时,纸张之上略微有些灰尘,文字是苍劲饱满的馆阁体,和后世的印刷文字没有什么区别,只是具体内容略显晦涩。

“朕以眇躬,祗膺天命,缵承祖宗大业,临御兆民。顾惟负荷之艰,莫究弛张之善,肆虚心于霄旰,冀资弼于忠良,固圣贤乐受尽言在尧舜,惟急先务何则。天下之术莫有外于家国兵民,朕欲闻其至计何先,切望何最。

君心之发莫有着于礼乐教化,朕欲闻其损益何宜,隆替何系。制治贵于未乱,其方术何良。保邦贵于未危,其谋谟何远。以至为政之宽勐,何尚备边之筹策,何长人才之贤否,何由刑赏之缓急,何可与凡灾祥感召之机,何速夷狄向皆之故,何在皆朕之所欲闻者也。

夫事贵乎师古,不稽诸古,固无足以为法,于今而施贵乎合宜,不宜于今又奚可以徒泥诸古。

子大夫明先圣之道,来应宾兴贤能之诏,皆得于古而将以施于今者也,其悉参酌详着于篇,以俟朕之亲览。”

好了,以上就是景泰四年(1453年)的殿试考卷,来破一下题。第一段(原文未分段,是作者自行分段,方便梳理)不看前面的废话,其实就是询问朝中最为紧要的事情是什么。第二段给出思路,以施行礼乐教化,制治保邦为主线,为政当如何,备边该如何,尚贤该如何,刑罚该如何。

再之后给出具体要求,一方面要取法乎古人,借鉴古人的成败经验。但是另一方面也不能够全然照搬古人的做法,因为需要考虑到沧海桑田,物是人非,要符合时宜。

最后也是废话,不看。

古代的科举考试,特别是最后一级的殿试,绝对不是后世高考可比,可笑后世很多人将高考各省头名视为状元,二者完全不是一个等级的好吗?具体来说,古代的科举属于高考加公务员考试,高考充其量就是个乡试而已,可能还不是。进士出身外放可是个县官,相当于今天的处长,后世哪怕是选调也比不上。

如此重要的考试,如果说考生还是一心苦读四书五经,只知道死记硬背,肯定要露馅,虽然殿试考得再差也有同进士出身。但是甲榜直入翰林院当清望之臣,你个同进士出身还要去吏部待缺,也不知道被分配到哪一个犄角旮旯里。所以比起会试来说,更是需要重视。

具体到景泰四年的这一次考试,如果想要得高分,必须要结合时事,特别是去年朱祁玉废朱见深为沂王,改立朱见济为皇太子,同时废汪皇后改立朱见济生母杭氏为皇后。这也是朱祁玉强调礼乐教化的缘故,当时朝中上下可没有几个人支持朱祁玉易储,但凡在文章里面触及这个忌讳,不说被黜落,被冷藏是必然的事情。

看完了朱祁玉出的题目,朱见济全文只认同一句,就是“夫事贵乎师古,不稽诸古,固无足以为法;于今而施贵乎合宜,不宜于今又奚可以徒泥诸古”这句。

朱祁玉的考题再好也是他的题目,朱见济需要考虑自己该出什么题目才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