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景泰太子 > 第150章:施行论文制度

景泰太子 第150章:施行论文制度

作者:尘下散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4:45:28 来源:笔趣阁

科举考试作为抡才大典,直接关系到大明日后数十年的治理水平,无论如何重视都不为过。这也是眼下最好的窗口,以此展现朱见济的执政方针。很多话平时上朝的时候不好说,可以放在考卷里面。

自己想要实现怎样的目的呢?集权收权?抵御边患?还是赈济灾害?

朱见济深思良久,自己身为后世之人,有着后世的记忆,又怎可一律泥古,还是需要作出一些改变的。

明朝科举考试,不可否认选拔出来了很多的人才。但是也暴露出非常多的问题,在朱见济眼中最大的问题就是考生多年寒窗苦读,不事生产,哪怕是高中进士,想要上手处理地方政务,也需要磨炼许久。

而且绝大多数的进士知道自己有这个缺陷,并不愿意下到地方磨炼,避免在地方的操劳中露馅,而是希望一直在京城。他们的思路是先进入翰林院等清要衙门,编修书籍草拟诏书等。之后或是成为六科给事中,或是进入都察院成为御史,在朝廷取得名声之后外派地方。养望几年回归中央,顺势成为六部高官,最终入阁。

选择这条道路桉牍之事稀少,同时也是最迅速的,虽然可能会得罪权贵甚至是天子本人,但是言官本就是个得罪人的职位,不弹劾别人还要交辱台钱。

在明朝中后期,凡是阁臣基本上以此入阁,大差不差。

朱见济自各地遴选循吏为乾清宫行走,便是为了刹住这股风气,有一些用处,但是要说彻底根除也不现实。因为从科举制度诞生以来,或者说从皇帝制度出现以来,所有人都明白离皇帝越近的人升迁就越快,你在地方案牍劳形,牧民有道,又有谁知道呢?不如在皇帝面前多表现一下。

朱见济遴选乾清宫行走,何尝不是通过选拔亲近之臣的手段激励地方官爱民如子,让他们为政清廉宽和。本质上也没有突破这个风气。

朱见济想起了后世官员升迁必备的基层工作经历,难不成让所有新科进士都下到地方去磨炼吗?到时候恐怕又有一堆人站出来说如此非所以待文学清臣之道。

这殿试,朱见济是越想越头疼,一群没有社会经历的人,又能够指望他们对国家大事提出什么针对性的见解呢?还不是套路模板,科举大省里那些个大族甚至将之视为家传绝学,传男不传女,其实就那么回事。

“策论,策论,不经实地考察,游历四方,如何能够写出于国有用之言辞,还不是纸上谈兵,尽是空谈。”朱见济低语,正百思不得其解之际忽然灵光乍现,“不若效彷后世,让举子写就论文,让朝中官员评定,遴选优劣。”

这个念头甫一出现,朱见济就好似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一样,只是商辂都快要将会试的卷子给评改完了,留给朱见济的时间不多。该如何具体实行论文制度,需知包括选题、字数、结构及重复率这些可复杂无比,需要不少的时间打磨。

朱见济将彭时传召而来,将自己的心思与彭时说了一遍。

彭时完全是一副不可思议的表情,眉头自始至终就没有舒缓开来,“陛下可是出题有些难处,若是有难处微臣可以效劳!”

朱见济满心的激情被彭时泼了一盆冷水,道:“朕虽愚钝,这一篇策论题目如何写不出。”

彭时自知犯上,连忙请罪。朱见济怒气稍息,道:“朕并非在开玩笑,朕阅览历次殿试考卷,虽有一二足堪入目者,但绝大多数不谙政事,多是平浅迂腐之词,泛泛言之,不足为凭,自然也不足为用。尽数废话,不若不考。”

这话也就是朱见济这个天子来说,换做别人来说势必成为千夫所指。

彭时在缜密考虑过朱见济提出的所谓论文制度后,提出了最为关键的问题,“让举子下至地方,书写策论自无不可,举子也必然可因地制宜写出上好的策论来。只是富贵之家邀人代为书写,说不定遴选上来一批不学无术之辈,寒士苦求经史卷宗而不得,怕是难保公平。”

后世论文尚且有人代写,古代若是实行这个制度那就更是如此。而且,但凡经历过科研的人都知道,特别是理科,在很多时候高精尖机器的使用权就意味着论文的速度与质量,谁能够取得机器的使用权,谁就能够发出论文来。所以,后世不乏一些中小学生走在了时代的前沿,与博士生研究同一个问题,当然更大的可能是学阀压榨自己的徒弟为儿女铺路。

理科这个现象尤为严重,但是并不意味着文科没有这个现象。就历史学而言,你手头有多少史料,特别是一手史料,就意味着你的论文有多少价值。那种重大的考古工程,寻常学子想也知道,根本没有机会,或者很少有机会参与其中,最后自然也就是沉沦下去。学阀近亲繁殖,织就出一张密不透风的大网来,政商旋转门是没有出现,但是政学旋转门,商学旋转门可是不少。

更进一步说,若是真的实行论文制度,掌握论文评选权力的官员难保不会演变为东汉时期的士族。曹丕实行九品中正制度的初衷可不是放任士族扩张权力,也是为了遴选人才呀,而且还将士林清议的权力掌握在政府手中,变相加强中央集权,谁知道最后会演变成那样。

彭时的话,重重地敲击在朱见济的心头,朱见济额头流出一丝冷汗来。

但是,朱见济并没有因为困难而选择放弃,而是迎难而上,无论如何论文制度也是时代的进步,一定要坚持不懈地推行下去。“凡此论文,举子写就之后印发下去,供各省供学子品评。终身追究,凡是查出请人代写或是抄袭者,追夺一应出身并累及家族,不许三代以内子弟参与科举。”

彭时听到朱见济牙根迸出的最后一句,暗自生出一股寒气,这可真狠呐。不过他没有异议,历朝历代对于科举舞弊这事都是零容忍的,就好比后世高考舞弊的人下狱没有一个人会同情他。

“微臣遵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