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唐暮云 > 第二十五章 借刀杀人

大唐暮云 第二十五章 借刀杀人

作者:空谷流韵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4:53:56 来源:笔趣阁

奉天城德宗的临时行宫中,普王李谊立在御座之下,身旁跪着面如死灰、疲惫不堪的宋若昭。

德宗向宋若昭缓缓道:“宋氏,李司马是朝廷五品官身,虽则普王亲眼目睹那李万欲害你性命、你为自救本是理直,但错手杀之,只怕罪难减等。”

君王说到此处,停了下来。普王李谊见状,即刻奏道:“陛下容禀,大战之际,李司马作奸在前,杀人在后,这宋氏偶然路过便遭此难,实是无辜。况且,若对宋氏公然治罪,只怕泽潞李抱真详询之下,倒牵扯出一些宗室秘闻来。”

德宗不语,似在斟酌。

其实一大早,内侍霍仙鸣在德宗榻前说了个大概,德宗就已省得,自己这侄儿李谊行事颇为谨慎,带着那宋氏候了一夜,大约就是寻思此事牵涉延光公主,须立即由天子来做个示下。

本来,莫说奉天,就是长安城再大,对于流言蜚语来讲,也没有传不到的地方。德宗此前就听到关于延光公主的一些风评,但毕竟是自己的姑母兼亲家,不好责难,况且和他李家天下快被那些狼子野心的藩镇瓜分相比,延光公主蓄养面首哪里算得什么大事。只是,勤王大战之际,此等丑事太也有损宗室体面。德宗内心倒觉得,死一个李万、敲打敲打自己那不知分寸的皇姑也是好事。

所以,德宗本不欲加罪于宋若昭,不过说几句律法威严的话。普王出来作证兼劝阻,这案子就很好断了。就算延光公主事后闹来讨要说法,普王的说辞正好堵了这混账姑母的嘴。

“这李万的尸身,现下在何处?”德宗开口问道。

“禀陛下,臣的家奴,昨夜事发时就收去僻静处埋了。”

“普王做事倒是果决。”

“此等微末丑事,不足以烦扰陛下。”言罢略一迟疑,补充道:“想那龙武军的令狐将军虽与李万交好,但也是个明白人……”

德宗微微颔首,又向宋若昭道:“宋氏,你救护过我李家皇孙,现在普王也救了你一条性命。你毕竟已是泽潞节帅认下的义女,昨夜之事,朕就当与你无涉,待局势安定之后,朕会着人送你回潞州。”

宋若昭方才听普王禀称亲眼见到李万对自己行凶,已是讶异,此刻见德宗因为普王的一番话将事化了,竟如堕梦中,仿佛不信自己已获赦免。普王在一旁喝斥道:“还不叩谢圣恩!”

若昭醒悟,急忙磕头。德宗摆手道:“坊禁已开,你自行离去罢。”

若昭起身,回转之际正撞上普王灼灼盯着她的目光,不由一惊,低头速速出得屋去。

德宗在座上看得分明,待宋若昭走后,闷闷地轻哼一声,向普王道:“谟儿,朕看你对此女怕是有心。只是,那李抱真得个便宜认她作义女时,还同时求朕敕她入太子府中为良媛,朕未置可否,先晾晾那李节度。说来可笑,未出一兵一卒来勤王,不过是府中僚佐之女机缘巧合救了朕的皇孙,这李抱真就想和朕攀起亲家来?你瞧,怕是回纥人也没有朕的这些藩镇会做买卖。”

“谟”是李谊先前之名,德宗在无外人时,便以此唤这个养子,以示亲密。

普王一听,忙回禀道:“臣不敢欺瞒,这宋氏文雅柔顺,臣确实,确实……但是陛下,据臣所知,此女应已有心上人。”

“哦?”德宗一怔。

普王故作无奈:“臣本不知李抱真奏请联姻一事,因此昨夜在太子处,臣一时意气上来,还问及宋氏,太子告知,王良娣去世之际,宋氏亲口向太子与萧妃说过,自己已心属他人。”

德宗沉吟须臾,蓦地自悟道:“如此说来,太子早已知晓此女心迹,怎地那日我诏他商议李抱真请姻之事时,他只字未提。”

德宗不免愠怒,他明白太子李诵素来敦厚,这宋氏女护卫过皇孙李淳,或许太子也投桃报李、多有维护。但天家上下,先为君臣、再论父子,李诵怎可对自己有所隐瞒。

普王又道:“陛下可知此女为何昨夜会碰上李司马?臣谨慎起见,连夜着人打听,原来此女因与皇甫将军相会,才误了坊禁。”

“哪个皇甫将军?那个泾师未叛之将皇甫珩?”

“正是。”

德宗冷笑一声:“不过小胜一场,就忙着才子佳人起来。”

普王叹一声道:“臣当年蒙陛下圣恩、在泾原历练时,得知这皇甫珩在军中口碑不错,那些西戎城傍军士尤其服他。听说昨日守城之战中,他倒也尽力,且有阵前训导泾师反正之语。”

德宗道:“谟儿,自古君王,防臣之心不可无,你皇兄就是太过温厚良善,朕放心他做太子,但有时不得不担忧,他能否胜任天子。”

普王深知德宗素来多疑,因此他虽有心将话题往太子身上引,但德宗真的挑起话头来,他在兴奋的同时又分外谨慎。

他微微蹙眉,一脸忧思的神情道:“陛下,臣视太子如同胞至亲,此番李万之事,才令臣颇为担心。”

德宗直起身来,锐利的目光扫过来,示意他说下去。

普王道:“延光公主蓄养面首,若止于床第之欢,无非叫朝堂上下议论几句。但若公主借此结交朝臣,并结交州府有统兵权的刺史,陛下可还能坐视?公主平素以阿母之名常与太子妃走动,而东宫少阳院可是禁苑内廷,诚如陛下所言,皇兄仁慈宽厚、不知防范外戚,臣只怕来日会有大患。”

德宗“噌”地一声从榻上站了起来。他盯着座下的炭盆,觉得长期盘踞脑海的隐忧就像这碳块一样,被普王点燃了。

他大唐的公主,历来就不是省油的灯。延光当年仗着支持德宗继位有功,不顾辈分混乱,半哄半逼地将女儿嫁给太子做正妻,德宗内心就已不满,但只是觉得姑母骄横,没往更深之处去想。此刻普王半明半暗的几句话,叫这位本就处于内忧外患中的天子,越思量越惶恐。

他带着严厉的语气向普王道:“你出十王宅开府后,可还探知延光公主与何人走得亲近?”

普王道:“似还有崔宁崔仆射。崔仆射曾镇守西川多年,西蜀是锦绣之地,听说崔仆射常将蜀地物产送去公主府,与那彭州司马李万也颇为相熟。陛下,如今西川节度使虽为张延赏,但难说崔仆射在彼处仍有余部……”

德宗勃然大怒。他早就疑上了崔宁。崔宁劝天子厚赏笼络李怀光,崔宁对从不忤逆天子、一心筹集削藩军资的卢杞恨不得除之而后快,现在再加上与延光公主过从甚密这一条。

“好哇,朕只以为河东诸藩是猛虎,竟忘了卧榻之侧也是豺狼环伺。若来日这崔宁和李怀光、延光公主内外联手,朕还有活路吗!谟儿,你说,朕当如何处置?”

普王道:“依臣之见,李怀光该用还是要用,只是须以合川郡王(神策军李晟)牵制。延光公主目下并无可治之罪,陛下不若以退为进,封其为郜国公主,观其是否得意忘形、提前作出悖逆之举。至于崔仆射,臣愚钝,实无良策。”

一旁侍立的霍仙鸣,听到普王最后这句,内心不由啧啧。这些时日,霍仙鸣已探知,德宗起了除掉崔宁之心。而据他所见,崔宁这个大嘴巴,不但与卢杞不睦,有几次奏对时还对德宗重用普王颇发了些反对之辞,怕是已传到普王耳朵里。

这普王别看年纪不大,城府着实阴深,圈子兜着兜着,就把崔宁往死路上送。

果然,德宗道:“谟儿所言,确是替朕分忧之语,将来若能如此辅佐太子,朕就算大行,在泉下也安心了。”

普王闻言,泪水夺眶而出,扑通一声伏在阶下:“陛下春秋正盛,何出此言,臣闻之惶恐,心如刀绞,心如刀绞啊!”

德宗颇为欣慰,又将些许军国之事向普王交待几句,才和颜悦色地嘱其回府歇息。

城中另侧,宋若昭心有余悸地踏进寄宿之处的柴扉,正在洒扫庭除的阿眉迎了上来。

此前在御前候命时,细心的普王已命霍仙鸣寻来宫人衣裳,叫宋若昭将身上的血衣换了。阿眉何等机敏之人,她原以为这宋阿姊彻夜未归,或因与皇甫珩难舍难分,此刻见若昭外裳有异、神情木然,不由惊疑顿生。

若昭摆摆手,只道自己想歇歇,阿眉知她是自有分寸之人,便也不多问。不料只过得半个时辰,小院又来了一位不速之客。

眼前此人头戴金冠,紫色袍衫,腰束玉色莹润的十三銙带,面庞的皮肤略显黑黄粗粝,但浓眉飞扬、目光如炬。

阿眉久居长安做暗桩,懂得唐廷公卿冠服等级,开门见到此人的装束,不免一愣。

普王认得阿眉是与宋若昭一同进城的胡女,便朝身后牵马的家奴淡淡道一句“在此等着本王”,又向阿眉道:“此处可是宋家娘子安置所在?本王有事相商。”

阿眉福礼,见普王立在门槛外,毫无移步之意,明白这宗室亲王是想请宋若昭出来说话。阿眉眼锋素来犀利,不过一瞬间,她便察觉到普王秉礼持重、稍显倨傲的神情下,那一丝志在必得。她回身往院中走,内心已猜到,宋若昭魂不守舍地还家来,大约与这宗室亲王有关。

不等阿眉走到堂屋廊下,宋若昭已走了出来。她到底刚刚杀过人,又在天子座下听训一番,从此身怀隐秘之事,一时三刻哪里就能安睡歇息。她如惊弓之鸟,听得阿眉与人对话,噌地就坐了起来,透过窗棂隐约见到紫袍身影,心道“应该是他”。

普王见若昭心事重重、不敢抬眼看自己的模样,嘴角笑意一闪,道:“本王来归还一物,既是故人所赠,想来娘子颇为珍惜。”

他递来的,正是宋若昭昨夜杀了李万后、被普王仆从收去的匕首。

宋若昭接过,面上有些窘迫,心中却努力清明。她是正历情事的女子,对男子举手投足的细节之处分外敏感。说来普王也算在天子面前替自己挡了一灾,但若昭并未因此就放下了警惕。

她相信自己的直觉,眼前这位亲王,似乎对自己有所图。

普王也在揣测若昭的心思。不过,正如对权力一样,对于女子的心,他亦不急于攫取,喜欢徐徐图之。

“你莫猜疑,本王在圣主御前为你说话,一则确是不忿那些面首污吏伤天害理,二来,乃因本王查知你与皇甫将军原来有情。”

普王说得小声但直白,宋若昭大吃一惊,此人怎地如鬼神般,什么都知道。

普王顾自继续说下去:“本王出镇泾原时,汾阳王郭子仪已垂垂老矣,泾原段秀实段公、姚令言姚帅,以及皇甫将军,都令本王钦佩不已。本王当时想,我李唐江山,去了一个郭汾阳,仍有后继良将帅才、忠臣孝子,何愁不光复河东。不料,局势怎地越来越危急,削藩大业,实则左支右绌。”

他蓦地又将那副壮志未酬的神态收了起来,彬彬有礼地向宋若昭道:“皇甫将军如此忠良,本王照拂他的心爱之人也是略尽绵薄之力,不足挂齿,本王告辞,娘子诸事小心。”

直到普王远去,宋若昭才敢抬起头来,随即坐在门槛上,望着西边较之昨日宁静得多的城墙,兀自出神。

阿眉走过来,陪她坐着。

“宋阿姊,你可觉得,咱们看这世上万事,总不能放下心来?”

“清平盛世本就如梦而已,加之吾等有所牵挂,自是越发不能高枕无忧。”

二女都不再作声。

白昼的奉天城依然安静,但人们心里清楚,这不过是昨日大捷换来的片刻光景。正如廿多年前的安史之乱,天子一旦离了长安,再回去就不是旦夕之事。

这不知何年再安定的怀想,真是折磨着所有人的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