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唐暮云 > 第七十六章 一较高下

大唐暮云 第七十六章 一较高下

作者:空谷流韵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4:53:56 来源:笔趣阁

白崇文哼了一声,甩向皇甫珩的目光,更带着一丝混合着微醺醉意的挑衅。

他眯了眯眼,对坐在席间的一人道:“崔六郎,去,拿我的弓来。”

那被唤作崔六郎的,原在神策军尚可孤营中时,是尚可孤的押衙,位在白崇文之下,此番算作他的副手。听白崇文有令,崔六郎不敢耽误,饶是喝得有些高了,也摇摇晃晃站起来,钻出帐去,不多时便取了白崇文的角弓和胡禄(箭袋)来。

唐时的弓大体有四种形制,长弓、角弓、稍弓、格弓。长弓用于步战,角弓为骑兵所持,稍弓和格弓则见于治安和礼仪。

白崇文听说过皇甫珩之前在奉天保卫战中,于马上发力,用步卒列阵砍杀或守城防御用的陌刀,将李日月劈成两半。他稍稍留了个心眼,不愿与他刀剑对战,便决定较量射艺。

白崇文将大弓往皇甫珩胸前一抛,道:“中丞试试可称手。”

他此举也是颇为不逊。皇甫珩是军中统帅,自然有自己的弓。若比试射术,理应用各自的那把战弓。但白崇文咄咄逼人,把恁大一张弓不由分说地扔给皇甫珩,不仅猝然地试他臂力,更有一层意思是,二人比试,便以此弓上手。

皇甫珩毫无拒意,稳稳地接了,仔细一瞧,但见这张柘木弓,足有六尺,弓渊上一对接近两尺长的牛角光滑平整,握在手中,只要臂力扎实,拉开后极能蓄积劲道。

“白虞侯所爱,自然不是俗物,某没有异议。”皇甫珩面无表情道,又将角弓递还给白崇文。他的眼锋扫过帐下诸将,见这些神策老油子,虽然不似白崇文这般凶戾,但脸上分明也挂着看热闹的期待和兴奋。

他们此前都听闻这年岁不大的新上官在奉天保卫战中的本事,作为经年在行伍沙场讨生计者,他们平素最爱看的,就是头头们比试技艺。

白崇文一面从胡禄里取出一支竹竿铜头的羽箭,一边察看周遭。

这中军大帐今夜是宴饮之所,除了案席别无他物,但围着毡帘挂有不少吊盘灯,燃着兽脂,用于照明。

白崇文心中登时有了计较。只见他低首将羽箭扣上牛筋,轻轻地来回拉了几番,看似在试力,却蓦然之间举起大弓,“嗨”地怒叱一声,臂上着力,拉满弓弦,竟直直地对着皇甫珩。

站在皇甫珩身后的阿眉大吃一惊,正要失声叫道“你干什么”,白崇文却在刹那间将弓箭举过头顶,反置于身后,“嗖”地把羽箭射了出去。

须臾间,只听一记清脆的“当啷”声,最远处、也是最高处的一盏吊盘灯,被射断了铜链,一头栽在地上,小片火舌随着倾覆出的兽脂舔着泥地烧起来,仆役们忙扑灭了,将残败的吊盘灯收拾走。

再看那支羽箭,稳稳地扎在分外厚实的毡帘上,箭尾翎羽似还在微微颤动。

白崇文冷哼一声,带着揶揄道:“今日上元节,咱们唐人不兴看什么女人打猎的蛮戏,还是点个灯笼有趣些,诸位弟兄觉得白某说得可有道理?”

众人反应过来后,纷纷喝起彩来,都道白将军不愧是在神策军中享有“白一箭”的美名。

这帐中再灯火通明,时辰也是夜里,边缘高处哪里看得那么分明。但白崇文不仅一箭射中那细微的吊灯铜环,还将铜环射断了。须知角弓本来射力就不如步卒的长弓,穿透的又是铜环而非薄甲,这得多大的准头加臂力。

更重要的是,白崇文是反身射出一箭。在军中浮沉既久的老将,尤其是骑卒出身的,都知道,这种作派,往往乃自负箭术了得的骑士佯作败退,诈敌来追时,使出的杀手锏。

白崇文的人品格局本就不大,方才突然发难般将箭矢正对着皇甫珩,就是起了捉弄他、吓唬他的念头,不料皇甫珩的眼珠子似乎连动都没动一下,倒是坐在他身后的那个吐蕃杂胡小公主,骇了一大跳。但接下来这一箭命中铜环的本事,到底令白崇文很是显了显射艺之精,教他那一直挂着霜的脸露出得意之色,骄傲地领受着同僚们的赞美,冲他们点头致意。

皇甫珩待嚣笑声停了,冲白崇文抱拳道:“虞侯好箭法,便是到了那素以骑射傍身的西蕃军跟前,也定能更胜一筹。”

白崇文撇撇嘴,依然不领情道:“皇甫中丞,吐蕃人能不能胜得,白某不知道,白某眼下关心的,是皇甫中丞也在众营将面前,露一手。”

皇甫珩接过弓,面上仍是波澜沉静、不卑不亢的模样,心中着实有些着急。其实白崇文方才令属下去取弓时,皇甫珩就在打量这间大帐中,有何角度刁钻的物什,可供引为靶物。

他也看到了那些高高低低吊着的铜盘灯,但白崇文已占了先机。他皇甫珩若再依样画葫芦地来一箭,最多算打个平手,于煞煞白崇文的骄横威风上,用处不大。

皇甫珩正犯难之际,他身后始终沉默、连论力徐安排的歌舞被白崇文耻笑时都未有所表示的阿眉,倏地站了起来,走到庭中。

“皇甫将军,我来献个主意。”

她从怀中掏出一根鎏金长簪,举起来,在众人跟前晃了晃,尤其定在白崇文面前略略展示一番,然后字字铿锵道:“这长簪是吐蕃赞普、也是我的父王,托论将军带到奉天,作为我联络唐蕃之盟的赏赐。各位将军虽都是见过世面的大人物,但毕竟久居中原,大约不知这金簪顶端之物的贵重。”

阿眉说着,伸出纤纤玉指,捻着簪子一头那颗不大的、蓝绿参半如孔雀翎色的珠子道:“这叫瑟瑟珠,来自波斯,在我们吐蕃是上官贵胄才可佩戴之物。”

阿眉抬手,将自己发髻上那枚她一直戴着的南诏银簪取下,插上瑟瑟珠金簪,然后神情淡静地穿过大帐中央,站到离主位四五十步远的帐门前,立于一盏灯盘下,对皇甫珩道:“请中丞对瑟瑟珠开弓。”

她此言一出,所有人都是吃惊不小,包括那下巴恨不得翘到帐顶去的白崇文。

吐蕃使者论力徐首先跳出来制止,他既向皇甫珩又向白崇文道:“使不得使不得,这是赤松赞普的五公主,若在你们唐人的帐中有个差池,本使去到赞普和大相跟前自然是罪无可赦,试问帐中哪位将军到了大唐天子那里又能逃得了罪责?”

他言之凿凿,便是白崇文也不免惶惶。他心下嘀咕,军中欺帅斗气之事,自己有尚可孤撑腰,又做得不落把柄,只要没把一千将卒带走,圣上哪里管得了那么多。但这个杂胡小公主听说走了狗屎运,屡立奇功,是圣上跟前的红人,若皇甫将军在射艺上是个绣花枕头,控弦有失,将这小公主一箭射伤甚至射死了,上头查问起来,他白崇文就能逃得脱干系?

白崇文正在斟酌要不要说个软话、就此罢休,只听阿眉清脆的声音又响起:“我与皇甫中丞早在营救皇孙小殿下时就共过患难,知他身手不凡。何况,既同在一军,若对同袍不予信任,到了接敌对战的凶险阵仗前,必会溃败如泄。论将军,勿再赘言,我相信,赞普知道他的女儿有这般胆识,定然也会欣喜。”

“皇甫中丞,请挽弓。”阿眉对着皇甫珩,口气中是不容多虑的硬朗。

虽相隔数十步,但阿眉头顶焰舌熊熊的兽脂灯,清晰地映出她鬓角边飞探而出的瑟瑟珠,还有她明亮的目光。

那双眸中仿佛落了星辰,又透射出一丝坚定,教皇甫珩胸中如被振翅的山鹰、嘹亮的号角振奋了一般,涌上一股英豪气。

他瞟了有些呆怔的白崇文一眼,又向论力徐道:“贵使放心,本将手上自有分寸。”

皇甫珩抬臂举弓,在极短的瞬间感到自己受过伤的左臂微微吃重。但此时他心中再无旁的计较,深吸一口气,左手把住弓渊,右肘带动上臂猛然抡满弓弦。他的眼睛死死盯住那颗蓝莹莹、绿幽幽的瑟瑟珠,箭簇随着目光一合,右手诸指一松,“啪”地一声,任羽箭如一道闪电般,直奔阿眉而去。

这下与之前铜灯被射落的响声不同,众人先是听到羽箭“噗”地刺入毡帘,然后才听到一阵“咕噜噜”的响声,再细瞧去,那吐蕃公主身形只是微微一晃,仍算站得稳当。

早已有眼色机灵的仆从满地探寻,却只找到那滚在角落的半颗瑟瑟珠,忙拾了起来,恭恭敬敬递到阿眉面前。

阿眉捏着珠子,又摸摸自己的头,带着一丝大功告成的满意笑容,信步来到上座跟前,转身对诸将道:“贵军统领果然箭法了得,这珠子虽然碎了,金簪却未毁,是以我连头发都没乱去几分,真正可说是毫发无伤。”

论力徐大松一口气,拍掌附和道:“托殿下的福,小使今日得见两位唐将有如天神所赐的精绝射艺,真乃,唔,用中原人的话说,真乃不分瑜亮哇。”

回过神来的白崇文,哪里还顾得再与皇甫珩斗狠,终是哈哈大笑,对论力徐赞叹道:“使者真可算得半个唐人,连诸葛亮与周瑜都知道。你这话说得甚是顺耳,本将听着高兴,来,白某敬你一杯。”

一时间,帐内的气氛从寒冬变成暖春,众人皆又活泛热闹起来。

阿眉回到帘后自己的座位上,静静地看白崇文又向皇甫珩敬了酒。这挑事的白虞候虽神情仍有些生硬尴尬,好歹场面上看起来,再无不欢而散之虞。

她利索地拔下没了瑟瑟珠的金钗,复将南诏银钗簪在发髻上,顾自浅斟慢饮。

眼前此景,令阿眉感慨万分。

时光哪怕只往前倒退四个月,譬如重阳节的时令,同样是这种男子们粗豪呼喝、笑骂应酬的酒宴上,她阿眉还只是个胡姬身份。为了刺探些朝野讯息,她须得曲意逢迎,挨着那些为贵胄们办事的家奴外仆,强打精神陪他们行酒令,甚至起身跳舞,腰间的铃铛声湮没在男子们不怀好意的喝彩中。

都说宰相的下人强过五品官,她再厌恶,萨罕也逼着她就范。

不过区区一个寒冬的时间,她便走上了另一条道路,至少不再是男子身边玩赏的猧子猞猁般,而是能在亮一亮胆色后,又退回隐蔽而有些尊荣的位置,也可以观赏玩味,也可以神游天外。

这,或许就是打消了她求死念头的那种东西。

因功劳和权力的积蓄而带来的,某个时空里的自由自在。

她摸了摸头上那根银钗,自语道:“寻郎,中原人讲,眷属情连,常有盟誓共度百年,哪个九十七岁死,奈何桥头等三年。可是你去得太早了,而我,我已断了去黄泉路上找你的念头。你莫怨我,也莫再等了。”

这场酒直喝到子时将尽,诸将才纷纷告辞散去。白崇文看来是和论力徐喝高兴了,一边往帐外走,一边听着论力徐大着舌头说些吐蕃的奇艳风物,哈哈大笑。

帐内终于静下来后,皇甫珩回过身来,见阿眉还坐在那里。她身边由萧妃赏派、陪来军中的两位中年宫人虽面有倦色,甚至偷偷打哈欠,却亦不敢挪步。

皇甫珩正不知说什么,阿眉起身踱了过来:“神策军再怎么骄横,毕竟与你一样是唐人,是天家给过功名的。我只怕自己的同族,届时才真正让将军你觉得不好应付。”

皇甫珩未料到她如此直接,乍听来竟是违逆了她的立场、为自己担忧似的,难免心头一热。

他歉意道:“坏了赞普赏赐的瑟瑟珠,殿下可有麻烦?那论将军,不会……”

阿眉撇撇嘴角:“我理会不得他。瑟瑟珠要多少有多少,我的银钗未损就好。”

皇甫珩一怔。他已知道这女子头上的银簪,有怎样的故事。

“阿眉,以后不必为我涉险。”

皇甫珩低下头,盯着她湖水般明澈的眼睛,轻轻地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