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一品侯爵 > 第一百六十八章 杨涟

一品侯爵 第一百六十八章 杨涟

作者:南云二十一日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30 04:42:27 来源:笔趣阁

大明朝有一个从古至今都非常有名的超级机构,叫锦衣卫。这个地方给所有人留下的印象,从来都是阴暗可怖,充满杀戮和鲜血的死亡之地。

而在锦衣卫暗无天日的诏狱地牢里,还是像往常一样诡秘的安静,这是整个诏狱最深最黑暗的地牢,四面围墙而没有窗,墙上更是布满了不知什么年代留下的血手印,而由于刑讯的场地就设在不远处,地牢中便整日里充斥着各种尖叫声、惨嚎声、哭喊声,如果时间长了,真是直能把人逼疯。

正是因为环境极度的逼仄和压抑,锦衣卫诏狱的这最底一层,除了有任务来刑讯犯人的番子以外,连狱卒都不愿意在这里待。

而杨涟,已经在这如棺材般压抑的牢房里,待了两个多月了。

两个多月的时间里,杨涟经历了无数次的严刑拷打,痛苦,昏迷,饥饿已经是家常便饭,身上的衣物破烂不堪,头发也被扯掉了一大半,脸上带着许多尚未干涸的血痕,十个手指也不知遭到了什么非人的虐待早已是血肉模糊。

待到前几天的时候,杨涟甚至已经已经不能坐了,更不用说站起来,每次都由锦衣卫的番子把他拖出去躺着受刑。由于许显纯对他用了“土囊压身,铁钉贯耳”的刑罚,使得杨涟听力大损,不过唯一的好处就是,一耳失聪,另一只也不怎么好用的杨涟,现在待在这时常鬼哭狼嚎的地牢里,倒是显得比以前安之若素的多。

看着身上已经逐渐溃烂的伤口,杨涟眉头一皱,左右环顾一周,找到了一个破烛台,烛台上还有未干涸的油蜡,杨涟伸手把烛台捡起来,似乎想把溃烂的伤口挑开,却想起李沐在战场上说的话,处理伤口之前,一定要用高温烫过的金针先对腐肉进行消毒。

消毒是什么意思,杨涟当然是没听懂,但是李沐在战场上的这一做法,确实挽救了大量士兵的生命,使得锦州军官兵受伤之后,因邪气入体而死的概率大大的降低了。无论原理是不是像李大公子所说的那样,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方法,自然就是错不了的。

杨涟知道,现在的魏忠贤,每天都盼着自己死,但是由内阁和众多高官盯着,锦衣卫也不敢直接对自己下死手,只有寄希望于他自己撑不住,要么承认自己受贿赃款,以下犯上,要么因不堪拷打,畏罪自尽。但是杨涟偏不要遂那些奸人的愿,硬是要努力的活下去,让他们恐惧,让他们寝食难安。

听得不远处牢房内鬼哭狼嚎的声音,杨涟不耐烦的抓住栏杆大喊道:“来人!快来人!来人啊!”

杨涟用尽全力,丹田一震,喊声传出去老远,让旁边正在刑讯的声音一下子停了下来,不多时,就看到一个穿着绣春刀的番子,看上去像个千户的样子,步伐沉稳的来到杨涟的牢房前,冷笑一声道:“怎么?杨大人想通了?”

“我可没这么说。”杨涟在诏狱里待了两个月,多少对于这些常来常往的番子们也都认识了一些,经过好几轮的审问,虽然遭受了无数难以想象的酷刑,杨涟依旧稳稳的道:“你们等会再审,借你们这些贼人的烙铁一用。”

“你要那玩意儿干什么?”那锦衣卫千户不解的问道。

“拿来!”杨涟怒目圆睁,对着番子一声大吼,吓得那锦衣卫往后退了三四步,才木然的点点头道:“好,好,我拿给你。”说完回头去审讯室里,拿着烧得通红的烙铁出来了。

“多谢。”杨涟接过那红色的烙铁,立马就有四五名锦衣卫握住了自己的绣春刀,毕竟烙铁这个东西,其实多少也算得上是一件武器,要是杨涟拿着这东西扔过来,烫到了自己人可不是好玩的事情。

只见杨涟拿起烙铁,对着大腿上一道烂的几乎深可见骨的伤口,狠狠的往上一按!

“吱吱吱”的声音传来,牢房中立刻弥散着一股肉类烧焦的酸臭味,看得站在牢房外面的锦衣卫们后槽牙都在打颤了。

“劳驾这位小哥帮我举一盏灯来。”杨涟自己倒是神色如常,仿佛刚才的烙铁烫的不是自己的腿一般,声音稳而不颤,也没有强忍着不叫出声的模样。

那锦衣卫不知是真的被震撼到了,还是根本没有回过神来,只是机械般的取了一盏小油灯,小心翼翼的递给杨涟,似乎还沉浸在刚才的震惊中不可自拔。

杨涟把油灯接过来,慢慢的放在眼前的破木桌上,就着油灯微弱的光,用破烛台的尖锐之处,慢条斯理的开始刮除腿上的腐肉。。。

皮肉割断的声音,骨骼摩擦的声音,看得门外几个几个锦衣卫快站都站不稳了,只不过盯着杨涟不到一炷香的时间,这些手上沾满无数鲜血的锦衣番子,纷纷感觉腹中翻涌,作势要呕的样子。按着绣春刀的手也开始不住的哆嗦起来。

“不行了不行了,你们盯着,我受不了了。”锦衣卫千户是第一个受不了的,嗷嗷叫喊着就要离开现场,留下几个手下继续看着杨涟刮除腐肉的过程。那剩下来的几个番子也是看得心中万分折磨,其中一个带着颤抖的声音道:“这。。。这当年关二爷让华佗刮骨疗伤,也不过如此了吧。”

“关二爷不能比也!”另一个锦衣卫真心叹一声道:“当年关二爷刮骨的时候,还有马良陪他弈棋,注意力都集中在弈棋之道上,这位。。。真是好汉子!”随后又颇为不解的道:“这样的铁骨之士,怎么会受贿两万两?”

“嘘,你不要命啦?”另一个番子赶紧出声制止道。

杨涟的表现,让这些锦衣卫想起来嘉靖年间,因为参劾当时尸位素餐,结党营私的首辅大臣严嵩而下狱镇抚司诏狱的杨继盛,那位也是堪称铁打铜铸的好汉子,硬是在诏狱这个神鬼莫愁的阴司地狱里,忍受了整整两年的折磨!

却说那仓皇逃跑的锦衣卫千户,走到门口,刚巧碰上了准备下来巡视的指挥佥事许显纯,赶紧拱手施礼道:“参见大人。”

“朱千户,事情办得怎么样了?”许显纯阴测测的问道,朱千户待的这个刑狱,专门刑讯一些朝中下狱的官员,那些养尊处优的高官们哪里吃的了这个苦了,基本上没几个时辰就竹筒倒豆子一般问什么讲什么。杨涟这样的,下狱的三品官,问了两个月还没问出个所以然的,从大明有锦衣卫这个机构以来,这还是遇见的头一份。

“今天上午送来的快撑不住了,估计再过几个时辰,小的给他加点热的就。。。”朱千户打着马虎眼儿想顾左右而言他。

“谁TM问你今天上午?我问你杨大洪审的怎么样了?!”许显纯的怒吼声从朱千户的耳朵钻了进去,他的大脑立刻就释放了恐惧的信号,导致朱千户一下子跪在地上,哭丧脸道:“大人,不是小的们不尽心尽力了,两个月了,真是能用的招都用了,上头又严令要留条命,以前真是没见过这样的啊。这不,一大早上,自己个儿拿着烙铁给自己疗伤,小的家传的老本行,做这个也几十年了,大人,真的是没办法啊!”

许显纯阴沉着脸没有说话,朱千户是锦衣卫数得上号的刑讯好手,这一点是大家伙公认的,他一个世袭的锦衣卫,自然犯不着去同情杨涟是个什么人,但是现在连朱千户都没招了,事情确实有些棘手了。

正当许显纯在那黑着脸思忖对策的时候,又一个番子从门外跑进来,对着许显纯耳语一阵,说的许显纯脸上颇有几分惊讶的样子,半晌才点点头道:“放他们进来吧。”

待到许显纯看见来人之后,立刻就堆上满脸的笑容,抢先拱手施礼道:“李经略,衍圣公,真是什么风把二位吹到这儿来了。哦,不对不对。”许显纯颇有些皮笑肉不笑的道:“李经略现在可要称呼状元郎了。”

李沐不想和这个狗腿子废话,自从皇极殿前那一次公然跟魏忠贤唱了一次反调之后,想让这些阉党忠心的狗再对自己亲热如旧自然是不可能的,故而李沐也不强求,只是满脸公事公办的样子道:“奉内阁票拟,协理杨大人的案子,崔指挥使也同意了,手令在此,许大人要不要验看一下?”

“哈哈,下官怎么会不相信李经略呢?”虽然嘴上说着相信,许显纯还是把手令接了过来,知道看到指挥使崔应元的签名后,才点点头道:“既然内阁阁老们说了,下官敢不从命,大人请便。”说完还做了一个请的手势。名义上李沐是大明上柱国,统帅全**队,许显纯称一句下官,也算是比较亲近的说法,不过这其中有几分真心,那就不好说了。

李沐和孔胤植拱手回礼,也没有和许显纯多废话,兀自走到了阴暗潮湿,散发着浓烈恶臭的诏狱地牢之中。

“许大人,看在你我交情的份上,能不能让我单独和杨大人谈一谈?”李沐转过身来,看着亦步亦趋跟在自己身后的许显纯,微笑着说道。

崔应元的手令上已经写的很清楚了,李沐在诏狱里,只要不把人带出锦衣卫衙门,他想干什么都由得他去。毕竟票拟是内阁三位阁老联名签的,崔应元也得罪不起,只要在他锦衣卫的一亩三分地上,他李沐还能捅破大天去?

许显纯依旧笑嘻嘻的道:“下官遵命。”随后招呼手下,自觉前面引路,带着孔胤植出去了。

杨涟早就听到了李大公子的声音,一开始碍于许显纯在一边没有出声,等到听到许显纯离开之后,就对着已经泪流满面的李沐一阵怒吼道:“你这个逆子!蠢货!你跑到这儿来干什么?!生怕别人怀疑不到你身上是吗?!”

“老师,我不能不来,不能不来啊,我中了状元了!老师,按照朝廷成例,状元可免其父之罪责,只要我向朝廷奏疏,老师有教导之情,无论他们想诬陷老师什么罪名,都会被陛下赦免的!”李沐摇着牢房的栏杆,极其痛苦的道。

“状元。。。你中了状元?”杨涟喜形于色,极为欣喜的道:“我原以为教授你一年经文,你能中一个二甲已是不易,这一次竟然中了个状元,我很欣慰,云琪,真的很欣慰。”李沐本身不是京官,在会试中是没有什么关系网可用的,那这个状元应该就是李沐的真才实学了,自己的学生争气,何况是杨涟这辈子唯一的学生,自然让杨涟顿觉心胸开阔,老怀大慰。

李沐提到这个状元,其实心里还有些不好意思,不过一想到自己的状元是选出来的,反而更加理直气壮的,恬不知耻的安慰自己起来,民主赋予的权力才是众望所归好嘛!

“是啊,老师,这一次救老师出去,是朝廷成例,任何人都说不出错处来!”李沐信心满满的道。

“不用了,我不出去。”杨涟低低的摇头道。

“什么?”李沐惊了一下,随后焦声道:“老师,锦衣卫是魏忠贤手下的衙门,你在这里留的越久,魏忠贤越不可能放过你的啊。”李沐和杨莲亦师亦友的惯了,称呼也没有用尊称,不过李大公子心里急的非常上火,也没有再去关心这些细枝末节的事情。

“不打紧,死即死耳,涟无罪,无所愧焉。”

“可是他们要诬陷老师收受贿赂两万两,加上一条犯上不敬的罪名,按律这可是要问斩的啊!”李沐急的音调都变了,这次入狱探视,是李沐跪着求自己的座师刘一燝刘阁老求来的,刘阁老也是感念杨涟的气节,这才出面为他弄来内阁三名阁老联名的票拟,再来一次,李沐是无论如何开不了这个口了,可以说,这也是改变杨涟想法的唯一机会。

“两万两?好大的口气,我一辈子存的钱,加起来还不到他魏阉说的百分之一,我倒要看看我家的宅基地下面是不是埋着什么前朝的宝藏,能让他抄出两万两来。”杨涟嗤笑一声,毫不在意的道。

杨涟心境不变,无论是要他的命还是毁他的名,都不能改变这位清直之臣一颗坚硬如铁的心。

“老师,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你只要出了锦衣卫的这个大门,还不是有的是机会参劾他魏忠贤么?到时候你想怎么参就怎么参,你不留下有用之身,难道就坐视魏阉继续做大,最后独霸朝堂,祸乱朝政吗?”李沐还待继续劝杨涟,却被对方摆手制止了。

“云琪,你不用说了,我现在别无他求,唯死而已。”杨涟微不可查的叹了一口气,转而眼神坚定道:“国家朝政崩坏,非我一人可以拯救万民,扭转乾坤,对于朝廷有识之士来说,我希望我是那把斩断阉奴之胆,劈开这混沌黑暗的一把利剑!就像古代的铸剑师一般,最好的剑,都要有鲜血殉剑,方可成形。如今,我唯有一死,才能唤起朝中仁人志士们对抗阉奴的勇气,才会让朝堂奸邪知道,正道之存,天下之民心所系,杀,是杀不完的!”

“老师。。。”李沐长跪于地,只剩饮泣之声。

“你是经略,没有人敢搜你,我有一封血书,你出去这里,回到东南任职之后,可委人刊印于邸报之上,不过因为干系重大,切莫用名。”杨涟从破草席掏出一块从衣服上撕扯下来的白布,布上用殷红的血迹,写着密密麻麻的血红色的字迹。

“涟今死杖下矣!痴心报主,愚直仇人;久拼七尺,不复挂念。不为张俭逃亡,亦不为杨震仰药。”我今天就要死在这里了,我只是想要报答皇上的恩德,拼劲去告发伤害主上的仇人,我不会像张俭(东汉名士,因党锢之祸被朝廷通缉而流亡)那样逃亡,也不学杨震(东汉名臣,因为人正直被中常侍樊丰嫉恨,后被罢官,在遣返回乡途中饮鸩而死)那样服毒自尽。

“打问之时,枉处赃私,杀人献媚,五日一比,限限严旨。家倾路远,交绝途穷,身非铁石,有命而已。雷霆雨露,莫非天恩,仁义一生,死于诏狱,难言不得死所。何憾于天?何怨于人?”拷打严刑,贪赃枉法,杀人献媚,时有发生,我又不是铁石做的身体,只有一条命罢了,我此生仁义,今天死在诏狱里,很难说死得其所,但是我觉得没有什么可遗憾的地方,自然也不会埋怨别人。

“惟我身副宪臣,曾受顾命。孔子云:‘托孤寄命,临大节而不可夺!’持此一念,终可以见先帝于在天,对二祖十宗与皇天后土、天下万世矣。大笑,大笑,还大笑!刀砍东风,于我何有哉?”但我身为副宪大臣(即副都御史),曾经受先帝顾命,大节不亏,终于可以去面对先帝的在天之灵,面对祖宗和皇天后土而无愧哉!

“涟即身无完骨,尸供蛆蚁,原所甘心。但愿国家强固,圣德刚明,海内长享太平之福。此痴愚念头,至死不改。”我哪怕尸骨不全,受蛆蚁啃食也心甘情愿,只愿国家强大稳固,圣上德行刚明,海内享太平,万家同安泰,这就是我全部的愿望,至死也没有任何改变。

看着杨涟的血书,对着他无比坚定而认真的眼神,李沐觉得有什么东西堵在喉咙口一般,想吐,吐不出来,想吼,又张不开口。

李沐拿起结果杨涟的血书,跪在地上,极为郑重的行了三跪大礼,像是和杨涟做最后的道别一般。

在锦衣卫诏狱中六十多天,面色不改气力不虚的杨涟,第一次湿了眼眶,他自从第一次去锦州任职监军道,就和这个年轻人结下了不解之缘,时过境迁,他的地位越来越高,前程也越来越远大,不知不觉,已经是状元及第了。

“云琪,不要为为师难过,还记得我在杭州和你说过的话吗?我不过是你鞘中的利剑,要为你的志向扫出一片晴空!”杨涟情到深处,也很是感慨的说道:“春闱结束,你也应该回东南了,临行前,为师还是只送你阳明公那八个字,你还记得否?”

“此心光明,夫复何言。”

“然也。”

拿着杨涟的血书,李沐失魂落魄的走出了锦衣卫衙门,迎着颇有些刺眼的春光,温暖的阳光下,李沐竟然感到一丝彻骨的寒意。

杨涟以身为剑,向世间黑暗发起冲击,是决绝,是勇气,也是无奈。魏忠贤乃何人?中年入宫,市井无赖,大字不识,老朽之阉奴尔。

然而他一介阉奴,竟然操持国政,排除异己,贪污受贿,草菅人命,胡作非为。靠的是什么?是皇上的宠信,皇家的纵容!

杨涟看到了,所以他决定用血谏轩辕,以自己的生命,唤醒正道所仅存的抗争意志。

李沐怀揣着杨涟的血书,和衍圣公孔胤植一起,二人一言不发的回到了李沐的侯府,整整两日,粒米未进。他想救杨涟,一切都基于杨涟本身要有求生的意志,如果杨连自己都不想活,那救他又有什么意义呢?

李沐枯坐书房,整日哀叹,心中痛惜,却又无可奈何,原来的李沐,道是中华有史千年,帝王将相,走马灯花,粉墨登场,来来去去。却不知可有一人,不为升官发财,不为功名利禄,不为名垂千古。只为国家,为朝廷,为天下百姓,为九州苍生,出言死谏,振聋发聩,甘愿受刑,一心求死,却死而无憾,死不悔之所为?

直至今日,李沐方才知道,只有一人,不计名望,不求财利,不怕刑加于身,不惧污名于野。托孤寄命,奠安社稷。痛陈奸邪于天下,感奋而不顾其身,只为国,为民,为朝野,为正道。那一句“不愿为杨震仰药,不屑为张俭逃亡,”便可尽书其志,且必流于后世而不朽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