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一品侯爵 > 第一百六十九章 雁将南归

一品侯爵 第一百六十九章 雁将南归

作者:南云二十一日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30 04:42:27 来源:笔趣阁

朝廷大局仅仅消停了几日,这些天却又开始反复了。四川道监察御史林汝翥(zhu)再次上书奏报魏忠贤不法之事,不出所料的再一次被天启下旨申饬。秉笔太监王体乾下令动用廷杖予以惩戒,而这位林御史害怕自己冤死杖下,居然跑到了顺天巡抚邓渼的家中,希望对方帮助自己递上奏折。

结果邓渼不知道林汝翥惹了大祸,懵懂无知之下就帮好友往通政司发了奏章,没想到又引起了轩然大波,这一次连邓渼的老师,首辅大臣叶向高都被卷进去了。

可是在侯府枯坐几天的李沐,已经不想再关心这些事情了,他参与朝争,制止廷杖,并不是因为他有多么高尚的气节,而只是想营救自己的老师杨涟,在实力不足的情况下,李沐只有拼命的为自己积累名望,甚至不惜冒着直接得罪魏忠贤的危险来换取士林的支持。但是杨涟的一番话,也彻底浇灭了李沐心中再为他奔走呼号的热情,现在的李大公子,无论外面洪水滔天,心中已是波澜不惊,只想着赶紧回到东南,继续做他的土皇帝去了。

御街夸官过后,李沐还有很多任务要完成,入文选司、求贤科内的奎星堂上香,在观音庙、关帝庙行香。参加御赐的琼林宴,虽然兴致缺缺,但是李沐还是强打精神,陪着一干同年推杯换盏,好容易落个宾主尽欢。

再往后,就是去鸿胪寺学习为官的基本仪礼,接受皇帝赐予的朝服、冠带、进士宝册。然后由李沐代表所有的新科进士上一篇谢恩表,再者,还要去孔庙行释菜礼,进国子监的碑林里立进士题名碑。

其实每一件都是极尽荣宠,光宗耀祖的仪式,大部分进士都是兴致昂扬,激动无比的。尤其是在国子监里立起进士题名碑之后,几百名进士一齐挤在一个小石头块儿前找自己的名字,呼来唤去,嬉笑打闹着,虽然混乱,但满是得意之情。李沐倒是不用找,他的名字写在第一个嘛。

但是对于李沐来说,从头到尾,都没有怎么享受到状元郎该有的喜悦,满腹心事的情况下,李沐几乎默默的一直站在人群的外面,微笑着看着仿佛是属于别人的快乐。

繁琐复杂的仪式持续了整整三天,待到所有的程序都结束之后,新科进士们头上新科的帽子也就到此为止了。然后他们就会和大明朝几千名京官一样,通过馆选分配工作,开始自己从七品小虾米,向首辅大臣进发的野望之路。

一般馆选之后的结果分三种,二甲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入翰林院观政学习,这种就是典型的京官后备队,只要京城官员有所空缺,就会立刻由庶吉士补上,至于谁先谁后,那就看馆选的考试名次了。

三甲同进士入六部做观政进士,熟悉朝廷政务处理流程,待到地方有空缺官职,立刻出京补缺,一般熬到退休,多少也是个四五品的知府。不用像举人那样小心翼翼的找关系上位,算是铁打的五品前程。

至于三鼎甲三位,状元李沐授翰林院修撰,正六品,榜眼探花授翰林院编修,正七品。因为原本李沐就已经由内阁同意授他编修一职,没想到这小子人品大爆发考了个第一名,于是由天启提出,经内阁同意后,补偿他一个七品的浙江道监察御史,算是把浙江官员的监察大权也交到了他的手中,位卑而权重,简直就是丢了芝麻,捡了西瓜。故而他们三个不用馆选,直接去翰林院上班就是了。

不过当一切科举事务都完成之后,身为东南经略的李沐终究还要回去上班的,翰林院的官职等于挂职领份薪水,自然不可能一直待在京师。从五月末开始,李沐已经一点点收拾收拾行李,准备带着家人、若菡和伊宁南归,还盛邀已经玩野了心的衍圣公孔胤植同往,孔胤植说是世袭公爵,其实确实什么正事儿都没有,就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了,当下欣然应允。

时光荏苒,五月瞅着就要过去了,眼看着临行没有几天,李沐一大早上刚刚醒来,却突然收到了英国公张维贤的请帖,邀请他晚上赴宴英国公府的宴会,为李经略送行。李大公子这几天一脑门子的官司,原本是不想去的,但张维贤似乎知道李沐不想来,居然遣了成国公朱纯臣亲自来请。李沐就算是皇帝,也不能放着成国公这样的公爵的面子不给,也只好勉强笑笑应下了。

成国公刚走不久,好友张溥和张采又上门拜访,这一回张溥张采都已经是二甲进士,选了庶吉士在翰林院观政,已经是很有地位的清贵官员,不过李沐不喜欢和人折腾这些虚礼,张溥和张采在东南的时候就已经有所体会了。

“云琪,这么急着要走?”看着原本前厅摆在周围的,很多李沐喜爱的小物件儿都已经消失不见,张采就知道李沐这是要准备回杭州了,不由得有些意外道。别人都是巴不得留在权利中枢,多和高官大人们接触,为自己的日后前程铺路,李沐倒是反其道而行之,偏要忙不迭的往外跑,第一次回京受赏之后,急匆匆跑回了锦州,第二次来没几天,又下了江南。这一次依然如此,进士题名刚刚结束,馆选还在进行中的时候,李大公子都已经收拾收拾东西准备跑路了。

“现在朝争激烈,处处都是烽火。”李沐摇了摇头,颇有些兴味索然的道:“乾度,受先,我劝二位也还是先请调外镇呆几年,相信我,也就三年左右,到时候朝政必有大变,二位则可以回京大展宏图。”

李沐知道天启朝只有七年,于是颇有深意的暗示两个队友,不过张采和张溥似乎并不同意他的意见,张溥首先摇头道:“现在复社在京中进士和低品官员中,刚刚小有规模,我正准备大力吸纳北方举子以壮声威,怎可在如此关键时刻,临阵脱逃,半途而废呢?”

“什么?”李沐听闻张溥的话,忽然想起了什么,大吃一惊道:“你说新科进士中,已有复社的势力?”

“新科进士三百一十七人,有一百三十二人在会试之间就已经加入复社了。”张采点点头,老老实实的说:“还有南北举子四百余人也已经是复社一员,现在我们在江西、福建、山东、陕甘、河南都建有分社,应该还会进一步壮大的。”

“所以那句‘李经略当为本科第一’,是你们两个授意的?!”李沐惊呼出声,抬高了声调质问道。

张溥和张采都没有做声,算是默认了。

“你们两个真是好大的胆子。”李沐震惊之后,还是缓缓的坐回了自己的座位上,有些心神不定的道:“你们知道操纵科场,结党营私是什么罪名吗?”

“我们需要一个文武双全,百战百胜,金榜题名,状元及第的社首。”张溥毫无畏惧之意,只是直视着李沐的眼睛道:“朝野中的大人们,集气力于朝堂,放百姓而不问,以为从朝争中攥取权力就可以高枕无忧,我却偏不信。”张溥一点也不掩饰自己眼中汹汹燃烧的野心,梦呓而肯定的道。

“待我复社云集天下举子,一呼百应,万夫影从,朝堂之重臣,亦不过尔尔,到时候若他们还敢欺压良善,虐流百姓,只天下士子之怒,已足以使其身败名裂!想靠绑架老百姓来创业?我肯定让他‘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张溥语气激昂之下,以《出师表》开头一句做了结尾,看他狂热而认真的样子,显然已经精心计划了许久了。

“云琪,你是复社的社首,更应该肩负起光大复社的责任来。”张采比起张溥,更像是一个任劳任怨的执行者,所以待张溥的演说结束之后,张采才缓缓的开口道:“复兴大明,并不仅仅是澄清吏治,抵御外敌。而是我大明朝廷体制痼疾缠身,举步维艰,真真已经到了再不改而至于亡国的地步,所以复社就是为了让天下读书人都团结起来,在温和的妥协不管用的时候,逼着那些朝中当权向大明的宗亲巨富们下手!”

大明国事艰难,局势动荡,需要改革,已经是朝廷所有有识之士的共识,但是谁来打响这第一枪,又改从什么地方开始改?没有人敢站出来说这句话,甚至除了杨涟,举国上下,连一个敢站出来,以自己作担保弹劾魏忠贤的高官都找不到。现在的大明,根本不是尸位素餐,得过且过,维持现状的时候,历史和事实都已经证明,大明帝国如果再不立下决心改变现行体制上的问题,亡国之日,已经近在眼前了。

“社首,东南之复社同仁,还望社首照顾了。我和受先就留在这个大漩涡里寻找机会,希望下次相见之时,复社已经名满天下,则我复社幸甚,家国幸甚。”张溥和张采都站起身来,拱手施礼道。

李沐知道这是要告辞的意思了,也只好起身回礼道:“东南的事情,自有我在,你们不必挂怀,只有一点,受先,乾度,无论复社走到什么地步,希望你们不要忘记今天和我说过的话。不要有朝一日,和朝中奸邪和光同尘,争权夺利而忘记万民之苦了。”

“我等谨记。”张采和张溥点头道:“云琪一路顺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