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红楼:开局把薛宝钗带回家 > 第三百九十一章 相提并论,土地公有

“宝兄弟,这件事你也不必担心,我已经给了她们选择,愿意留下的,冯府自然不会亏待,愿意回家的也已经给了盘缠,并且让人送上官船,回江南投奔家人去了。”

冯一博见他一直拿这件事打马虎眼,干脆就把这件事说开了。

听到他终于正面回应,终于不再讲那些道理,宝玉也不由松了口气。

可他刚露出笑容,想要感谢一下,却见冯一博又笑着道:

“只是说起来也是有趣,教习和乐师们想来你也不会关心,而那十二个伶人,只有宝官和玉官选择了回家,其他的都选择了留下,看来这宝玉二官对我,可没有宝玉兄弟这般信任。”

宝玉听出他话话里有话,却只讪笑着道:

“想必是她们家中还有亲人吧!”

他来这里,只是为了送探春,顺便关心一下那些伶人。

若是早知道冯一博过来之后会这样,他绝对不会多嘴关心这事。

可惜,他现在后悔也来不及了。

“我倒是觉得,这宝玉二官的选择也不错,或者说,她们一旦有了选择的权力,就不想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了。”

冯一博话里有话,宝玉已经猜到他要说的是什么了。

可这样的道理对于宝玉来说,直如跗骨之蛆,心中已然腻味不已,却又不好翻脸。

他心中已经打定主意,以后能不见冯一博就绝对不见了。

“毕竟我说将来不会亏待她们,都是虚无缥缈的承诺,主动权完全在我,而我说不定回头我就忘了。”

眼见冯一博绕来绕去,终于要绕到自己身上,宝玉实在有些忍不住了,露出一丝不耐的道:

“忘了就忘了吧,冯大哥,我不过是随口一提,现在知道你已经有了安排就足够了。”

冯一博听出他的不耐,却依旧不打算结束,还道:

“就算今日没有宝兄弟托我多加照顾,我也会这么安排,可若我事前没有安排,直接答应给你这个面子,回头就抛之脑后,那你的一片心意不就付之流水了吗?”

“我相信冯大哥言出必行,况且……”

宝玉敷衍的回应了一句,顿了顿,又收起不耐,恳切的道:

“我也只是求个无愧于心罢了。”

这个就是他的心里话。

这些伶人的美好,让他心中有些牵挂,但还没到他为之付出行动的程度。

来都来了,顺便过问一下即可心安理得。

“好一个无愧于心,可见宝兄弟心地纯善。”

见冯一博点点头表示了认同。

可就在宝玉以为终于结束的时候,他却又笑着问道:

“只是,答应你的事我自然会做,但当你面对其他困难的时候,也是问一声就无愧于心了吗?”

话到此处,宝玉真的想一走了之。

以他的聪明,自然明白冯一博是在告诉他:

求人不求己。

可这样的大道理,正是宝玉最不耐烦的。

他实在不明白,冯一博为何专挑他不爱听的说。

“宝兄弟,你该知道,太后一直对你寄予厚望,我也看在太后的面上,才和你说了许多。”

提起元春,宝玉微微有些意外。

这个胞姐进宫多年,他心中的记忆早已模湖。

若非贾母偶尔会提起过往,说起当年她是如何教导自己。

再加上之前省亲,她对自己也格外不同。

宝玉甚至已经忘了她的存在。

如今,这个姐姐贵为太后。

这对荣府和

他来说,都是一件天大的好事。

他因此成了国舅,在各处都备受追捧。

而对于这样的追捧,宝玉虽然从未提起,心中却十分受用。

此时听到冯一博提起太后,他终于压下心中的不耐,想听听对方要说什么。

“我知道以你的聪明才智,已经知道说的是什么意思,但显然你并不认同。所以,我最后还有几句话要送给你。”

宝玉闻言,不得不做洗耳恭听状,当即躬身一礼道:

“请冯大哥赐教。”

冯一博见他态度有所改善,轻轻点点头,便道:

“孟子曰:富贵不能Y,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他开篇引用圣人言,顿时让宝玉的好奇散了一半。

“还有很多人觉得,大丈夫是有志气、有节操、有作为,生于天地之间,济世安民,忠君报国的男儿。”

搞了半天,还是这些大道理?

宝玉听到这里,剩下的一半好奇也都消磨殆尽。

这时,冯一博微微顿了顿,话锋一转道:

“可我认为,一个男人,只要能扛起自己该扛的责任,就是顶天立地的大丈夫!”

责任……

宝玉听到这个词,就从心里抵触。

但他不想再听对方啰嗦,便连忙挤出个笑容,带着几分谄媚的道:

“冯大哥博闻强识,在下今日受教了。”

“你要知道……”

冯一博意犹未尽的还想继续,却见绣橘出现在门口。

似乎见他正在说话,便没有进来打扰。

冯一博朝她挥挥手,绣橘才过来一礼:

“大爷,我家姨娘有请。”

宝玉一听,顿时眼睛一亮,忙道:

“冯大哥你快去吧,今天三妹妹过来就是想和你问问海外的事,我不过是送她过来,顺便提一嘴别的罢了。”

冯一博见他忙不迭想让自己离开的模样,不由失笑着摇头道:

“看得出来,宝兄弟不喜欢听这些。”

宝玉讪讪一笑,算是默认。

没想到冯一博笑了笑,却依旧继续道:

“所以,这也是我最后一次和你说这些,毕竟如今荣府的重担落在二房身上,将来陛下亲政,说不得还有圣恩降下。”

将来宣治帝亲政,会降恩让贾政的爵位世袭。

元春为了安抚家人,其实已经对王夫人透漏过一点。

可宝玉对此并不清楚,也不明白他说的是什么意思。

冯一博摇摇头,又道:

“说的有些远了,但和你说这些,只是想让太后把精力都放在陛下身上,而不是因为娘家分心,也不求你立刻就能承担起家业,只希望你能在午夜梦回之时,多在心中揣度揣度吧。”

说完,冯一博叹了口气,便带着绣橘离开,往后宅去了。

“吁~”

宝玉长长地舒了口气,颓然的瘫在椅子上,又拿起酒杯自斟自饮了一杯。

“宝兄弟,我陪你喝!”

薛蟠幸灾乐祸的一笑,又劝道:

“你要知道,你冯大哥是做大事的人,对我们这样的人来说,确实严苛了些,虽然是为我们好,但也难免高看我们了,要是我们能做到,还用他说吗?”

说到这里,他也惆怅了起来,斟满一杯,提起道:

“唉!不说这些没意思的。来!我们喝酒!”

宝玉满脸的问号,有些憋屈的和他碰了一下。

己是什么时候开始……和他相提并论了?

他没被冯一博的话打动,却被薛蟠的话狠狠伤到了自尊。

这边,宝玉开始回想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否真的和这个呆霸王被归为一类。

另一边,冯一博已经到了迎春的屋里。

两边见礼之后,他便问道:

“听宝兄弟说,三妹妹此来是为了闻询海外之事?”

上一次,东海郡那边能说的他都已经说了,也不知探春这次过来又要问什么。

“冯大哥前阵子不是送给荣府几个倭女,昨日又送了两个高丽姬嘛。”

探春听他问起,微微有些羞赧的道:

“我听了她们的讲述,想问问海外果真那般……”

冯一博一听,似乎不是问东海郡的事,便笑着道:

“她们说了什么?”

事已至此,探春便直接说了出来。

“倭女说,倭王的生活……”

“高丽姬说,高丽王的宫廷宴……”

听探春将两国王室的凄苦讲完,冯一博就明白她的意思了。

“她们说的对也不对。”

他心中有些好笑,但还是解释道:

“倭王此前并无权力,只是个吉祥物一样的存在,真正权力在在情理之中。”

“而东海郡是东海郡王一手打下来的,在东海郡说一不二,二者没有什么可比之处,东海郡的土地和财富大多都是黑龙府的私产,不说富可敌国,穷奢极欲,也不至于像倭王那样凄惨。”

“高丽多山地,土地十分贫瘠,还地处东北,冬季漫长,为了方便储存,自然要腌成咸菜,物资贵乏也是没办法的事,能吃饱就不错了。”

“而东海郡地处热带,四季温热潮湿,自然不缺各类瓜果蔬菜,更何况,东海郡王和他的手下都出身江南,自不必担心不合你的口味。

探春闻言,终于松了口气。

迎春见她这副模样,在旁忍不住笑道:

“这下你该放心了吧?”

探春一听,脸上一红,嘴硬道:

“我有什么不放心的?我也只是听说还在王室清苦,有些忧心咱们大魏百姓在海外过得不好罢了。”

探春刚刚讲了两国王室的事,冯一博就已经明白她的意思了。

所以从始至终,她并没提起东海郡。

可现在这么一说,就有些不打自招的意思了。

迎春忍不住笑道:

“是是是,你担心海外移民,问的也不是是东海郡王府的事,咯咯咯!”

探春顿时羞恼的拉扯了一下,口中道:

“二姐姐!”

她嘴上喊着迎春,一双顾盼神飞的眼睛,却不由看向冯一博。

冯一博见此,笑着为她解围道:

“不论在大魏还是在东海郡,都有过得好的,也有过得不好的,相比之下,东海郡过得顶好的人不多,过得不好的人也不多,大多人衣食无忧就是了。”

这话倒是引起了探春的好奇,不由问道:

“这是为何?”

冯一博笑了笑,带着一丝傲然的道:

“因为,东海郡的土地归黑龙府,想买地是不可能的,只能按照黑龙府的限制,租赁固定数量的土地,这就避免了豪族世家兼并土地,而且也是因此,粮食大多流入黑龙府,由黑龙府官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价格调控,避免商人囤积居奇。”

东海郡的土地,是黑龙府真刀真枪打下来的,名义上都是黑龙府所

有。

不论是耕种还是盖房,都需要黑龙府审批。

这样的极致的土地兼并,就变相达成了冯一博想要的土地公有。

这正是他引以为傲的一笔。

说到此处,他满是笑意的道:

“所以,普通人想在东海郡想大富大贵不容易,但只要勤劳肯干,衣食无忧还是没问题的。”

探春闻言,不由大为惊诧,沉吟了一下,天真的问道:

“这么说,要是大魏也将土地收归朝廷……”

她是闺阁女子,却也明白了几分这样做的好处。

国家税收稳定,百姓衣食无忧。

这样的国家,说是大同也不为过了。

可到底只是闺阁女子,对于朝廷的运转毫无了解。

大魏幅员辽阔,各处民情不同,土地多寡不同,各方世家大族和当地豪族盘根错节。

哪是简单粗暴套用政策就能解决的?

“肯定行不通。”

冯一博笑着摇头,解释道:

“东海郡是建国之初就奠定了这个规则,而且东海郡虽然地盘不大,但人却更少,地多人少的情况下,自然想怎么分就怎么分。

大魏情势则复杂的多,暂时还没有施行这个政策的环境,真要这么做,全天下的地主们也会群起而反之,实在得不偿失。”

大魏的权力架构的底层,就是地主乡绅。

除非彻底打破这个权力架构,不然就不可能实现土地公有。

探春失望的点点头,又问道:

“那就没有办法了吗?”

对于朝堂的事她不懂,却也听出这是利国利民的好事。

如果能够实现,百姓的日子会好过很多。

可显然,这触及了地主乡绅的利益。

“倒也不是没有,只是时机还未成熟。”

冯一博笑了笑,没再继续说下去。

转而继续和二女聊起海外的事。

他刚刚说,时机还未成熟。

然而实际上,他却已经将奏折写好,只是迟迟没有递交。

他必须要仔细斟酌一下,这道奏折该由谁来牵头。

即使权势如他,也不敢轻易提出。

现在,他正需要一个人先试试水。

而他负责在后面保驾护航,查缺补漏。

之所以这样慎重,是因为这道奏折的核心,就四个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