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女伯爵 > 117【廷议预算案】

大明女伯爵 117【廷议预算案】

作者:莺影莹盈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02 22:14:49 来源:笔趣阁

翌日,早朝之后,诸位重臣又移至文华殿,继续商议早朝上未完之事,以及昨日议的光禄寺预算改革题本。

为什么选在文华殿,皇帝朱仲檐自有其考虑,因经筵日讲在文华殿。经筵在文华前殿,日讲在其后的穿廊,每逢日讲,日初出,他就要先到文华殿的东房,此房供奉着伏羲、神农、轩辕、尧舜禹汤文武九圣,左周公、右孔子,对圣人像一拜三叩头,只要是日讲,就须如此。

今日就有日讲,他宁愿听大臣吵架也不愿日讲,烦透了。

再说昨日的廷议,混乱之极,按理每次廷议召集人视讨论内容而由六部长贰轮流充任,若是涉及多部,则吏部主持,侍郎做记录。光禄寺改革不仅涉及多部门,而且事关重大,就不能像以往那样只是各部会奏,而是皇帝自己都须参与,所谓朝堂议政,故君臣之情通。

永明帝此时正待在文华殿后的九五斋,这是他祖祖祖祖父嘉靖皇帝斋戒的地方,依然按照原先的模样布置,御榻设在东壁,相对的西墙则挂‘正心诚意’四字,御榻之后设有三曲屏风,上画舆地图。恭默室在九五斋之西,为斋宿所,有汉文帝止辇受谏图悬于左,太宗纳魏征十思疏于右。

永明帝端坐在御榻上,双眸微垂,仿佛进入了某种状态,跟随他身边的只有郑伴伴,这位从他小就跟着的老太监,对主子的一举一动都能心领神会,他静静的站在主子旁边守候,仿佛一个透明人。

与九五斋直线距离有十丈远的穿廊,昨日参与廷议的几部人马已陆续到场,吏部没有侍郎,所以由堂上官亲自主持,户部、工部、礼部、太仆都有堂上官出席,御史衙门来的是河南道的监察御史,内府是司礼监的随堂。

光禄寺卿徐兖一改昨日暴眼老头的形象,今日早朝开始就一直笑眯眯的,对谁都笑眯眯,尽管这模样谁见了都有些后背发凉。

昨日廷议占了上风,今日徐兖反倒安静下来,态度不禁让人生疑。其实是他心里一点都不慌,想起邬阑说的话——今日这场廷议,别想着他们会全部同意,毕竟这是大刀阔斧的改革,有人得利,自然也有人会利益受损。咱们就定个底线,一呢,内府人员花名册不再由本寺统计,而只负责按照名册来准备饭食。二呢,坚持不削减经费,要是削减经费,那么预算支出就要相应减少,反正二选一,让他们选。其余的,好比采购问题,就只有慢慢来了。

这丫头倒是精明,知道进三退二,不过,话又说回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光禄寺积弊也非近年才有,自打有了光禄寺就已经存在,就算如今大刀阔斧的改革,真能有用?

徐兖随廷议人员进到穿廊,这里正北摆了一张御案,背后一张曲屏,其左右下方各摆了一张桌案,徐兖选择坐在右手,而其余则全部坐在了左手方。这阵势,就是天然的敌我两方,故意的?

徐兖轻哼,还怕你们人多?老子一力降十会,会吵架的才是胜利者。

“呃,人都到齐了,不如……”吏部尚书首先说了话,“不如就请陛下出来?”

九五斋里,郑伴伴轻轻唤醒永明帝:“爷,您醒醒?外面廷议的大臣都来了。”

睡梦中的永明帝倏地睁开双眼,“嗯?哦,呃……”

有那么一刹,永明帝还两眼惺忪,但转瞬就清醒过来:“人都来了?”

“都来了,在穿廊那候着爷呢。”

“嗯,朕知道了。”

一盏茶后,永明帝就坐在了那张熟悉的御案后,望着诸臣行叩拜之礼,口中呼着吾皇万岁……

“众爱卿平身,都坐吧。”

众大臣起身,重新落座。

“诸位爱卿开始议吧,朕先听听。”

“陛下,”户部尚书古德海头一个出声道:“要是按照那份预算来看,光禄寺每年可节省不少经费,即这样,臣还是坚持昨日所说,减少每年供给光禄寺的经费。”

徐兖一听冷笑一声:“自打我寺做了这个预算,你们就像是约好的一样,一个二个都要减给我寺的经费。嘶……我就奇怪了诶,去年我寺外派厨役承接民间宴席,确实也挣了些小钱,但那些钱没给你们分吗?分钱的时候你好我好,怎么到要你们付钱的时候,就要减少?凭什么?”

“这……两回事好吧,既然你预算能做平,说明就用不了那么钱,我户部能省下给你光禄寺的经费,就能补贴别处缺的,好比国子监,祭酒希望重新刊刻典籍,与我说了无数次,无奈户部也拨不出这份钱,要是……不就……”

“哼哼,古尚书啊,你怕不是忘了,国子监刊刻的钱阑司珍已经捐赠了。”

古德海愣了一下,好像忘了这茬。

“我算看清楚了,你们这是要让马儿跑,又不舍得给马儿喂草料,天下哪有这等好事?我寺每年光寺供应筵宴、备办酒饭,经费就已经捉襟见肘了,再短了费用,缺钱找你户部借太仓银你借吗?况且,我寺待此预算通过之后,也要着手整治内务,首当其冲就是清算空吃粮饷的厨役,往后连厨役折银说不定都要减少,你们……还要少经费?”

徐兖越说越铿锵,而且句句切到要害:“还有啊,我寺已经免了每年五千两的入城税,想是为百姓谋个福利,要是你们一再坚持减少经费,那么对不起,即便这五千两还是还给我寺最好,还有那承接宴席的钱也就不再付给你们各部了。以及,预算的金额就不得不往下调整了……”

徐兖一人的慷慨陈词,永明帝听了这么久,心中不禁生出感慨,这不都是钱惹出来的?

“徐卿家,朕问你,你的意思就是经费不能少,是这意思?”

徐兖斩钉截铁道:“是,陛下,而且头一次做预算心中没底,所以这钱,一分不能少。”

永明帝扶额,没钱,这皇帝当的也是憋屈,想当年祖祖祖父神宗帝……不也是没钱闹的?

“好了,朕知道了,你们谁还有话要说?”

众人都看向户部尚书古德海,他没有再表态,那别人就更没人提了。

“既然没人反对,这一条算过了,”韩尚书又补了一句,“皆下来谁还有说的?”

徐兖看了一圈,见没人反应,自己又说道:“我寺希望以后就只管饭食供应,不再统计花名册。”

“你光禄寺不统计,那归谁来统计?”吏部尚书不禁诧异。

“对啊,你不统计谁统计?”

徐兖奇怪的看看众人,笑了一声:“别忘了光禄寺只是一个提供膳食的机构,自打高祖皇帝正式设立光禄寺起,至今已有三百年,这三百年来光禄寺的职责一再增加,而且执掌越来越繁琐,最初可不是这样的。至于谁来统计名单?谁的人谁来管,这些人又没在光禄寺领俸禄,为啥吃饭了就要我寺统计?”

“徐卿,你怕不是忘了,”工部尚书刘一焜忍不住提醒道:“你光禄寺的执掌一直是祭享、宴劳、酒醴、膳羞,辩其名数,会其出入,量其丰约,这才是当初高皇帝定下的《诸司执掌》。”

徐兖道:“我光禄寺一没决定权,二没监察权,我们只管好供应就好了,专业的事还是让专业的人去做吧,这叫术业有专攻……”

“你这是胡搅蛮缠,”刘一焜面带不爽。

“难道不是吗?有多少监生需要提供饭食,难道是我能决定的?军民匠作又有多少人需要提供,难道也是我所能决定的?既然我不能决定,那又如何辩其名数,会其出入?对于冒领的,我寺又无稽查权,又如何去查?”

“好啊,那么你说,这个名册有谁来管合适?”

“自然是谁的人谁管,军民匠作是你工部的人就工部提供名册,衙门内外多少人需要提供饭食就有司礼监和户部提供名册,然后稽查由都察院来做,这样才是分工明确。”

李琚一直没有说话,不过大家议到了这个份上,他也该出来表个态。

“陛下,”李琚起身向永明帝拱手道:“臣有话说。”

永明帝自然应允:“老先生有话就说。”

“话说两端,道理只有一个,老臣以为,徐卿所说不无道理。首先,预算这种方式,有光禄寺首开先河,这本身值得肯定,但是毕竟没有尝试过,所以有光禄寺开始,姑且叫做试错吧。一年之后可看成绩,若是此法可行,大可以在六部衙门推广,甚至整个两京衙门、天下衙门都可推广此法。若是尚有不足,也能知道不足在哪里,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此其一,其二,臣一直以为,虽然《诸司执掌》在国初就已经确定下来,当初高皇帝也是照《唐六典》敕修,但毕竟几百年过去了,天时地利人和都早已发生了变化,那么法度也该随之变化。有些人可能会反对,说祖宗之法不可变,但事实上,一些变化并非人力可掌控,所以变化才是常态。”

“今日在座诸位也是朝廷的肱骨大臣,无论是六部九卿,还是科道三法司,无一不是手握天下百姓的生杀予夺,若是法度的调整能带给天下人实惠,那为什么不能调整?就好比人常说规矩是死的,但人却是活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