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女伯爵 > 118【鲶鱼效应】

大明女伯爵 118【鲶鱼效应】

作者:莺影莹盈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02 22:14:49 来源:笔趣阁

皇帝朱仲檐听首辅一番话,颇感受用,“哈哈,好一个变化才是常态!老先生说的好啊。”

“所以,老臣的态度,是支持这次光禄寺的改革,另外,臣也想看看,究竟这场改革,能否给朝堂带来一些新东西,对于这一点,其实臣很期待,无论是好的坏的,都想看一看。”

永明帝欣然点头:“不错,朕倒是想起某人说过的一句话,叫什么鲶鱼……东燕,鲶鱼什么?你可记得?”

李东燕转身向着皇帝回道:“陛下,那是阑司珍说的,叫‘鲶鱼效应’,意思就是将一条鲶鱼丢入鱼池里,本来池水平静,却因为一条乱动的鲶鱼而搅乱一池湖水,让其它的鱼也变得不安分。”

“呃~对,就是这样,不过,朕没亲眼所见,所以不太相信。”永明帝沉吟,又道:“不如这样……东燕,去找几条鲶鱼来,就投在后殿水池里,看是否能搅乱一池湖水。”

“臣这就去办,”李东燕应下,告退,很快步出文华殿,招来手下急去办理此事。

殿内,李琚笑吟吟道:“呵呵,臣还是头一次听到有这种说法,臣也想见识见识。”

“好,待会诸位爱卿就随朕一起去后殿观看。”

一炷香时间才过,尚膳监的小火者就提了一篓鱼过来,事情办的很麻利,要知道尚膳监和大庖厨都在武英殿以西。

那一篓鲶鱼被抬进了文华殿后殿,皇帝与诸位臣子便一同来到后殿水池边,这里的水来自西海子,过金水桥蜿蜒回绕到文华殿后,又从刻漏房穿过流经东宫大门前星门。

后殿有一小片池塘,风过而波澜不惊,小火者得李东燕示意,将这一篓不停扳动的鲶鱼一下倒入池中,三条约莫五斤左右的鲶鱼入水,瞬间激起无数水花。

众人连同皇帝在内皆目不转睛盯着池水,果然不出片刻,原本像镜面一样的池水开始搅动,而后有无数小鱼跳出水面,还有大鱼也从水底泛起,摇头摆尾不停地扑腾。一时间,不大的池子里竟挤满了大小胖瘦各种鱼。

徐兖惊呼:“没想到居然有这么多鱼!”

话说紫禁城里的河,就是排水口,居然还有鱼能生存?多么神奇的一种存在。

刘一焜见之摇摇头,似乎有些遗憾:“这些鱼刺多,不好。”

徐兖一听有点哭笑不得,这扯的太远了吧?不是廷议吗?

李琚盯着这满池不停被搅动的鱼,忽然脑里灵光一闪,一下明白了什么,他朗声大笑起来:“哈哈哈,老臣明白了!明白何为鲶鱼的效应?”

永明帝笑呵呵道:“既然老先生明白了,不妨说出来,朕也听听。”

“鲶鱼是不安分的,它们一旦被投入水中,同样会让原本安静的鱼变得不安分,那是因为鲶鱼破坏了它们习以为常的旧例,虽然池鱼是被动接受,但也正因此,这池水又活了过来。就好比新政改革就是鲶鱼,它带来的是不适应,本能抗拒,因为改革,让原本一成不变的法度、规矩、惯例全变了,为了重新适应,就不得不跟着变化。”

“那么这池鱼不停翻腾,也就是在背水一战、破釜沉舟、置死地而后生?”

“呵呵,徐卿这么比拟很生动。”

“朕也明白了……”永明帝看着那一潭被搅浑的池水,若有所思,半晌,转身看着随他一同前来的朝廷大臣。

“诸位爱卿,朕之所以采纳廷议,也是为求集思广益,以使事理斟酌至当。朕记得上次廷议还是数月之前,那次比之今日参与者,人数多了不少,最后的结果,朕甚是满意。但朕也知道,你们一直以来担心所有廷议的结果不能拘天子意志,就好比上次廷议结果若是令朕不满意,那么会不会屡次下议?亦或置廷议而不顾以中旨行事?”

“臣等不敢。”

“汉置大夫,专掌议论,事苟疑未决,合中朝之士杂议之,自两府大臣至议博士郎,皆得议之。不似以卑亢尊,如盐铁议也……故曰汉之集议有公天下之心。今制亦议,那么朕也想反问诸位,你们可有公天下之心?可做得公天下之事?”

众人纷纷应诺。

今日廷议给事中马仕璋也有份参与,他听了这番话,心中微起波澜,公生明,私生昏,是后句,陛下言而未尽,似乎带了另一层意思。

这层意思或许就是不满?若是不满,他也能体会,因为陛下的不满大都来自言官。但作为天子,历来臣子都怕天子君德缺失,所以才有贞观之治的谏官随宰相入阁议事,宋太祖乃开国之君,也常常违心屈从廷臣的意见。自有君主以来,从来都不缺敢于直谏的臣子来纠君愆,格君心。

但若是站在君的一面,君又会怎么想?要是言官出自公心,奋不顾身直言极谏,即便杖打戍谪后,能够平冤昭雪获得声望和升迁,即可激励正气,又可鼓舞人心,这无可厚非,只是一旦这种裹挟了私心,被作为一种以退为进手段,那么言辞激烈的直谏就会变味,也就成讪君卖直,实为侵天子之权,陛下对言官的不满,大抵也来于此。

若是站在百姓的一面,百姓的优乐都取决天子的君德,若君德缺失则天下遭殃,那么纠君愆、格君心,言官以直谏为嚆矢,便在情理之中。

只是马仕璋想不明白的是,这尊君—罪君,周而复始,仿佛成了一个永远也解不开的圈,他觉得自己似乎陷入了某种窠臼里面。

“好了,今日廷议到现在,已经时候不早了,诸位心中可有了结果?”永明帝继续道。

“老先生,你先说吧,”他又看向首辅李琚。

李琚微笑道:“臣刚才就明确表示了,支持光禄寺的改革,所以臣以为‘可’。”

刘一焜刚才虽与徐兖有小小的争执,但想了想,还是说道:“臣附议。”

“臣也附议……”

“臣附议……”

其他人见内阁已表态,也纷纷跟随附议。如此一来,不久前还是久拖未决的光禄寺预算案,就在一场生动的鲶鱼表演下全数通过。

永明帝面带笑容,显然对结果还是满意。“那么接下来,就请阁老们再辛苦一下?”

李琚恭谨回道:“臣不敢言辛苦,为陛下分忧是身为臣子的本分。”

“嗯,内阁先草拟一份圣旨,回头再拿给朕,没问题就施行下去,对此次廷议,朕就不另做批答了。”

“臣遵旨。”

众人从文华殿再次出来时,已经申时过了,事情终于了结,这才感觉到饥肠辘辘,一想,原来午膳都忘了用。四位阁老要急着赶回内阁,徐兖则一脸喜气,他今天终于扬眉吐气了一把。

徐兖心情甚好,不等内阁提醒,就主动说道:“四位阁老请放心,先回内阁稍等,饭食很快就会送来。四菜一汤,包您满意!”

李琚呵呵一笑:“那就多谢徐卿。”

刘一焜却朝他一瞪:“赶快就行,别的就不用讲究了。”

徐兖依然笑吟吟的:“诶,您几位劳苦功高,再怎么也不能在饭食上亏待啊,再说我已经向陛下禀明,准备将那一池子肥鱼打捞上来,今下晌就给各位改善改善,先做个酸汤鱼,再来个沸腾鱼片,如何?保证刺少。”

刘一焜听了,打鼻子里哼了一声之后,就不再言语了。

“好啊好啊,那我等今天就有口福了,”次辅叶阁老也笑着道。

“哦~对了,”李琚又想起今日似乎没见到某人,又问:“今日怎没见阑女官?”

“据说皇后娘娘找她有事,所以没来。”

“哦……”

邬阑确实被皇后娘娘叫到了坤宁宫,一大早就去了,而且也确实事关重大,她此时就在东披檐下的清暇居里。坤宁宫是东露顶有安德斋,西露顶有养正轩,东披檐有清暇居,北围廊有游艺斋。这清暇居后来就成了皇后处理宫务的地方。

邬阑暗自寻思着,太子明年夏天要娶媳妇,她皇后娘娘现在就开始筹划皇太子纳妃的仪式了,皇后还让她在仪式中充任典内,这……她想了半天都没搞懂,皇后为何选她?

关键是典内在仪式中是负责为太子妃引赞礼的。她虽是女官,但什么这个礼那个礼的,她都不完全懂啊!又怎么去引赞?不过有一点她是知道,王皇后于这次她亲生儿子的婚礼,亦是相当认真,哪怕有违制之举。

“阑司珍……”

“啊?臣在,皇后娘娘,”邬阑想的太出神,冷不丁让皇后‘抓住了’。

“本宫想着,这马上就到年关了,宫中诸事繁多,腊月冬至、元月正旦、三月亲蚕礼、五月太后圣寿、六月册立太子及纳妃等等等等,光这几项大事就够的忙,接下来这半年时间,诸位要辛苦了。”

“皇后娘娘都身体力行,臣怎敢说辛苦?”邬阑欠身回道。

“是啊,娘娘贤德,亦是夙夜在公,而我等职责所在,辛苦也是为了助娘娘早日实现宫壶肃清的愿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