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女伯爵 > 008 【宫中岁月】

大明女伯爵 008 【宫中岁月】

作者:莺影莹盈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02 22:14:49 来源:笔趣阁

其实邬阑理解郑大珰的想法,以前并不清楚宦官这个群体,自从进了宫才渐渐有所了解。宦官是没安全感的一类人,固然他们也是财富的掠夺者,但也可以说‘聚之甚易,散之亦速’,能否保有财富,全赖‘圣眷’,宠衰则财散。

一旦故去之后,其家族也未必能维持其生前留下的大笔财富,要么被官家收回,要么再被权势所夺。宦官的家族无法与世家相比,世家是靠一代又一代的弟子走科举之路来巩固家族地位,而宦官子弟能科举中第者极为少见。

因宦官出身低微,子弟中读书者少,暴富之后或赀为监生、中书舍人等,或荫为武职,反而通过读书入仕的意愿不强烈。即便是荫了武职,但大多不能世袭,一旦新皇登基之后,往往都难逃黜革的命。

生前风光,死后窘迫,这就是大多数权宦一生的写照。

所以郑大珰才会果断的投资赛马场,手中有了股份,每年就能享受分红,只要赛马场不倒闭,这就是细水长流的收入,荫及家族子弟,却是比宅子田产来的更稳当。

邬阑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搞成赛马场,也是采取了上市公司的做法,发行原始股,一两银子一股,初期计划筹集百万两。除了卖股份之外,还有一项规定,就是每一季度都会公布财务指标,南京的赛马场已在三月末公布了一季度财务指标,一份漂亮的季报,虽然暂时不分红,投资人已见着了实实在在的收益,尽管它开业只是大半年时间。

以至于在筹备京城赛马场时,入股方案一经推出,股份便被认领一空,确权之后资金也很快筹集到位。邬阑还游说永明帝也入了股,当然皇帝有特权,买多少股赠双倍的股,所以皇帝就成了赛马场最大的股东,其次是工部,还有太仆寺、光禄寺等衙门,这些部门都有‘小金库’,而且工部还承揽了工程,另外就是个人入股。

邬阑也没想到,这整着整着,就整成了央企,因其潜力巨大,投资马场的股权比买宅买田更具有价值,这堪称是古代版的价值投资典范。

赛马场不仅是赛马,还有很多配套产业,吃喝玩乐无所不包。除此就是养马,能把养马做成全产业链,而且涵盖孳生、培育、寄养、训练以及周边等等,仅凭这点,邬阑都算对大明朝做出了贡献,还不论解决了多少人的生计。

她身处宫中,年纪轻轻就地位卓然,而且也只有她可以前庭后宫随便窜,甚至进出皇宫连宫牌都不用,刷脸即可,这也是永明帝给她的特权。

邬阑原本是侯府嫡女,却是以女户身份进入宫庭,入宫之后转为宫廷女户,户籍则挂在锦衣卫下,每月禄米也是从锦衣卫处领取,后来永明帝升她为乾清宫牌子,这算加衔。牌子也分几种,她算御前牌子,此外还有打卯牌子、管事牌子等,其实无论哪种牌子,包括乾清宫掌事都是皇帝近侍,其地位荣显。

重要监局的宦官,比如司礼监必加乾清宫掌事衔,对于皇帝来讲,近侍更易驾驭。她一个宫官,却加了内侍的职衔,也恐怕是古往今来第一人,但绝非代表她邬阑就可以‘逾矩’或者‘代行王命’。宦官能参与政事是‘祖宗之法’赋予的合法地位,而‘后宫女子不得干政’同样是家法,且有明以来一直约束森列,略不假借,凡一切朝政威福予夺,悉无所与。

于此,邬阑谨记在心,自进宫起,虽然时不时需要‘朝随御撵趋青琐’,却是谨言慎行,来不得半点马虎。除此,则是将精力用在司珍一职上,怎么说?尚功局司珍司,掌金玉宝货之事,但更重要的一个职责是掌女官库。

永乐时期的女官江全入宫之后‘委掌金银各库’,这金银各库便是内藏库,亦称女官库。宫中有两处是女官库,一是东裕库,另一处是宝藏库。

从日精门出,正对一门为崇仁门,入崇仁门稍南,便是东裕库。东裕库属于内承运库下面的一个库,因其在内庭,所以地位尤为特殊。内承运库只需保证每岁支用,其余皆入女官库,好比每年百万有奇的金花银,以及云南等地的矿银,各衙门办银等。

如此重要自然需皇帝信任之人管理,永乐时的江全便深得Judy的器重,直至六十三岁才出宫。其同时代的女官黄惟德三十岁入宫,七十五岁出宫,归时,皇太后作诗赐之,称其‘女中士’,又谓从容而知礼仪……

这些女性深受正统礼教洗礼,深谙忠孝节烈,又通晓史书,才情卓越,正是女官的不二人选,‘服劳宫寝,袛勤典守’,却是将自己活成‘标准’。邬阑从未想过自己要在宫中服役一辈子,即便现在深受永明帝器重,也不想将生命耗在这样的‘标准’之下。

对于拥有一个现代灵魂的女性,她希望能体现更多社会价值,而不仅仅局限于内庭、家宅,所以,她想让皇帝明白,她邬阑当是巾帼不让须眉,红颜更胜儿郎,她邬阑还可以翻手来金,覆手来银。

在宫中的日子,大体说来还是平淡的,就算每日有忙碌之苦,但闲下来时也是非常闲。所谓‘晨推窗,红雨乱飞,闲花笑也;绿树有声,闲鸟啼也;烟岚明没,闲云度也;藻荇可数,闲池静也;风细帘清,林空月印,闲庭悄也……’这是闲出了境界,而宫中女子大都境界很高。

她又不像其她宫人那般,能做些针线刺绣,或者写诗作画打发时间,而唯一让她有些兴趣参与的,还是女性亘古不变的话题:吃穿打扮。

说起宫中的饮食,邬阑作为米其林星级大厨出身,其实也没有多少发挥余地,宫规森严不能太造次。好在女官的伙食还算不错,比起宫女要好得多,何况她还能时不时打些秋风。

起初,邬阑以为宫里有类似单位大食堂那种机构,其实不然,光禄寺只负责将食材、调料等配比好,再分发给各处。各宫都有自己的‘小厨房’,皇帝有尚膳监负责饮食,其实更多时候是司礼监大佬的私人厨子来负责。

宦官衙门的酒醋面局掌内官宫人的食用酒、醋、面、糖诸物,及岁供糯米、小麦、黄豆、谷草、稻皮、白面等。六尚局下尚食局有司饎,亦是为宫人提供廪饩薪碳等物资。

食材用料皆有宫中提供,唯饮食制作是宫人自己为之,宫婢有爨室自炊。宫人饮食虽谈不上营养全面,但不至于饿肚子,还是比百姓家强。

当然除了日常供应,还会随着岁令时节变花样,好比八月蟹始肥,凡宫眷、内臣五六成群,攒座同食,一片嘻嘻哈哈声中,揭去脐盖,细细挑剔再佐以醋汁。有那高明的,剔完后依然完整,以此显示自己技术的高超。食毕再饮苏叶汤,用苏叶洗手,如此这般倒也是一场盛事。

到了十二月,家家开始做腌肉、灌肠,和民间一样。邬阑尝过宫里做的灌肠,也有甜咸之分,类似广味和川味,只是川味中少了一样灵魂调料,所以比之后世的做法,其味道还是差了些,但当做口味调剂,还是不错。

吃饱之后,自然就会考虑穿衣问题,女官服饰自有定式,不得僭越半分,冠服品秩与内命妇四、五品相同,为山松特髻、礼服二十袭,庆云冠常服如之。与命妇着装的区别则在于特髻上插戴的首饰不同。

常服时所戴的庆云冠并非珠翠式样,而常服则类命妇常服,为长袄长裙,长袄缘襈看带,长裙横竖襕并绣缠枝花纹。鞋为纻靴或缎靴,这点与命妇相差无几。

冠服是隆重场合穿着,而常服更像宫中上班时的职业装,这两种体现了严格的等级制度,不能僭越。而平素里的穿着要简洁的多,但也有定式,为叠髻、长裙、短袄、大袖、凤鞋。材质也是随季节而更换,好比元日是新春葫芦锦、彩胜八宝锦,旬日到元宵又换灯笼锦;春日中易百花锦,立夏,进绛纱绮罗。端午,易艾叶龙凤花纱,到了秋中,又是玉兔桂子锦,葡萄锦,九月,又改是菊花茱萸锦,最后到了冬季,是雪花梅花佛手等。

此外,圣寿三宫寿皆衣万寿锦,东宫、诸王宫主也有不同,悉依时令国事为之制。如此春夏秋冬轮流转,待到岁终再更换下年衣衫。有诗云:一春从不寻芳去,高叠香罗旧赐衫,其实都还是尚好的旧衫,只是新的一年又有了新的,旧的也只有束之高阁。

宫装样式固定,材质固定,似乎就没了变化……其实也并非没有变化,尚美之心人皆有之,宫中女子也不例外。好比发式也会追随时尚,高髻流行时,就是‘晓临鸾镜整梳妆,高髻新兴一尺长’,光想想也……

每每想到头顶一尺高的发髻,邬阑都会想到十八世纪法国贵族的夸张发型,每天要花多少时间去梳一个头?又都怎么固定的?晚上睡觉需要拆卸下来吗?

而今流行三绺头,窄身眉子衫,万历时曾流行一时,如今算是潮流回归,但也有细微差别在袖子上,大长袖改成了小广袖,这是妇人装扮。还有一种装扮也很风靡:女儿皆着男儿装,既是将男子形制的道袍改为女装尺寸身着,然后头戴幅巾,虽是男子形制,却不掩女儿娇美,这便是南边儿传过来的时尚。

都说雅以南装自好,宫中也不例外,皆追逐效仿。邬阑很喜欢这样穿着,她的私人衣衫几乎全是道袍形制,而且配了各种材质的幅巾。不过在宫里还是要梳狄髻,只是自己手艺不好,每每都梳得歪七八扭,还被皇贵妃笑话过好几次。

一般来说,引领宫中时尚的都是后、妃,好比穿搭,有华美派,也有素雅派,宫中必然都有各自的粉丝追随。再比如妆容,还有诗云:澹作桃花浓酒晕,分明胭脂画全身,这其中的‘桃花’、‘酒晕’便是两种最常见的妆容。顾名思义,桃花娇艳淡雅,酒晕则两颊绯红,妩媚动人。

对于化妆,邬阑可是个中高手,其实这两种妆放到现在也不落伍,只要渐进自然,再配上高光、阴影修饰,就能有很好的效果,再加上眼妆、唇妆,那便是神奇的东方换脸术,整容级的效果。

别人请教邬阑化妆术,她也不吝赐教,本来也不复杂,原理说通自然上手就快。而她跟戴春林的少东家关系也很铁,戴春林好几样火爆畅销的商品都是她给出的点子,最经典的莫过于收藏级限量版彩妆盘,定价三十九两银子,现如今三百九十九两都未必拿得下。

总之在宫中的日子,就是这样淡如流水,邬阑自打进宫,不知不觉中已快一年时间,而她穿来异世,也快三年时光。回望这段岁月,她并不觉得孤独,只是多少有些遗憾,没人能与之倾诉。她想聊聊现代的生活,吹嘘自己曾今有多牛,还想世界各地去旅行,无聊时刷刷痘印,看看剧集。虽然她前世是个‘红人’,但也有自己的偶像,就不知她走了以后,偶像还有继续更新吗……她永远记得那一幕,一身红色斗篷,夸下一匹骏马,清晨静谧的山岭,辛夷花在盛放……

没有人倾诉,唯有寄予书写,就像穿越前辈那样,写写日记,来记录岁月。若干年后在翻翻,也许才会看清当初自己,曾走过一条怎样的路。

此刻,已过亥时,乾清宫暖阁内依然灯火通明,‘热闹’的很,邬阑已回到了自己的住所,乾清宫那里自己又操不上心。

洗漱之后,还暂无睡意,于是又拿出日记本开始记录,第一段便是这样记的:

“今日国子监祭酒来了,知道那老头为了什么来,不过我无所谓,万事都由大老板去搞定,我只是个打工人。不过说起打工人,又想吐槽,这次提加薪之事又告失败,哎……只有再继续996,也不知何时是个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