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汉末之龙起荆襄 > 三百零三章 拜师贾诩

汉末之龙起荆襄 三百零三章 拜师贾诩

作者:路漫漫求索兮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5:22:20 来源:笔趣阁

荆州现在如同上了发条的机器,第二天一早,荆州四门就有数十骑向各地出发,刘琮起的早,站在城楼上看着,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心里有很多的念头。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刘琮越来越明白这句话的意义,早上在城门外等着进城卖菜的,卖水果的,准备进城做工的。

“主公在想什么?”

王越站在刘琮身边问道。

“你看着来来往往的百姓,都在努力的活着,不过为了有一口吃的,有一个地方住!”

“主公多愁善感了,这世界大部分人都是如此!”

“襄阳城防交接要多准备好,要多有耐心,多协助襄阳城防军,他们目前还很稚嫩!”

刘琮说道,襄阳的城防目前还是王越在负责,未来肯定是要交接给襄阳城防军,等襄阳城防军有这个实力的时候便会交接了,届时王越的狼卫只会驻扎在城内的军营。

“明白!”

“还有一个事,要多注意麾下的培养,我还指望你这边能多出几个有能力的人!”

“末将一定不负主公期望!”

刘琮对于王越这边还是期待的,王越麾下有不少游侠,经过严明的纪律操练,游侠身上的一些臭毛病改掉了不少。

襄阳的发展很好,目前有两所小学,年后会增加一所小学,中学一所,医院两所!襄阳地区,如中卢,宜城,樊城都有一所小学。

“公子,侯爷找您!”

“知道了。”

刘表的护卫派人过来,刘琮便跟随护卫前往。

“这是去哪?”

“侯爷在贾诩大人府上!”

刘琮一愣,贾诩?刘琮带着很多疑问虽护卫一起去了,襄阳城内不担心安全,何况还典韦随身护卫。

“来了,我刚才和文和商议过了,让文和收你为徒!”

刘表说道。刘表也是无赖,适合给刘琮做老师的不多,荀攸适合,可惜辈分实在太低!荀悦也不错,可惜不愿意。贾诩也是合适的人选,刘表观察贾诩很久了。

贾诩出身名门,学问知识都够,可惜性格有些不好!刘表很清楚,西凉出身的大多都有一个问题,受制于当地环境养成了自保的习惯。

西凉出身的段颖,张济等人都有这个性格,包括曹操麾下的段煨也是这类性格,这是后天生长环境的原因。正因为如此,刘表希望通过师徒关系将贾诩捆绑住!

刘琮稍微一愣就明白了,立马跪下。

“徒儿拜见师父!”

旁边侍卫已经准好了茶水,在贾诩以及刘表的目光下,刘琮将茶水奉上!当然这是简单的仪式,后面必然补上。

“好!好!”

贾诩也是非常满意,对于刘表一早来拜访,他心里也是颇为惊讶,但当刘表说起这事,并且很坦荡的说明其一开始是不看好贾诩,贾诩便知刘表是真心实意。

贾诩也理解,刘表的性格和贾诩是截然相反的,一开始看不上是正常的,刘表从小就出名,年轻时候做事张扬,虽然年纪上来以后稳重,但是骨子里的性格并没有改变。

贾诩则为人低调,做事更是低调的不行,不显山露水,完全两种性格,自然是相互都看不上的。

时间久了,贾诩发现刘表并非是那种外在表现的那么软,政治手段非常厉害,处理事情是润物细无声。

刘表也发现贾诩的才学,虽然不显山露水,但是出任扬州少府,短时间就将扬州的钱粮处理的明明白白,清清楚楚,而且为刘琮出谋划策,效果非常好。

日久见人心,也能见识到能力,荆州关系错综复杂,适合做刘琮老师的几乎就那么几个,都不利于日后刘琮,因此都不在刘表的考虑范围,贾诩小刘表六岁,从年龄各方面都合适。

“文和兼任镇东将军账下参军,也算是能者多劳,辛苦文和了!”

刘表也是对贾诩委以重任,刘繇这镇东将军在襄阳享福,不过帐下的官职可没少封,都在刘琮帐下效力。

三日后,在一众大儒以及学子的见证下,刘琮拜师贾诩,刘琮这才发现,刘表不仅仅是考虑贾诩,张济专门抵达襄阳祝贺此事!

刘琮稍微一想就明白了,荆州缺乏优秀的骑兵将领,汝南以战,虽然装备了许多堪称神器的物件,但是并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

张济虽然年纪大了,但是训练骑兵的能力依然是有的,其侄子张绣武力高强,统领骑兵能力更是一流。

张济的老婆邹氏一族亦是豪族,在西凉,关中都有商路,对荆州日后也是有帮助的,不得不说,这群人下棋考虑的是极为缜密。

晚上。

“人都离去了,张济已经答应楚侯,将会宛城协助楚侯操练骑兵,张济麾下的骑兵也将编入荆州,由荀衍在蓝田负责重编,张绣以奋武校尉出任骑兵第三团团长!”

贾诩淡淡与刘琮说了张济的事情。

“蓝田那边一直在稳扎稳打,徒儿并未担心,关中的情况将是局部的持久战,钟繇的能力还是了解的,要想击破他并没有那么容易!

目前曹操与袁术在颍川作战,徒儿倒是更关心曹操,曹操乃枭雄,若是不限制他,日后对我军将非常困难!”

刘琮说完,贾诩看了看自己这徒弟,看来是极为忌惮曹操,不过贾诩也理解,曹操是目前诸侯之中能力最强的。

贾诩来荆州是看好刘表的,然而刘表志不在天下,好在刘琮没有让他失望,荆州目前来说是比较好的,没有中原混战的拖累,如果能大力发展五到十年,天下可定。

“蓝田有荀衍,即便不能胜,但是亦不会败,我军有粮草优势,今年关中大旱,不少百姓涌入南阳,南郡,上庸!目前发展良好!

为师和楚侯商议过了,目前最重要的还是在扬州以及荆南的发展,我兄长已经答应出任建宁县长,我贾家会全力协助在荆南的发展!

琮儿对于墨家机关术似乎有些心得,这一块需要加紧提升铁矿,铜矿的产量,确保武器铠甲,农具等足够使用!”

刘琮楞了一下,墨家机关术?我懂个屁,纯粹是靠几千年的见识,一直不停的砸钱研发,刘琮也是赞同贾诩的看法。

“学校的事情,不宜过多,适当停止下来,你之前和我说过,但是我反复的调查思虑之后,学校可以建设,但是进度不宜太快!门前改革需要不了这么多读书人,读书人太多反而不好!”

贾诩继续说道,贾诩既然经过正式的礼仪收刘琮为徒,那么贾家就与刘表一家为一体了,师父为半父,自然许多话说起来不一样了。

刘琮当然清楚贾诩的顾虑,读书人太多,但是有没有相对应这么多官职,那么很容易导致出现一些问题。

“老师,明日我准备去荆襄中学,老师若是有时间便一起去吧!”

刘琮说道,对于读书人,刘琮有不同的看法,刘琮一直在致力于这个事情。

翌日,刘琮,周瑜,贾诩,包括如宋忠,郑玄等人都到了中学,这是刘琮邀请他们来的。

“诸位尊敬的长辈,前辈,还有诸位学子,邀请你们前来是为了探讨一个问题,读书是为了什么?

我也不矫情了,就直接说说我的看法,我的学问不如诸位前辈,长辈,讲的可能会通俗一些,还请不要见笑!”

刘琮说完,有些人微微的笑了笑,有些人则翘目以待,准备听听刘琮的高见,毕竟这位二公子很少公开进行这类的见解。

“燧人氏发明了刀割火种,方有五谷杂粮,神农尝百草,方有《神农百草经》,伏羲演八卦,方有《易经》,三皇之后,便是五帝,黄帝立五色牙旗,征战四方,安抚天下,方有《黄帝内经》。

帝喾分四季,定四时,这才有了一年四季,尧以德治理天下,推进礼教,父义,母慈,兄友,帝恭,使天下明德向善!

舜帝修律法,任用贤良,定分止争,天下大定!禹帝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天下百姓不在受水灾侵害!

遂有夏商周三朝,历经春秋百家争艳,书籍大量出现,有老子,孔子,荀子,庄子,墨子,鬼谷子,孙吴,吕不韦,韩非子等著书立说,文化大兴!

等到我大汉,各种书籍层出不穷,于是我便开始思考,先人是为什么著书,我等又是为了什么读书!

琮年幼,去过的地方不多,洛阳,山阳郡,荆州,扬州,琮看到了先辈的奋斗的足迹,看到了先辈不屈的意志。

他们留下书籍是为了让我们不需要在重新经历一遍,不需要继续想神农一样尝百草,我们学习知识便是为了让生活变得更好。

读书学习知识是为了能让百姓都吃饱饭,穿暖衣,居有屋!并非是为了升官发财!我相信,几千年后,某某某当过三公,如果没有什么政绩顶多在史书就一笔带过!后人都不知道原来有这么个人!

然而我可以肯定的是,几千年后的人肯定会知道有神农氏,因为其功绩!肯定有周公!有老子,孔子等先贤!当然也肯定有郑国,李冰!也会记得长平侯,冠军侯,定远侯!

于是琮以为,百家没有高低之分,没有贵贱之分,李冰,郑国精通水利,谁还记得和李冰同时期的驷车庶长是谁?百姓会一直为李冰的都江堰歌功颂德!

琮终于明白,读书不是为做官,也不是为了所谓的光宗耀祖,而是造福百姓,运用知识,如李冰,郑国等一样造福百姓!只有造福百姓,历史才会铭记,才能青史留名!”

刘琮说完,不少人都陷入了沉思,襄阳最近有一股风气,读书就是为了光宗耀祖,是为了做大官,刘琮必须遏制住这风气。

一些书生似乎在故意挑起儒家的情绪,刘琮知道,这些书生肯定有曹操,有袁绍等的间谍,但是没有证据,不能轻易妄动。

“二公子的意思是士农工商都一样?我大汉之国策,二公子说改就改,当真没有把我大汉朝的诸位先帝放在眼里!”

下面有士子说道,刘琮回道。

“时代在进步,自然不能墨守成规!士农工商都是人,人没有贵贱之分,但是人的行为有贵贱之分!如士大夫贪财好色,那只是个人品德修养问题!

但是利用自身的官职权力来谋取财色,那这个士大夫便是最低贱的人!同样来说,如果商人在经商获利之后,却为百姓谋福,那为什么说他低贱?”

刘琮新颖的观点引发了争论,守旧的当然不愿意,刘表没想到刘琮会在此时挑起这个事情,眉头有些紧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