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穿越三国收义子 > 第五百三十九章土地、城市、人口

穿越三国收义子 第五百三十九章土地、城市、人口

作者:黄连山客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12 09:08:14 来源:笔趣阁

再加上上党郡内部十分的安定,所以已经步入了恢复元气的进程。

期间刘玄又是屯田、又是安置流民恢复生产,又是安置黄巾军那一大帮子人。

上党郡的荒地、山林可没少被开发。以前长得是草和树,如今长的是庄稼,有啥破坏生态的。不都是植物吗?

像后世搞得那些退耕还林,其实很大程度上不是为了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风化,而是为了可持续发展。

说白了就是,之前建国之后,咱们砍的山林太多了,再这么玩下去,用不了十几年,可能国内的森林资源就不够用了。

所以要退耕还林,多种树。

当然,在一些荒漠地带,也有这种类似的工程,因为都是在种树,所以很多人都把这两者放在一起,归为退耕还林。

实际上,拜托了,大哥,土地沙化厉害的荒漠啊!种植粮食能种出多少?再加上经济发展这么迅速,那些百姓又不傻,种地那么辛苦,收获还少。

何必呐?大家一起去城里打工赚钱,养家糊口不好吗?

如此一来,那些地方还有多少人种粮食?或许也只有那些上了年纪,故土难离、或者无处可去的老人还在土里刨食吃。

所以,在那些土地沙化严重的地方,谈什么退耕还林是十分可笑的,因为没有多少耕种的土地。

在那里种树,那叫防沙固土。或者治沙工程。一是治理土地沙化,一是恢复当地的生态,也就是给沙漠戴绿帽子。

之所以说,在后世人地矛盾也是一个伪命题,是因为即便在几个重要产粮区,其实也是有大部分的荒废土地存在。并没有人耕种。

至于原因,其实很简单,算是当初分土地,包产到户的后遗症。

简单的说,国内大部分农村的土地都太分散,比如说,一个村子有一千亩地。而这一千亩地被分到了五百个家庭。

也就是每户人家二亩地。

可是土地总是有好有坏,总不能大手一挥,把好地都给几十户人家,坏地都给几十户人家。

要雨露均沾。

这就导致每户人家的土地并不集中,都是分开的。往往是靠近村子一块,河流对面一块,山上一块。靠近另一个村子的地方一块。

每块地都不大,在加上难以琢磨的人性,基本没办法机械化生产,比如说,我有一块地,那片挺平整的,可以机械化播种、收割。

我联系了周围土地的村民,希望能花钱请一个播种机,播种小麦,到时候再一起请一个收割机收麦子。这样大家都省心。钱自然是按照土地大小出。

结果问题来了,一个村民认为自己土地太小,自己完全可以人工,不愿意花冤枉钱。

另一个村民表示自己不想种小麦,他想种地瓜。还有人想种花生。

还有人表示,你自己请播种机可以,但不能压着他的地。等等!

你看,就好比丑人多作怪,有些人其实也是如此。

于是乎,我表示这地老子不种了,去附近工厂、小县城打工!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进入附近工厂和县城打工。

村子里的地自然就荒废了!

所以,现在许多地方都在拆村子,建社区。许多人认为是把拆房屋拆出来的土地进行耕种。实际上这只是其中的一小环。

大头其实在后面。

将几个村子拆了,建成一个社区。这样一来,百姓离自己的土地更远,而且许多农具难以放在楼房里。

其实说白了,就是进一步加强个人种地的难度,让你知难而退,选择不种地,让地荒废。

然后在有人牵头组织整合土地,比如将那些荒废的土地以及低廉的租金承下来,然后进行机械化生产。

或者是社区组织,总之目的就是整合土地资源、提高农业的种植生产效率。甚至会加强地区局部的粮食产业链。

比如说,一个县的主要农作物是小麦,那么自然会有许多商家来此购买,甚至玩的好的,还能搞出地区品牌效应。

如东北大米!沂蒙山区的桃子。山东大葱等等!

而从大格局上来看,也有利于国家对各地耕种土地和粮食的统计。

而落在百姓身上,自然也是有一些变化的,首先就是从拥有一个大院子,变成了住楼房的不方便。

再者就是从种地,变成就近打工,或者是受雇与农场种地,类似与以前的地主和长工。

如果你哪一年不想再将土地出租,而是自己种,基本上都会被一些人请去喝喝茶,谈谈人生理想。比如,老王,听说你儿子今年中考。女儿长得挺漂亮。

所以说,其实后世的人地矛盾,准确点来说,其实是城市用地与密集人口的矛盾。

大家都不傻,城市里的就业机会多,发展潜力大,生活水平好、工资也高,包括后面的教育、医疗都甩农村一大截。

只要自己有能力,没有理由不往城市里钻啊!

越是大城市越是如此,这就导致,城市为了容纳越来越多的人口,越建越大。房价自然也是越来越高。

如今国家为了应对这种情况,已经开始发展城市群,希望能分担越来越多涌入城市的人口,以及保证经济、生活的健康发展。

只不过,这个方法也是治标不治本。因为城市的虹吸效应,会随着城市群的建立而越来越大。

以帝都为例,房价居高不下,九成九的外来人员都在帝都买不起房子,只能租房子。也就是北漂一族。

可是随着城市群的建立,这些人可以去帝都周边的城市买房定居。只不过每天需要做四个小时的地铁上下班。

但对于在帝都赚到的收入,以及子女教育、父母养老医疗来说,这种程度的困难,是挡不住热情的人群。

人多了,自然周围的城市也会繁荣起来,一步步扩建、房价也会持续上升。

最后会形成类似美国那种城市与小镇的模式。十分庞大的都市圈集中着最上层的财富和资源。而各地的社区小镇则源源不断的为这些庞然大物提供基本物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