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穿越三国收义子 > 第五百四十章一个时代落幕了

穿越三国收义子 第五百四十章一个时代落幕了

作者:黄连山客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12 09:08:14 来源:笔趣阁

当然,这些对刘玄来说都已经是过去式了。目前他人在大汉,准备起飞!

长安城内,皇宫未央殿侧门,随着董卓大魔王高呼出那句流传千古的:“吾儿奉先何在?”

属于董卓大魔王的时代终于落下了帷幕。

公元192年5月22日,司徒王允、尚书仆射士孙瑞、司隶校尉黄琬、尚书郑公业等人联合董卓义子吕布,及骑都尉李肃。

借着皇帝大病初愈,朝中文武大臣都集会于未央殿,恭贺天子龙体康复的机会。

吕布事先安排李肃等人带领十多名亲兵,换上卫士的装束隐蔽在宫殿侧门的两边。

董卓刚到侧门,便遭到李肃等人的突袭。

董卓大骇,慌忙向吕布呼救:“吾儿奉先何在?”

却不料吕布正襟危坐,大声道:“我们是奏诏讨杀乱臣贼子,你死有余辜!”

绝望中的董卓虽然奋力反抗,但已无济于事,当场被杀。

董卓被杀后,满朝文武和所有士兵都高呼万岁!长安老百姓高兴得在大街小巷载歌载舞,共同庆祝。

而董卓则被暴尸东市,守尸吏把点燃的捻子插入董卓的肚脐眼中,点起天灯。因为董卓肥胖脂厚,“光明达曙,如是积日”。

随后,名将皇甫嵩立刻率军攻破董卓在长安城外的鹛邬,诛杀了董卓的三族!上至董卓九十岁老母池阳君,下至侍妾怀中的婴孩,皆无一幸免。

“报,启禀将军,董卓老贼的孙女,渭阳君董白不知所踪!”

鹛邬门外,名将皇甫嵩听到手下将领的汇报后,眉头微皱:“只少了董白一人?速派骑兵四散搜查,勿要让此女跑了!”

随着一员将领沉声应喏,几百骑兵立刻四散开来,寻找董白这唯一的一条漏网之鱼。

董白,是董卓的孙女,深受董卓的喜爱。俩年前,十四岁的董白尚未及笄,便被董卓封为渭阳君。

当时便是在这郿城东起坛。董白乘坐青盖车,郿城的都尉、中郎将、刺史引导都跟随她。等到了坛上,董白的堂伯父董璜担任使者授于印绶。

可以说,董白是董家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人物。

如今董卓已死、母亲池阳君、兄长董擢、弟弟董旻、侄儿董璜皆已伏诛。

董家还有分量的人物便只剩下董卓的两个女儿董宜、董媛,以及两个女婿牛辅、李儒。最后便是这个逃跑的孙女董白。

董卓的大女儿董宜,一直跟随夫君牛辅屯兵在外,用来抵挡河东郡的白波军。而二女儿董媛以及夫君李儒,在董卓被诛杀之后。便消失的无影无踪。

皇甫嵩十分怀疑,是狡诈如狐、阴狠似蛇的李儒救走了董白。不然仅凭董白一个弱女子,岂能逃得出去。

要知道,鹛邬城高河深,自己之所以能这么攻打下来,还是因为董卓已死的消息宣扬出去之后,守城的将领、士兵害怕受到牵连,直接在城内造反,从内部打开了城门。

这也就是说,事发突然,留给董家人的时间并不多,这一点从董擢、董旻、董璜三人以及董家的重要成员都被杀也可以验证一二。

长安城外一处民宅之中,董白悠悠转醒过来,还未来的及惊慌大叫。便听到眼前之人说道:“渭阳君莫怕,末将乃是西河郡太守刘玄使者崔巨业,此番是来救你的!”

长安城内,董卓的天灯还未熄灭,长安城内的百姓以及高兴得在大街小巷载歌载舞。整个长安城都陷入了欢乐喜悦的海洋当中。

作为诛杀国贼的首要功臣,司徒王允自然少不了朝廷的嘉赏和广大人民的称赞。官拜“录尚书事,总领朝政,并遣使张种抚慰山东诸侯。防止有诸侯脑子一热过来搞风搞雨。

王允最近的心情很不好,明明董卓死后他应该高兴才对,可是却怎么都高兴不起来。

因为随着董卓死后,王允开始总领朝政,深切的感受到了坐在这个位置上的压力。

这些天每当群臣集会,王允很少像以前那样和群臣推心置腹,共同商讨权宜之计,而是正襟危坐,面无和悦之色。

短短的几天之内,他与群臣之间仿佛隔了许多东西,愈发的泾渭分明起来。这让王允十分不解的同时,也十分的烦躁。

或者是因为自己关押蔡邕的事情吧。

蔡邕乃是当世名士,董卓掌权时,便强召蔡邕为祭酒。三日之内,历任侍御史、治书侍御史、尚书、侍中、左中郎将等职,封高阳乡侯,时称“蔡中郎“。

可是王允没想到的是,这么一位名士会在董卓死后,满城欢喜之时,为董卓的死而感叹。这让王允勃然大怒。

当即厉声呵斥蔡邕:“董卓是国家的罪人,祸国殃民的罪行不可饶恕,你身为天子臣民,应该从大局考虑,从国家出发,共同声讨国贼,不想你念及他对你的一点私人恩惠,竟然为他感到痛惜,这难道不是与董卓同一鼻孔出气吗“

言罢,已经被怒火冲昏头脑的王允便不容分辩,立即将蔡邕押至廷尉处问罪。

蔡邕有口难辩,如今已经在狱中陈辞谢罪,表示自己愿意承受刺剑削足的酷刑以保全余生。

这让满朝文武都十分同情怜悯蔡邕的遭遇,这些天设法营救蔡邕,可毫无结果。

为此,今日太尉马日磾还专程跑到王允家中,替蔡邕说情:“说什么伯喈是难得的旷世奇才,学问渊博,见多识广,特别是对本朝故事了解颇多,应当给他机会,让他继续写成史书;况且伯喈以忠孝闻名于士大夫之中,现在以莫须有之名给他判罪,恐怕有失众望,不服人心吧!“

王允听的肺都快气炸了,老子当初找人一起弄死董卓老贼的时候,也没见你们一个个这么积极。现在到好了,一个个跳出来做好人。真他妈的!

当即针锋相对的反驳道:“先前武帝不杀司马迁,让他写成谤书,流传后世,现在国事衰败,社会上缺乏时代精神,不能让蔡邕像司马迁那样,毁谤和诬蔑幼小的天子,因为这既对神圣的道德教化毫无益处,而且还使我们这些人遭到批评和指责!“

此番说辞将太尉马日磾反驳的哑口无言,只得泱泱而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