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唐魔术师 > 第一百七十六章 尚书令之争(二)

大唐魔术师 第一百七十六章 尚书令之争(二)

作者:冰雨江山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0 15:05:25 来源:笔趣阁

(); 长孙无忌迈出走了出来,面色不善的对岑文本说道:“那按照岑大人所说,因为陛下做过尚书令一职,我大唐就没有人能再做尚书令了吗?如果谁做了,那就是犯了陛下的忌讳,目无天子,有不臣之心了吗?”

岑文本态度坚定的回答道:“对,我大唐有且只能有一位尚书令,那就是以前的秦王殿下,如今的大唐皇帝陛下。其他人试图做上尚书令之位的,那就是我大唐的乱臣贼子,目无天子,有不臣之心,我大唐人人得而诛之。”

说话时,岑文本再次恶狠狠的看了一眼无力瘫坐在地上的吏部尚书高士廉,以此表明高士廉就是那种试图做上尚书令的位置,目无天子,有不臣之心的乱臣贼子,天下人都不必怜悯他,人人得而诛之。

长孙无忌露出了狡诈的笑容,高声说道:“按照岑文本岑大人所说,我大唐就不要尚书令了?尚书省以后就没有最高官员——尚书令了?六部所有的大小事宜都要六部各自处理,不需要再上报陛下了?”

岑文本一下子就听出了长孙无忌话里的陷阱,他冷冷的对长孙无忌说道:“长孙大人莫要陷害于我。天下事,自然有陛下决断,自古皆然,更何况是我大唐六部,自然也应由陛下断决。不过我大唐确实是不能再设尚书令了,尚书省也不能只有一位最高官员——尚书令了。”

说着,岑文本从袖中拿出了一份奏折,对着李世民躬身行礼道:“臣以为我大唐尚书令一职,职责太重,权柄太高,除了陛下可以为之,其他任何人为之,都会对大唐皇帝陛下,大唐皇权构成巨大的威胁。臣建议尊尚书令为虚职,只能为陛下一人所拥有。尚书省设从三品尚书左仆射、从三品尚书右仆射,以为分权,彼此牵制,制衡。尚书左仆射、尚书右仆射共同统领六部事宜。”

岑文本的提议让大唐皇帝李世民顿时眼睛一亮。李世民是由尚书令坐上来的,再也没有人比他更了解尚书令那令人畏惧的能量了。

想当初,太上皇和建成、元吉联手,自己军事占有优势,行政上虽然处于劣势,却仍然有大批官员追随自己,除了因为高士廉是吏部尚书,掌人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自己是大唐的尚书令了,那可是主管行政的尚书令啊。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阳奉阴违,暗度陈仓,安排一些自己的心腹进入要害部门,那可是自己在尚书令任上经常干的事,太上皇和建成联手,都对自己毫无办法,只能任由自己肆意为之。

尚书令的权柄确实是太大了,岑文本建议分之,设从三品尚书左、右仆射,这个主意好。既分了权,又降了尚书省的品级,还让尚书省的左、右仆射彼此监视,牵制,形成制衡。

原本大唐三省六部制,三省: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的最高长官都是大唐宰辅,都是正三品的高官,尚书省的尚书令权柄最重,实际地位最高。可是按照岑文本的提议,尚书左仆射、尚书右仆射确是从三品,品级上比中书省的中书令、门下省的侍中都低了半级,尚书左、右仆射共同执掌六部,有实权却低品级,这样好。按照大唐的律法,从三品的尚书左、右仆射见到正三品的中书省中书令和门下省侍中,那是要行礼的,也是要按照中书令和侍中的话,来做事的。这样就避免了宰辅之中,尚书令一人高高在上,独领风骚的局面,形成了尚书左、右仆射互相钳制,尚书令、中书令、侍中彼此钳制、制约的局面。

李世民饶有兴趣的看着岑文本,他怎么也想不到岑文本竟然有这样的才干。一份奏折竟然改变了大唐三省的格局,解决了自己一直头疼的大问题。他又情不自禁的看向了李玄,他没有想到李玄为他多次举荐的岑文本,竟然真的有宰辅之才。

而李玄内心里则对岑文本佩服不已。什么叫做会办事?这才叫做会办事啊。既能坏了高士廉、长孙无忌的事儿,又能把事儿搂回来,提出了最完美的解决方案,让大唐皇帝陛下感到满意,让文武百官无话可说,只能暗道佩服。高人啊,这才是真正的高人啊。

李玄明白岑文本完美的解决了李世民头疼的一个问题,这也是令所有帝王都头疼的一个问题——君权和相权的问题。皇帝贵为天子,宰相则是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两人朝夕相处,不可能没有摩擦。自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封建统治之后,君权和相权就一直在进行着博弈,君强则臣弱,臣强则君弱,这已经成为了了历史的一个主线,就拿秦皇、汉武来说,两人都是一代强主,自可掌控朝局,群臣莫敢吱声,可是他们一驾崩,轮到他们的儿子,秦二世胡亥,汉昭帝刘弗陵,就没有他们那样的本事了,胡亥被丞相赵高架空,最终杀掉;刘弗陵一朝的朝政也被丞相霍光把持,轮到汉武帝的孙子,昌邑王刘贺则直接被霍光废掉。在帝王认为肯定是君强臣弱最好,可是臣子强大的时候也不少,将帝王当做傀儡,自己摄政、挟天子以令诸侯、甚至是窃取天下的事情更是时有发生。李玄的记忆里,到了明朝,明太祖朱元璋也是为这个问题大伤脑筋,最后他做了一件很彻底的事情,直接取消了丞相,不再设丞相位;清朝,更是沿袭了明朝的做法,而且更加的彻底,把所有的大臣都当做奴才,大学士也不例外,统统跪着听诏。明清时,君权达到了顶峰,没有了丞相,看似皆大欢喜,实则从明朝开始,封建社会已经开始走向了没落,走向了衰败。若论历史上皇帝和丞相相处的最好的时候,莫过于李世民的贞观朝。皇帝和丞相相互扶持,相互制衡,彼此相得益彰,各有所获。而完美解决了君权、相权矛盾的人,就是这位年纪轻轻的岑文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