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红楼之庶子贾环 > 第六十六章 学

红楼之庶子贾环 第六十六章 学

作者:轻吐月光寒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16 21:04:09 来源:笔趣阁

林道儒坐在炉子前,筷子动个不停,嘴上吃的流油,头上吃的冒汗。白前老夫子,则不咸不淡地夹上两筷头菜,细细嚼着,不时端起小巧的酒杯,嘬饮一口果酒,砸吧着嘴回味良久。

林霭同贾环,低着头端碗,沉默地吃饭。

到底是不如林道儒与白前两位长者随心所欲,贾环林霭两师兄弟,吃饭时端碗抬手仪态得体,丝毫没有失礼之处,使人观之赏心悦目。

林道儒辣的微微喘气,将嘴里的兔肉咽下,捻起酒杯,润一口果酒缓缓口中的火辣。

“环儿的手艺愈发的得意了,做出的菜倒比长安城飞鸿居的大师傅还要有滋味。”

林霭低头吃饭,听闻父亲夸赞小师弟,笑得眯眯眼。

“父亲言之有理。”

贾环微微笑笑,飞鸿居云兮楼之类的奢侈酒楼他没去过。不过此时人们吃饭多讲究心思精巧,平和中庸,可想象得那飞鸿居里的菜品,多是清淡甜酸的味道,并不会如他今日做得香辣兔肉一样这么麻辣。

应天今年的冬天,雪实在是下的太大了。贾环心里想着林道儒和白前年纪大了,若是积了寒气在体内有伤寿命,所以做些辛辣的,给老人去去寒。

“比不................”

白老夫子将小酒杯里的酒一饮而尽,冒出了一句。

“比不得飞鸿居里的饭菜,跟外边小推车上卖的小吃还能比比。”

林霭听了白前的话,抖了抖耳朵,低下头吃饭。

林道儒听了白老夫子的话,苦笑着摇了摇头。

贾环刚想说的谦虚话,被白老夫子抢嘴先说了,并没有什么表情,垂下了眼帘,自顾吃着自己的饭。

师徒三人对白前老夫子口里不合时宜的闲话反映平平,一副习以为常的模样。

贾环并没有在心里对白老夫子有什么意见,他知道白老夫子本就是这幅性子,说起来倒是和贾代儒老太爷的性子有些像,是个不太会和别人相处的人,常常会说些不合时宜的话,他其实没有什么坏心的,只是不知道他的人,会难以和他相处,常常会落人口舌。

贾环安安静静地坐在炉火边,旁边的炭盆一起散发着微熏的热气,烤的贾环身上暖洋洋的,低眉顺眼间,眼神温润中带着几分慈悲。

命运也许是生来就注定的,但一个人的性格却是随着三观的建立而形成的。有的人天生就是一副豪杰的血与骨,有的人则眼神阴厉,可为枭雄。

古人云,相由心生。从他由心而发的面色、眼神、举手投足,你总能看出些什么。

豪杰与枭雄其实是一种人,只是成长环境不同,所授老师不同,人生际遇不同,才有豪杰枭雄之分。

贾环不曾说过没有林道儒,就没有自己这种话。但他的确对三年前与林道儒的相遇,感到庆幸。

如果不是拜在长安林雅川的门下,贾环不会是现在的贾环。

此时的贾环,同三年前的贾环看起来其实差别不大,但若仔细观察,总能在他的神色里感受到一丝悲悯。

.........

白老夫子似乎又发觉了自己先前的无心言语有些不合时宜,面上流露出了几分自苦,但看着身边三人并不动怒,心中吁叹,呵呵笑两声。

他明白不仅自己的好友林道儒知他,就连林霭贾环也是知他的,知己难求,他这样的人,知己更难求。

饭罢已经将至午时,贾环收收捡捡,把碗筷残骸统统收走。

林霭则在两位老夫子身边屈膝擦着地面,把地面上的油渍擦的干干净净,才重新把毯子铺在地上。

林道儒同白老夫子安坐在炭盆边,并不做什么事,好似还在等候着什么。林道儒神色放松地同白前说着话,白老夫子则有一搭没有一塔的说上两句。

贾环面色舒缓,不疾不徐地挑出一点之前的山青和甘草,放置茶壶中。

饭后一杯茶,林道儒来应天之前就有这习惯,白老夫子则是舍不得他那点茶叶,省着一点点的喝。

不过后来贾环和林霭把炒茶的活计一肩担下后,饭后一杯茶就变成了四人的每日必修课。

茶是老茶,壶也是老壶。

这把陶瓷壶,可能是白老夫子最为喜爱的宝贝了。

贾环把炉子上烧得滚烫的沸水,倒进小茶壶里。过上一遍水,又把茶壶里的水沥出来。

第一遍过水,是为了洗茶。

茶煮起来其实味道有细微的变化,冲泡则又是另一番滋味,林道儒白老夫子一致偏爱冲泡出来的茶,赞叹味道醇厚。

有人说喝茶,水最重要;有人则认为茶叶最为重要;也有的人会说茶壶最重要。

茶长在不同的地方,喝茶的人各执一词,自然难分出个高下。

水顺天地,潺潺冒出的山泉,冰寒彻骨的寒潭,大江支流的清水。人们常说,泡茶的水分高下,山中水,江中水,地水。

山中水是指山中的泉水,瀑布下的寒潭,那样的水清凉寒冷,清澈见底。用手触摸,总会不由自主打个寒颤,确实是泡茶的好水。

江中水则是指在大江的支流小径中取的一些水,每时每刻都在流动的江河水,其实也是泡茶选水的好选择,不过古人有云:“其江水,取去人远者。”

地水则指井水,井水则分好坏,有的不适合泡茶。

贾环明白,好茶最看重的,是一个好的茶壶。

其实世上有名的茶,莫不过都是以水配茶,以茶点水。崂山上的山泉配崂山茶,白鹤峰下的虎跑泉配龙井,茶配水,水配茶,才是一番醇厚的好滋味。

茶垢,总是泡茶这项活动中最为珍重的材料,白老夫子的这越州青瓷,最为益茶,每次冲泡出的新茶都能有往年旧茶的留念滋味。

林霭坐在远离林道儒白老夫子的角落里,指尖微拨,琴声素雅。

贾环将冲泡好的茶,奉给两位老人。

琴声配茶,是为世间至高的享受。

白老夫子微微点头,陶醉其中,眼神微恙,同林道儒浅笑道。

“子云这琴声,韵味深远,世间难得一闻啊。”

林道儒颇为自得地闭目听琴,并不同白老夫子回话。

白老夫子知其心中得意,耻笑他道:“你这老货不要得意,你天天在外面吹嘘子云为你琴童,人家的琴道,却不是你能比肩的,有能耐你就弹一段,同你的高徒比较高下。”

林道儒哈哈笑出了声,扶了扶胡须,笑眼看着白老夫子。

这恐怕是白老夫子有生以来说过的最长的一段话了。人,总是会身边的人而改变。

林霭同贾环都眼里含笑,贾环的眼里甚至带着一丝湿润。

..................

贾环离开长安已经三年了,追随林道儒学习三年,依照白老夫子的说法,贾环此时应该已经是秀才了,可是贾环此时连个童生都还不是。

不要疑惑,不仅贾环不是童生,就连林霭都不是童生。

这其中的缘由一言难尽。

不过贾环却并不介意的模样,从来不提起这回事。

林道儒笑声唤道:“霭儿,你来。”

林霭自然起身,几步走到林道儒身边,恭敬站着。

林道儒又道:“环儿,你也来。”

贾环也挪了几步,走的离师傅近些,站在师兄的身边。

林道儒凝目打量了一番林霭同贾环,师兄弟二人坦荡的站在师傅面前,丝毫没有一丝的不适,林霭的脸上带着灿烂的笑,贾环则含着一丝微腼的浅笑。

“霭儿,明年大考,你可下场一试身手。”

许是对林霭和贾环非常满意,林道儒淡声道出了这么一句话。

林霭闻言愣住了,疑惑看向自己的父亲。

“记住了,你的目标,是殿试头名。”

林霭终于确信,沉默了片刻,俯下身子深深地叩首:“谨遵师命。”

林道儒满意地看着自己的儿子,点了点头。“嗯。”

林霭起身时,面上又恢复了原来的神色,浅笑温暖。

贾环覆手安静站着,仿佛对方才的一切没有看在眼里。

林道儒看了贾环好久好久,一直看得林霭脸上都带上了忧色,贾环依旧是面不改色,安安静静的站着。

白前好笑地看着林道儒,默不作声。

或许是总算满意了,林道儒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环儿,你为何不问为师为什么。”

贾环抬目看了眼林道儒,眼里闪过一丝微恙,吸了吸鼻子,幽幽回道。

“师傅,徒儿明白了。”

林道儒神色微凛,强压着声音里的激动。

“你真的懂了。”

贾环笑笑:“也许是懂了,也许是不太懂。”

林道儒面上笑开了花,兴高采烈,感怀万千。

“如此,明年你也和你师兄一起下场吧。”

似乎又想到了什么悲哀的事情,林道儒面上的笑容又变成了几分苦涩。

“孩子,难为你了。”

一直面上平静,浅浅含笑的贾环,此时却低着头,红了眼圈。

白前摸了摸贾环的脑袋,温声道:“孩子,前路艰难,想放弃的时候就再咬牙坚持坚持。”

林霭笑着看着贾环,柔声向贾环发问。

“师弟,现在你愿意跟我学琴吗?”

贾环用胳膊揉了揉眼睛,抬目望向林霭,眼里的神色好似看穿了红尘。

“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