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弥雅王 > 150 七星龙渊

弥雅王 150 七星龙渊

作者:欧旭影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6:16:26 来源:笔趣阁

正在这时,往西边的巷子里突然聚集了一大堆人,随着隆隆隆的鼓声响起,四方人群像涨潮时的浪一样围了上去。

堂倌嘟嘟嘟上楼来,走到菱花窗边,耳朵一凛,面带愧色地向众人道歉,“客官请多包涵则个,若嫌喧闹我们即刻去将那说话艺人赶走!”

“说话艺人?”

沈轩道,“就是说书人,跟俗讲僧人一样,把民间故事新说!汴京城有二十六万户之众,这坊间的说书人也是数以千计,他们不仅在瓦肆勾栏里说,有时也在巷道里说。”

堂倌附和道,“是啊,他们每天都会在这巷子里说上一段,他人倒是识趣,没有在我们的地盘,可那声音就不一样了,它没有界限,大摇大摆四处钻,就怕扰了客官的雅兴。”

稔荣道,“哪里,我们有好吃的,有好闻的,如今还有好故事,何其有幸,那我们就索性听上一段!”

只见被围在中间的那人一张长长瘦削的脸庞,一双细细迷蒙的眼睛。他身边有两人,一人负责打鼓,一人负责吹笙,他则一手拿着醒木,一手拿着快板,“话说当年楚汉相争,项羽被围垓下……”

他们这种说书的江湖艺人,每天风里来雨里去,却也过得逍遥自在,经过的地方多了,听闻的故事多了,自然见多识广。他们也懂得在不同的地方讲不同的段子,有的地方说志怪,有的地方说传奇,有的地方说历史,到了汴京这个大熔炉,自然是什么都说了。

大多数人的注意力不是被说书人的形貌吸引,而是随着说书人的节奏和语气,沉浸其中,五官百感渐渐飘远,听凭自己的思绪穿越山海飘到说书人的故事里,参与其中,感受悲喜,等思绪再回到身体时,现场的故事也溘然而止了。

“……这就是楚霸王别虞姬的故事。”

可说书人的故事不止一个,只见他慢慢呷了口茶,补充方才飞入空中的唾沫星子,又优雅地敲着水盏,继续讲道,“一代枭雄曹孟德……”

白叠觉得这说书的着实无趣,元昊和稔荣却听得仔细,“他降服了南匈奴、乌桓和鲜卑,消灭了袁术袁绍、吕布和刘表……”

“这些男人,一天到晚就知道打打杀杀!奇怪的是这说书人,竟然还歌颂这些爱打打杀杀的人!”

稔荣回头看了她一眼,元昊则没有一丝反应,继续听着。

此时,说书人的故事又到了尾声,“如今,赤壁古战场已是荒草丛生,邺县铜雀台早已不复当年的建安风采……”

他边说着结束语,边满意地看着围得水泄不通的巷子,准备接着说下一个故事,于是示意旁边的乐手改用筚篥伴奏,就在这时,人群中有人高喊道,“你说的这些我们都略有耳闻,你讲一些大家都不知道的故事吧!”

“对呀,对呀!”

人群中一阵嘈杂,大家开始交头接耳,叽里呱啦。

说书人双眉一拧,随即又不动声色敲了敲醒木,“老朽还真有一个三结金兰的故事,保证你们没听过。”

壮汉一听,急忙拍手叫好,“就说三结金兰!”

说书人不忘以优雅的姿态清了清嗓子,“故事就发生在江南桐庐一带,富春江旁有一处叫青枫浦,说到青枫浦可能大家都不熟,它在七里泷上游,胥溪附近。”

“胥溪?就是伍子胥逃亡的那条?”

“不错,当年伍子胥于楚平王和佞臣费无忌不容,被迫亡命天涯,一路南下欲到吴国都城姑苏,当他逃到桐江之滨时,只见江面壮阔烟波渺渺,此时后有追兵,而他却无以渡江。”

“正走投无路之时,江中飘来一叶扁舟逆流而上,他急忙招手呼唤那渔丈人,渔丈人见了他却不靠岸,反而唱道,‘日月昭昭天未暗,与子期于芦之漪’。伍子胥一听,躲入江边的芦苇丛中,直到傍晚时那渔丈人才悠悠靠上岸来,他不见伍子胥,又唱道,

‘日月昭昭乎寝已驰,与子期手芦之漪。

日已夕兮,月已出兮,何不渡为?’

伍子胥从芦苇丛中出来,在他的请求之下,那老渔翁载他逃离追兵到了对岸,还为他取来酒食充饥。都说锦上添花易而雪中送炭难,伍子胥当下感激涕零,恭敬地问,‘恩人姓名?’

那老渔翁摸着稀疏花白的胡子,‘哈哈,我不过是随波逐流,涛来浪去之人,你就当我是渔丈人好了!’

老渔翁坚持不肯透露姓名,伍子胥也只好答谢辞行,他刚走出三两步,突然转身将随身携带的七星龙渊剑递与渔丈人,‘此剑是楚王赐我祖父的,上有北斗七星,亦有龙跃于渊,可换百两黄金,以慰渔丈人救命之恩!’说着双手捧出宝剑,低头请纳。

渔丈人不收,伍子胥硬塞到他手里转身就走,刚走出一丈之外,忽听那老翁长叹,‘我今日救你,念你是忠良之后,不图回报,你竟然视我为贪利少信之人,我唯有一死以示高洁。’说完横剑自刎。”

人群中又一阵唏嘘,为老艄翁的品性所感,突然,有人朗声说,“那伍子胥不过就是个睚眦必报之人!他哪里是真心以七星龙渊剑相赠,只是渔丈人不肯透露姓名,他怕那渔丈人说出他的行踪去领赏,所以以宝剑相赠想要堵住他的口,他不相信那渔丈人帮他不求回报,因为他自己本身就不是那种施恩不图回报之人,渔丈人自刎只是传说,难保伍子胥为不暴露行踪而将之杀害。”

只见说话那人喝得醉醺醺的,他在对街酒楼上独酌,虽然隔得远,但还是可以看出他身材不高,却有一股洒脱与豪气,可每当他低头,却有一丝淡淡的落寞,像是有什么隐痛,他又仰首喝了一杯,元昊看着他,端起桌上的酒杯,那人见状,也端起酒杯,两人隔空对酒,颇有惺惺相惜之感。

“元天哥哥,你干嘛要理他?”

不知怎么的,白叠第一眼看那人就觉得讨厌。

“这也不是没可能。”

随即有一长脸白面的人附和道,“伍子胥就一个叛国贼,他到了吴国,竟然引吴国人来攻打楚国。”

人群中谈论开来,“那也是楚国对不住他,杀了他的父亲和哥哥。那楚平王也是,不仅抢了太子的媳妇儿,还把太子给杀了,真是禽兽不如,这样的国君还有为他效力的必要吗?”

“那是国君的错误,可是楚国的百姓是无辜的呀,他把个人的恩怨和家仇化成国家之间的战争,这公平吗?”

“依我看,他杀楚平王都是不合礼法的,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迂腐!”

那人一脸铁青,翘首反问,“我说的难道不对吗?”

“他父亲是被冤杀,子报父仇理所当然,王也是人,王不符合道义,君臣关系已绝,杀君王如杀一匹夫,他杀楚平王而未杀楚昭王,更符合道义。虽然最后伍子胥挖出楚平王的尸体,鞭尸三百,不是君子所为,但是他杀楚平王报父兄仇却是符合人之常情。”

白叠反驳道,“什么人之常情,杀人就是不对,不管你有听起来多正当的理由!”

此话虽然在理,可是并没有荡起波澜,大家又忙着议论于稠众,“这伍子胥也没有什么好下场啊,听说,后来他在吴国被人谗诬,吴王夫差令他自尽,伍子胥让人在他死后挖出他的双目放在吴国城门上,说是要看到吴国城破的那一天,夫差知道后暴怒,让人用鸱夷革裹住他的尸体,于五月初五投入了钱塘江中。”

“诶,你不是要说三结金兰吗,怎么说伍子胥啦!”

“对啊对啊!”

说书人见众人起哄,紧张得连忙提了精神敲了敲板,头如悬梁一样伸直了脖颈,“话说,当年李后主痛失大周后娥皇,整日以酒浇愁,靡靡不振。江南有一采莲女,善凌波舞,她以白布裹三寸金莲,在莲盘上翩翩起舞,颇有凌云之态,号称凌波仙子。她被相国冯延巳带到宫中献给后主,所谓‘莲中花更好,云里月长新’,后主见其舞姿大喜,还命人特制六尺高的金莲,用珠宝绸带缨络装饰,以供其跳舞。因为那采莲女眼波流转杳渺,所以后主又赐其名窅娘……”

白叠嗤之以鼻,“我不信,她真能在莲花上跳舞?”

“南唐被太祖灭后,后主带着小周后到了京城,窅娘被留在了金陵……”

“后主怎么没有带窅娘一同来京城?”有人打断他。

那说书先生苦笑,“他不过就是一亡国之君,自身尚且难保。”

他没再多说,继续讲到,“窅娘独自一人孤苦伶仃,后来被韩熙载给接到了府上,韩熙载有两个爱妾,一个是舞姿动人的舞伎王屋山,另外一个是歌喉婉转的歌姬秦若兰,三人一见如故,结成金兰姐妹,窅娘把后主所赐的金莲托人打造成了三朵金花,分别为刻有山字的山茶花、刻有若字的兰花、刻有窅字的芙蓉花,每人一朵,并约定以此世代相传成为美谈!”

顿时人声鼎沸、掌声连连,大家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说书人从来没有遇到过如此境况,竟然讲不下去了。所谓‘来时瓦合,去时瓦解’,说书人与听书人之间不过易聚易散。

人群中有人摇头叹道,“金莲一分为三这就成为美谈了,田真兄弟把紫荆一分为三却只成了个‘木三’!”

“哈哈哈!”

“说到山茶,我们店里最近进了武夷山的优品好茶,几位可有雅兴品尝?”堂倌忙不迭推销一番。

“好啊!沈轩不是说这春水点茶、桂花酿酒、清供插花、挂画焚香是风雅人士的寻常消遣么,我们也风雅风雅!”

“好嘞!客官稍后!”

不多时,几个衣着一致的人拿来了茶罐、茶桶、水盂、茶盏、茶托、插衔和茶瓯,紧接着有的在矮几上磨茶,有的拿着茶罗筛茶,有的在青釉瓷炉边侯水煎茶,直到茶盏里蟹眼渐渐散去,传来松风轻鸣之声。

一人把茶沫放入盏中,提着烫瓶注入些许热水,然后一手拂盏一手执筅开始点茶,之后又数次注水数次击捣直到水纹慢显,茶盏如暗夜,茶上乳花如雪,饽沫雪白如华,远望仿佛气泡从碧水中溢出,近看似蜜糖汁惹上了飞霜。

“好一个春水点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