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五代第一太祖爷 > 第一百八十六章 秘会严平

五代第一太祖爷 第一百八十六章 秘会严平

作者:贼秃秃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6:26:13 来源:笔趣阁

“属下严平叩见公爷!”

夜里,营帐内,严平特地赶来秘会。

“起身吧,坐!”

严平神情肃然,低垂眼皮,揖礼后在朱秀身旁小马扎坐下。

朱秀打量他,忽地笑道:“几年不见,你怎么老态了许多?没有记错的话,你今年应该二十六岁左右。”

严平脸色略有动容,抬眼飞速一瞟,又急忙低垂下,拱手道:“公爷还记得属下年岁。”

朱秀笑道:“怎会不记得?当年老史把我抓到泾州,彰义军里,我可是最先认识你和陈安的。”

严平低叹道:“是啊,没想到一晃眼这么多年过去,少使君已经是开国县公之尊,风采更胜往昔。”

朱秀笑吟吟地看着他,心里有些唏嘘。

还记得八年前第一次见到严平时,他和陈安都还是彰义军里两个小卒。

因为是军中老兵遗孤,打小就在军营里混饭吃,史匡威见他们伶俐,收在身边准备当成亲卫培养。

十八岁的年纪,他二人已经是军中的老兵油子,却也不失青年人的虎虎生气。

如今,严平年纪不大,却已是头发斑白,脸上皱纹明显,说他像四十岁也不奇怪。

“脸上的刀疤,是你自己弄的?”朱秀轻声道。

严平摸摸左边面颊一块骇人疤痕,低笑道:“那年属下犯下大错,自愿领刺配刑罚。

后来到了河东,这里有不少刑徒脸上带有刺配,都是从各地发配来的戍边罪囚,查验刺面,很容易猜到是哪里人,未免麻烦,属下就胡乱划了几刀。”

朱秀脸上笑容一点点收敛,沉默了片刻,叹道:“这些年在河东经营,辛苦你了。”

严平道:“和马大统领当年受的酷刑比起来,属下这点苦不算什么。”

朱秀默默点头,没有再说什么。

“说说太原近况吧,你还需要什么帮助,只管开口。”

朱秀笑道,“我人在这里,你有什么要求或是诉苦的话只管说,可别等我走了又抱怨,那时候我可不听!”

严平笑了笑,正色道:“属下在围城之前就找机会离开太原,之前刘崇兵败巴公原,又从**岭死里逃生,回到太原下令坚壁清野,城中施行军管,禁止民间一切活动。

原本太原百姓对周军来攻没有多大反应,刘崇派人四处谣传,说周军放话,城破之后将会屠城,祭奠战死兵士。

这样一来,太原城风声鹤唳,百姓惊恐,刘崇又强征青壮守城,拆除民房,加固城防,现在全城人心惶惶,百姓对周军多有怨言。”

顿了顿,严平又道:“近来又发生周军劫掠附近村镇之事,消息传进城,刘崇派人添油加醋宣扬一番,百姓越发惊恐不安,支持北汉伪朝廷守城者越来越多。”

朱秀骂道:“刘崇这厮,故意败坏我军名声!”

刘崇这么做不出所料,北汉伪朝在河东的统治根基本就脆弱,全靠契丹扶持才得以立足,不把河东百姓逼到周军对立面,真到了全城死守之时,恐怕民间生变。

严平接着道:“伪朝廷里,刘崇次子刘承钧名望颇高,接替刘崇执掌北汉应该不成问题。

刘承钧此人表面谦和,实则阴狠狡诈,如果他继位,对大周来说是个麻烦。”

严平低声道:“属下目前担任太原府仓曹参军,负责替朝廷接收契丹军援,军马、甲具、器械一类都能经手。

刘承钧担任太原尹,有些时候属下能接触到他,是否找机会将此人除掉?”

朱秀沉吟片刻:“有多大把握?”

严平道:“八成左右!”

朱秀惊讶地看着他,倒是没想到他这么有把握除掉刘承钧。

“不错,你在太原潜伏多年,果然成效显着!”朱秀夸奖一句。

严平拱拱手:“都是藏锋营和缉事司诸多弟兄用命,属下不敢居功!”

朱秀笑了笑,这么多年下来,他的确成熟许多。

“行刺之事,暂且作罢,你只需要耐心潜伏,尽全力取得北汉朝廷信任,期间小心行事,切莫露出马脚!

不到必要之时,我不会干预你在太原行事。

你甚至要把自己当成一个真的北汉官员,尽力争取高位。

等到时机成熟,我会给你下一步指令。”

朱秀叮嘱道。

严平愣了愣,似乎没有想到,朱秀会否认他的行刺计划。

虽然满心不解,但他没有多问,拱手道:“属下遵令!”

朱秀知道他心中疑惑,也没有多做解释。

刘承钧将会是稳定河东局势的关键人物,虽然短时间内,河东仍然处于割据状态,但在大周日渐强盛的未来,北汉很难再构成威胁。

如果刘承钧突然暴毙,河东未来局面难以预料,朱秀担心改变历史轨迹,带来不可控风险。

朱秀笑道:“刘崇经过巴公原惨败,又在**岭捡回一条命,心气衰竭,我料他活不过今年!

你回去好好琢磨,趁着刘崇身死,刘承钧登台,太原动荡之际,能做些什么。”

严平更是惊讶,朱秀连刘崇长什么模样都不知道,怎会断定他今年会丧命?

据他的消息,也是刚刚探听到,刘崇自逃回太原后,多发疾病。

不过刘崇毕竟上了年岁,又出征数月,身子染病也正常,他根本没有往深了想。

刘崇好歹是北汉国君,有关他健康与否的消息属于机密,想打听清楚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做到的。

所以严平根本没打算向朱秀汇报这个情况。

没想到朱秀却言之凿凿地告诉他,刘崇今年一定会病死。

望着笑意盎然的朱秀,严平急忙低下头道:“属下谨遵公爷吩咐!”

他心里有些感喟,多年不见,公爷还是这般令人琢磨不透。

不过想想当年沧州,公爷连辽帝耶律德光的生死都能预测,区区一个刘崇又算得了什么。

严平心里自嘲一笑,忘记了公爷事从隐士高人,学得一身神鬼莫测的卦卜术算。

再想想朱秀的发迹史,严平更加坚信,只有如公爷这般天纵奇才,才能在短短几年之内,成为新王朝的显贵人物。

一瞬间,严平的神情愈发谦卑恭顺了。

多年不曾见面,朱秀的形象在他心里其实有些模湖了。

此次会面,三言两语之下,又重新构建起他心中的崇敬之情。

严平神情的细微变化落在朱秀眼里,看得一清二楚。

他微微一笑,自然不会解释什么。

这么多年下来,他就是靠着半吊子神棍形象,成为令世人深信不疑的隐士高徒,尝到不少甜头,也习以为常。

严平迟疑了下,拱手道:“公爷,属下有一事,不知当不当问?”

朱秀笑道:“尽管说来。”

严平道:“公爷如今出任武德使,掌管武德司,专司负责朝廷情报,如此一来,藏锋营、缉事司对公爷的用处越来越小,将来会不会遭到取缔?

毕竟,武德司有朝廷支持,明面上的力量远胜过藏锋营和缉事司。”

朱秀眉梢微挑,严平如此问,说明他对自己的前程是仔细考虑过的。

言下之意,是在问他,如今大周立国,又无生死威胁,为何还留着藏锋营和缉事司?

谍探工作交给武德司不是更好?毕竟是朝廷认可的官府力量,可以光明正大的调派资源。

朱秀澹澹道:“武德司忠于陛下和朝廷,藏锋营和缉事司只忠于我,你明白吗?”

严平心中一惊,低声道:“可公爷如今是大周臣子....”

朱秀默然片刻,笑道:“我只能告诉你,这天下的剧变尚未结束,每个人的命运都还未完全显现,包括你我在内!”

严平又是震惊,又是迷惑,半晌说不出话。

在他看来,这天下的局势已经明朗,大周日渐强盛,南边的唐国日渐腐朽,只等南北之争落下帷幕,天下就能重归一统。

如此情况下,安心做周臣岂不是最好选择?

严平猜不透朱秀话中含义,更猜不透他究竟想干什么,只是越发觉得朱秀令人难以捉摸。

当年的彰义军少使君,只是一位聪颖多奇谋的少年郎,如今的开国县公朱秀,则越发有几分老奸巨猾的意思。

朱秀忽地笑问道:“听说你还未成亲?”

严平一愣,笑道:“让公爷见笑了,多年来事务繁忙,一直没有心思想这些。”

“再忙也得成家立业,尽快找个好姑娘成亲吧,喜酒是吃不上了,我会派人送上贺仪。”

朱秀话音一顿,“不为其他,留个后也是好的,免得将来有遗憾。”

严平默默点头:“属下明白了。”

又谈了一阵子,严平告辞离去,朱武亲自送他离开大营。

朱秀熄灭烛火,合衣躺下,闭上眼眸,营帐里漆黑一片,他却没有半点困意。

马庆、严平、陈安、胡广岳四人,是他身边负责机密要务的四大部下。

论忠心,马庆自然第一,从当年在沧州把他从死囚里救出来起,这家伙就把自己当作朱家家奴。

其余三人,忠心程度不分上下。

胡广岳执行力强,却少了几分应变急智。

陈安能力平平,任劳任怨,没有多少野心。

严平是四人里能力最出众者,经过多年来潜伏太原的磨砺,他变得越发成熟老道。

朱秀不担心他的能力,却有些担心他的野心。

看得出,严平是个对权势有**之人,不会甘心一辈子当谍探头子。

现在他的忠心母庸置疑,可随着野心膨胀,想要进一步谋求高位,朱秀也不敢肯定还能不能控制得住。

好在严平的根基都在太原,一段时间内,他忠心与否影响不了大局。

从这方面看,和太原保持单线联系是完全正确的。

朱秀在开封的布置和经营,严平也没有机会接触到。

大周国力日渐强盛,北汉也只能苟安图存,无法构成实质威胁。

等到将来,中原局势明朗,类似北汉伪朝这样的疥癣之疾,也只能在滚滚大势面前不治而愈。

迷迷湖湖间,朱秀困倦袭来,沉沉睡去。

这也是他自从踏入太原以来,睡得最安稳的一觉......

五月二十九,周军班师。

府州节度使折德扆和匡**节度使药元福老将军自请为大军断后。

药元福是随王彦超的西路军一起从汾州杀奔太原的,多是河东子弟,对当地环境气候较为熟悉。

周军退兵三日后,刘崇派遣一军出太原城追击,在清源县北郊遭遇药元福和折德扆伏击,惨败而回,此后不敢再追,周军顺利退至潞州,休整数日后返回泽州,过了泽州大军先行返回开封,柴荣只带一千亲军,与朱秀、李重进、张永德等人前往先帝嵩陵所在的新郑县祭拜。

西路军方面,王彦超和韩通各自返回驻地,药元福和折德扆也在交城分别。

抵达泽州时,符彦卿传回消息,驻扎猩口的耶律挞烈在一日之内尽数撤离,退离雁门关返回云州。

东路军又停留几日,就地解散,史彦超率部分禁军回开封,符彦卿则率天雄军回邺都。

之前投降大周的汾州、沁州、隆州等地,周军撤离后留守官员纷纷南逃,这些地方重新归于北汉之下,只剩辽州因为扼守太行山古道,地势险要,柴荣特意调邢州兵马进驻,刘崇也不敢再启战端,只能满心怨恨地接受现状。

朱秀随柴荣抵达孟州,渡过黄河后,接到马庆报信,史灵雁为他生了个大胖闺女,母女平安。

朱秀捏着家信当场喜极而泣,恨不得插上翅膀飞回开封,还被李重进那厮嘲笑了一通。

六月十五,柴荣来到嵩陵,先帝郭威的陵墓已经修建完毕,只等新帝进地宫祭拜后,就要落石封土。

和历代王朝的帝王比起来,郭威陵墓称得上寒酸至极,墓室内几乎没有贵重陪葬品,连壁画也极少。

从土陵外看,也只有从高耸的神道碑上,才能得知这地下埋葬的竟然是大周开国之君。

祭奠之时,柴荣情难自禁,伏于石椁之上哀泣不止,李重进更是哭声如雷,随祭众人皆是落泪。

大行皇帝山陵使冯道于半月前突发重病,提前送回开封养病。

五日后,柴荣率众返回开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