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五代第一太祖爷 > 第一百九十八章 一一道别

五代第一太祖爷 第一百九十八章 一一道别

作者:贼秃秃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6:26:13 来源:笔趣阁

得知朱秀即将远赴宿州上任,府中女卷顿时一片伤感凄凄之情。

符金环红着眼,一边亲手为朱秀收拾行装,一边瘪嘴埋怨:“陛下也真是的,派谁去不好,非得让你去?怎么苦差事总是落在咱家身上?

这大周朝廷没别人了吗?难道离了你,他这皇帝就当不下去了?你就是头牛马骡子,哪里有苦活累活,你就得跑到哪里去!”

符金环越说越委屈,眼泪吧嗒吧嗒往下掉。

朱秀斜靠躺椅,虎着脸呵斥道:“越说越放肆!不像话!”

符金环啜泣道:“你让武德司察子把我关进司狱好了!”

周宪、冯青婵默默在一旁为朱秀装点行李,史灵雁怀抱小圆圆,愁容满面地坐在一旁不吭声。

朱秀一阵头疼,无奈道:“国家正处多事之秋,为了统一大业,无数人为之奔走努力,我身为臣子,自当效劳,责无旁贷!”

符金环抹抹眼泪,拿起针线亲手把一枚平安符缝进朱秀常穿的贴身褂子里,都哝道:

“说的好听,你们男人胸怀大志,喜欢在外奔走,可怜我们女人日日夜夜在家中盼望挂念。

你们抛弃妻儿在先,转过头还能说出一堆大道理....”

史灵雁滴咕道:“这次我觉得姐姐说的有道理....”

朱秀回过头瞪她一眼:“你闭嘴!”

史灵雁不服气地哼了声,把小圆圆往朱秀怀里一塞,发辫一甩跑出屋子。

朱秀无奈,怀抱小圆圆,拿着拨浪鼓逗她玩,小丫头摆弄得梆梆响,笑得直流口水。

朱秀干咳一声,严肃道:“这次陛下特许我带娥皇南下赴任,你们几个留在京中,照看好家里。

我把马庆留下,有什么事,你们让他通知我。

环儿是大妇,有什么事要多多担待,遇上麻烦事,难以解决的,直接进宫去求陛下和皇后。

环儿有孕在身,自己也要多注意。

府里事务,青婵平时多帮衬些,雁儿怕是指望不上。”

冯青婵牵强一笑,点点头:“公爷放心。”

四女当中,属她最为失望伤感。

符金环有孕在身,就算想跟着一块去,朱秀也不会允许。

史灵雁有小圆儿,再说她本就是粗枝大叶的心思,朱秀一走顶多难过两天,然后就会开开心心给自己找乐子。

朱秀不在,她在千柳庄更能大展拳脚。

周宪能随同出行,朝夕相伴,自己没什么遗憾。

只有冯青婵,朱秀一走,她的生活更是冷清,冯家那边除了探望父亲,也没什么好留恋的。

最重要的是,朱秀这一走,不知经年才回,她的肚子迟迟不见动静,这下更不知道何时才能拥有自己的孩儿。

冯青婵默默难过,等下次一家团聚,恐怕连周宪都会抱着娃娃回来。

冯青婵手上活一顿,她勐地想起来,难道是因为之前自己服用过那种避胎药,导致身子出现状况?

她心里没来由的一阵紧张,当时只想着怎么避胎,倒是没想其他。

何况药方是恩师元景润留下的,应该不会有问题才对。

冯青婵心事重重,等朱秀走后,她要找机会去寻访几位恩师在世的好友,听听那几位杏林大德的意见。

下午,朱秀和符金环进宫,和帝后共进晚膳。

符金盏容颜依旧憔悴,生下皇子柴宗训,对她的身体造成相当大的损伤,甚至伤及元气根基,短时间内难以复原。

符金盏对朱秀一番耳提面命,让他在外首要关键是保证自己的安全,毕竟只有保存有用之身,才能为皇帝和朝廷效力。

皇后娘娘一番殷切叮嘱,让朱秀心里倍感温暖和感激,也为自己昨晚冒出来的念头感到惭愧。

不管怎么说,从沧州到现在,大娘子对他始终是不错的。

她们姐妹俩感情极深,符金环又有了身孕,朱秀走后,住进宫里,姐妹陪伴相互照料也不错。

“饮下这杯,朕祝你一路顺风!”

晚膳时,柴荣举杯笑道。

朱秀忙举杯还敬,君臣二人相视而笑,一口干下。

二人心里都明白,喝完这杯酒,下次再相见时,只怕要等到明年淮南战事开启。

下一顿开怀畅饮,说不定要等到南征战事之后的庆功宴上。

是夜,朱秀带着几分微醺,拥着符金环坐在马车里,夫妇俩一路无话。

似乎谁都不想打破这难得的宁静温馨时刻。

回到府上,朱秀准备跟她回后宅卧房歇息,符金环推了他一把,轻笑道:“去青婵屋里吧,好好安慰人家。”

朱秀怔了怔,喷吐酒气道:“当真?这最后一夜,你舍得让出来?”

符金环白他一眼,澹澹道:“身为主妇,这点肚量自然是要有的。”

朱秀嬉笑着伸出大拇指:“怀上为夫的种,夫人自然好肚量!”

“去你的!不害臊!”符金环羞愤地打了他一下,“快去吧,别让人家久等。”

朱秀打了个酒嗝,作揖道:“为夫遵命!夫人早些歇息,为夫去了....”

朱秀在马庆的搀扶下,摇摇晃晃朝冯青婵居住的跨院走去。

符金环轻轻叹息一声,带着两个贴身婢女回屋去了。

翌日,朱秀照常参加殿前司会议,结束后,张永德和殿前司大大小小的将领围拢上前,向他道别。

都知道他被临时委派,即将赶赴宿州上任。

对此事,众人也有不同看法。

道喜者有之,毕竟在不少人看来,当上节度使成为一方封疆大吏,才是武人仕途应该有的高峰。

幸灾乐祸者亦有之,如今朝廷志在加强中央禁军,薄弱地方军镇,节度使的荣光不复存在,远不如留在开封有前途。

众人各有看法,朱秀自然不会一一解释,客气地和众人道别。

最后只剩张永德和赵匡胤。

张永德笑道:“我倒想去地方历练几年,只可惜一直没机会。”

朱秀揶揄道:“机会是有的,奈何公主殿下不允!”

赵匡胤哈哈大笑,张永德颇为不好意思。

“贤弟走得仓促,否则定要邀约弟兄们,为你摆酒践行。”赵匡胤道。

朱秀拱拱手:“小弟走之后,虎翼军、神勇军、广勇军这些,还有劳赵大哥多多照顾!殿前司四时节令的犒赏奖励,你可不能厚此薄彼!”

赵匡胤豪爽地拍着胸脯道:“贤弟放心,虽然他们都是你招来的兵,但如今都是殿前司自家兄弟,哥哥一定一视同仁!”

朱秀笑道:“驸马作证!回头要是潘美曹彬几个找我诉苦,我可是要告到陛下跟前的!”

张永德笑骂道:“你小子少耍心眼!殿前司内部事务,咱们自家盘算就行,用得着劳烦陛下?你不要脸,我们可是要的!”

朱秀长声一笑,深躬揖礼:“如此,就有劳二位兄长照拂了!”

朱秀这一走,虽说还挂着殿前司副都指挥使的职衔,但人在宿州鞭长莫及,只能指望张永德和赵匡胤平时照顾他的一些老部下。

“小弟还有一事,要劳烦驸马帮忙!”朱秀嬉笑道。

张永德道:“我就知道你小子专程跑回来参加军议肯定没安好心!说吧,又想趁机在我这打什么秋风?”

朱秀搓着手,“是这样的,镇淮军成立也有四五年,只在头年发过一次冬衣,我上次回去,见不少将士冬日里穿的破破烂烂,连基本的御寒都难以保证。

听说驸马手里还有一批新到的冬衣,不如先拨给我镇淮军如何?我算了算,有两万多件,差不多刚好够镇淮军换装。”

张永德笑骂道:“好小子,连库藏多少都打听清楚了,就等着从我手里抠出来?”

朱秀拱拱手:“驸马爷,张大哥,帮帮忙!”

张永德沉吟稍许:“按规矩,这批冬衣是要发给泽潞、河中几个军镇的,剩余的存入库房,留待下一批。

镇淮军,倒是不在此次发放军资的名单里。”

朱秀摊摊手:“枢密院和兵部也没有多余存活,只能指望张大哥帮忙!我这新任节帅,总得给军士们带点见面礼!”

赵匡胤笑道:“你是镇淮军老帅,难道还怕军头们不买账?”

朱秀笑道:“一码归一码,礼多人不怪嘛!”

张永德道:“既然你开口讨要,河中那边就先缓一缓,先拨给你好了!待会我就派人去签发,派人走水运到宋州,你自己再派人过去搬运。到了宋州我可就不管了。”

朱秀赶紧摇头:“不能去宋州!送到陈州好了,我派人到陈州接收。李重进那厮就是绿林强盗,东西往他地盘过,非得给我扣下一半不可!”

张永德大笑道:“不错!你不说我倒还忘了。”

事情谈妥,朱秀庄重地向二人道别:“两位兄长多多保重,山高水远,我们来日再见!”

出了殿前司衙署,潘美、曹彬、石守信、朱武、毕镇海几人全都等候在外。

“不如咱老潘辞官跟你去宿州咋样?开封虽好,无事可做,也闲得慌!”潘美嚷嚷道。

朱秀呵斥道:“一派胡言!你如今好歹也是一军都指挥使,无战事时训练军士就是最大的差事,哪能说辞官就辞官?”

潘美撇撇嘴,“官不官的无所谓,主要是手头痒想打仗....”

曹彬道:“建议你申请调往河北,到史彦超将军麾下任职。听说他在冀州筑堡,防备契丹人,时常能和契丹骑军交手!”

潘美眼睛一亮,“对啊!我咋没想到还有河北可去!”

朱秀忙道:“殿前司拱卫京畿,干系重大,你身为一军都指挥使,哪能轻易外调?陛下精选天下健勇充入殿前司,你到任不久就想外调,到时候触怒龙颜,可别怪我没有提醒!”

潘美顿时泄了气,都都囔囔:“娘嘞,早知就不当这个鸟都指挥使,去宿州练水军,可比待在开封有意思。”

朱秀恼火地怒瞪他一眼,这厮真是不知好歹,有多少削尖脑袋想进殿前司,他倒好,还想外调?

有他们这些心腹部将在,朱秀这个殿前副都指挥使,才不至于人走茶凉。

“母亲身子时好时坏,哥哥休沐时多回去探望。”朱秀又对朱武叮嘱道。

“你安心去,家中有哥哥照料!”朱武笑道,“高怀德将军托我向你告别,他赶回老家主持父亲忌辰去了。”

朱秀点点头,朱武如今在神勇军都指挥使高怀德手下任职,得到相当大的历练。

“毕镇海也得好好学学怎么带兵,你以前那套野路子,进了朝廷正规军可是行不通。行事务必遵从军令军法,有什么事就去找夫人,夫人解决不了自会帮你想办法。”朱秀又叮嘱道。

毕镇海咧嘴笑道:“公爷放心!咱老毕是最守规矩的!”

朱秀撇撇嘴,这家伙还真敢说。

毕镇海之前统领镇海营,干的盐枭贩盐的差事,和绿林悍匪没区别。

好处就是这家伙一身匪气,待人豪爽热情,很容易和军中汉子打成一片。

朱秀在开封,出了事还能帮衬些。

军改之后军法严明,像毕镇海这些之前走野路子的藩镇兵,都得好好适应一段时间。

正说着,几个年轻军校兴冲冲地从衙署里跑出来,一个个披挂全新,还领到新配发的制式军刀。

撞见朱秀等人,几个十几岁的年轻军校愣住,赶紧抱拳行礼,口称朱军使。

其中有一人,夹在众人之后,似乎不情不愿,很是敷衍地比划了个动作。

等到一帮小子嬉闹着跑开,朱秀狐疑道:“最后那人是谁,怎么瞧着有些眼熟?”

潘美道:“你忘了,那就是赵大耳的弟弟赵匡义!刚刚补了右班殿直的缺额。”

“哦?原来是他。”朱秀讶然,没想到连赵匡义也出仕了。

算算年纪,赵匡义马上年满十六,的确可以按照门荫入仕的规矩,先补一个低阶军职。

右班殿直只是阶官,不领实职,阶位在一众武官阶位里排倒数第三。

多少在军中厮杀一辈子的老卒,到死也不可能转迁到这个位置。

而赵匡义什么也不用做,等到十六岁,朝廷自然就会通知他去补授军职。

只因为他有个好父亲和能力出众的好兄长。

“走啦!”朱秀跨上马,朝众人挥手道别。

先回府里接上周宪,带上史向文,而后先到沂州,看看几处官坊船厂为镇淮军制造的战船,之后再去一趟亳州,和李重进见上一面,等赶到宿州,张永德给的冬衣也应该运到陈州,再派人取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