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五代第一太祖爷 > 第一百九十九章 匆匆一年

五代第一太祖爷 第一百九十九章 匆匆一年

作者:贼秃秃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6:26:13 来源:笔趣阁

今年入冬,淮南淮北的气温比往年冷不少,就连没有结冰期一说的淮河,经过入冬后几次大幅度降温,竟然也在河面结出大块大块薄冰。

宿州城笼罩在一片细碎雨雪之下,朦朦胧胧,烟雨宁静。

节度府里,朱秀披氅衣,戴乌头巾,腰带插羽扇,手捧一壶热茶,站在房檐下,望着檐角淅淅沥沥滴落的雨水怔怔出神。

若按虚岁算,朱秀今年也已二十四岁,面容不再青涩,颌下开始蓄须,举手投足间更加沉稳从容,唇角不时划过一抹澹笑,令人有种难以揣测的高深感。

不知从何时起,宿州地界流传起一首童谣:

朱家郎,玉面庞,弱冠龄,守一方。

在一番精心运作和宣扬之下,朱秀淮南子弟出身的形象在宿州深入人心。

就连田间赤脚老农都知道,执掌镇淮军坐镇宿州的节度使朱秀,是濠州定远人士,妥妥的淮南子弟。

在公开场合,朱秀时常自称半个宿州人,宿州是第二故乡,更是赢得宿州军民父老的爱戴、支持。

二次上任宿州近一年,朱秀可没闲着,除了加紧操练镇淮水军,也为百姓实实在在干了几件好事。

朱秀上任尹始,就找张永德要来冬衣,又自掏腰包从民间商市采买一批,给全军换新装。

今年入冬天气冷,春夏时换发的新冬衣就发挥大作用,将士们无不感谢朱节帅。

之后调整全军休沐制度,制定严格周密的轮休法,在十一月之前让每一个军士都能得到休息日,回家探望爹娘妻儿。

朱秀还操办了一次轰动性的相亲大会,挑选宿州、徐州、亳州、颍州等地适龄待嫁的良家女子,集中到城外军营,举行参观和游戏活动。

许多别开生面的趣味游戏令人捧腹大笑,也在短时间内促进镇淮军儿郎和姑娘们形成亲密关系。

三百多位良家女子入营那日,轰动了整个宿州城,无数百姓跑来看热闹,也算一次军民互动大会。

首次获得相亲资格的镇淮军将士,都是在最近一次实战化演练中表现上佳者,其中有普通军士,也有火长、队正、都头、虞候、十将、指挥等中下级都校,一共三百五十多人。

为争抢这次相亲资格,各厢各军各指挥在演练中玩了命,如果把木头兵器无头箭失换成真家伙,就是一场惨烈的实战,结果是不少人带伤参加相亲。

此次集中相亲大会也算打破旧俗常例,惹来不少非议,不少宿州官员文士都表示不成体统。

朱秀一笑了之,照常推动相亲大会举行。

鉴于第一次举办,朱秀特意允许姑娘们有父母兄弟陪同,人数在两人以下,来去吃住费用都由节度府承担。

成果也颇为喜人,当场签订聘书的就有一百多对,朱秀还专门找来媒婆和有说媒经验的妇人,一共有近五十人,专门负责撮合和牵线搭桥,成功撮合一对事后就能到节度府领赏,按业绩提成。

如此一来,这群活跃在淮北诸州的媒婆们干劲十足,在之后的三五日内,几乎把剩下的姑娘们都给撮合成功,统统成为镇淮军的新妇。

七夕那日,朱秀为数百对新人举行集体婚礼,全城欢庆三日。

朱秀还对将士们许下承诺,只要他在任,每年都会举行一次相亲大会,按照演武成绩奖励优秀者,指挥以下职务者人人有机会。

如此一来,朱秀到任后,镇淮军操练力度不减,但福利待遇大幅度提升,军中将士欢欣鼓舞。

朱秀还时常住在军营,和将士们共同操练。

还专门成立事务处,帮助解决军士们家中各种问题,确保他们没有后顾之忧。

自此,两万余江淮子弟尽皆归心。

在民间,朱秀奖励开垦,疏浚河道,兴修水利,平抑粮价,鼓励商贾,减免税赋,使得宿州农商日渐兴盛,百姓人人安居乐业。

朱节帅之名,响彻淮河两岸。

就这么忙忙碌碌的,来到了显德二年十一月中。

离京近一年以来,不管是朝廷还是朱家,都发生了许多大事。

家里,老母吴友娣于九月病逝,遗憾的是,朱秀紧赶慢赶,还是没能见老母最后一面。

朱武说,母亲是含笑而终的,躺在病榻上,弥留之际时,常常念叨自己这辈子没有遗憾了。

八月的时候,符金环顺利生产,一个健康的大胖小子,吴友娣抱在怀里舍不得撒手。

那是老母人生最后阶段最开心的一段日子。

或许是见到小儿子也有了后,吴友娣心中再无挂念,不久之后病情陡然加重,最终病故。

好在整个过程里,她没有遭受丝毫病痛折磨。

朱秀匆匆赶回开封,为母亲料理丧事。

按照规矩,他本该辞官守孝一年,不过柴荣特地下旨,夺情起复,让他以日代月,守孝十二日,而后赶回宿州继续坐镇,以全忠孝。

朱秀来去匆匆,和刚刚生产的符金环温存几日,抱上了他的第一个儿子。

在宿州闲来无事时,朱秀为后辈子弟取好字辈。

他的后一代,取元字辈。

嫡长子取名朱元戬。

朱武长子朱亮也改名朱元亮。

皇命在身无法久留,朱秀祭奠亡母,抚慰妻儿相思之情后,又匆匆返回宿州。

朝廷里,柴荣于四月发动伐蜀之战,任命凤翔节度使王景、宣徽南院使向训、彰信节度使韩通为统帅,进兵西川。

此前,秦、凤两州上报,当地百姓无法忍受后蜀连年叠加的沉重赋税,请求大周出兵收复故土,好让百姓重归中原王朝治下。

这件事并非捏造,而是实事,柴荣以此为由,吊民伐罪,意在收复西川四州之地。

伐蜀战事一开始进展不顺,蜀军坚壁清野,不与周军接触,倒也相持了一段时间。

哪知蜀主孟昶湖涂至极,临阵换帅,派了个无能又善妒的赵季礼担任前线统帅,蜀军防守出现漏洞,王景和向训趁势进兵,连战连捷。

蜀军龟缩之初,西征大军无所寸进,每日耗费钱粮无数,朝中官员有不少议论退兵。

赵匡胤主动请缨,前往西川察观战事,之后奏报说蜀军脆弱,必不能久守,当坚定攻伐信心。

事后,果如赵匡胤所言,蜀军出现变动,战机出现,周军顺利攻克四州。

这本是一场以攻代守的军事行动,收取秦、凤、成、阶四州后,周军果断退兵,留王景担任西南面沿边都部署,整饬军政,防备蜀军和吐蕃、党项各族。

柴荣还免除四州百姓除夏秋两税外的一切杂税,尽收四州民心。

河东方面,刘承钧继位后改名刘钧,继续沿用乾右年号,接受大辽册封,甘当契丹人的儿皇帝。

对外,刘钧倒是不像刘崇一样强征百姓充军,连年发动对大周的战争,他下旨公开宣扬休兵养民之策,使得河东晋州、泽潞一带恢复难得的太平。

河北,史彦超依照朱秀提供的法子,在深州、冀州之间的李堰口筑城,屯兵戍守,同时疏通葫芦河,使得契丹人不敢轻易南下袭扰。

柴荣大悦,特赐李堰口戍军为静安军,统一归史彦超统辖。

五月时,还发生了一件震动天下的大事。

柴荣颁布一系列旨意,旨在打压和排斥佛教。

主要有三条:一是严禁私开寺院,所有寺院都要经过朝廷衙署制敕,规范各地寺院名额,凡是不经过朝廷许可私开的寺院一律停废。

二是没收铜铁佛像,用以官坊铸造钱币。

三是严禁百姓私自出家,凡出家者要以实际年龄为准,进行严格的佛经考试,经由设置在各地的戒坛剃度,发放度牒后才算是正式佛门僧人。

一场轰轰烈烈的禁佛运动开展下来,仅在大周国土之内,就废止寺院三万余所,还俗者六万余人,清理寺院侵占土地数十万亩。

江南事佛比江北更甚,如此一来,江南各界对北朝更是惊恐,佛门更是传出各种吊诡谣言,大周皇帝柴荣在江南臣民心目中,俨然是凶神恶煞的形象。

这次事件在历史上颇有争议,朱秀对此总体持支持态度。

柴荣禁佛有两大原因,一是自小的成长经历让他厌恶佛门,二是此时的佛门发展太过野蛮。

打着僧人名号就可以不事生产,寺院可以各种名目侵占良田,不纳税赋,不担劳役,大量铜铁资源用来铸造佛像。

各地佛门和官府之间的矛盾日趋激烈,甚至已经严重到影响国家决策的地步。

柴荣严旨打压和规范佛门,朱秀双手赞成。

只不过在此过程里,难免发生一些流血冲突和暴力事件,甚至动用各地藩镇军进行残酷镇压。

从这件事上就可以看出,柴荣还是犯了当权者急功近利的毛病,做事情急于求成,以至于动用一些武力手段强行推动,在短短不到半年之内,就完成了全国范围内的禁佛运动。

朝廷上,还有一件不大不小的事引起朱秀注意,特地派武德司调查清楚。

右谏议大夫李知损流配沙门岛,也就是在渤海范围里的一个岛群。

其罪名是妄议朝政,诽谤贵亲。

李知损此人朱秀有些印象,是个颇有些迂腐书生气的才子,正经科举出身,东京时报上还发表过多篇署名文章,对时政见解颇深。

调查过后朱秀才知道,李知损妄议和诽谤的对象竟然是李重进。

李知损上奏的谏书具体内容不得而知,但似乎惹来柴荣极大愤怒,直接下旨罢官免职,以流配之刑处理。

此事在朝廷众多大事里只是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很快就平息风波,无人再提。

朱秀仔细琢磨后,反倒觉得里面能折射出诸多问题。

事关李重进的话题惹来柴荣极大愤怒,可想而知他内心深处有多么忌讳这个问题。

李重进坐镇亳州,执掌归德军,又是侍卫司名义上的最高统帅,位高权重,也不容朝中有人肆意诽谤。

严惩李知损,也是安抚李重进,警告朝中其他人,不要试图用这个话题来彰显自己。

按照既定计划,收复西川四州后,朝廷就要开启淮南战事,到时候李重进必定是统帅之一,更不能让人在关键时刻造他的谣言。

令朱秀担心的是,李知损这种想法,恐怕代表的不是他一个人,而是朝堂之上一个群体。

也可以称之为帝党。

这群人无时无刻不在盯紧李重进。

这背后未尝没有柴荣默许。

可是,一旦让这群人壮大,让这种声音屡次出现,柴荣难免不会偏听偏信。

处置李知损后,进入十一月,朝廷下旨,如约开启淮南之战。

一篇洋洋洒洒的讨逆诏书经由王溥之手,公布天下。

诏书里,历数南唐窃国割据之罪状,又清算当年趁着李守贞叛乱、契丹人南侵之际,南唐作为帮凶,出兵袭扰淮北的旧账。

痛斥南唐官府无能昏庸,致使百姓流离失所,上至李璟下至南唐百官统统被臭骂一通。

最扎心的是,诏书里还拿东吴孙皓和陈后主陈叔宝比拟南唐李氏家族,言之凿凿其终将为北朝所灭,使得神州重归一统。

这道诏书写得文采飞扬,朱秀捧着邸报诵读时也感到心潮澎湃。

大周的战争机器全力运作起来,开封府和周边十几个州县二十余万民夫率先调动,各地府库粮草一车车运往蔡州、颍州、宿州前线。

数日后,朝廷定下一系列出征将帅人选,颁布天下。

由新晋宰相、兵部尚书李谷担任淮南道前军行营都部署。

归德军节度使李重进、镇淮军节度使朱秀担任副都部署。

调河中节度使王彦超出任前军行营兵马都监。

殿前司副都虞候韩令坤任行营马步军都排阵使。

侍卫步军都虞候赵弘殷担任行营马军副都指挥使。

颍州节度使司超担任先锋都指挥使。

许州节度使史匡威担任先锋副都指挥使。

共发水路大军六万,号称二十万,进兵淮南。

消息一出,天下震动。

这是大周为统一天下迈出的决定性一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