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五代第一太祖爷 > 第二百一十九章 再征淮南

五代第一太祖爷 第二百一十九章 再征淮南

作者:贼秃秃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6:26:13 来源:笔趣阁

显德四年三月,柴荣抵达下蔡。

在向训和曹翰的主导下,柴荣在寿春城下周军大营秘密接见刘仁瞻三子刘崇谏。

十日后,寿春城开城投降。

已是重病在身的刘仁瞻在周军入城之前自刎身亡,留下临终遗言,望周主善待寿州百姓。

至此,被周军围困长达一年半之久的寿春孤城终于告破。

柴荣入城后见到满城饿殍,但凡能吃的东西都被寿春军民翻遍。

为了守城,城中房屋几乎拆除干净,偌大一座寿春,城里尽是残垣断壁,唯一完好的是四面城墙,在反复攻城与防守的拉扯战里损毁又抢修,来回反复。

见到寿春城内惨烈情形,柴荣也不禁动容,盛赞寿春军民忠诚勇烈,从四方调集粮食赈济饥民。

清淮军残部收编为忠正军,归属于李重进统辖,由刘崇谏担任指挥使。

柴荣追赠刘仁瞻为中书令、彭城王,在寿春东南为他修建墓冢,令当地官员按时祭拜。

寿春城已经彻底残破,无法承担一州治所职能,柴荣下令将寿州治所移到下蔡。

得知寿春失陷,南唐大将林仁肇率军退守霍山口。

至此,寿州全境平定。

随后爆发的几场战事,周军却进展不顺。

先是林仁肇在霍山阻击李重进,李重进麾下大将武行德在混战中被流失所伤,退兵途中伤重身亡。

之后王彦超率军渡巢湖袭击故东关,被唐军将领郭廷谓识破,率领水军在湖中截击周军。

随同向训伐蜀立下大功的王彦升不幸落水溺亡。

周军接连损兵折将,在舒州、庐州遭遇唐军顽强抵抗,一时间战事进展艰难。

两场胜利却给江宁朝廷极大鼓舞,李璟赶紧给林仁肇和郭廷谓加官晋爵,向江南臣民大肆宣扬两场胜仗,同时加紧征调新兵送往江北战场。

从三月到五月,淮南西线战局一筹莫展。

东线周军则在赵匡胤的率领下,连番夺取紫金山水寨,连破唐军阻截,一时间威名震动江宁。

攻打紫金山的胜利,成了柴荣二征淮南除寿春投降外,为数不多的亮点之一。

柴荣考虑到西线战事进展不顺,东线周军渡江驻扎紫金山东侧,无法形成东西呼应的战略态势,未免唐军集中兵力击破赵匡胤部,柴荣下令东线周军全数退守江北,隔长江与江宁遥遥相对,设下水寨,每日以战船巡逻江面。

李璟磨刀霍霍准备一鼓作气在西线打出反击局面,却被突如其来的一件事彻底打乱局势。

六月初,南唐晋王李景遂暴毙而亡。

李景遂乃是前皇太弟,如今的天策上将军,兵马大元帅,掌管江宁数万禁军,位高权重,在朝野一向名声极佳。

他的死,如同一阵飓风,让江宁城彻底陷入混乱。

李璟暴怒,下旨严查。

很快,揪出六军都押衙袁从范。

李景遂暴毙当日,最后接触的人就是他,自然难逃干系。

内廷禁军在袁从范家中搜出毒药,经过御医验证,正是这种剧毒让李景遂暴毙。

同时,还有一名袁从范身边随从下落不明。

袁从范自然是极力辩驳,否认是自己毒害晋王。

可惜一切罪状指向他,李璟下令将其革职下狱,同时全力搜捕那名失踪的袁家仆从。

随后几日,江宁城里谣言四起。

但所有的谣言都指向一人,太子李弘冀。

说是李弘冀利用袁从范之子被齐王李景达所杀的仇恨,暗中拉拢,指使他毒杀李景遂。

流言里还说,李弘冀答应袁从范,等到他继位,就处死李景达替他报仇。

谣言传得有鼻子有眼,很快就传到李璟耳朵里。

又过几日,内廷禁军搜查到那名消失的袁家仆从,最后藏匿的地方竟然是太子在内城的一处别宅。

消息传开,朝野哗然。

李璟先是下令将李弘冀圈禁东宫,由他亲自提审。

可审问后,李弘冀拒不承认袁从范是受他指使。

李弘冀本就是偏执多疑的性情,突然遭受圈禁,精神压力巨大,有崩溃迹象。

传闻李璟亲自审问那日,李弘冀歇斯底里地大骂一通,气得李璟差点在东宫背过气。

李璟派禁军彻底封禁东宫,除几个照顾起居的太监,其他宫人全部迁走,东宫瞬间变成一座死寂冷宫。

李景遂之死彻底引爆江宁朝廷党争,宋齐丘、陈觉、冯延己等人为保李弘冀,绞尽脑汁推脱责任。

以李景达为首的宗室党则是极力要求废黜李弘冀,连一向保持中立的老臣钟谟也倒向李景达一党。

李景达背后纠集了一帮执掌兵权的将领,林仁肇、郭廷谓等大将向来和晋王、齐王交好。

李璟不是傻子,如今周军大兵压境,还需要依靠这些将领守卫疆土,率军抵抗,朝廷里可以没有宋齐丘、陈觉等人,但江北不能没有林仁肇、郭廷谓。

李璟果断下旨,罢黜宋齐丘宰相职务,迁往池州青阳圈禁。

同时把之前一系列战败罪责推到枢密使陈觉头上,将其赐死谢罪。

冯延己、冯延鲁等人都遭受贬官处罚。

至此,以宋齐丘为首的太子党遭受重创,一蹶不振。

之前受宋齐丘等人打压迫害的一帮臣子得到重用。

其中代表正是徐铉,赐死陈觉当日,李璟下旨将其火速任命为兵部尚书,兼枢密副使。

李璟虽然没有明发诏令废黜李弘冀,但江宁朝野都知道,李弘冀这个太子地位不保。

南唐储君恐怕要易主了。

等平息李景遂之死带来的一连串动乱,李璟下旨,皇六子、安定郡王李从嘉进封吴王,随朝参知政事。

二十岁的青年李从嘉,正式进入江南臣民视野。

李璟酝酿的反攻计划,因为李景遂暴毙引发动乱而夭折。

周军在西线与唐军形成对峙、拉锯局面,在东线则虎视眈眈,大力操演水军,让江宁终日不得安宁。

七月底,柴荣结束第二次南征,回到开封。

下旨符氏六娘子入宫,封贵妃,暂时掌理后宫事项。

贵妃乃四妃之首,按理说应该操办一场盛大的晋封典礼。

可柴荣下令一切从简,只在内宫进行简单操办。

八月底,一件不大不小的事引起开封朝廷议论纷纷。

刚刚调任许州不久的节度使韩伦,擅自加税摊派徭役,惹得许州民怨沸腾,州县官员也怨声载道,韩伦派地方镇兵镇压,打死打伤数十人,差点激起民变。

有百姓进京告御状,开封府尹王着不敢隐瞒,紧急上报,柴荣得知后大怒,下旨将韩伦免官,索拿入京治罪。

这韩伦不是别人,正是韩令坤亲生父亲。

韩伦入京不久,朱秀就接到韩令坤亲笔书写的求助信。

老父亲再怎么混蛋,总不能眼睁睁看着他被斩首示众,韩令坤苦苦哀求朱秀帮忙说情,饶过父亲一死。

韩令坤是朱秀要极力拉拢的对象,自然不能见死不救,当即入宫觐见柴荣。

“陛下,韩令坤率军坐镇扬州,前番又有多场功劳,不看僧面看佛面,念在韩令坤愿为其父承担罪责的份上,还是饶过韩伦一命。”

庆寿殿内,朱秀求情道。

柴荣冷声道:“这韩伦胆大妄为,武德司密报,他在许州胡作非为,简直拿自己当土皇帝,不把朝廷法纪放在眼里,着实可恶!”

朱秀苦笑道:“臣觉得,韩伦罪状可以从重处罚,但处死确实过重了些。命他自掏腰包补偿受害乡民,再以刑徒模样亲自登门道歉,臣认为比直接处死更能彰显朝廷恩德。”

柴荣考虑了下,笑道:“之前在淮南,韩令坤也算你的部下,是不是因为这个缘故,你才会偏袒韩伦?”

朱秀老老实实道:“臣确实接到韩令坤书信,乞求臣帮忙说情。臣找御史台和大理寺了解过事情原委,觉得韩伦罪不至死,这才有胆子进宫来求见陛下。”

柴荣道:“朕也是念在韩令坤坐镇扬州劳苦功高,否则哪里还能让这韩伦活着进京?

罢了,就依你之言,革除韩伦一切官职,流放沙门岛,非大赦不得还京!”

朱秀笑道:“臣替韩令坤多谢陛下宽宏!”

正说着,随同柴荣返京的赵匡胤也入宫觐见。

“让朕来猜猜,你和韩令坤自幼相识,想来也是替他说情而来?”柴荣笑道。

赵匡胤不明所以,赶紧承认。

柴荣笑道:“你来晚一步,朕已经作出对韩伦的处罚。”

赵匡胤一惊,还以为自己来晚了,皇帝已经决定处斩韩伦。

朱秀笑道:“赵虞候放心,陛下已经决定饶恕韩伦性命,将其流放沙门岛。”

赵匡胤看看朱秀,又看看柴荣,松了口气:“臣替韩令坤多谢陛下天恩!”

柴荣看着这两位最受他信任重用的臣子,笑道:“朕决意年底再征淮南,这一次,一定要彻底拿下淮南十四州!

到时候你二人随驾出征,下去以后好好整备兵马,筹集粮草,武德司不妨放出风声,把声势搞得浩大一些,最好让江南臣民风声鹤唳。”

经过淮南分拨田地、江宁李景遂暴毙两件事,柴荣充分认识到舆论战的威力,搅乱人心让敌方自乱阵脚,有时可以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

朱秀和赵匡胤齐声领命。

退出大殿后,二人并肩走下长阶,一路上却是沉默无言。

忽地,赵匡胤止步,转过身道:“贵妃入宫之事,你可有掺和其中?”

朱秀澹澹道:“元朗兄何意?”

赵匡胤眯着眼:“符金菀本来要和我赵家结亲,你可知道?”

朱秀撇撇嘴:“卫王来找我时,的确说起过。”

赵匡胤脸色阴沉:“史节帅之死,和匡义并无关系,你何必记恨他?”

朱秀哑然失笑道:“元朗兄该不会以为,是我为了报复赵匡义,才怂恿卫王把六娘子送入宫?”

“难道不是?”赵匡胤盯紧他。

朱秀澹然道:“当然不是!卫王来找我,就是要让我帮忙说服陛下接纳符金菀。和赵家联姻,还是继续做国丈,换做元朗兄,又会如何选择?”

赵匡胤默然片刻,缓缓点头:“我信。”

“不过此事让赵匡义很愤怒?呵呵,我倒是乐见其成!”朱秀又补充一句。

朱秀坦然看着他:“你知道,我和你那二弟,向来不对付!他和韩重赟一同在**,唐军乔装过境这么重大的失误,我绝不相信他二人毫无所觉!”

赵匡胤沉着脸:“你杀韩重赟,让我很难堪!”

朱秀幽幽低叹:“老史战死楚州,镇淮军数千儿郎葬身水泽,我也很难堪啊~”

二人相对而立,久久沉默。

好一会,赵匡胤道:“此事就此揭过,我不希望因为此事影响你我之间的交情。”

朱秀点点头:“理当如此!”

赵匡胤勉强笑道:“今晚我在金明楼摆宴,马仁瑀、张琼、杨信还有几个征淮南时结交的将领都会来吃酒,贤弟不妨也来坐坐?”

朱秀笑道:“真是不巧,今晚小弟在泰和楼也摆了两桌,宴请王审琦、石守信、高怀德、安守忠、米信、田重进、潘美还有此次入京受赏的一批将领。”

“哦?呵呵,那只能改日再单独请贤弟相聚了。”赵匡胤笑道。

“也好。元朗兄慢走,告辞!”朱秀拱拱手。

二人相视而笑,目光交汇错过,各自扭头从大庆门前离开,一个向东,一个向西。

当晚,殿前司和侍卫司的主要高阶将领,大多聚集在金明楼、泰和楼两处。

除留守淮南的李重进和张永德,这两批人基本囊括大周禁军的中坚力量。

十一月底,柴荣下诏再度征伐淮南。

朱秀出任随驾都部署,赵匡胤为副部署,向训继续担任淮南节度使、前军行营都部署,李重进为副部署,张永德为行营都监。

周军再起马步军五万,水军三万,号称十五万大军,浩浩荡荡向淮南杀来。

武德司察子齐出,在周军还没有抵达淮南之前,就把周军三征淮南的消息传到江南。

有消息说周军此次不光要拿下淮南十四州,还要渡江攻破江宁。

有消息说周主柴荣战前立誓,不破江宁不还。

南平王高保融、吴越王钱弘俶纷纷起兵响应,共击江南,大有一股要和周军瓜分江南的气势。

一时间,江宁人心惶惶,草木皆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