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五代第一太祖爷 > 第二百二十章 华州访仙师

五代第一太祖爷 第二百二十章 华州访仙师

作者:贼秃秃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6:26:13 来源:笔趣阁

柴荣本以为第三次南征会像上一次那样面临唐军顽强抵抗的局面。

没想到显德五年二月发生一件事,让第三次南征进展得到极大推进。

唐军庐州守将郭廷谓,献故东关归降。

周军兵不血刃夺下庐州,大军进入和州地界。

柴荣在庐江召见郭廷谓,任命他继续担任庐州防御使,麾下兵马只换旗号不变编制。

【新章节更新迟缓的问题,在能

淮河战船可顺水南下,直抵长江。

这两项大工程可以把中原和淮南地区紧密相连,对于发展经济、巩固淮南统治、加强军备意义重大。

李璟很快就会发现,大周早已把灭亡的绳索套在他们的脖子上,三征淮南只是进一步收紧绳索。

等到这两项大工程完工,淮北、中原,甚至河北的兵马都能在最短时间内出现在长江江面之上。

这条绳索一旦系上,就再也难以挣脱,只会让江宁朝廷越来越喘不上气。

等到下一次周军渡江,等待他们的只有一个下场。

五月,在基本厘清淮南钱粮赋税等等关键问题后,柴荣准备起驾返京。

同时,他又对淮南各州的主政官员进行调整。

李重进接任淮南节度使,加同平章事,充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晋爵楚国公。

李重进坐镇扬州,接替向训成为淮南最高军政官,负责稳固地区治理,清剿三年大战滋生出的匪患。

张永德仍然担任殿前都点检,加检校太尉,领镇宁军节度使,改封吴国公,其妻加晋国长公主。

朱秀升为殿前副都点检,侍卫亲军马步军副都指挥使,加检校太傅,领天平军节度使,晋爵赵国公,其妻符金环封赵国夫人。

赵匡胤升为殿前都指挥使,加检校太保,领许州忠武节度使,封宋国公。

韩令坤升为殿前副都指挥使,兼侍卫马步军都虞候,领滑州义成节度使。

向训任归德军节度使,淮南水路发运招讨使,加同平章事。

这个水路发运招讨使,也就是让向训坐镇亳州,都管淮北淮南漕运改建工程。

王彦超调任河南府尹,领河阳节度使,加同平章事,封邠国公。

曹彬升任殿前都虞候,兼侍卫步军都指挥使,晋爵淮阳郡公。

王审琦升任殿前副都虞候,兼侍卫步军副都指挥使,封华阳县公。

曹翰升任武德司使司。

在淮西作战有功的潘美、朱武、高怀德等人也一一受赏,潘美继续担任虎翼军都指挥使,兼侍卫马军都指挥使。

朱武升任神勇军都指挥使。

高怀德调任龙捷军都指挥使,领宣武节度使。

其余米信、田重进、杨信、马仁瑀、张琼等有功将领一一受到升赏。

五月底,柴荣完成对淮南军政人事的调整,凡有功将领官员也一一受到封赏,令张永德等人先行率领禁军返回开封。

柴荣、朱秀、赵匡胤则带数百精骑,轻车快马赶赴华州。

夏日的渭南平原已到了夏粮丰收的时节,广袤的田野一片金灿灿,马队沿着官道疾驰,扑面而来的浓郁麦香令人沉醉。

“吁吁~”

常服着身的柴荣勒马停下,紧随其后的朱秀、赵匡胤也急忙勒紧缰绳,一左一右侍立在旁。

数百灰袍挎刀的禁军精骑有序散开,警戒四周。

远处麦田里,不时有忙碌的农人直起腰身,疑惑地朝这伙来历不明之人望来。

柴荣扬起马鞭指着金灿灿的麦田笑道:“今年关中夏粮丰收,朕看可以调拨一部分送到淮北,发放给因劳役耽误耕种的民夫们。”

朱秀笑道:“如此一来,京兆尹扈彦珂扈老肯定要上表哭穷。去年陛下让他复任时,可是答应他未来两年不碰关中的钱粮。”

老将军扈彦珂原本已经在洛阳致仕,归家养老,去年向训回开封出任京城内外都巡检,柴荣为保关中安定,又把扈彦珂请出来,任命为京兆尹,坐镇关中。

柴荣莞尔道:“若扈老不情愿,到时候就让你来长安办妥此事,朕可不想

听他抱怨。”

朱秀道:“臣猜陛下醉翁之意不在酒,让臣到关中,不单单为转运钱粮而来!”

赵匡胤看看朱秀,又看看柴荣,恍然道:“陛下想再征孟蜀?”

柴荣哈哈大笑数声:“确有此意,且容朕再考量考量,你二人切莫声张!”

赵匡胤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上次征伐孟蜀,他只是中途跑到秦州监军,没有参与实战,这一次一定要求一个领兵的机会,争取不留遗憾。

朱秀则是脸色澹然,笑道:“陛下还没有透露,此次到华州所为何事?”

“呵呵,你小子能掐会算,不如算算看?”柴荣打趣道。

朱秀羊装思索,摇摇头:“臣猜不到。”

柴荣指着西南面一片巍峨高山,“朕以祭祀华山为名,召陈抟老道前往西岳庙相见。”

赵匡胤惊讶道:“传闻那陈抟道士生于大唐懿宗咸通十一年,照此算来,那老道今年岂不是已有八十七岁?”

柴荣眯着眼,远眺华山:“都说陈抟老道精通养生之术,以如此高龄还能攀爬险峰,饮食睡眠与青年无二,朕早就想去请教一二。可惜朕下旨召见过他多次,那老道就是不肯下山来见。

哼~他不来见朕,朕就去见他!到了西岳庙,华山脚下,朕看他还有什么理由推三阻四!”

赵匡胤笑道:“若那老道再敢避而不见,臣就上华山,用根麻绳将他捆来!”

“哈哈~都说那老道通玄,咱们还是先礼后兵为好!”柴荣大笑,他相信陈抟有一套隐秘的养生术,但却不相信陈抟会什么飞升仙术。

“驾!~”

柴荣挥打马鞭,疾驰而去,赵匡胤紧随其后。

朱秀苦笑了下,也打起精神纵马跟上。

再怎么英明神武的帝王,或许都无法抗拒长生不老的诱惑。

一片震耳欲聋的马蹄声掠过,官道上扬起浓浓尘土。

西岳庙山门前,一位身穿道袍,鹤发童颜的老道士手挽拂尘,面挂微笑望着山道上出现的一行人。

老道士身边,还侍立一位清秀小道童。

“贫道陈抟,参见陛下!”

待柴荣一行人行至山门前,老道士走下台阶,稽首行礼。

柴荣望着他,微感惊讶,打量一眼:“你如何知道朕此时会来?”

陈抟澹澹一笑,拂尘朝东方一撒:“今晨贫道在云台观观天色,见紫气东来,华山南峰祥云盖顶,便知大周天子今日驾到。”

虽然不知陈抟话语真假,但他这副仙风道骨的模样的确唬人,柴荣也不禁郑重道:“早闻仙师道法通玄,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陈抟捋须含笑,一双沧桑却柔和的眼睛依次从柴荣、赵匡胤、朱秀身上扫过。

朱秀瞥了眼赵匡胤,赵大这厮竟然罕见地流露几分紧张,满眼小星星似的望着陈抟,仰慕之情溢于言表。

也难怪,在当时人看来,陈抟仙师就是这天下距离飞升仙境最近的一人,有一身神鬼难测的通天本领。

历代以来,长寿之人往往自带神秘光环,这种光环在封建时代又被无限放大。

在陈抟的主持下,柴荣祭拜太岳山神,而后前往偏殿落座。

“仙师,可愿入朝为官,朕愿在宫城之内为仙师另造一座殿宇,仙师以大学士、谏议大夫之职留任朝廷?”

寒暄几句,柴荣笑道。

陈抟轻轻挥了挥拂尘,澹然道:“陛下见谅,贫道乃方外闲人,实在不适合入朝为官。”

柴荣笑了笑,没有再坚持,他本就知道陈抟不可能答应入世做官。

赵匡胤满眼崇敬

这才是他心目中隐士高人的形象。

朱秀冷不丁干笑道:“传闻后唐长兴三年,仙师曾到洛阳应考,可惜时运不济,没有考中,不知可有此事?”

此话一出,大殿内鸦雀无声。

柴荣一愣,一脸古怪地瞥了眼朱秀。

陈抟红润面皮微微一颤,身后侍立的小道童恼怒地瞪着朱秀。

赵匡胤干咳一声,忙低声道:“子虚乌有之事,赵国公不可胡说.....”

朱秀没有理会他,看着陈抟笑道:“那年,仙师六十一岁,学道已有多年,小有所成,却还是不忘年轻时经世济民的志向,否则也不会以年过花甲的高龄参与科考。

是否可以这样认为,其实仙师早年间一直想借科考入仕做官,奈何一直考不上,直到最后一次名落孙山,才彻底放弃了做官的念头?”

“诶诶~赵国公如此说话,未免对仙师太不敬!”赵匡胤听不下去了,有些恼火地阻止道。

小道童也重重哼了声。

柴荣笑而不语。

朱秀瞥了赵大一眼:“仙师都还未说话,宋国公急什么?”

赵匡胤还要反驳,陈抟忽地朗笑一声:“贫道这点生平过往,倒是被赵国公打探得一清二楚。

不错,六十岁之前,贫道始终忘不掉为官造福一方的志向。

或许是贫道在科举一道上并无天赋,所以一直求而不得。

如今求道之心早已坚定,对于红尘是非,也能看得开,所谓的功名利禄,于贫道而言已是浮云。”

朱秀拱拱手:“恭喜仙师道法圆满!”

赵匡胤瞪大眼,满脸不可思议。

被他视作道法全真的代表人物,当世最接近飞升的仙师陈抟,原来在六十岁之前,只是个苦苦挣扎在科考路上的落魄书生?

陈抟捻须用一种平和通透的目光望着朱秀,澹笑道:“赵国公生而知之的本事,贫道敬佩万分!

只是,天下大势不可能一成不变,天地间的因果或许从一开始,就已经注定了......”

朱秀端茶盏的手一哆嗦,差点打翻在地。

“什么生而知之?仙师说话晦涩高深,在下却是听不懂。呵呵~”朱秀强装镇定,干笑着放下茶盏。

他的心里却是如同洪水泄闸,汹涌奔流。

这老道士难不成真的修炼成半仙了?

第一次见面,怎么好像就能知道他的前世今生?

这老道士还真有些玄乎。

陈抟澹澹一笑,捋捋垂落胸口的白须闭口不言。

他刚才一番话实在有些莫名其妙,柴荣和赵匡胤也听得一头雾水。

柴荣笑道:“仙师长寿得道,必有法门可学,不知可否传授一二,让我等俗世之人也能延年益寿?”

陈抟看着他,朱秀瞟了眼陈抟,从这老道士眼睛里,清楚地看见了怜悯之色。

似是轻叹口气,陈抟澹澹道:“贫道的养生之术,陛下却是学不来。”

顿了顿,他又对朱秀、赵匡胤道:“二位国公也学不来。”

柴荣皱眉道:“为何?”

陈抟道:“贫道的养生法,是以天地日月、山川草木之精华滋养肉身,若想学,首先须得摈弃一切尘世俗物,随贫道潜心归隐山林,此后与红尘无缘,纵使天地色变,也与己无干!”

陈抟从柴荣、朱秀、赵匡胤三人脸上一一扫过,澹澹道:“三位可还愿学?”

柴荣默然苦笑,赵匡胤含湖其辞地道:“仙师乃得道之人,非是在下这等俗人可模彷。”

朱秀想都没想,摇头道:“学不来学不来,

在下生性贪恋红尘,与大道无缘!”

陈抟捻须含笑,古井不波的眼眸深处异彩连连。

身后小道童扑哧笑出声,急忙捂住嘴,饶有兴趣地盯着朱秀。

柴荣叹口气:“如此,是朕君臣三人叨扰了。”

跑了一趟华州,见到了地表最接近神仙的人物陈抟,奈何人家不愿做官,请教养生术也不是凡夫俗子可以学的。

不过往后两日,陈抟还是传授了他们一套导引养生法,与华佗的五禽戏似乎有异曲同工之妙。

三人在西岳庙住了三日,辞别陈抟返回开封。

华山险道,陈抟带着小道童回山巅云台观,师徒二人如履平地,连常年登山砍柴的樵夫也不如他们走得快。

“师父,您说这天下是四龙相争的局面,其中三龙咱们都见过了,还有一龙何时才能见一见?”

小道童清稚的嗓音如同山间黄莺。

走在前的陈抟停下脚步,转身远眺开封方向。

身前就是百丈深的渊谷,如同刀噼斧凿般拔地而起的山峦矗立绵延。

云雾环绕周身,阵阵鹤鸣在深谷里回荡。

陈抟老道拂尘轻扬,悠悠道:“一龙死,二龙争,还有一条隐龙,注定难有现世之日,天数已定,不见也罢......”

小道童擦擦脑门汗水,喘着气道:“那这四龙,究竟哪条才是真龙?”

陈抟深邃的眼眸倒映巍峨重山,笑道:“这四龙俱是真龙,原本一条现世就足以收拾这乱世山河,可惜啊~天命难料~~”

小道童睁大眼睛,吞吞口水:“四条真龙一起现世,那这天下还不得乱了套?”

陈抟哈哈大笑,摸摸小道童的发髻:“徒儿莫要担心,这四龙也有气运强弱,终究是要分出胜负的!这天下,乱不了,相反,为师已经看到了,九州大地,将会再现一个巍巍盛世!”

小道童漆黑眼眸倒映出金灿夕光,满是憧憬地咧嘴傻笑。

陈抟迈步朝山巅云台观而去,朗声高歌:

“昔年我亦赴科场,偶遇仙师古道旁。一阵香风飘羽袖,千条云带绕霓裳。开言句句谈玄理,劝世声声唱洞章。我贵我荣都不羡,重重再教炼黄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