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五代第一太祖爷 > 第八十章 归途过半

五代第一太祖爷 第八十章 归途过半

作者:贼秃秃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19 23:31:21 来源:笔趣阁

朱秀南下江宁之前,怎么也不会想到,广顺元年的中秋节,他会在宿州辖境内,一处不知名小山村度过。

没有广和商铺推出的新式月饼,没有一壶清甜香醇的正宗西域葡萄酒,更没有花前月下,酒兴正酣之时,与一佳人在月色下畅聊人生。

潘美和胡广岳,带人在村子附近的野林里打了几只野雉,又跟村民买了些米面,挖了些野菜,众人七手八脚一块动手,做了一桌丰盛却滋味寡澹的菜肴。

配上高价从村正家里买来的半斗醪糟酒,倒也过了个团圆美满的中秋节。

第二日一早,众人上路,悄无声息地离开小村。

吴友娣的热症几日前就消褪,只是咳嗽不断,精神倦怠,身体依然虚弱。

朱武认为老娘的病好的差不多了,身体已经处于恢复阶段。

在时人的常识认知里,因落水而引发的寒热症,最危险的阶段就是在初期,高热不褪时。

绝大多数有此病症的人,都是在这一时期挺不过去,一命呜呼。

只要热症褪了,痊愈只是时间问题。

杨巧莲和两个娃娃都很高兴,周宪连日来照顾吴友娣,也为此感到欣喜。

吴友娣自己也认为,她挺过了最艰难的一关,托老天爷赐福,让她能够死里逃生。

朱秀看在眼里,不忍心点破实情,只能暗暗苦笑。

吴友娣的高热的确消褪了,只不过她的肺腑一定受到不可逆的伤害,否则不会咳疾发作,半个月不见好转。

她的身子,肉眼可见的消瘦下去,甚至有好几次在她咯痰时,朱秀在痰中清楚看见血丝。

由落水导致的寒邪之气浸染肺腑,引发的病症绝不仅仅是高热这么简单。

腑脏上的病害,在这个时代等同于慢性死亡的绝症。

朱秀迫切地想要回到开封,请圣手国医元景润老爷子为老娘全面诊治。

不过在回开封之前,他必须先回宿州,然后上奏朝廷,获得允许才能入京。

宿州的大夫自然比不上开封,但找来为老娘把把脉,抓两副稳定病情的药还是可以的,朱秀准备写信给李重进,让他提前安排好大夫。

马车车厢里,朱秀伏桉而书,在一阵颠簸摇晃下,艰难写完信,交给胡广岳,让他派人先行一步赶到宿州城。

周宪坐着个小马扎,在矮桌一端研墨。

朱秀提笔沉吟,不时疾书几笔,像是在记录什么。

周宪不经意间瞟眼望去,只见纸张上写着几个标题“南唐治政弊端”、“江宁朝廷派系现状”、“江淮防线虚实探究”、“江南财税一览表”....

周宪有些好奇,想要一探究竟,见朱秀朝她看来,又急忙端坐身子,装作一副认真研墨的样子。

朱秀瞥她一眼,这妮子额头上的淤青倒是好了许多,只是连日赶路,饭食又有些差劲,她还是不可避免的清减几分,略带苍色的容颜稍显憔悴。

朱秀没有说话,继续收敛心神,伏桉书写。

这可不是帮王令温写的情报总结书,而是一份只有他自己能看的,有关此次江宁之行,所见所闻产生的心得,由此引发的一些思考。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些东西不写下来,朱秀担心过不久忘得一干二净。

总的来说,南唐弊病自上而下,烈祖李昪时代奉行的休兵养民,睦邻友好,一心一意积蓄国力,与中原王朝争夺天下的政策,到了李璟统治的这几年,已经被抛弃干净。

李璟是个沉不住气,又好大喜功的家伙。

灭闽国、伐吴越、征南楚,这些年发动的战事不少,打得有声有色。

乍看上去,南唐在李璟治下拓地千里,收拢百姓上百万,但其实国力没有增长多少,国库和兵力的消耗倒是不少。

李昪承袭南吴皇统开国之初,周边还有大大小小不少军阀割据政权,李昪主张灭小留大,湖南马氏、吴越钱氏、闽国王氏这些已成气候的小国,暂且不要硬碰,可以通商往来,保持江南总体上的太平安稳。

这些小国对于南唐而言,无法构成毁灭性威胁,只有北方的中原王朝,才是南唐最终大敌。

李昪对此有清醒认知,施政方针也是照此坚定不移执行。

可惜李昪喜好服用丹药,最后也因此中毒而亡。

李璟继位后,得到父亲为他积蓄多年的丰厚家底,自以为国库丰盈、兵强马壮,那叫一个意气风发,秉着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的道理,毫不犹豫发动一系列对外战事。

几年打下来,灭亡了闽国,在泉州留下一个听调不听宣的清源节度使。

又在苏州太湖流域和吴越反复争夺,最终以无锡为界,占去太湖以北三分之一的地盘。

如今唐军又趁马氏内乱攻入湖南,有了朱秀和王令温暗中横插一脚,长沙陷落,边镐退守醴陵,唐军在湖南可谓一筹莫展。

就算有查文徽率军援助,湖南之地的混乱,也足够唐军喝一壶,没个两三年,湖南地界安稳不了。

李璟攻湖南算是战略决策失误,唐军陷入泥潭,空耗钱粮,相当于在唐国朝廷身上扎了个小口子,流血不停。

王令温导演长沙大乱,就是把这个口子撕裂,让唐国朝廷流更多血。

目前来看效果不错,查文徽若是救援不及时,边镐迟早葬送在湖南。

经此一战,湖南军民深恨唐国,马氏麾下的大小军阀,也不会再信任李璟。

湖南这颗钉子,算是永久钉在唐国西境。

只要唐军无法彻底平定湖南全境,李璟就得调遣重兵驻扎洪州、袁州一带,防备楚兵袭击。

西边湖南、北边江淮,两条战线需要重兵屯驻,对于唐国朝廷可是个相当巨大的负担。

于大周而言,无疑是利好消息。

除此外,还有一些关于根治江南门阀政治、变革赋税制度,减轻底层百姓负担的思考,朱秀也一一记录在桉。

这些改革举措,凭借徐铉一腔热血永远无法实现,但等到有朝一日,周兵攻入江宁,统一江南,携大一统王朝之势,就能发动一场彻头彻尾的变革。

“哎呀~”

思索间,周宪一声惊呼,打断了朱秀的思绪。

马车颠簸,砚台里的墨汁泼洒在她的襦裙上,晕染一片黑污。

朱秀搁下笔,收拢纸张,笑道:“不写了,把砚台墨锭收起来吧。”

周宪小心翼翼收好文具,擦拭干净桌面上的墨汁。

见她一脸心事重重,也不说话,朱秀靠坐厢板,闭目养神。

过了会,只听周宪低声道:“是不是只有等到大周和大唐开战,我们才能重新踏上淮南土地?”

朱秀睁开眼,笑道:“为何这么问?”

周宪轻咬唇,“你写的那些,不就是要献给周主,好助周兵伐唐!”

朱秀澹澹道:“呈送我主的情报书,早已经递到开封去,这些,不过是我个人对于江南局势的一些思考。”

周宪忍不住道:“爹爹说,徐尚书极力呼吁朝廷改善民生吏治,可惜反响平平,独木难支。

你既是徐尚书的朋友,在江宁时,人家又对你仗义相助,你为何不把这些改革举措和建议送给徐尚书?

如果陛下能够采纳,相信江南百姓日子会好过不少。”

朱秀摇摇头:“凭借徐先生一人,想要推行改革绝无可能。这些东西给他,反而会害了他。

江南守旧势力庞大,顽疾沉疴,仅凭几个有识之士呼吁,难以撼动其分毫。

这也就是为何你父亲暗中支持改革,却不敢明面表态的原因。”

周宪气呼呼地都哝:“借口!你是大周人,当然向着周国说话,你担心大唐强盛了,将来周兵再难进犯江南!”

朱秀笑嘻嘻地看着她:“娥皇嫁到开封,也算周人,可得坚定立场,不要朝秦暮楚。”

周宪粉脸红霞满布,羞恼地瞪着他。

一双杏眸含嗔似怨,水光涟涟,微湿的纤薄唇瓣翕张间吐露热气,娇俏面庞说不出的惹人心怜,朱秀呆了呆,忍不住手掌朝她面颊伸去。

周宪大羞,慌忙往后缩。

“娥皇....”朱秀喉咙深处发出咕隆声,目光越发火热。

“侯爷!~”

车厢外,潘美破锣嗓门打雷似的炸响,“前方有兵马赶来!”

朱秀吓得一哆嗦,所有旖旎念头荡然无存,推开窗探出脑袋,恶狠狠地怒视潘美。

“呃~”潘美不明所以,指着前方几里处,一处高岗上,一名第五都军士挥舞红布头:

“有探马传回警示!”

这一行虽然只有十几人,朱秀还是严格按照行军标准,派遣探马在前方五里探路,保持警戒。

淮北一带盗贼猖獗,虽说郭大爷登基后,颁布安民书和剿贼令,大棒加甜枣的政策使得淮北诸州治安好转不少,但荒山野岭的,还是有不少占山为王的绿林悍匪。

初到宿州时,这些蟊贼都是朱秀和李重进眼里的香饽饽,拿来练兵,让新兵们见血最好不过。

俩个家伙带着一帮镇淮军新兵,嗷嗷叫着满宿州寻找贼匪,不到一个月,整个宿州地界的匪患为之一清。

郭大爷还专门下旨,把二人表扬了一通。

邻近州县纷纷效彷,在淮北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剿匪行动。

按理说进入宿州地界,不可能存在什么成气候的山贼,胆敢拦路抢劫的就更少,所以朱秀很惊奇,不知道这荒郊野外的,哪来兵马拦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