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五代第一太祖爷 > 第一百一十三章 郭大爷挂帅

五代第一太祖爷 第一百一十三章 郭大爷挂帅

作者:贼秃秃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6:26:13 来源:笔趣阁

雁翎刀的事暂且不谈,焦继勋又一次拒绝了朱秀邀请他下棋,理由是本帅今日心情不佳,没兴致。

焦继勋的棋路和赵晖完全不同,赵晖是重在参与,享受过程,焦继勋则是好胜心切,开局就是一顿凶猛推进。

可惜败得也很快,过河的棋子三俩下就被朱秀收入囊中。

这厮得失心很重,每次朱秀吃他的棋子,他都会睁着一双阴沉的眼睛,死死盯紧,流露出恼恨又无可奈何的嘴脸。

朱秀装作没看见,该吃吃,该拿拿,一车一炮就能将他的地盘冲得七零八落。

最后气得焦继勋两手一推拂袖而去。

焦继勋瞥了眼厮杀正酣的棋盘,明显露出技痒难耐,想亲自上手操作的神情,嘴上却哼唧道:“王景崇派人向蜀军求援,某哪还有心思下棋?”

朱秀没收赵晖一个马,转头笑道:“焦帅和赵老将军弃守散关,引诱蜀军深入到陈仓,赵老将军麾下大将药元福、李彦从在陈仓大破蜀军,如今已将蜀军赶出散关,焦帅还有何顾虑?”

焦继勋哼道:“蜀军虽退,但王景崇死守郿县,我军久攻不下,如之奈何?”

赵晖一脸肉疼地望着被朱秀一记翻山炮,打掉的最后一个车,叹口气,很快又笑呵呵地道:“王景崇已是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两日,焦帅无需烦恼,耐心围城等候敌军自乱阵脚便可。”

焦继勋张张嘴欲言又止,苦笑着摇摇头没有说话。

朱秀笑道:“焦帅是怕王景崇之乱久不能平,朝廷怪罪吧?”

焦继勋叹息道:“事到如今,某也没有什么好隐瞒的,不错,某正是此意!凤翔军内乱,朝廷已经两次下旨申斥我,等战事结束,只怕难逃责罚。现在只想尽快抓住王景崇,向朝廷交差,好减轻自身罪责。

今晨我接到消息,朝廷已经改派枢密使郭威挂帅,全面主持平叛战事,某想早日立下功劳,也好在郭枢密面前有所交代....”

朱秀惊讶道:“郭帅的任命已经下来了?消息确凿否?”

焦继勋皱眉道:“消息是王守恩从长安发来的,岂能有假?算算时间,郭枢密应该已经抵达潼关城下了。怎么,你好像知道郭枢密会出任统帅?”

朱秀失笑道:“焦帅多心了,在下又不会未卜先知,如何会知道?”

焦继勋冷哼,总觉得这小子浑身充满解不开的谜题,神秘兮兮邪乎得很。

赵晖捻着白须道:“枢密使统兵出征倒是头一次,不过眼下朝中也只有郭枢密,能镇得住各军将帅,官家这一次的决断倒是英明得很。”

听到郭大爷已经全面接手平叛战事,朱秀也没有心情继续下棋,三下五除二将赵晖的老帅将死在原地,结束这一局。

赵晖愣了好半天,没看懂自己怎么输的。

朱秀起身走到帅案旁,将行军地图拿回来,摊开仔细研究。

忽地,朱秀抬头笑道:“我有办法,说不定可以引王景崇出城!”

“嗯?”

焦继勋和赵晖同时看来,焦继勋忙道:“说说看!”

赵晖也顾不得复盘刚才的对弈,想听听朱秀究竟有何妙计。

朱秀指着地图道:“两位老帅请看,蜀军兵出散关,结果在陈仓大败,此事才过去两日,想必还没有传入郿县,王景崇一定不知道,他请来的救兵已经被消灭殆尽。

我们可以派遣一军,扮作蜀军模样,出褒斜道直抵郿县城外,打出旗号,装作是来接应王景崇的。

王景崇知道死守县城终究不是办法,一定会率军突围,与蜀军汇合,然后退守褒斜道,又或是往东逃,去华州投奔赵思绾。

我们可以两路设伏,趁机活捉王景崇!”

焦继勋和赵晖听罢,相视惊讶,焦继勋盯住地图仔细看了看,默不作声。

赵晖连连点头:“老夫看此计可行!朱小子的脑瓜还是好使的!哈哈~~”

焦继勋微微点头,想到些什么,眼神不善地看着他:“蜀军退出散关的消息两日前便已知道,此计策你为何不早提?某不信你是刚刚才想出的!”

朱秀眨眨眼,摊摊手道:“确实是灵光一闪想到的。另外嘛,焦帅受王景崇牵连,在下也想助焦帅早日破敌,立下功劳,以免朝廷责罚。”

焦继勋满脸不信,如此缜密的计策,怎么可能看几眼地图就能想出?

一定是早有准备,就等待合适的时机抛出来。

小王八蛋,究竟打的什么主意?

焦继勋暗暗警惕起来,跟朱秀打了一年多交道,深知这臭小子不是肯吃亏的主,更不会平白无故好心为他着想。

焦继勋冷哼道:“且不管你是何心思,如果计策成功,抓住王景崇,某承你这份人情,将来必有所报!”

朱秀搓搓手谄笑道:“焦帅客气了,叛臣王景崇,人人得而诛之。不过若是焦帅心里过意不去,想有所表示的话,不妨再支援我泾州十万斤铁....放心,价钱一定公道!”

焦继勋眼一瞪怒斥:“滚!~”

“哈哈~焦帅这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赵晖打趣道。

焦继勋冷笑:“想要铁料,先让某看到钱再说!”

朱秀摇动鸡毛扇道:“我彰义军做生意,一向讲究诚实守信,凤翔彰义又是近邻友军,焦帅如此防范,倒有些小家子气了!”

焦继勋不为所动:“任凭你说出花来,某这次也不会上当!以后所有交易,当面钱货两清!”

朱秀唉声叹气:“多年友邻之间,竟然连基本的信任都没有,当真是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呀!~”

笑骂过后,焦继勋和赵晖按照朱秀的计策,分头下去准备。

是夜,渭河大营有兵马撤退的迹象,焦继勋派人放出话,说是蜀军攻破散关,又分兵从褒斜道杀来,三镇联军要分兵前去抵抗。

两日后,两千余身穿蜀军服饰的兵马出现在褒斜道口,还与联军发生小规模交火。

消息传入郿县,王景崇大喜过望,下令全军备战,今夜突围,与蜀军汇合。

入夜以后,郿县城南门打开,降下吊桥,王景崇亲率兵马出城。

联军的守备比平时松懈了许多,王景崇轻而易举地突破外围防守,沿斜谷水朝褒斜道口杀去。

漆黑的夜里,王景崇策马狂奔,心头惴惴不安。

突围太过顺利,让他心里有些怀疑。

不过想来,联军为了分兵抵御蜀军,防守有所松懈也是正常。

既然杀出城,就不可能再回去,王景崇咬牙,率领兵马一路赶到褒斜道口。

本以为迎接他的是蜀军,没想到却是久候多时的赵晖。

双方在谷口激战,银发白须的老将赵晖以逸待劳,杀得王景崇叛军丢盔弃甲,狼狈往东逃窜。

没想到半道上又遭遇焦继勋亲自率兵伏击,惨烈厮杀后逃出,只带麾下数十骑逃脱。

焦继勋率兵追击不止。

两日后,王景崇被围堵在一处小镇,**而死。

至此,为祸岐州九个月的王景崇之乱,终于平息。

又过数日,朱秀率领彰义军启程告辞,说是要前往长安,协助王守恩剿灭赵思绾。

郿县东,渭河码头边,赵晖和焦继勋亲自送行。

“我说你小子跑去长安作何?王守恩可不待见你!”

赵晖不解地摇头。

朱秀笑道:“叛臣赵思绾,人人得而诛之,我彰义军身为朝廷藩镇,当然要为官家、为朝廷效命....”

“行啦行啦,赶紧滚蛋~”老赵不耐烦地挥挥手,像赶苍蝇一样,满脸厌恶。

焦继勋沉声道:“扫灭王景崇,多亏有你献计,此事某会如实禀报朝廷,为你请功!”

朱秀想了想道:“禀报朝廷之前,焦帅是不是要先写一份军报,送去给郭枢密?”

焦继勋一愣,点头道:“郭枢密持节总督战事,当然应该送去军报,将凤翔战事禀告。”

朱秀嘿嘿一笑,变戏法似地掏出一份帛书:“不劳焦帅动笔,在下已经替你写好了,焦帅只需找人誊抄用印即可!”

焦继勋怔住了,万没想到朱秀竟然掏出一份写好的军报交给他,接过来展开细细阅览。

赵晖也凑过来一块看。

军报写的倒是没啥问题,将王景崇叛乱的前因后果,最后如何设计剿灭,一一写明。

只是不管怎么看,这份军报的核心意思只有一点:朱秀献计破贼,居功至伟,没有他出谋划策,王景崇一时半会还剿灭不了。

所有夸赞朱秀的话语,都是站在焦继勋和赵晖的角度说出。

赵晖捋捋白须,笑骂道:“好小子,这分明是借老夫和焦帅之口,向郭枢密邀功呀!”

焦继勋面无表情地收起帛书,对朱秀的无耻程度又有了新的认识。

“可是老夫不明白,就算你想邀功请赏,也应该是跟官家、朝廷讨要,为何要把心思花在郭枢密身上?”赵晖不解问道。

朱秀叹道:“二位有所不知,当年在沧州,晚辈与官家有些小误会,又因为盐厂和定难军告状这些事,官家想必对彰义军不感兴趣。这些功劳就算上报到朝廷,想来也得不到什么封赏。

郭枢密身为平叛主帅,节制诸镇兵马,我等也算他的部下,立下功劳,就算朝廷没有表示,郭枢密想必也不会亏待我们。”

赵晖和焦继勋相视一眼,老赵摇摇头嘀咕:“朱小子心眼忒多了!”

焦继勋沉声道:“平定王景崇之乱,某定会向朝廷如实禀报,该是你的功劳,某也绝不会少写半笔!至于官家和朝廷如何封赏,就不是某所能决定的。”

朱秀长揖及地:“焦帅乃坦荡君子,晚辈深表敬佩!二位长辈留步,晚辈这就走了,他日有缘再见!”

朱秀朝二人行礼后,登上渡船,五艘漕船驶离码头,顺着渭水河往东而去。

站在船头,朱秀挥手作别,心中颇为感慨。

对付王景崇的计策,是他入岐州时就谋划好的,只等一个合适时机抛出。

这个时机,就是郭威以枢密使之职挂帅出征,正式全权接掌平叛战事。

此举一来向郭大爷邀功示好,二来也算是送给郭大爷的见面礼,小惊喜。

另一件礼物,就是龟缩在华州的赵思绾。

剪除这二人后,郭大爷在潼关对付李守贞,想必更能游刃有余。

刘承祐和开封朝廷记不记得他和彰义军的功劳无所谓,只要郭大爷记得就行了。

有这些功劳打底,再加上柴荣的交情,想必能顺理成章抱上郭大爷的大腿,未来荣华富贵的幸福美好生活,仿佛已经再向他招手....

半月后,华州郑县。

郑县的境况与郿县相似,被王守恩重兵围困已达两月之久。

朱秀率军从渭南下船,走陆路前往郑县。

路过长安时,朱秀让严平领五百军士留下,负责在长安筹建商铺,采购彰义军短缺物资。

长安虽然不比往昔,却依旧是关中的重中之重。

彰义军今后与洛阳、开封联络,长安都是一个重要的中转地。

朱秀要在这里建立通商联络点和情报传递点。

严平下船,早已在长安等候的赵匡胤和史向文,率领虓虎营五百人上船,共同赶赴华州。

虽说王守恩一见朱秀就咬牙切齿,但大敌当前,一切以平叛为重。

朱秀打着友军旗号,以助战名义大张旗鼓而来,王守恩若是拒之门外,只怕一个破坏平叛大计的罪名告上去,他也吃不了兜着走。

“你彰义军的营地在西面,与我军大营毗邻,军帐柴火用具已经备好,营寨你们自己动手搭建。”

王守恩派人将朱秀接入大营,指着西面一片空场地,神情冷淡地说道。

朱秀远眺望去,只见数十顶帐篷已经扎好,拱手笑道:“多谢王使相,营寨就不用建了,若是不出意外,我们住个三五日也就走了。我还赶着去蒲州,就不久留了,等回泾州途径长安,有机会再亲自登门向王使相表达感谢。”

王守恩冷冷地看看朱秀身边两员大汉,史向文他是知道的,史匡威那脑子糊涂的傻儿子。

白面大耳的赵匡胤他是第一次见,蛮狮兜鍪黑鳞甲,腰挎新式雁翎刀,威风凛凛器宇轩昂。

王守恩禁不住在心里赞叹一声,不知道朱秀又是从哪里拐骗来的猛将。

“郑县城横跨渭河,控制漕运,赵思绾据城死守,不打破城池抓住赵贼,你如何去蒲州?”王守恩冷笑。

朱秀摇晃着鸡毛扇,笑呵呵地道:“所以在下此行,专为协助王使相破贼而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