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五代第一太祖爷 > 第一百一十四章 论打算盘,没人比得上我

朱秀说要帮忙打破郑县城,诛杀逆臣赵思绾,王守恩嗤之以鼻,没有放在心上,随口敷衍几句,让他们入营歇息,便带着部将回己方大营去了。

朱秀也不多做解释,只说后日夜里,两军协同配合行动,破城杀贼。

赵匡胤道:“今日在郑县城外你也看到了,城墙有四丈多高,夯土和砖石混筑,你确定你那‘震天雷’当真能炸开?”

朱秀笑道:“单靠一个震天雷当然不行,多个一起,集成爆破,应该不是问题。还有两日时间,我们绕城看看,尽量找到一处守备最为薄弱的地方。”

赵匡胤点点头,没有再说什么。

震天雷是朱秀在这大半年的时间里,新研制成的火器之一,算是黑火雷的增强升级版。

震天雷原本是后世宋金年间,由金人在宋军“霹雳炮”的基础上改进而成,采用铁罐制造,火药的配比和烈性又有了进一步发展。

经过大半年的研制,又得益于吴大签从蜀中带回来几名老匠人,懂得硝石和硫磺的提纯技法,多方努力下,火药的爆炸性得到提升,震天雷算是初步研制成功。

可惜还没有形成稳定可靠的生产流程,折腾了大半年,前后一共造出来十二个,有两个在搬运过程中受潮废弃,朱秀此行关中带来五个,其余的留在泾州,交由关铁石严密保管。

火器是彰义军的最高机密之一,除了朱秀,无人能接触完整的生产制造环节,连史匡威也只知道个大概。

不过老史对于制造环节不感兴趣,他只管能不能用,好不好用。

试验新式火器时,赵匡胤有幸观摩,成为这个时代下,武器装备跨越式发展的见证者之一。

赵匡胤在天雄军见识过黑火雷,也知道黑火雷就是朱秀捣鼓出来的。

本以为震天雷只不过改个名字,作用大同小异。

哪曾想到威力竟然完全不可相提并论!

如果黑火雷是一个小炮仗,那么震天雷就是把一千个小炮仗捆在一起的“土地雷”!

在平凉崆峒山火器作坊,赵匡胤亲眼见识到了震天雷开山裂石的巨大威力。

吓得山上几处道观里的道士集体搬了家,朱秀又派人送去些钱帛当作补偿,资助他们在别的山头立观传道。

在泾州养伤的大半年时间里,赵匡胤觉得自己增长了不少新的见识。

他参观了繁忙却井然有序的阳晋川盐厂,亲眼看着移民开发区内,一处处村落的形成,一座座城镇的新起。

四条主渠和十五条辅渠,将数万亩荒地变成了水田,上百架翻车同时运转,将阳晋川的水输送至任何一片需要浇灌的田地里。

由于朱秀率领节度府官员,大力推广肥地法,提倡间作制度,泾州去年人口激增,土地激增,粮食产量同样激增。

年底的盘点工作,赵匡胤受朱秀所托,也亲身参与其中。

截止乾祐元年十二月,泾州耕地面积达二十八万亩,粟麦米豆,夏粮秋粮一共收获近四十万石!

平均亩产高达近1.4石!

赵匡胤虽然不事生产,但对基本的农事还是知道的。

这年头,北方上田亩产在一石到两石之间,中田在一石到一石五之间,下田在一石以下。

南方田产通常比北方要高半石甚至一石。

泾州去年,受益于水利修缮和开荒耕地,官府统一组织大规模的农垦活动,指导民夫开展肥地法和间作法,种种举措并行下,才有了这份成果。

又因时间紧迫,肥地法还未全面普及,水利设施的修建也远未达到惠及全民的程度,所以朱秀断言,泾州的农业生产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但目前取得的成果,已经让赵匡胤倍感震惊。

开封的司农官当真应该组团来泾州考察,学习取经。

赵匡胤认识到,原来在官府强有力的统一组织调度下,再配合科学的耕种方法,农业生产能迸发出惊人的活力。

“科学”一词是朱秀常挂在嘴边的,赵匡胤默默记在心里,经常对这个词有新的感悟和认识。

朝廷经常强调,各地官府要劝课农桑,可究竟应该怎么做,如何才能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赵匡胤似乎在泾州找到答案。

难怪柴荣对朱秀的离去耿耿于怀,难怪他要让自己千里迢迢赶到泾州,把朱秀带回去。

世之英才四字是柴荣给朱秀的评价,赵匡胤对此深表赞同。

可惜每每问及朱秀何时回归,这小子总是顾左右而言他,拿泾州事业未完做借口。

朱秀不愿走,赵匡胤也无可奈何,总不能学当初史匡威,将他强行掳去。

别的不说,终极保镖史向文,就是一座难以翻越的大山。

在史向文面前,赵匡胤总是觉得自己柔弱的像个小娘子。

原本赵匡胤打算伤好以后,先赶回开封向柴荣复命。

后来李守贞叛乱爆发,关中通道封锁,哪也去不了。

赵匡胤索性安心留下,跟随朱秀在泾州四处长见识,做个工具人,哪里有需要,朱秀就让他顶上去。

赵匡胤头脑灵活,卖力肯学,行动力极强,是个做工具人的好材料,朱秀用起来十分顺手。

虓虎营是朱秀新组建,独立于彰义军牙军之外的部队,兵员从牙军里优中选优,单兵素质极高。

虓,猛虎怒啸之意。

虓虎营立营目标,就是打造一支特种攻坚兼任亲卫的铁军。

朱秀邀请赵匡胤担任虓虎营首任统领,老赵欣然答应。

潘美和史向文担任副手。

赵匡胤也在虓虎营见识到了一套魔鬼训练法,也是朱秀创立的一套练兵之法。

又有潘美和史向文作为练武对手,赵匡胤觉得半年下来,自身武艺得到极大提升。

总之在泾州的这段时间里,赵匡胤觉得自己从里到外,有了脱胎换骨般的提升和变化。

潘美负责火器的搬运和保管,忙活完以后回到帐中。

“可妥当了?”朱秀站在行军地图前,回头笑道。

“妥了,放心!”潘美抱起水囊猛灌几口,抹抹嘴巴。

朱秀点点头,不再多问。

潘美平时看着大大咧咧,但做正事时小心谨慎,心细如发,朱秀对他十分放心。

朱秀在地图上,郑县位置用力拍了拍:“赵思绾,你就是震天雷问世第一战的见证者!”

赵思绾可不是什么好东西,是个敢拿刀往自己脸上刺配的狠人,也是个动辄吃人心肝的恶人。

据五代史记载,赵思绾兵败永兴城时,被围困长达一年之久,城中粮尽,他就下令剖杀活人食用,先从老百姓吃起。

赵思绾喜欢用活人心肝胆下酒,坚信只要吃足一千个人的心肝胆,就能刀枪不入成为战场上无敌的存在。

赵思绾被擒受刑时,关中百姓甚至他原来的部下,纷纷喜极而泣,争抢他的尸身,拿回去剁成肉泥,祭奠死难亲友。

对于这样一个穷凶极恶之徒,朱秀不介意将他和震天雷绑在一起,实践一下什么叫做灰飞烟灭。谷

只是震天雷太过宝贵,想想又有些舍不得。

两日后的夜里,寅时初,凌晨三点左右,郑县西面,靠近渭河的一处山丘上,朱秀纶巾大氅,手执鸡毛扇,与王守恩站在一块,遥望半里地之外的郑县城。

山下有王守恩的四千兵马严阵以待,随时准备突袭县城。

“漕河进入县城的河段,被赵思绾用数十艘船阻塞,水下设置刀网,还有水鬼严密监视,你想派人从漕河潜入县城,痴心妄想。”

王守恩戎装在身,一柄长柄大砍刀矗立在身旁,毫不客气地泼冷水。

朱秀轻晃鸡毛扇,失笑道:“王使相误会了,在下可没说要潜水入县城。”

“哼,想偷袭此城,不走漕河水路,还有哪条路可走?”王守恩冷笑道。

朱秀瞥他一眼,毛扇直指城头:“当然是走正路。”

王守恩攥拳,怒喝:“放屁!城墙有四丈多高,一丈多厚,如何跨越?黄口小儿,胆敢在此消遣老子!”

朱秀撇撇嘴:“王使相稍安勿躁,我绕城两日巡视过了,城墙确实建得高大厚实,难以强攻,不过并非每一段城墙都完好无缺。靠近西河岸的一侧,有十丈长的一段城墙,有明显的修缮迹象。

那里地势低洼,靠近河道,涨水时河水溢出倒灌,浸泡墙根,遇上夏季大雨时节,非常容易垮塌。

只要破开这段薄弱处,杀进县城并非难事。”

王守恩道:“即便如此,你又如何捣毁这段城墙?”

朱秀神秘一笑,慢悠悠地道:“勿急,勿急,且听就是了....”

“听什么?”

“炮仗声!”

“炮仗?!”王守恩面皮颤了颤,恨不得捏死这故弄玄虚的臭小子。

夜色下,一支三人小队避开城上守卫,悄无声息地摸到城下,沿着墙根快速抵达预定位置。

赵匡胤、潘美、史向文各背一个震天雷,带上短柄铁铲和引火之物,组成这支配置超高的史上第一支爆破小组。

确定位置后,三人用短柄铁铲开始在城墙上挖凿爆破点,能够将震天雷塞进去。

赵匡胤和潘美居左右两侧,史向文个头高居中,三人以三角位置开挖。

史向文吭哧吭哧地挖着,干得十分起兴卖力,潘美吓一跳,压低声道:“小声点,慢一些,动静太大啦!”

来时朱秀千叮万嘱,让他听两人的话,史向文哦了声,放缓动作。

小半个时辰后,三个凿口挖好,堪堪能将震天雷塞进去。

赵匡胤按照朱秀教的方法,先确认引火索长短一致,连接到中心位置打结,确保点燃以后燃烧至各个铁罐的速度一致。

单单为了制作几根有相同燃烧速率的引火线,就让朱秀薅掉了大把的头发。

夜晚河岸边风稍大,史向文用身子作墙挡住风,潘美拿发烛取火,捣鼓了好半天才点燃。

潘美担心自己手抖,将点火的重任交给赵匡胤:“赵大耳,你来!”

自从赵匡胤离开改造场,赵大耳的绰号也随之传出。

潘美时常拿这件事取笑他。

赵匡胤接过火烛,朝黑漆漆的漕河望去:“待会往那里跑。”

潘美和史向文重重点头。

赵匡胤深吸口气,将冒着黑烟的火烛凑近,呲啦一声点燃引火索。

“跑啊!”潘美想溜。

赵匡胤紧盯飞速燃烧的引火索,低喝:“再等等!一定要确保震天雷能被点燃!”

史向文无聊地打了个哈欠,眼皮耷拉,大脑袋不住点动,有些打瞌睡。

眼看三根引火索几乎同时燃烧至铁罐口,赵匡胤拔腿大吼:“跑!”

潘美扭头狂奔,脸色都吓白了,他可是完整见识过黑火雷和震天雷诞生过程的人,知道这种神兵利器的可怕。

史向文反应稍慢,直到潘美惊恐地回头吼叫,他才撒腿跟上。

不过他腿够长步子够大,撒开大脚板跑起来,轻轻松松跃居第一。

潘美见自己落后,脸色又白了几分,吭哧吭哧拼命跟紧。

“轰!~~”

刚跑到漕河岸边,只听身后传来一声巨响,地面隆隆的震颤传至脚心,五六丈长的一段夯土墙,瞬间垮塌,冲天的尘土扬起。

许多石块泥土轰上天,散落至方圆数十米范围。

城内陆陆续续亮起火光,惊慌恐惧的嘈杂声从四面八方传来,有大批的叛军正蜂拥赶来。

几艘平底货船顺着漕河也刚好抵达,虓虎营将士飞快登岸。

赵匡胤三人穿上甲具带上兵器,率人从坍塌的土墙杀进城,围绕豁口处展开厮杀。

半里外的山丘上,王守恩被那惊天巨响震得目瞪口呆,接着很快就看到城内火光汇聚,喊杀声远远传来。

朱秀捏紧鸡毛扇的手心里满是汗水,心中一块大石落地,看来爆破组首次执行任务,算是圆满完成。

“王使相,此时不率军破城杀贼,更待何时?”朱秀笑眯眯地提醒道。

王守恩难以置信地咽咽唾沫:“是你的人?”

朱秀点点头,笑道:“有什么话不如等擒住赵思绾再说。”

王守恩吸口气,深深看他一眼,拔出大刀怒吼:“传我军令,全军出击,杀进县城!擒获赵思绾者,赏金百两!”

片刻后,山下兵马尽出,轰隆隆的铁蹄声直奔县城而去。

朱秀打了个哈欠,抻抻懒腰,回营帐安然入睡。

打打杀杀这种体力活不适合他,还是养精蓄锐,明日入城验收战果就好。

一夜混战,赵思绾兵败如山倒,被史向文一棍子砸断双腿,扔进囚车里。

还从他的住所搜出价值二十余万贯的财货,朱秀毫不客气地分走一半。

一向贪财的王守恩当然不满,不过他也知道,此番顺利剿灭永兴军,擒拿叛臣赵思绾,全赖朱秀之功,只得割肉似的强忍心痛,让朱秀拿走一半的财货。

呈送给郭枢密的军报朱秀也准备好了,笑嘻嘻地拿给王守恩,让他签字用印。

王守恩倒也不傻,知道泾州去年丰收,一下子从吃不饱饭的贫农,跃升成为富裕地主,让朱秀平价卖两万石粮给长安,才答应在军报上签字。

一番讨价还价后,双方各取所需,倒也皆大欢喜,朱秀分兵一半将缴获的战利品送回长安,让严平尽快押送回泾州,免得王守恩惦记。

他和赵匡胤三人率领虓虎营,从郑县启程,赶赴蒲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