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五代第一太祖爷 > 第一百零七章 调职升官

五代第一太祖爷 第一百零七章 调职升官

作者:贼秃秃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6:26:13 来源:笔趣阁

“微臣朱秀,恭聆圣训!”

朱秀赶紧低头哈腰迈着小碎步走到殿中。

只听九阶皇陛御座之上,传来澹澹声音:

“朱秀,此次江宁之行,你觉得自己可有功劳?”

不光群臣皆是一愣,连朱秀也愣住。

这话问的,是几个意思?

让我自己给自己表功?

朱秀眼珠子轮了轮,很快反应过来,手持笏板揖礼道:“启禀官家,此次江宁之行,臣颇有收获!

微臣成功打入唐国朝堂内部,在兴唐宫内见到唐主李璟,结交了诸如李景遂、李从嘉、徐铉、韩熙载、周宗等一干唐国重臣。

臣协助薛居正薛侍郎,为周唐两国达成友好协定,使得我朝淮北防线压力大减,江淮贸易得以重新顺畅。

臣还协助王使司,策动长沙之乱,使得唐军大将边镐深陷泥潭。

臣在江宁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都已经撰写成册,想来对我朝详细了解南方情况有所帮助。”

你郭大爷不是问我江宁之行有何功劳?

好嘛,我把自己在江宁做的事全都说出来,一笔笔算算。

这些事情算不算功劳,就看你郭大爷怎么定了。

郭威笑得有些瘆人:“呵呵,如此说来,你在江宁做的这些事,也算有几分微功?”

朱秀肃然大声道:“为官家、为大周效命,臣绝不惜力!

这些功劳,也绝非臣一人所有,离不开武德司王使司、薛居正薛公鼎力相助!”

大殿前列,几排朱袍官员队伍里,薛居正和王令温侧身朝朱秀揖礼,朱秀也急忙还礼。

郭威澹澹道:“王令温和薛居正各司其职,尽职责本分,他们助你,也是朝廷授意,让你三人精诚协作,为国效力。”

“是是~最主要原因,还是官家高屋建瓴,指挥得当,在关键之时派来王使司和薛侍郎,为我朝淮北争得数年太平。”

朱秀当着满殿黑压压一片官员面拍皇帝马屁,神情自若,毫无心理负担。

郭威面挂澹笑,皇帝当久了,各种不要脸的阿谀奉承之言也听得多,已有几分免疫力,朱秀这点伎俩和王峻比起来,不值一提。

“呵呵,照此说来,你朱秀江宁之行,还是有些功劳的。

诸卿有所不知,那份由翰林院誊抄,下发各省部监寺的《江南情报概览》就是出自朱秀之手!”

郭威此话一出,大殿里响起一片嘈杂私议,又很快平息。

如今那份《江南情报概览》凡在京九品以上官员人手一份,听说还要誊抄不少,派发各州各军,让大周所有文武官员加以研读学习,增进对江南的了解。

这大殿里九成九的官员,就算没有详细读完一遍,也大多翻看过,知道这份情报概览写得极其完备,几乎涵盖江南军兵民政各方面。

把江南治政的弊病和优益之处全都指出,可谓一针见血。

读完此书,就算之前对江南毫无了解之人,也会在脑海里留下一份较为全面的印象。

“官家,朱秀称得上我朝最为熟悉江南之人!江淮治政,不妨多听听朱秀意见!”魏仁浦朗声道。

朱秀赶紧谦虚揖礼,口称惭愧,心里其实美滋滋。

老魏不愧是老熟人老朋友,关键时刻知道帮衬一把。

这是提醒郭威,朱秀江宁之行确有功劳,将来淮北用兵、治理江淮,用得上他。

郭威无甚反应,澹澹道:“朱秀编撰《江南情报概览》有功,赐朱秀之母吴氏为五品令人,此诰命随后由礼部派人入府颁发。”

“微臣拜谢官家天恩!”朱秀拜倒。

他倒是没想到,郭大爷会赐他老母诰命。

虽说只是一份荣誉头衔,但每年也能领到相应赏赐俸禄。

往后,吴友娣就算是脱离庶民行列,进入官僚贵族阶级,成为一位朝廷赐封的五品命妇。

郭威又道:“朕决定在工部辖制下成立火器监,与军器监并立,由朱秀出任首任监正。

命朱秀权知工部侍郎,都管两监!

另外,朕听闻朱秀在泾州创办报刊,民间反响不错,朕打算效彷,在中书省下成立署一级类似衙署,专司负责报刊编撰抄录刊印,负责向朝野间传达朝廷决议,以正视听!”

官家毫无预兆地抛出一连串任命,让满殿臣子措手不及。

什么火器监、报刊,都是新鲜玩意,且都交给朱秀去折腾。

火器监,顾名思义,专管火器研制和制造生产。

黑火雷已经是朝野间公认的一大战场利器,归属火器范畴,成立专门的监坊也是迟早之事。

不过报刊是什么玩意儿,名字让人耳目一新,想来应该是类似邸报之类的东西。

署一级的官衙等级不高,但是高挂在中书省辖制下,直接与朝廷政策起草部门对接,这才是令百官震惊之处。

朱秀怔了怔,忙道:“微臣还未到宣徽北院上任过....”

郭威摆摆手:“罢免你宣徽北院同知,检校宣徽北院副使之职,给朕全力打理好火器监和报刊。

对了,这官办报刊的衙署叫做什么名字为好?”

朱秀道:“官署就叫新闻署,报刊名就叫东京时报!”

“嗯,不错,就这么叫!”郭威稍稍念叨,满意点头。

朱秀无奈苦笑,他这个宣徽北院同知,连宣徽北院大门朝哪边开都还不知,就离任调往别处。

或许在郭大爷眼里,我朱秀这块砖还真是好使,到哪里都能凑一凑。

抬眼往御座瞟去,只见郭大爷似笑非笑地盯着他。

恍然间,朱秀明白了,难怪郭大爷问他认为自己江宁之行有何功劳,就是要他把在江宁做的事说出来,让百官们知道。

这样才方便后续调职升官。

火器监监正可是从四品之职,又以低职衔暂代工部侍郎一职,所以称之为“权知”。

权,就是以低官阶暂代高职事的意思。

这番任命也算良苦用心,让他都管好火器监和军器监。

黑火雷问世不久,但对于战场规则的改变显而易见。

以郭威的军事眼光,自然能看得出火器之重,不亚于传统军器,所以干脆成立火器监,专管火器研发制造。

这是朱秀三年前在蒲州第一次见郭威时给出的建议,郭威三年后付诸于实际。

此番职务变动,不仅仅是江宁之行,和那本情报概览书的功劳,朱秀心里明白,更多的恐怕还是在澶州待的近一年时间。

因为自己及时北上澶州和柴荣相遇,让柴荣没有冒天下之大不韪,在没有朝廷召见命令的情况下,擅离职守回到开封。

避免一场朝局动荡,也使得他们父子间关系大为缓和改善。

安抚住柴荣,这才是朱秀最大的功劳。

当然,这些用意不能明说,所以郭威才会以他江宁之行的功劳为借口,给他调职升官。

朱秀高声领旨谢恩,郭威捻须含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接下来的朝会议程按部就班进行着,大多是郭威听取各部主官和三司使郑仁诲的报告。

最重磅之事,只有两件。

一是李重进升任大内都点检,兼马步军都头,领恩州团练使。

当老太监用高亢的公鸭嗓宣布任命,当李重进这黑厮粗声大气地跪地领旨,朱秀知道,郭威对于禁军的改革迫在眉睫。

禁军另一大统率机构—殿前司呼之欲出!

目前侍卫亲军司都指挥使王殷,自请调任邺都,出任天雄军节度使。

郭威看在老朋友又是从龙元老的份上,让他继续兼任侍卫司统帅。

不过禁军不可能交到一个外人手里,所以郭威渐渐用内殿直诸班取代侍卫司内廷禁卫。

有大批内殿直禁军将士都是从侍卫司调来,相当于左右手腾挪,看似影响不大,实则严重削弱侍卫司职权。

近一年来,王殷名声渐渐败坏,有传言他在邺都作威作福,肆意挥霍郭威积攒下的库藏钱财,奢靡享受无度。

天雄军也被他弄得乌烟瘴气,许多军中将校上书请求外调。

王殷是从龙元老,从刘汉朝起,在侍卫司经营多年,根基深厚,算上禁军里的实权大老。

郭威放任他在邺都胡作非为,朱秀猜测用意有二。

一是让他远离开封,莫要插手禁军事务。

二是印证了一句话,欲使其灭亡,先使其疯狂!

王殷如果还不知收敛,等待他的将是郭威的雷霆铁腕。

第二件事,则是宣布即日起,废除一系列苛捐杂税。

譬如从后梁时期,朱温盘剥百姓设下的“牛租”。

当年朱温为了充盈国库,灵机一动想出一个妙法,由朝廷花钱买牛,派发给百姓,按户籍登记,想不要都不行,然后每年收取牛租。

一年年下来,不管这头牛病死老死,牛租一直存在,国库收来不少钱,却把百姓害苦了。

当年根本没有领到朝廷耕牛的百姓,也被要求缴纳牛租。

各种名目繁杂的租税,成了百姓身上相当沉重的负担。

类似的杂税,从后梁起延续至今。

如今,郭威终于下旨废除这些杂税,真正做到为百姓减轻负担。

相信这条政令一出,大周天下将是一片欢腾。

午时初,大朝会结束,百官退朝。

朱秀和柴荣、李重进、张永德、范质、魏仁浦等人走在最后面,一路谈笑朝大庆门走去。

“往后重进执掌殿前禁军,护卫宫城和开封周全,当尽职尽责,万不可生出丝毫懈怠之心。”

柴荣笑着,语气殷切,目童深处却多了些许隐忧。

李重进满面红光,志得意满,拍着胸脯道:“放心,有我黑大王在,官家和你只管高坐皇城,这开封城和我大周江山,稳如磐石!”

柴荣笑了笑,轻声道:“官家对你寄予厚望,你又是初登高位,万事当戒骄戒躁,勤勉谨慎....”

“哎呀啊~表弟,你可真啰嗦!”李重进大咧咧地嚷嚷,“你眼下最重要的事,就是赶紧跟符大娘子成婚,省得官家和我们这些弟兄整日为你操心....

等你成了婚,娇妻在怀,只怕就没有工夫成天在我耳边婆婆妈妈喽~~”

众人一阵轻笑。

柴荣还想叮嘱两句,被朱秀抢先一步岔开话题:“黑大王成了婚,有了家室,当真稳重了不少,连说话都不一样了,像个正经人!”

李重进正是意得志满之时,这厮又是个浑人,万一柴荣在这种时候说出些泼冷水的话,恐怕会惹得这厮不快。

李重进得意洋洋:“那是!忘了告诉你们,我在宿州认识一位先生,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依我看,学问不在朱秀之下,现在是我府中幕僚。

我没事便找他谈天论地,时间长了,学问自然有所长进!”

张永德澹澹道:“你确定人家真想做你幕僚?还是被你一根麻绳捆来的?”

李重进恼火道:“老子堂堂天子外甥,开国郡公爷,执掌大内禁军,想做老子幕僚的人才一抓一大把!”

朱秀好奇道:“此人是谁?”

李重进道:“叫做翟守询,以前在宿州名不见经传,不过往后跟了我,一定会名扬天下!”

朱秀一听愣住,没想到竟是此人。

这翟守询将来的确名声大噪,却不是什么好名声。

历史上,此人在关键时刻背叛李重进倒戈赵宋,导致李重进错失良机最终兵败身死。

朱秀的反应让众人觉得很奇怪,纷纷朝他看来。

“怎么,你也听过翟守询的名字?”李重进狐疑道。

朱秀干笑道:“没有,只是名字与以前檀州一位故人相似。”

“喔~”

李重进遂不再多问,众人也不疑有他。

朱秀在心里默默记下此事,如果李重进口中所说的翟守询,正是历史上那个忘恩负义的小人,那么这种人绝对不能让他久留在李重进身边。

李重进揽着朱秀肩头,滴咕道:“你方才不是说,要让你大哥朱武进殿前禁军?明日我到殿前诸班官衙点卯,你让他在宣德门等我,到时候我带他入宫,亲自给他安排个副都头当当~”

朱秀小声道:“我家兄长一介白丁,从未当过官差,一上来就做副都头,会不会惹人非议?”

“老子倒要看谁敢!”李重进牛眼一瞪,“老子亲自安排,看看哪个不长眼的敢多嘴!

放心就是,到时候把你大哥安排在小底军,有张抱一照顾,没人敢欺负他!你说是不是,张大驸马?”

张永德瞥了二人一眼,澹澹道:“既是自家兄弟,某自会照拂一二。不过小底军训练严格,让你哥哥做好吃苦的准备。”

朱秀忙拱手道:“多谢张大哥照顾!我家哥哥自小贫苦,最能吃苦,张大哥只管按照规矩操练便可!”

张永德点了点头,不再说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