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五代第一太祖爷 > 第一百零八章 人生际遇不相同

五代第一太祖爷 第一百零八章 人生际遇不相同

作者:贼秃秃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6:26:13 来源:笔趣阁

说话间,众人走到大庆门。

甲胃着身的赵匡胤率领一队内宫禁卫站在道旁施礼。

李重进停下脚步,负手走上前,干咳一声道:“赵虞候今日值守,可有异样情况发现?”

赵匡胤看他一眼,又低下头沉声道:“回禀都点检,今日大庆门内外一切安好。”

“唔~”李重进点点头,话锋一转:“大庆门乃前朝正门,每日朝会查验百官,事务繁杂辛苦。这样吧,往后赵虞候调到左银台门守卫,大庆门这里就安排其他人。”

赵匡胤微皱眉头,站直腰杆:“敢问都点检,卑职犯了何错?”

李重进故作诧异道:“赵虞候何出此言?赵虞候尽职尽责,在殿前禁军有口皆碑,何来犯错一说?”

赵匡胤道:“既然无错,都点检为何将卑职贬到左银台门?”

李重进正色道:“还不是因为大庆门守备任务繁重,担心赵虞候身子吃不消。且听闻近来赵虞候家中有丧....”

“卑职家中事务不劳都点检操心!”赵匡胤不客气地打断,语气稍冷,“卑职值守大庆门,若有半点差池,请都点检依照军规处置!”

李重进斜瞅他,似笑非笑道:“这么说,赵虞候是不领情喽?”

眼看二人说话间火气渐生,朱秀和柴荣赶紧上前劝阻。

柴荣拉了李重进一下,打圆场道:“你刚刚上任,对殿前诸班禁军的安排不甚熟悉,还是等过一段时间再做调整。”

朱秀也笑道:“咱们李都点检新官上任便着急为官家分忧,还真是我朝模范。只是宫门守将调动绝非小事,还是等过段时间熟悉情况再说。”

李重进这厮明摆着找赵匡胤麻烦,左银台门乃是宫城里前朝后朝的分界线,位于东华门内,靠近庆宁宫。

此门位置偏僻,平日里只有一些宫人进出,在宫城的戍卫体系里处于下等地位,只有一些不受待见的将官,又或是临时安排凑数的禁军将校,才会被安排到左银台门值守。

赵匡胤如果从前朝正门大庆门调到左银台门,无异于遭到贬黜,也难怪他会不顾李重进新任大内都点检的身份,直截了当地当面回怼。

换做是谁,恐怕也受不了这种当面挑衅。

李重进还想嚷嚷着说话,张永德拽住他的胳膊,澹澹道:“就你废话多,走了,去你府上,今夜一人一坛烧白刀,不喝完不许睡觉!”

李重进哈哈大笑:“难得你张抱一痛快一回!好!老子今晚陪弟兄们痛饮!”

从赵匡胤身前走过时,张永德还不忘朝他投去一个歉然眼神。

张永德对赵匡胤倒是没什么成见,相反还很欣赏他。

当年在天雄军,二人共同在柴荣麾下效力,早已结下友谊。

“元朗,重进是个浑人性子,你莫要跟他一般见识。”柴荣无奈道。

赵匡胤勉强笑了笑,抱拳道:“君侯言重了,都点检是性情中人,向来心直口快,卑职不会放在心上。只是卑职过往和都点检有些许不快,还请君侯帮卑职说说情,请都点检莫要再寻我麻烦。”

柴荣忙道:“这你放心,重进虽是浑人,却也知道轻重,绝不会挟私报复,拿禁军和宫城安危开玩笑。若是他再无故惹事,你尽管报与我知晓。”

“多谢君侯!”赵匡胤感激地抱拳。

朱秀揖礼道:“赵大哥家中事务,我们已经知晓了,还请节哀。”

赵匡胤脸色晦暗,叹口气道:“或许是我儿福薄,未能久留人世。”

朱秀安慰道:“赵大哥是有福之人,将来一定能子孙绵延,无需急于一时。”

赵匡胤轻声道:“多谢贤弟。”

正说着,宫城甬道跑来一个红衣宦官,边跑边招手呼喊:“朱侯爷留步!”

朱秀回头一看,觉得此人有些面熟,想了想才记起,这不正是李太后身边的亲信宦官张规吗?

“原来是张寺人,一向不见,可还安好?”朱秀忙迎上前。

张规气喘吁吁,抚了抚胸口,朝柴荣等人揖礼,才拉着朱秀道:“老奴好着呢!太后召见,朱侯爷还是快快跟我入宫吧!”

朱秀奇怪道:“太后怎会突然想见我?”

张规吭哧吭哧偷笑:“还不是听说了开封城近来闹什么三家争婿的笑话,想特地见见你,看看你朱侯爷从江宁回来,可是生出了三头六臂,怎会引得符氏冯氏为你争破头!”

“呃~”朱秀甚为无语,滴咕道:“太后也喜欢嚼舌头啊~”

张规不轻不重打了他一下,笑眯眯道:“可不敢非议太后!”

柴荣笑道:“既是太后召见,朱秀还是赶快跟张寺人去吧,莫要让太后久等。”

莫得法,朱秀只能朝众人告罪一声,跟随张规往后宫赶去。

柴荣又对赵匡胤道:“过两日我组织众弟兄到陈桥驿附近的黄河渡口秋猎,到时候你也来。”

赵匡胤迟疑了下:“都点检也去的话,卑职还是....”

柴荣摆摆手:“无妨,都是我大周的将军,怎能为些许旧怨耿耿于怀?何况你和重进本就没什么放不下的仇怨,到时候有我和朱秀撮合,你们好好喝两杯,过往之事往后谁也不许再提。”

赵匡胤苦笑道:“一切听从君侯安排。”

柴荣又勉励几句,在一众文武官员的簇拥下走出大庆门而去。

赵匡胤身后,一个双目炯炯的青年小校走上前,愤愤道:“方才那李重进真是可恶,话里话外戏弄兄长!”

赵匡胤目送柴荣一行远去,低喝道:“不许胡说!都点检性情向来如此,无需放在心上。”

青年小校都囔道:“都说李重进武艺过人,俺石守信偏偏不服,若有机会,当好好教训那厮!”

赵匡胤微眯眼,低声道:“往后这种话切忌不可再说!李重进如今是大内都点检,统管殿前禁军,又是官家外甥,战功赫赫,坊间甚至有传闻,官家有可能立他为嗣君....”

石守信吓一跳:“当真?这么说,那黑厮有可能成为我大周后继之君?”

赵匡胤神情平静,看不出喜怒:“将来之事,谁能料定啊~”

石守信睁大眼,深深吸口气:“大周皇位若是传到这样一位粗鄙之人手里,不知道这天下会乱成什么样子....”

赵匡胤转头朝宫城甬道方向望去,微眯眼不说话。

石守信又羡慕地道:“那朱侯爷还真是了不得,年纪比俺还小,却身穿朱袍步入高阶官员行列,和太原郡公、李都点检、张驸马这些显赫人物称兄道弟,就连当朝宰相也对他客气三分。”

赵匡胤轻笑道:“朱秀非常人可比,他的经历、能力堪称传奇,若是和他比,天下皆庸人尔!”

石守信满眼憧憬道:“俺什么时候才能这般风光啊....”

赵匡胤眼神笃定,低低道:“终有一日,我们兄弟也能大放光彩!”

石守信用力点头,赵大哥说的话,他无条件相信!

赵匡胤远眺着朱秀和张规身影消失的宫门深处,用力攥紧腰间刀柄。

想他赵元朗,将门世家,世代官宦,自小衣食无忧,生活优握。

他自认从小习武,研读经义,虽是衙内出身,却不曾沾染官宦子弟的恶习。

自从下定决心投身行伍,在这乱世打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后,赵匡胤自问从不敢懈怠分毫。

可如今,比他年轻,家世远远比不上他的朱秀,已经位列四品高官行列,名声遐于天下,深受官家器重,往来间尽是朱紫大员,连娶妻之事都能闹得开封满城轰动。

曾经赵匡胤认为自己是年轻一辈里的佼佼者,无论文武都是最拔尖的一小撮。

可自从结识朱秀,进到天雄军中,赵匡胤才知道自己有多么浅薄。

论智谋才略,他及不上朱秀、柴荣。

论武艺,他堪堪能和张永德、李重进相比,和史彦超、史向文这种当世最顶尖的武者比起来远远不够看。

眼看朱秀平步青云,赵匡胤心中有深深的挫败感。

当年朱秀引荐他投奔柴荣,赵匡胤一直在心里深深感激,也知道朱秀这种奇人不能与之相比。

但看到曾经称兄道弟的小兄弟,已经在大周朝堂显露头角,他心里还是有些不服气、不甘心。

今日大朝会,朱秀和一众勋贵重臣谈笑风生,大庆殿内受到官家金口嘉奖,升官重用。

而他,却还只能站在大庆门值守宫门,连上殿的资格都没有。

一想到此,赵匡胤就感觉到沉重的压力和浓浓的紧迫感。

赵匡胤深邃的眼眸里闪过几分焦躁,但又很快被一片坚定所取代。

他在心里默默鼓励自己,终有一日,属于他赵匡胤的时机终会到来,到那时,他将大放异彩,光耀九州!

~~~

宫城东北角一座僻静冷清的宫殿,正是昭圣太后李三娘居住的太平宫。

以前是一座道观兼寺庙,郭威代汉建周,李太后自愿迁居于此,终日与青灯黄卷为伴。

郭威下令把这片宫舍改名太平宫,又划出周围几座偏殿并入,形成一处相对独立封闭的宫苑,不让外界俗事搅扰到李太后。

两年来,李太后不曾迈出过宫门一步,朱秀上一次见她,还是在两年多前,郭威刚刚入主宫城那会。

宫门侧,一名十四五岁,相貌清秀的小太监早已等候多时,看见朱秀和张规远远走来,赶紧小跑迎上前。

“孩儿拜见义父,拜见朱侯爷!”小太监机灵地跪地行礼。

张规示意他起身,笑道:“这是杂家新收的义子,本姓王,如今随了杂家姓张,取名德均。”

小太监张德均乖巧地侍立在张规身边,偷偷打量朱秀。

宫里太监收义子再正常不过,朱秀并未多想,随手从荷包里取出两颗银豆子,塞到张德均手里。

张德均大喜过望,捧着银豆子跪下磕头:“奴婢谢朱侯爷赏!”

张规笑眯眯道:“朱侯爷真是讲究人,这银豆在开封可不多见。”

朱秀笑道:“张寺人的义子,下官当然要格外照顾些。”

“哈哈~”张规指了指他,公鸭嗓笑得很开心。

朱秀觉得张德均这个名字听着耳熟,打量他道:“听口音,你是关中人?”

张德均忙作揖道:“回朱侯爷话,小人老家陕州,七岁那年流落开封,辗转净身入宫。”

张规轻叹道:“这小子也是个可怜人,进了宫发配到宫闱局打杂,年纪小,无依无靠,没少受欺负。

你看他长得白白净净,掖廷里一帮腌臜的畜生便想方设法折磨他。

杂家去年偶然到掖廷去,实在看不过眼,这才托人把他要到太平宫里来。”

张德均低着头,白皙脸蛋流露几分女子般的娇柔气,朱秀却从他一闪而过的目光里,看见深深的仇恨。

恍忽间,朱秀想起些什么。

历史上,后周时期,宫廷里的确有个叫张德均的太监。

到了赵宋建国,此人还有个更加响亮的名字—王继恩。

难道那位北宋建国初期的大太监,就是眼前这个如女子般娇弱的清秀小太监?

朱秀哑然失笑,这也太巧合了吧!

若果真如此,那事情可就有趣了。

历史上的王继恩,可不是个简单人物。

霎时间,朱秀对眼前的清秀小太监产生浓浓兴趣,直勾勾地盯着他。

张德均被看得面红耳赤,这种目光,他只在掖廷里那群老腌臜身上看见过。

难不成这朱侯爷也....

张规也吓一跳,警惕地把张德均拉到身后。

朱秀翻了个白眼,知道二人误会了自己,也不解释,笑道:“德妃病重,后宫无人掌理,想来宫里那些牛鬼蛇神也无人约束,闹得偌大个后宫乌烟瘴气,此事,我定会禀奏官家,请官家下旨清查后宫,狠狠压一压这些歪风邪气。”

张规有些狐疑:“朱侯爷的意思是?”

朱秀一指张德均:“你在宫闱局生活多年,对那里的情况最熟悉,到时候还要劳烦你指明情况,协助寿安公主整顿后宫。”

“寿安公主?”张规父子相视一眼。

“寿安公主眼下在后宫照顾德妃娘娘,让她出面料理此事,最合适不过。”朱秀笑道。

张德均顿时明白了,朱秀这是给他一个报仇雪恨的机会!

让他协助寿安公主整顿后宫,那帮宫闱局欺负过他的老腌臜们,还不是想怎么收拾就怎么收拾!

张德均激动的两眼通红,眼泪水止不住流,重重跪倒在地,哽咽道:“朱侯爷大恩,奴婢万死无以为报!”

张规也叹口气道:“本不想劳烦朱侯爷,只是后宫里有些畜生实在太可恶,已经到了不得不整治的地步。

老奴人微言轻,出了这太平宫,谁也不会高看一眼,只能请朱侯爷出马了。”

张规摸摸张德均的脑袋,轻声道:“你命好,遇上朱侯爷,义父没本事帮你报仇,朱侯爷手眼通天,一定会帮你好好教训那帮畜生。”

张德均用力点头,抹着眼泪,嘶哑嗓音道:“奴婢将来一定用命报答朱侯爷!”

朱秀拍拍他的肩,笑呵呵道:“命只有一条,好好留着,日后有机会,不妨多来我侯府走动走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