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五代第一太祖爷 > 第一百五十六章 太平宫变

五代第一太祖爷 第一百五十六章 太平宫变

作者:贼秃秃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6:26:13 来源:笔趣阁

卯正时,宣德门城楼之上的铜钟敲响,浑厚钟声传遍宫城。

很快,皇城左右承天门也传来钟声,三道钟声交织,各响九声。

暮色还未消褪,偌大宫城还笼罩在一片漆黑当中,钟响之后,零零散散的灯火在不同殿阁宫室亮起。

有唐一代,朝局稳定时常朝大多在辰时(7-9点)举行,遇上元日、冬至或是朔望大朝则会提前一个时辰,冬夏两季的朝会时辰也不固定,依照天气灵活调整。

五代战乱,礼乐荒废,连朝会也无法保证如期举行,时辰上更是没有形成定式。

大周立国后,郭威极力恢复唐制,严格规定朝会时辰。

依照朝廷制度,春夏常朝定在辰时,卯正时敲响钟声,宫城各处衙署仆役、吏员,皇城各处宫室的宫人、宦官则要开始准备新一日各种事项。

整座宫城在卯正钟响以后,开始有条不紊地运转起来。

太平宫里也早早亮起灯火。

李太后的作息和大多数宫人一样,不管睡得多晚,卯正钟声一响就起身。

张规侍奉她多年,也养成同样的习惯,每日到了时辰就能醒来。

用一盆热水简单洗漱,再用过些粟米粥,李太后披上袄衣,系上拥脖,在张规的陪同下绕着太平宫缓步走一圈,回来后差不多就快到辰初,到佛殿敬香后,便开始一日的修行。

这也是李太后每日雷打不动的活动轨迹,除非天气极度恶劣,实在不宜出门,她才会在宫室里慢走。

天色微微透亮,跨出宫门,四周笼罩稀薄雾气,一片寂静。

张规搀扶李太后沿着宫墙缓行,天气寒冷,二人口鼻间呼出浓浓白气。

“这后宫里,主子当中,就属太后起得最早。”张规笑道。

李太后转头朝远处一座寝殿檐角望去,叹了声道:“德妃董氏也是这个时辰起身,可惜她福薄,好日子没过多久就去了。”

张规也惋惜道:“德妃娘娘也是可怜人,早间年小产伤了身子,一直怀不上子嗣,官家倒是宠爱她,把这偌大后宫交给她打理。德妃是厚道人,她在世时,每隔两日都会到太平宫来拜见,有她照拂,那些个腌臜也不敢放肆。

可惜她这一去,后宫无人主理,各色妖魔鬼怪都跳出来作怪....”

张规忍不住抱怨,实在是近来太平宫里的日子越发难过了,宫局送来的米面油粮越来越少,太后想吃口绿菜,结果那帮狗奴竟敢弄些腐叶烂枝来湖弄。

李太后眉宇平和,澹澹道:“天下芸芸众生,还有不知多少辛勤劳作却依然食不裹腹之人,你我不事生产,白白享受供奉,已是天大的幸事,该知足了。”

“太后教训的是。”张规低着头,自然不敢跟太后争辩。

可他心里依然不忿。

自从迁居到太平宫,太后就完全绝了俗念,专心侍佛。

以前有德妃照顾,宫里的日子还算过得去。

德妃走了,寿安公主奉旨打理后宫,受朱秀之托,对太平宫也多多照拂。

这大半年来,寿安公主回府生养,后宫无人主理,又碰上皇帝亲征,偌大宫禁竟然没有一个主事之人。

太平宫本就不起眼,如此一来更是被人遗忘,到现在就连日常的三餐用度也无法保障。

张规心疼李太后,本想去找朱秀帮忙,又突然遭逢朱秀遇刺,重伤昏迷。

无奈,只能节衣缩食过日子,觍着脸四处求情,就为了多为太平宫多讨些薪柴炭火、米面布帛。

宫廷大内,最是体现人情冷暖之地,一朝得势,所有奴婢宫人都会凑过来巴结讨好。

一旦失势,却瞬间无人问津,那些个奴婢连正眼也懒得瞧,还会尖酸刻薄地嘲讽几句,有机会甚至还会踩上两脚。

进宫多年,张规早已看透这些虚假人情,可他还是做不到,像李太后一样心平气和。

张规心中苦笑,或许是他这人没有慧根,与佛无缘吧~

一路走着,李太后道:“朱秀伤势可好些了?”

张规笑道:“奴婢让张德均去府上探望过,朱秀外伤痊愈,只需安心静养一段时日便好。”

李太后嘱托道:“内伤不可大意,你午后出宫一趟,代我前去探视,叮嘱朱秀一定要安心疗补。他年纪轻,耐不住性子,可有的伤年轻时仗着身子骨强健不会发作,等到上了年纪,毛病不少。”

“奴婢知道了。”张规低笑,“太后对朱秀像是对自家子侄,那小子积了八辈子的德才有这福分!”

李太后莞尔一笑,幽幽道:“那孩子年纪和承佑无二,看到他,我便想起承佑小时候,也是这般俊美聪慧,可惜是我没有管教好....”

张规轻声道:“先帝遭难,是受李业等**害,与太后无关,太后切莫自责。”

李太后叹口气,这件事在她心里始终无法释怀。

二人绕着宫墙走了好一会,来到太平宫以北,这里有一片人工湖,开凿水渠引水绕过太平宫北,朝其他宫室流淌去。

寒冬时节,湖面甚至会结冰,水渠两旁也结满冰凌。

冬日里湖边湿滑,李太后基本不会靠近,只是沿着水渠绕过宫墙散步。

这几日天气反常,冷得厉害,水渠旁经常结冰,每隔一日,张规都要叫上太平宫里仅有的两个小太监,沿着北面宫墙底下的水渠检查,碰上结冰的地方都要铲干净,防止太后走路时滑倒。

快走上一座横跨水渠的木桥时,李太后笑道:“上次你那义子张德均跟来,就是在此处滑了一跤,差点跌下沟渠。”

张规忙道:“奴婢昨日下午才带人除过冰,应该无事。”

李太后点点头,张规做事稳妥,她向来放心。

木板桥狭窄,只能容一人通过,张规在前,李太后跟在后,相继踩上木桥。

一丈多宽的距离,两人走得万分小心。

才走到一半,张规觉察不对劲,脚下隐隐有打滑迹象。

他昨日下午才带人除冰,只过了一晚上,按道理不应该结冰才对呀!

木桥底下就是水渠,有三尺多深,两边还结有冰坨坨。

越走脚下越滑,张规暗暗心惊,眼看还有几步就能跨过去,他却不敢让太后冒险。

“太后,桥面结冰湿滑,不易通行,还是退回去....”

话还没说完,身后传来一声惊叫,张规急忙转头,只见李太后噗通一声跌落水中,似乎崴了脚,整个人仰倒,浸入水里,手脚慌忙扑腾。

张规大惊失色,想都不想跳入水渠,一瞬间,刺骨的寒冷袭遍全身,他忍不住哆嗦了下。

“来人!太后落水!快来人啊!~”

张规一边施救,一边大声疾呼,从冰冷渠水里搀扶起李太后,只见她面色发青,口唇乌黑,浑身颤抖得厉害。

张规爬出水渠,又拼尽全力把李太后拽上来,两个人倒在泥泞路旁,浑身湿透,冻得全身僵硬。

“太后!太后!”张规哭咽着慌忙用力掐人中,李太后呛了几口水,咳嗽几声,眼珠微微转动,想说什么却说不出话。

她已是年近半百的岁数,这一年多来疾病不断,身子时好时坏,在这春寒料峭的时节里突然落水,身子骨哪能吃得消。

张规不敢耽误,奋力背起李太后,撒腿往太平宫里跑。

幸亏这里靠近北宫门,那处宫门平时不常开,但敲响铺首,让宫里的两个小太监听见,就能赶来开门....

~~~

张德均今日起个大早,从永巷赶往太平宫,他心里还惦记着昨日出宫,瞧见李老太监和赵家兄弟私会的事。

昨日回宫出了些小状况,多耗了些时间,后宫宫禁已关,他无法通行,只能等今日一早赶去太平宫。

他知道太后起得早,还要绕着宫墙走一大圈,所以贪睡到辰正时才起床,收拾了下就朝太平宫赶。

太平宫在后宫最北面,靠近后宫苑,平时安静得连个鬼影都瞧不见。

像这种清冷宫室,是最不受宫人太监们待见的,觉得晦气,平时都不愿意靠近。

可是今日,张德均远远看着有三人匆匆进了太平宫门,张德均觉得有些奇怪,加快脚步跟了过去....

~~~

张规背着陷入昏迷的李太后,在北宫门叫了好一阵子,宫门才缓缓打开,两个哈欠连天的小太监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瞧见张规背着李太后,两人浑身湿漉漉,吓了一跳。

“两个瞎了眼的蠢货!愣着作何?太后落水,你速速去太医署请太医!你去准备热汤、换洗衣物、炭盆!”

张规气得大骂,两个小太监这才反应过来,慌忙跑开。

张规背着太后赶回寝殿,小心翼翼把人放下,刚要为太后褪下湿透的衣物,一阵脚步声在殿室里响起。

张规还以为是两个小太监去而复返,转过头刚要大骂,却是愣住。

来人竟然是永巷里的李老太监,还带着两个粗壮奴才。

而太平宫里的两个小太监,远远站着不敢靠近。

“李内侍?你来作何?”

张规皱眉,冲着两个小太监怒喝:“两个狗才,还不快去?”

两个小太监畏缩不动,看了眼李老太监低下头。

“张内监不必费力气了,他们两个不会听你的。”李老太监慢悠悠地说道。

张规心急火燎,暴怒道:“你什么意思?太后落水,染了寒症,我派人去请御医,你竟敢阻挠?”

李老太监嘿嘿冷笑,肥厚的脸上脂粉直往下掉。

“若不是太后落水,杂家还不乐意到这死气沉沉的太平宫里呢!”

李老太监负手走到床榻边,俯身探了探太后鼻息,冷哼道:“这不还没咽气嘛!急什么,再等等!”

张规怔了怔,惊怒指着他,颤声道:“木桥结冰,是你所为?”

李老太监抖抖衣袍,冷森道:“不错!杂家在永巷蛰居多年,为的就是看到这贱妇不得好死!”

张规脑袋“轰”地一声,只觉一股热血冲到脑门顶,勐地冲上前就要掐住李老太监脖子。

李老太监吓得直往后退,“还不快上?给杂家结果了他!”

两个粗壮太监一左一右架住张规,其中一人拿出一条白布,绕在张规脖颈间用力勒紧,二人各自抓住白布一端,用尽力气勒住。

张规跪倒在地,拼命去抓脖子上的白布条,长大嘴巴想要吸气,眼珠子死死鼓胀,脸色渐渐变得乌青,嘴里发出嘶哑的唔唔声。

“勒死他!”李老太监咬牙切齿。

很快,张规挣扎扭动的身子抽搐了几下,渐渐没了动静,半截舌头伸在嘴外,眼睛死死睁大。

“找个地方吊起来,布置妥当。”

两个粗壮太监用白布把张规尸体悬吊梁上,伪装成上吊自尽的假象。

李老太监又走到床榻边,探了探鼻息,滴咕道:“这贱妇命还真硬,就这样还死不掉!罢了,还是让奴婢来帮帮您吧....”

他掀开褥子直接捂在李太后面上,紧紧压实,李太后只是轻微挣扎了片刻,便彻底断绝气息。

李老太监森然狞笑:“太后啊,您只怕想不到,是奴婢送您最后一程!”

擦了擦手,李老太监检查一遍,确定没有留下什么痕迹,招招手示意两个太平宫伺候的小太监过来。

两个小太监腿脚哆嗦着靠近,跪地连连磕头:“李内侍饶命!”

李老太监冷冷地道:“张规侍奉太后不力,疏忽大意之下,致使太后落水病逝,张规自知死罪难逃,上吊自尽!”

两个小太监相视一眼,齐声道:“奴婢可以作证,是张规害死太后!”

李老太监笑眯眯地道:“你二人当时在何处?”

一个小太监急忙道:“奴婢奉张规之命去请太医!”

另一个也赶紧道:“奴婢去准备干净衣物、烧热汤!”

“宫里当时可还有其他人?”

“只有奴婢两人在场,并无他人!”

“哈哈哈~也是两个伶俐人,等此事终了,杂家会替你们安排一份好差事!”

李老太监大笑着走出宫室,带着两个永巷太监离开太平宫。

这两个小太监的底细他全都清楚,在宫里无依无靠,否则也不会被派到太平宫来。

留下他们,是为了坐实证据。

二人的小命,还不是捏在他手里。

两个小太监壮着胆子确定张规和李太后已死,商量了下按照刚才计划行事,一个跑去找太医,一个烧柴准备热汤,力求把张规害死太后又畏罪上吊的场面还原。

太平宫渐渐安静下来,寝殿深处,摆放佛像的壁龛后面,一个人影蹑手蹑脚走了过来,正是张德均。

方才发生的一切,他都亲眼目睹。

仰头望着悬吊梁木的张规尸体,张德均双目赤红,死死捂住嘴巴。

张规对他有养育之恩,此刻却惨遭横死,死状可怖,他的心里犹如被碾碎一般悲恸万分。

刚才李老太监带人勒死张规时,他差点忍不住冲出来,可他不敢,也不能,否则只会白白送掉小命。

张德均跪地,冲着两具尸体磕头,强忍悲咽:“太后,义父,我一定不会放过害死你们的凶手!”

他重重磕头,抹了把眼泪,翻窗逃出寝殿,从北宫门逃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