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李世民座下第一搬砖工 > 第154章 回救太原?

李世民座下第一搬砖工 第154章 回救太原?

作者:无酒不出关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6:27:39 来源:笔趣阁

虽然忽悠李密成功,但是义军的处境并没有好转,秋雨始终没有停,让人心烦意乱。

而出使突厥的刘文静始终没有回来,突厥承诺的兵马的也没有到,众人纷纷猜测难道突厥变卦,扣押了刘文静?偏又在此时传出流言,说刘武周约同突厥南侵,乘虚掩袭太原。这一下更是搞得人心惶惶,认定是刘武周在突厥面前挑拨离间,刘文静只怕是回不来了。

太原沦陷,等于端掉了李渊的老巢,断了义军的后路,形势的严峻每个人心里都清楚。

李渊召集李建成及裴寂等文武官员,问道:“诸位有什么意见和建议?”

众人是议论纷纷,之后裴寂站出来说道:“宋老生和突厥兵相去不远,而李密此人诡谲,又善欺诳,奸谋难测。突厥唯利是图,见利忘义,只要利在何方,他们的行动就会去往何处。刘武周是臣服在突厥之下的人,必会与突厥勾连。而太原是我们的大本营,也是义兵家属安置的地方,一旦沦陷,后果惨重。此乃我等愚见,还望唐公指示如何做。”

李渊沉吟不语,然后问李建成:“大郎,你有何看法?”

李建成道:“太原乃义军根本,不如回救太原,再图后举。”

李渊见大家意见一致,不再犹豫,和李建成、裴寂等商定回军。

此时李世民带着铁纲靖、李玄霸在外巡逻,忽然听到传出还军的消息,大惊,立即返回军营一问,果真有此事。当下拉着铁纲靖一起闯入李渊帐内,问到:“父亲大人何故还军?”

李渊大致概述了一下缘由,说道:“而且粮草将尽,势难逗留下去。”

李世民劝阻道:“马上要进入秋收季节了,如今禾黍遍野,何必担忧缺少粮食?再说隋将宋老生,有勇无谋,性格素来轻狂躁进,一鼔可擒。李密顾恋河洛,舍不得几大粮仓,根本没有远略之意。至于那刘武周,虽然依附突厥,但两者内部实则是相互猜忌。想那突厥若真是为了利益远征太原,以其唯利是图的本性,又怎么会忘了离他更近的马邑呢?况且突厥新近才与我们结盟,未必这么快就撕毁盟约。所以这些传闻,不应轻信。”

李渊道:“你说的未必没有道理,但倘若晋阳有失,我等岂不是无家可归?”

铁纲靖也想劝李渊不要回军,但是说大道理并不是他擅长,他只擅长抬杠,那样只会惹怒李渊,弄巧成拙。而且李渊熟读经书,凭他那点口才,只怕是说服不了李渊,只能拉了拉李世民衣袖,示意他再劝。

李世民道:“父亲大人兴大义,举义军,志在救民,理应先入长安,号令天下。如今不过遇到小小敌人,就要班师回晋阳,只怕追随大义的将士们一朝解体,大势从此一去不返,再难有更好的机会了。”

可是李渊似乎铁了心,摇摇头,道:“班师回晋阳是和众文武官员商议出来的决定,我意已决,你不用在劝了。”

出了营帐,李世民拉着铁纲靖到僻静地方,问道:“老铁,你说你是未来人,我父亲是大唐开国皇帝也是史书记载,难道回到晋阳后,还有更好的机会吗?”

这可是实实在在问倒铁纲靖了,小说和电视剧中没说这一段,中学的历史课本也没有记载如此详细,那李渊到底有没有率军回晋阳?是回晋阳后重新造反成功了,还是这次没有回,直捣关中?

如果他一不小心给错了建议,改变了历史,他可就成了千古罪人。

他最近勤学好问,学了兵法,懂一点谋略,只得凭此胡诌道:“回晋阳就危险了,意味着和突厥的盟约无效,那北边就要遭遇刘武周的突厥的威胁。而大隋也会趁此机会集结大军围剿晋阳,若是李密再来插一手,只怕是凶多吉少。所以,一定要阻止唐公回去。”

他也不能确定这一把赌得对不对,但他认为继续西征是最好的出路,毕竟从大秦帝国开始,得关中者天下是铁的定律。

论军事谋略,李世民远在铁纲靖之上,他自然能看清这一形势,见李渊催促将士整装回晋阳,于是找到李建成,要拉着一起去谏阻李渊。

但李建成说道:“我本来也打算就此回军,而且父亲已有归志,看来是不能阻止了。”

李世民见李建成说话支支吾吾,料是无心劝谏,便去找李渊最信任的裴寂。但是回军晋阳是裴寂力主的,他怎么可能帮李世民去劝谏李渊?反而是对李世民说,不如归去的好。

李世民没奈何,又去找了几人,发现都是一个说法,气得他晚饭也吃不下,回到营帐中,坐立不安,躺床上辗转反侧。

一直跟在身旁的铁纲靖看着心里难受,开始痛恨自己为什么读书时不好好上学,为什么不好好学历史?若是知道更多历史细节,就能帮助李世民做出准确的判断,不至于现在这么纠结。

他清楚记得大唐成立之年是618年,但对应大业哪一年就不清楚了。他绞尽脑汁回想历史课本,没有任何印象。转而回想演义小说的内容,记得书中只写到大业十三年,没有出现过大业十四年,而现在正是大业十三年,这意味着大隋是今年灭亡的。

想到此,他喜不自胜,刚要拍手欢叫一声,却见李世民一个鲤鱼打挺跳起来,道:“我还是得再去劝谏父亲大人。”

铁纲靖听后大喜,不愧是他的偶像,能够坚持己见,并当机立断,便道:“世民兄,太好了,我也清楚记得,今年将是大隋灭亡之年,所以此时我们绝不能退回晋阳,否则必会错失取代大隋的良机,等于把一座大好的江山拱手相让。”

“果真如此?好极了!时间紧迫,片刻耽误不得,我这就去劝谏父亲大人。”李世民说着掀开帘布,快步走出了营帐。

铁纲靖这次没有跟上,这是李世民父子的对话,他不宜在场,只是在营帐外远远看着李世民隐没在黑暗中的身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