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唐:开局错认皇后当岳母 > 第270章 私货,再坑世家大族

东市。

一家店铺前聚集着不少的富人购买玻璃制品,他们都知道这不是水晶,但玻璃制品很好看,还有颜色,他们也不介意,仍然可以卖出高价。

韦家和杜家接手后,马上按照工艺流程图开始生产,他们把店铺开在了东市,这里达官贵人多。

“这个蛤蟆多少钱?”

一个顾客问道。

伙计一脸倨傲,说道:“500两白银,不议价!”

顾客皱眉道:“这也忒贵了,假的水晶这么贵?”

伙计不耐烦地说道:“贵?我们卖的就是贵,你爱买不买,不买滚蛋!”

玻璃制品天底下只有他们一家,他们确实有牛逼的本钱。

顾客被气到了,他是一个县令,也算是朝廷命官,居然被一个家奴伙计如此训斥,气愤道:“岂有此理,你们坐地起价!”

伙计招呼一声,几个壮汉冲出来就要大人,顾客连忙逃窜。

他知道世家大族惹不起,还是算了。

顾客骂骂咧咧到了外面,一个布衣男子走过来,低声说道:“尊客,我们手里也有假水晶,只需10两银子,要不要?”

顾客狐疑地看了男子一眼,说道:“假水晶只此一家别无分店,你哪来的?”

男子低声说道:“这你别管,这蛤蟆比他的大,还便宜。”

说着,男子从袖子里摸出一只玻璃蛤蟆,给顾客看了看。

顾客仔细看了,确实是玻璃制品,个头更大,价格居然便宜这么多,他心动了。

“成交。”

顾客给了10两银子,拿了蛤蟆走了。

....

韦家书房,管家对族老说道:“族老,最近市面上出现了不少私货,他们也是假水晶,但售价比我们便宜十倍,我们的生意越来越差了。”

市面上出现的死活太多了,完全搞乱了价格。

韦家和杜家一起生产,他们很清楚其实玻璃不值钱,成本很低,这生意是绝对的暴利。

“哪里流出来的?是不是作坊内部出了内贼?”

族老首先想到的是工坊内部出了问题,有些工坊工人偷偷带出去售卖,这是有可能发生的。

管家杜平摇头说道:“不可能,量太大了,而且我们工坊管理很严格,每天生产了多少都有数。”

“特别是工坊周围十里没有人可以进出,只有我们的商队马车能进出。”

对于工坊的管理,他们做到了极致,就像防备间谍一样严防死守。

族老奇怪地问道:“那就怪了,谁干的?”

管家杜平说道:“很可能是其他家族干的,当时我们争夺工坊的时候,流程图他们也看到了,他们也能偷偷生产。”

族老大骂道:“这群狗贼言而无信,说了给他们钱,工坊归我们,现在居然出私货,我要去皇上那里告他们。”

这时候,族老想到的办法是到李世民那里告状,放在以前,他会自己找人解决。

这足以说明家族的势力没落了。

管家杜平说道:“我们要不要抓几个卖私货的打击一下,以儆效尤?”

族老点头道:“有道理,就这么干,去查,抓几个严惩。”

管家马上去联系京兆府的捕头,京兆府那边得了李道宗的指示,让他们消极怠工,抓了好几天,只抓了几个小虾米,没有查出什么东西来,私货仍然泛滥。

韦氏家族怒了,和杜家联合起来彻查,果然查到了几个家族在偷偷制作。

家族之间又是一阵冲突,死了几百人,李世民紧急调停。

....

青龙坊。

李世民和苏云两人面对面坐着,李世民喝着茶,心情大好。

“我听说世家大族又打起来了,最后闹得请李二出来主持公道。”

“这些世家大族真是没落了呀,以前都是私斗,从来不经过李二。”

李世民说得很开心,他感觉现在朝堂的臣子都要听他的话,看他的眼色了。

苏云呷了一口茶,说道:“制造玻璃的技术我散布出去了,印刷房赶制了三千本,送往大唐各地,那些私人小作坊遍地开花,韦家和杜家要亏死了。”

“经过这一次,世家大族的家底都被掏空了,他们也死了不少人,应该说大大削弱了。”

李世民感叹道:“你小子好毒辣,掏空了世家大族的腰包后,他们的族人开始内斗了,当初把所有族人的钱集中起来购买假水晶,现在要还债了,宗族拿不出来,闹得很凶,他们内部离心离德了。”

这次引发的矛盾可不止于家族之间,还有家族内部的矛盾也被引爆了,世家大族一片混乱。

“臭小子,你说的下一步计划什么时候实施?”

“现在可以开始准备了,先造势,然后让李二顺势宣布开始改变。”

“改变?怎么改变?”

“我先在报纸上引发议论,然后李二宣布实行科举考试,这个事情我和岳父大人讨论过,科举是破解世家大族垄断的根本良策,通过了考试才能做官,不看门第,不需要举荐,如此一来,朝廷可以获得人才,又可以打击世家大族。”

“嗯,好,我跟李二说。”

许仙在旁边捧着一本书,卖力地读着。

他早知道苏云要搞科举考试,所以早早开始准备,希望能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

李世民瞄了一眼许仙,鄙夷道:“别看了,你考不上的。”

许仙放下书笑道:“李掌柜,皇上如果开始科举考试,那就是公平对待天下士子,绝对不会因为我的过往不录取我,否则就是不公平。”

李世民冷哼一声,心里很不爽。

....

长安城街头,一个年轻的寒门学子手里拿着一张报纸,朗声念道:“天生万物本无贵贱,读书明理岂分高低,孔子讲学门徒三千,有志于学者,皆可入门。”

“然今日朝堂之官吏任用只看门第不看才学,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人非其才、物非其用。”

“有才德者不可施展抱负、不可为国效力,无能者尸位素餐、高居庙堂,此乃国之恨、学者之恨。”

“应当以公平之形式,不论贵贱高低,统一考核录取。”

寒门学子念完报纸上的社评,激动地满眼含泪,说道:“我一直看不起这份报纸,没想到居然能说出如此振聋发聩的话来,我们寒窗十年,却不如豪门望族的酒囊饭袋,可恨可恨!”

一时间,这段社评出现在大唐各个大城市,长安和洛阳的反响最为激烈。

寒门学子纷纷串联,联名给李世民上书,要求公平录取官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