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唐:开局错认皇后当岳母 > 第271章 廷议科举

大唐:开局错认皇后当岳母 第271章 廷议科举

作者:炼丹炉好冷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6:41:50 来源:笔趣阁

太极殿。

李世民坐在龙椅上,文武大臣分两班站好,世家大族的大臣又少了几个,李世民心里暗爽。

经过这次玻璃风波,世家大族元气大伤,已经伤筋动骨了。

现在朝堂上大部分是开国功臣,世家大族的掣肘势力渐渐消失。

“各位爱卿,朕前几日读了报纸的评论,说如今朝廷选才用人的机制有问题。”

“官吏的任用全看门第高低,看谁举荐,却忽视了官员的才德,没有做到物尽其才、人尽其用,你们以为呢?”

要想实行科举制度,必须说服这些大臣,所以廷议是必须的。

这些大臣基本上都爱看报纸,上面有时政新闻,还有诗文、广告,特别是连载的小黄书,他们最喜欢了。

苏云在报纸上发表的社评,他们都看过,有人赞同,有人反对。

韦家的族老韦秀走出来,拜道:“皇上,此言差矣,没有门第根基的寒门学子不懂官场,只会舞文弄墨,招录进来也是废物一个,没什么用的。”

“我们世家大族有家族传承,能够提供合格的官吏,现在的制度没有任何问题。”

崔家族老崔成器也说道:“微臣也以为现在的官吏选任制度没有任何问题。”

世家大族的大臣全都反对,这也在李世民的预料之中,没有谁会反对自己。

“众位爱卿,你们以为呢?”

李世民问其他大臣。

魏征走出来,拜道:“皇上,微臣以为报纸上的社评没错,现在的官吏任用很多只看门第,并无真才实学,而有才学的寒门士子却得不到重用。”

“此外,举荐制度弊端太大,官吏为官必须经过家族推荐,这就造成了门生故吏遍天下的情况,这就是结党营私。”

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度不仅要求门第,还要求必须有人推荐,否则无法入朝为官。

那些被举荐的人就成了举荐者的门生,自然就是一伙的自己人,从而和皇帝分开了。

三国时期,袁绍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说的就是这个问题。

房玄龄和杜如晦也走出来,附和道:“微臣附议,管理选拔制度已经引起了公愤,长安洛阳十几万士子联名上书,要求用公平的方法选士,如果我们不采纳,只怕会失去民心民望。”

李道宗也走出来,拜道:“微臣附议。”

程咬金大大咧咧地说道:“皇上,微臣不懂那么多,不过微臣以为很多出身不怎么样的人也有才能,比如我。”

程咬金如此不要脸,引来一片哄笑。

寒门出身的开国武将都赞成,李靖、李勣、尉迟恭这些人特别赞同。

韦家和崔家两个大臣一致反对:“皇上,九品中正实行差不多千年时间,贸然改变,只怕对朝廷不利。”

“实行了差不多千年的制度,怎么会有问题,如果不用门第举荐制度,那用什么制度?你们还有更好的?”

朝中大臣分成了对立的两派,一派赞成,主张改变;一派反对,要求维持现状。

李世民也没打算一次廷议搞定,说道:“朕也是有这个想法而已,此事慢慢商议,退朝吧。”

第二天。

报纸上详细地报道了廷议的情况,皇上想改变,大臣分成两派激烈对抗,谁反对谁赞成,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寒门学子看到皇帝有意改变,都感觉到有希望,纷纷议论造势,不停地集会。

长安城里的舆论渐渐形成,老百姓纷纷赞同改变门第制度。

而世家大族忙着处理内部的债务,疲于应对这个事情。

青龙坊。

此时天气又变冷了,苏云坐在房间里打了一个火锅,长乐公主自己涮羊肉吃,李世民和长孙皇后、房杜几个人正吃的开心。

“姑爷,你每天都在报纸上刊登社评,不怕那些世家大族找你麻烦?”

报纸是苏云办的,长安城的百姓都知道,世家大族更清楚。

苏云每天在报纸上推波助澜,搞得世家大族很头疼。

“若在以前,他们早就对我下手了,但现在他们内耗太严重,没工夫对付我。”

“而且,我现在俨然成了寒门士子的领袖人物,他们都称我为苏青天。”

李世民喝了一口小酒,鄙视道:“你不觉得惭愧吗?”

苏云笑道:“为什么要惭愧?我给他们做了这么多,他们应该感谢我才是。”

房玄龄呵呵笑道:“如果科举制度真的顺利推行,这是利国利民的良策,寒门学子也有出头之日,朝廷也可以选到优秀人才。”

杜如晦说道:“姑爷,现在舆论是有了,但真要实行,只怕世家大族还会阻挠。”

苏云笑道:“那就看李二的魄力了,看他敢不敢动手。”

李世民喝了一口酒,说道:“现在的世家大族只是纸老虎,没有钱,家族内部分崩离析,李二要做什么,他们根本拦不住。”

以前李世民会忌惮世家大族,现在不会了,经过苏云这么一倒腾,世家大族伤筋动骨,无力抗衡皇权。

上次出击突厥的时候,把世家大族排挤出了军队,这次又把世家大族掏空,而李世民却趁机大赚了一笔。

房杜二人心里都在说苏云计策毒辣。

房玄龄和杜如晦号称大唐的智囊,不过和苏云相比,他们自愧不如。

不是他们想不出这样的计策,而是苏云手里有技术,能搞出出人意料的东西。

比如玻璃,他们绝对搞不出来。

还有报纸广告,一个可以覆盖千万人口的东西,一下子就把读书人鼓动起来了,简直恐怖。

这就是跨时代思维的威力。

“那就劳烦岳父大人告诉李二,科举制度可以强制实行了。”

“至于具体的科举内容,除了诗文以外,主要以策论为主,当官不是为了吟诗作对泡妞,而是拿出真才实学治理政务为民造福。”

“这个是我拟定的考试内容,有农学、法学、技艺、算学等内容。”

大唐时期的科举其实有很多不实用的东西,比如诗文和默写四书五经,这完全没用。

相对来说,宋代的科举就注重策论了。

王安石变法后,废除明经诸科,只留进士一科,并且主考经义和策问。

同时设置明法科,主考法律和断案。

所以宋代与隋唐不同,宋代更注重实用。

苏云采用的自然是宋代的科举制度,注重以实用选区人才。

“最后是殿试,由皇帝李二亲自巡视考场,中举的考生就是天子门生,以后所有官吏都尊皇帝为老师,不会再出现认豪门望族为老师的情况。”

苏云仔细解释一番。

李世民高兴地合不拢嘴,笑道:“如此一来,天下官吏都是皇帝的学生了,妙哉妙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