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小进士 > 第二百零三章 袁方的解释(一)

明末小进士 第二百零三章 袁方的解释(一)

作者:楚人十八子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23 03:42:28 来源:笔趣阁

袁方就杨涟的二十四条罪状逐条地向孙承宗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袁方首先问孙承宗:“恩师的学识如何?”

孙承宗不屑地看了袁方一眼,没有回答,他的意思不言而喻,皇上都是我的学生,你还怀疑我的学识?

袁方接着说,你孙承宗满腹经纶、学富五车,一代大儒,是皇上的老师,你所教出来的学生会差到哪里去?

当然这是大白话,袁方不会这样直接说,而是用了一大堆的文言文来赞美自己的老师。

他赞美孙承宗,就是要强调朱由校不是个傻子,他是孙承宗的学生。

万历四十七年,朱由校就被万历皇帝封为皇太孙,接受过皇家最严格的教育,首辅叶向高还专门上疏称赞过朱由校“朝讲时临,真可谓勤政好学之主……于燕闲游豫之时,览观经史”。

朱由校在做皇帝之前,不但熟读经史子集,而且还要天天练字,也是个学富五车之人,而不是一个只会做木匠的皇帝。

袁方说明皇帝不是个傻皇帝,然后才来点评杨涟的二十四大罪状。

杨涟给魏忠贤定的第一条大罪,说他败坏了祖宗二百多年的政治体制。魏忠贤原是市井无赖,中年净身,靠关系进入内宫,刚开始装出一副小忠、小信的样子以获得皇帝的恩宠,然后才敢用大奸、大恶来扰乱朝政。祖宗的制度,拟定圣旨专门由内阁负责。自从魏忠贤独揽大权以来,圣旨多出自传奉官,或者直接由内宫批准。

袁方对孙承宗解释,杨涟这一条的意思是太监干政就是有罪。其实内阁草拟圣旨的权利也是皇帝授权的,朱元璋时期就没有内阁这个机构,朱棣设立内阁就是协助皇帝处理奏章的,属于皇帝的私人秘书机构,没说过有排他性授权,而所谓“只能由内阁来干”是因为文官权力壮大以后自己宣称的。朱由校让魏忠贤帮忙批阅奏折提出处理意见,完全在皇帝的权力范围内。所以根本就不存在“坏祖宗二百余年之政体”。

孙承宗听袁方这么一解释,也认为杨涟言不达意,于是说道:“这一条不算,他魏忠贤还有二十三条罪呢!”

袁方道:“恩师听学生再往下解释。”

“你说吧!”

杨涟给魏忠贤定的第二条罪是:刘一燝、周嘉谟是接受遗命的大臣,魏忠贤叫孙杰将他们判罪,让他们离职。急于翦除忌恨自己的人,逼使陛下抛弃父皇的大臣。

袁方向孙承宗解释,刘一燝、周嘉谟是“移宫案”里面带头的大臣,光宗死后,这二人连吓带骗地把朱由校从乾清宫带走,不让他再回来跟李选侍见面,说重了可以说是劫持储君。后来,那些吓唬小孩的谎话被朱由校想明白了,把二人的官职撤了。

袁方道:“皇上把旧臣赶走这属于正常现象,莫非顾命大臣不管干了什么坏事都动不得?谁动了谁就有罪?无论魏忠贤在这件事上起了什么作用,都不算罪。再说,真正的顾命大臣是内阁首辅方从哲,东林党人却轮番上阵弹劾方从哲,把他给赶出内阁。按照杨涟的逻辑,是不是东林党也犯了大罪呢?”

孙承宗作为朱由校的老师,对刘一燝、周嘉谟的去职是很清楚的,这也条也不能算,因为与魏忠贤没多大关系,更何况方从哲的下台,也没有治东林党人什么罪,杨涟这是用双重标准来给政敌定罪。

所以孙承宗否定了这条罪状:“这条也不能算,如果这条也算的话,朝廷上就没有几个干净的人了。”

袁方道:“恩师,下面还有二十二条罪状。”

“那么,第三条呢?”孙承宗鼓励袁方继续说下去。

第三条罪名是魏忠贤亲近乱臣贼子而仇视忠诚正直的人。按杨涟所言,先帝归天,实际上是有遗憾的。孙慎行、邹元标站在公众的立场表达愤怒之情,都被魏忠贤排挤离职了。对维护李选侍的沈翭却很照顾,想尽歪门邪道让他做了大官。

袁方道:“杨涟说先帝去世有‘隐恨’,他这是在暗示先帝是被人害死的,这就是在指‘红丸案’。孙慎行、邹元标他们都是东林党人,一直都在紧抓‘红丸案’要求皇帝大开杀戒,以‘弑君’的罪名把进献红丸的一干人等人都杀掉。孙慎行不审也不问,直接上奏皇上把首辅方从哲给杀了。孙慎行身为朝中重臣,对一朝首辅都用如此下作手段,这就是杨涟口中所说的‘以公义发愤’!”

孙承宗道:“这件事情我也很清楚。皇上在先帝病危期间一直在宫内伺候先帝,皇上对先帝的病情是最明白不过的,皇上对我说过,先帝在红丸进献之前就已经是病入膏肓了,皇上登基后还多次对阁臣们说过这个话,让大家不要在红丸上纠缠。但是他们根本就听不进去。在辽东局势十分危急之时,他们还要抓住红丸案不放,杀了一个方从哲还不够,他们还想一查到底,要把红丸案当成‘弑君’的重罪来大开杀戒。这件事皇上是非常拒绝接受的。”

袁方道:“孙慎行和邹元标也是为了红丸案这件事情而向皇上请辞,被批准了。现在杨涟却说孙慎行和邹元标是因为魏忠贤的排挤而离职的,实在是让人想不明白。”

这一次是孙承宗主动否定:“这一条也不能算,杨涟也太不顾事实了!”

袁方道:“杨涟弹劾的第四条罪状,说魏忠贤不能容忍朝中正直的大臣。王纪、钟羽正早年在维护朝廷的根本方面立有功勋。等到王纪当司寇,执法如山;钟羽正当司空,清修如鹤。魏忠贤却容不了这两个人,结党排斥驱逐他们。宦海沉浮是正常现象,总不能说是东林党就只能升,不能降吧?东林党降了职就是魏忠贤的大罪,是冤枉好人,让朝廷不能容纳正直的大臣,所以魏忠贤该死。这还有道理可讲吗?”

孙承宗点头道:“这一条也不能算,这算什么罪状?下一条,下一条是什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